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輕觸式線上調光器電路,包括芯片U1、三極管Q1、三極管Q2和電阻RV1,所述電阻RV1的一端連接電容C4、電容C5、電阻R6、保險絲F1、電阻R4和輸出端L,保險絲F1的另一端連接220V市電,電容C5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7連接耳機D1的陰極和二極管ZD1的陽極,電阻R6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1連接二極管D2的陰極和三極管Q1的基極。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輕觸式線上調光器電路采用輕觸開關作為控制元件,控制非常簡單,整個電路的電子元件使用量很少,性能穩定,節約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輕觸式線上調光器電路
本技術涉及調光器
,具體是一種輕觸式線上調光器電路。
技術介紹
調光器是用于改變照明裝置中光源的光通量、調節照度水平的一種電氣裝置。大容量并構成系統的稱為調光裝置。它的基本原理是改變輸入光源的電流有效值以達到調光的目的。目前市面上主要是旋鈕式調光器,使用不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輕觸式線上調光器電路,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輕觸式線上調光器電路,包括芯片U1、三極管Q1、三極管Q2和電阻RV1,所述電阻RV1的一端連接電容C4、電容C5、電阻R6、保險絲F1、電阻R4和輸出端L,保險絲F1的另一端連接220V市電,電容C5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7連接耳機D1的陰極和二極管ZD1的陽極,電阻R6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1連接二極管D2的陰極和三極管Q1的基極,三極管Q1的集電極連接電阻R5、電容C8和芯片U1的腳5,三極管Q1的發射極連接輕觸開關S1、電阻R10、二極管D1的陽極、二極管D2的陽極、電容C2、電容C3、電阻R3和三極管Q3的發射極,電容C2的另一端連接二極管ZD1的陰極、電容C4的另一端、電阻RV1的另一端、電容C3的另一端、電阻R3的另一端、電容C6和220V交流電的另一端,電阻R10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9和三極管Q3的基極,輕觸開關S1的另一端連接芯片U1的腳6,電阻R9的另一端連接芯片U1的腳2,三極管Q3的集電極連接電阻R8,電阻R8的另一點連接電容C6的另一端和雙向晶閘管Q2的控制極,芯片U1的腳4連接二極管D3的陽極和電容C9,二極管D3的陰極連接電容C9的另一端、雙向晶閘管Q2的一個主電極、NTC電阻和芯片U1的腳1,雙向晶閘管Q2的另一個主電極連接電感L1,電感L1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2、電容C1和輸出端N,電阻R2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4的另一端,NTC電阻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11和電阻R12,電阻R11的另一端連接電容C10和芯片U1的腳3,電容C10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12和芯片U1的腳8。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二極管ZD1為穩壓二極管。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三極管Q1的型號為S8050。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雙向晶閘管Q2的型號為BT13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輕觸式線上調光器電路采用輕觸開關作為控制元件,控制非常簡單,整個電路的電子元件使用量很少,性能穩定,節約成本。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電路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實施例1:請參閱圖1,一種輕觸式線上調光器電路,包括芯片U1、三極管Q1、三極管Q2和電阻RV1,所述電阻RV1的一端連接電容C4、電容C5、電阻R6、保險絲F1、電阻R4和輸出端L,保險絲F1的另一端連接220V市電,電容C5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7連接耳機D1的陰極和二極管ZD1的陽極,電阻R6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1連接二極管D2的陰極和三極管Q1的基極,三極管Q1的集電極連接電阻R5、電容C8和芯片U1的腳5,三極管Q1的發射極連接輕觸開關S1、電阻R10、二極管D1的陽極、二極管D2的陽極、電容C2、電容C3、電阻R3和三極管Q3的發射極,電容C2的另一端連接二極管ZD1的陰極、電容C4的另一端、電阻RV1的另一端、電容C3的另一端、電阻R3的另一端、電容C6和220V交流電的另一端,電阻R10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9和三極管Q3的基極,輕觸開關S1的另一端連接芯片U1的腳6,電阻R9的另一端連接芯片U1的腳2,三極管Q3的集電極連接電阻R8,電阻R8的另一點連接電容C6的另一端和雙向晶閘管Q2的控制極,芯片U1的腳4連接二極管D3的陽極和電容C9,二極管D3的陰極連接電容C9的另一端、雙向晶閘管Q2的一個主電極、NTC電阻和芯片U1的腳1,雙向晶閘管Q2的另一個主電極連接電感L1,電感L1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2、電容C1和輸出端N,電阻R2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4的另一端,NTC電阻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11和電阻R12,電阻R11的另一端連接電容C10和芯片U1的腳3,電容C10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12和芯片U1的腳8。本電路中的RV1和C4用來抑制EMC問題,交流電經C5,R7阻容限流,再經M7半波整流,ZD1穩壓約3.3V送入U1的Pin1作U1的供電。U1的Pin2輸出控制信號經Q3的基極限流電阻R9加到Q3的基極上,用以控制Q3的導通程度,從而改變由C3,C6,R8組成的RC切相電路。利用它們的RC的時間常數的改變控制雙向可控硅的觸發信號的相位,當Q3的導通程度較好時,相當于R值較少,RC時間常數較少,觸發信號的相移得較少,因此負載獲得較大的電功率;當Q3的導通程度較差時,相當于R值較大,RC時間常數較大,觸發信號的相移較大,因此負載獲得較少的電功率。為了提高效率,因用了雙向可控硅,交流電正弦波切相時必經過零點,即到了180度時,由于電壓為零。這時燈會滅,需增加過零點檢測電路。保證調光過零時不會滅燈。由R6,R1,Q1組成的過零檢測電路,把過零的信號送回U1的pin5,從而通過U1的算法由U1的Pin2控制輸出,保證可控硅過零依然導通。R6,R1,R3分壓提供Q1的基極偏置電流。D2是保護二極管,保證Q1的PN結不反偏。C7濾高頻信號,提供可靠供電給U1,NTC過熱時阻值改變,令R11,R12送入IC的Pin3電壓信號改變。從而控制IC的pin2。實施例2: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二極管ZD1為穩壓二極管。三極管Q1的型號為S8050。雙向晶閘管Q2的型號為BT131。上述元件皆為通用性很強的元件,性能穩定,價格低廉。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輕觸式線上調光器電路,包括芯片U1、三極管Q1、三極管Q2和電阻RV1,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阻RV1的一端連接電容C4、電容C5、電阻R6、保險絲F1、電阻R4和輸出端L,保險絲F1的另一端連接220V市電,電容C5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7連接耳機D1的陰極和二極管ZD1的陽極,電阻R6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1連接二極管D2的陰極和三極管Q1的基極,三極管Q1的集電極連接電阻R5、電容C8和芯片U1的腳5,三極管Q1的發射極連接輕觸開關S1、電阻R10、二極管D1的陽極、二極管D2的陽極、電容C2、電容C3、電阻R3和三極管Q3的發射極,電容C2的另一端連接二極管ZD1的陰極、電容C4的另一端、電阻RV1的另一端、電容C3的另一端、電阻R3的另一端、電容C6和220V交流電的另一端,電阻R10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9和三極管Q3的基極,輕觸開關S1的另一端連接芯片U1的腳6,電阻R9的另一端連接芯片U1的腳2,三極管Q3的集電極連接電阻R8,電阻R8的另一點連接電容C6的另一端和雙向晶閘管Q2的控制極,芯片U1的腳4連接二極管D3的陽極和電容C9,二極管D3的陰極連接電容C9的另一端、雙向晶閘管Q2的一個主電極、NTC電阻和芯片U1的腳1,雙向晶閘管Q2的另一個主電極連接電感L1,電感L1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2、電容C1和輸出端N,電阻R2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4的另一端,NTC電阻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11和電阻R12,電阻R11的另一端連接電容C10和芯片U1的腳3,電容C10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12和芯片U1的腳8。/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輕觸式線上調光器電路,包括芯片U1、三極管Q1、三極管Q2和電阻RV1,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阻RV1的一端連接電容C4、電容C5、電阻R6、保險絲F1、電阻R4和輸出端L,保險絲F1的另一端連接220V市電,電容C5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7連接耳機D1的陰極和二極管ZD1的陽極,電阻R6的另一端通過電阻R1連接二極管D2的陰極和三極管Q1的基極,三極管Q1的集電極連接電阻R5、電容C8和芯片U1的腳5,三極管Q1的發射極連接輕觸開關S1、電阻R10、二極管D1的陽極、二極管D2的陽極、電容C2、電容C3、電阻R3和三極管Q3的發射極,電容C2的另一端連接二極管ZD1的陰極、電容C4的另一端、電阻RV1的另一端、電容C3的另一端、電阻R3的另一端、電容C6和220V交流電的另一端,電阻R10的另一端連接電阻R9和三極管Q3的基極,輕觸開關S1的另一端連接芯片U1的腳6,電阻R9的另一端連接芯片U1的腳2,三極管Q3的集電極連接電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昌雄,蔡潔彬,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歐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