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害蟲防治誘捕裝置。所述害蟲防治誘捕裝置包括:筒體;電機,所述電機固定安裝在筒體的一側;空心管,所述空心管固定安裝在筒體內;第一轉動桿,所述第一轉動桿轉動安裝在空心管內,所述第一轉動桿的一端延伸至筒體外并與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第一錐形齒輪,所述第一錐形齒輪固定安裝在第一轉動桿的一端;第二轉動桿,所述第二轉動桿轉動安裝在筒體內,所述第二轉動桿的底端延伸至空心管內;第二錐形齒輪,所述第二錐形齒輪固定安裝在第二轉動桿的底端,所述第一錐形齒輪與第二錐形齒輪嚙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害蟲防治誘捕裝置具有使用方便,可以無污染除蟲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害蟲防治誘捕裝置
本技術涉及農業防蟲
,尤其涉及一種害蟲防治誘捕裝置。
技術介紹
害蟲是人類對一些昆蟲的定義,這些昆蟲往往會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帶來負面影響,在農業種植過程中,人們常把那些危害農作物的昆蟲稱為害蟲,當害蟲的數量過多時,會導致蟲災的發生,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為農業種植帶來負面效益,目前針對害蟲最常用的方式是噴灑農藥。但是,現有技術中,噴灑農藥會對農作物造成污染,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害蟲防治誘捕裝置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用方便,可以無污染除蟲的害蟲防治誘捕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害蟲防治誘捕裝置包括:筒體;電機,所述電機固定安裝在筒體的一側;空心管,所述空心管固定安裝在筒體內;第一轉動桿,所述第一轉動桿轉動安裝在空心管內,所述第一轉動桿的一端延伸至筒體外并與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第一錐形齒輪,所述第一錐形齒輪固定安裝在第一轉動桿的一端;第二轉動桿,所述第二轉動桿轉動安裝在筒體內,所述第二轉動桿的底端延伸至空心管內;第二錐形齒輪,所述第二錐形齒輪固定安裝在第二轉動桿的底端,所述第一錐形齒輪與第二錐形齒輪嚙合;兩個擊打桿,兩個擊打桿均固定安裝在第二轉動桿上;扇葉,所述扇葉固定安裝在第二轉動桿上;掛鉤,所述掛鉤固定安裝在筒體的頂端;封蓋,所述封蓋螺紋套設在筒體的底端。優選的,所述筒體的內壁上開設有四個呈環形分布的進蟲口。優選的,所述筒體的頂部內壁上開設有四個呈環形分布的進風口,四個進風口內均固定安裝有隔離網。優選的,所述筒體內固定安裝有照明燈。優選的,所述空心管內固定安裝有支撐塊,所述第一轉動桿與支撐塊轉動連接。與相關技術相比較,本技術提供的害蟲防治誘捕裝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提供一種害蟲防治誘捕裝置,通過電機、第一轉動桿、第一錐形齒輪、第二轉動桿、第二錐形齒輪、擊打桿和扇葉相配合,可以對進入筒體內的蟲子進行擊打,使其失去逃跑的可能。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害蟲防治誘捕裝置還包括:插管,所述插管固定安裝在封蓋的底部,所述插管內滑動安裝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的底端延伸至插管外,所述插管上螺紋安裝有第一固定螺絲,所述第一固定螺絲的一端與伸縮桿相接觸,所述伸縮桿上滑動套設有滑管,所述滑管上螺紋安裝有第二固定螺絲,所述第二固定螺絲的一端與伸縮桿相接觸,所述滑管的底端固定安裝有錐頭。優選的,所述伸縮桿的一側開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內滑動安裝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的一側與滑管的內壁固定連接。與相關技術相比較,本技術提供的害蟲防治誘捕裝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提供一種害蟲防治誘捕裝置,通過插管、伸縮桿、第一固定螺絲、滑管、第二固定螺絲和錐頭相配合,使得害蟲誘捕裝置可以直接安插在土地中。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害蟲防治誘捕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正視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提供的害蟲防治誘捕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提供的害蟲防治誘捕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正視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1、筒體;2、電機;3、空心管;4、第一轉動桿;5、第一錐形齒輪;6、第二轉動桿;7、第二錐形齒輪;8、擊打桿;9、扇葉;10、掛鉤;11、封蓋;12、插管;13、伸縮桿;14、第一固定螺絲;15、滑管;16、第二固定螺絲;17、錐頭。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第一實施例請結合參閱圖1和圖2,在本技術的第一實施例中,害蟲防治誘捕裝置包括:筒體1;電機2,所述電機2固定安裝在筒體1的一側;空心管3,所述空心管3固定安裝在筒體1內;第一轉動桿4,所述第一轉動桿4轉動安裝在空心管3內,所述第一轉動桿4的一端延伸至筒體1外并與電機2的輸出軸固定連接;第一錐形齒輪5,所述第一錐形齒輪5固定安裝在第一轉動桿4的一端;第二轉動桿6,所述第二轉動桿6轉動安裝在筒體1內,所述第二轉動桿6的底端延伸至空心管3內;第二錐形齒輪7,所述第二錐形齒輪7固定安裝在第二轉動桿6的底端,所述第一錐形齒輪5與第二錐形齒輪7嚙合;兩個擊打桿8,兩個擊打桿8均固定安裝在第二轉動桿6上;扇葉9,所述扇葉9固定安裝在第二轉動桿6上;掛鉤10,所述掛鉤10固定安裝在筒體1的頂端;封蓋11,所述封蓋11螺紋套設在筒體1的底端。所述筒體1的內壁上開設有四個呈環形分布的進蟲口。所述筒體1的頂部內壁上開設有四個呈環形分布的進風口,四個進風口內均固定安裝有隔離網。所述筒體1內固定安裝有照明燈。所述空心管3內固定安裝有支撐塊,所述第一轉動桿4與支撐塊轉動連接。本技術提供的害蟲防治誘捕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時,將筒體1通過掛鉤10掛到農田附近的樹上,然后啟動電機2,電機2通過輸出軸帶動第一轉動桿4轉動,第一轉動桿4通過第一錐形齒輪5帶動第二錐形齒輪7轉動,第二錐形齒輪7通過第二轉動桿6帶動扇葉9轉動,隨后啟動照明燈,在夜晚時,附近的蟲子被照明燈吸引通過進蟲口進入筒體1內,當蟲子進入筒體1內后被扇葉9帶動的氣流吹到轉動的擊打桿8上,隨后蟲子被擊打桿8擊中落入筒體1底部的封蓋11上,從而完成了對害蟲的誘捕工作。與相關技術相比較,本技術提供的害蟲防治誘捕裝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提供一種害蟲防治誘捕裝置,通過電機2、第一轉動桿4、第一錐形齒輪5、第二轉動桿6、第二錐形齒輪7、擊打桿8和扇葉9相配合,可以對進入筒體1內的蟲子進行擊打,使其失去逃跑的可能。第二實施例:基于本申請的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害蟲防治誘捕裝置,本申請的第二實施例提出另一種害蟲防治誘捕裝置,第二實施例僅僅是第一實施例的優選的方式,第二實施例的實施對第一實施例的單獨實施不會造成影響。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技術的第二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請結合參閱圖3,在本技術的第二實施例中,害蟲防治誘捕裝置還包括插管12,所述插管12固定安裝在封蓋11的底部,所述插管12內滑動安裝有伸縮桿13,所述伸縮桿13的底端延伸至插管12外,所述插管12上螺紋安裝有第一固定螺絲14,所述第一固定螺絲14的一端與伸縮桿13相接觸,所述伸縮桿13上滑動套設有滑管15,所述滑管15上螺紋安裝有第二固定螺絲16,所述第二固定螺絲16的一端與伸縮桿13相接觸,所述滑管15的底端固定安裝有錐頭17。所述伸縮桿13的一側開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內滑動安裝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的一側與滑管15的內壁固定連接。本技術提供的害蟲防治誘捕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當農田附近沒有可供懸掛的枝干時,將伸縮桿13插入插管12中,然后轉動第一固定螺絲14對伸縮桿13進行固定,時候滑動滑管15,對整個安插桿進行伸長,并通過第二固定螺絲16進行固定,此時,可通過錐頭17將滑管15插入土地中,從而完成了對害蟲誘捕裝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害蟲防治誘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筒體;/n電機,所述電機固定安裝在筒體的一側;/n空心管,所述空心管固定安裝在筒體內;/n第一轉動桿,所述第一轉動桿轉動安裝在空心管內,所述第一轉動桿的一端延伸至筒體外并與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n第一錐形齒輪,所述第一錐形齒輪固定安裝在第一轉動桿的一端;/n第二轉動桿,所述第二轉動桿轉動安裝在筒體內,所述第二轉動桿的底端延伸至空心管內;/n第二錐形齒輪,所述第二錐形齒輪固定安裝在第二轉動桿的底端,所述第一錐形齒輪與第二錐形齒輪嚙合;/n兩個擊打桿,兩個擊打桿均固定安裝在第二轉動桿上;/n扇葉,所述扇葉固定安裝在第二轉動桿上;/n掛鉤,所述掛鉤固定安裝在筒體的頂端;/n封蓋,所述封蓋螺紋套設在筒體的底端。/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害蟲防治誘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體;
電機,所述電機固定安裝在筒體的一側;
空心管,所述空心管固定安裝在筒體內;
第一轉動桿,所述第一轉動桿轉動安裝在空心管內,所述第一轉動桿的一端延伸至筒體外并與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
第一錐形齒輪,所述第一錐形齒輪固定安裝在第一轉動桿的一端;
第二轉動桿,所述第二轉動桿轉動安裝在筒體內,所述第二轉動桿的底端延伸至空心管內;
第二錐形齒輪,所述第二錐形齒輪固定安裝在第二轉動桿的底端,所述第一錐形齒輪與第二錐形齒輪嚙合;
兩個擊打桿,兩個擊打桿均固定安裝在第二轉動桿上;
扇葉,所述扇葉固定安裝在第二轉動桿上;
掛鉤,所述掛鉤固定安裝在筒體的頂端;
封蓋,所述封蓋螺紋套設在筒體的底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害蟲防治誘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的內壁上開設有四個呈環形分布的進蟲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害蟲防治誘捕裝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畢潔,賀艷萍,張威,王加華,舒在習,肖安紅,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輕工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