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新型紡織紗線生產線的吸絮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28334864 閱讀: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2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新型紡織紗線生產線的吸絮裝置,所述吸絮框前后端面的兩側位置連接固定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開設有用于固定吸絮框的安裝螺孔,所述吸絮框上端面的右側位置連接固定有出塵框,所述出塵框貫穿吸絮框的上端面進行開設,所述吸絮框內部的右側位置連接固定有柔性連接管,且柔性連接管與出塵框相連通,所述吸絮框上端面的左側位置開設有進風口,通過在吸絮框的內部固定有打磨棉輪,通過打磨棉輪與紗線的表面相貼合,配合打磨棉輪的旋轉實現對紗線表面的打磨,采用該設計實現對紗線表面的紗絮進行清理,而采用柔性結構的除絮桿與紗線的表面接觸,可以在不損壞紗線的情況下將紗絮去除。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紡織紗線生產線的吸絮裝置
    本技術是一種新型紡織紗線生產線的吸絮裝置,屬于紡織機械設備領域。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紗線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棉絮漂浮起來,會對人體產生傷害,在現有技術中,一般采用吸風組件對棉絮進行吸附,但是由于棉絮材質的特殊性,在吸風組件工作的過程中,存在棉絮清理效果差的問題,所以需要一種新的結構來解決該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紡織紗線生產線的吸絮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新型紡織紗線生產線的吸絮裝置,包括吸絮框,所述吸絮框前后端面的兩側位置連接固定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開設有用于固定吸絮框的安裝螺孔,所述吸絮框上端面的右側位置連接固定有出塵框,所述出塵框貫穿吸絮框的上端面進行開設,所述吸絮框內部的右側位置連接固定有柔性連接管,且柔性連接管與出塵框相連通,所述吸絮框上端面的左側位置開設有進風口,所述進風口的下側位置連接固定有排風框且排風框位于吸絮框的內部位置,所述吸絮框前側端面的中間位置連接固定有固定軸,所述固定軸與固定套筒轉動連接,所述固定套筒安裝在吸絮框的內部位置,所述固定套筒的下側位置連接固定有除塵框,所述除塵框的下側位置等距設置有多個除絮桿且多個除絮桿之間等距進行固定,所述除絮桿與打磨棉輪相貼合,所述打磨棉輪安裝在吸絮框內部的下側位置,且打磨棉輪的表面與紗線相貼合。進一步地,所述吸絮框的下側端面連接固定有保護墊圈,所述保護墊圈為一種采用橡膠材料制作而成的構件。進一步地,所述排風框為上端直徑小、下端直徑大的棱條形框體結構。進一步地,所述除絮桿之間相互平行進行排列,所述除絮桿為一種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構件。進一步地,所述吸絮框的前側端面開設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設置有多個且多個限位孔之間呈環形進行排列,所述限位孔經由限位桿穿過與開設在除塵框上的凹孔相卡接。進一步地,所述進風口經由連接管與鼓風機相連接,且排風框的出口位置設置有過濾網。本技術的有益效果:通過在吸絮框的內部固定有打磨棉輪,通過打磨棉輪與紗線的表面相貼合,配合打磨棉輪的旋轉實現對紗線表面的打磨,采用該設計實現對紗線表面的紗絮進行清理,而采用柔性結構的除絮桿與紗線的表面接觸,可以在不損壞紗線的情況下將紗絮去除;另外除塵框兩側的凹孔通過使用限位桿穿過限位孔對其進行固定,該設計便于根據使用的需要對除絮桿的角度進行調節,進而滿足不同規格紗線的除絮的使用需要;鼓風機將風經由進風口輸送到吸絮框的內部,進而將紗絮吹落,經由柔性連接管將紗絮吸取,最后經由出塵框排出,該設計便于對紗絮進行集中處理。附圖說明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圖1為本技術一種新型紡織紗線生產線的吸絮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新型紡織紗線生產線的吸絮裝置的剖面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新型紡織紗線生產線的吸絮裝置中除塵框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安裝板、2-吸絮框、3-出塵框、4-保護墊圈、5-固定軸、6-限位孔、7-打磨棉輪、8-除塵框、9-固定套筒、10-除絮桿、11-柔性連接管、12-進風口、13-排風框。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技術。請參閱圖1-圖3,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新型紡織紗線生產線的吸絮裝置,包括吸絮框2,吸絮框2前后端面的兩側位置連接固定有安裝板1,安裝板1上開設有用于固定吸絮框2的安裝螺孔,吸絮框2上端面的右側位置連接固定有出塵框3,出塵框3貫穿吸絮框2的上端面進行開設,吸絮框2內部的右側位置連接固定有柔性連接管11,且柔性連接管11與出塵框3相連通,吸絮框2上端面的左側位置開設有進風口12,進風口12的下側位置連接固定有排風框13且排風框13位于吸絮框2的內部位置,吸絮框2前側端面的中間位置連接固定有固定軸5,固定軸5與固定套筒9轉動連接,固定套筒9安裝在吸絮框2的內部位置,固定套筒9的下側位置連接固定有除塵框8,除塵框8的下側位置等距設置有多個除絮桿10且多個除絮桿10之間等距進行固定,除絮桿10與打磨棉輪7相貼合,打磨棉輪7安裝在吸絮框2內部的下側位置,且打磨棉輪7的表面與紗線相貼合。吸絮框2的下側端面連接固定有保護墊圈4,保護墊圈4為一種采用橡膠材料制作而成的構件,通過保護墊圈4可以對吸絮框2進行保護,防止由于吸絮框2底部直接與篩選接觸造成紗線扯斷的情況發生。排風框13為上端直徑小、下端直徑大的棱條形框體結構,便于將風能均勻的散開。除絮桿10之間相互平行進行排列,除絮桿10為一種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構件,采用柔性結構的除絮桿10與紗線的表面接觸,可以在不損壞紗線的情況下將紗絮去除。吸絮框2的前側端面開設有限位孔6,限位孔6設置有多個且多個限位孔6之間呈環形進行排列,限位孔6經由限位桿穿過與開設在除塵框8上的凹孔相卡接,除塵框8兩側的凹孔通過使用限位桿穿過限位孔6對其進行固定,該設計便于根據使用的需要對除絮桿10的角度進行調節。進風口12經由連接管與鼓風機相連接,且排風框13的出口位置設置有過濾網,防止紗絮經由進風口12進入到鼓風機的內部。具體實施方式:使用螺栓穿過安裝板1上的安裝螺孔對吸絮框2的位置進行固定,在固定完成后將進風口12經由連接管與鼓風機相固定,然后將出塵框3經由連接管與負壓風機相固定,然后通過旋動除塵框8,除塵框8在旋動到一定的角度后通過使用限位桿穿過限位孔6,該設計便于根據使用的需要對除絮桿10的角度進行調節,進而滿足不同規格紗線除絮的使用需要,在固定完成后即可進行使用,磨棉輪與紗線的表面相貼合,配合打磨棉輪7的旋轉實現對紗線表面的打磨,采用該設計實現對紗線表面的紗絮進行清理,而采用柔性結構的除絮桿10與紗線的表面接觸,可以在不損壞紗線的情況下將紗絮去除,鼓風機將風經由進風口12輸送到吸絮框2的內部,進而將紗絮吹落,經由柔性連接管11將紗絮吸取,最后經由出塵框3排出,該設計便于對紗絮進行集中處理。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術的優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新型紡織紗線生產線的吸絮裝置,包括吸絮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絮框(2)前后端面的兩側位置連接固定有安裝板(1),所述安裝板(1)上開設有用于固定吸絮框(2)的安裝螺孔,所述吸絮框(2)上端面的右側位置連接固定有出塵框(3),所述出塵框(3)貫穿吸絮框(2)的上端面進行開設,所述吸絮框(2)內部的右側位置連接固定有柔性連接管(11),且柔性連接管(11)與出塵框(3)相連通,所述吸絮框(2)上端面的左側位置開設有進風口(12),所述進風口(12)的下側位置連接固定有排風框(13)且排風框(13)位于吸絮框(2)的內部位置,所述吸絮框(2)前側端面的中間位置連接固定有固定軸(5),所述固定軸(5)與固定套筒(9)轉動連接,所述固定套筒(9)安裝在吸絮框(2)的內部位置,所述固定套筒(9)的下側位置連接固定有除塵框(8),所述除塵框(8)的下側位置等距設置有多個除絮桿(10)且多個除絮桿(10)之間等距進行固定,所述除絮桿(10)與打磨棉輪(7)相貼合,所述打磨棉輪(7)安裝在吸絮框(2)內部的下側位置,且打磨棉輪(7)的表面與紗線相貼合。/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紡織紗線生產線的吸絮裝置,包括吸絮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絮框(2)前后端面的兩側位置連接固定有安裝板(1),所述安裝板(1)上開設有用于固定吸絮框(2)的安裝螺孔,所述吸絮框(2)上端面的右側位置連接固定有出塵框(3),所述出塵框(3)貫穿吸絮框(2)的上端面進行開設,所述吸絮框(2)內部的右側位置連接固定有柔性連接管(11),且柔性連接管(11)與出塵框(3)相連通,所述吸絮框(2)上端面的左側位置開設有進風口(12),所述進風口(12)的下側位置連接固定有排風框(13)且排風框(13)位于吸絮框(2)的內部位置,所述吸絮框(2)前側端面的中間位置連接固定有固定軸(5),所述固定軸(5)與固定套筒(9)轉動連接,所述固定套筒(9)安裝在吸絮框(2)的內部位置,所述固定套筒(9)的下側位置連接固定有除塵框(8),所述除塵框(8)的下側位置等距設置有多個除絮桿(10)且多個除絮桿(10)之間等距進行固定,所述除絮桿(10)與打磨棉輪(7)相貼合,所述打磨棉輪(7)安裝在吸絮框(2)內部的下側位置,且打磨棉輪(7)的表面與紗線相貼合。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龔倩茜
    申請(專利權)人:瓜州縣金興棉業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甘肅;6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亚|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久久| 中文有码vs无码人妻|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色AV一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av日韩av无码| 2014AV天堂无码一区| 东京热一精品无码AV|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91久久九九无码成人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中出人妻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a无码综合a国产av中文| 手机永久无码国产AV毛片|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久久久人妻精品无码一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3D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 国产激情无码视频在线播放性色|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网站|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无码色偷偷亚洲国内自拍|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 本道久久综合无码中文字幕| 本免费AV无码专区一区| 亚洲精品av无码喷奶水糖心| 人妻AV中出无码内射|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