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乘座式耕田機,采用摩托車發動機作為動力輸出,設在發動機上的主動鏈輪通過短鏈條將動力傳遞給從動鏈輪,再由驅動鏈輪通過長鏈條將動力傳遞給大鏈輪,從而帶動緊固在大鏈輪上的滾田輪工作,這種結構比較簡單,顯得非常輕便;這種耕田機設置滾田輪的直徑與鏈輪的直徑基本一樣大,那樣可以充分發揮沖力作用,使動力大大增強;而且設置有座椅,人可以坐在上面操作耕田機,人的工作勞動強度減輕了很多;滾田輪由長葉片組成,在比較爛的水田里作業起到防沉效果,在比較硬的田地里作業時,因長葉片外側像刀一樣鋒利,很容易插進泥土,把泥土攪碎,還可用來切斷雜草;這些滾田輪都設置有行走圈,這樣耕田機在陸地上行駛會比較輕松,避免了顛簸。避免了顛簸。避免了顛簸。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乘座式耕田機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耕田機,具體為一種乘座式耕田機。
技術介紹
[0002]目前,一般的耕田機都是使用大馬力單耕具進行耕作,耕作效率低,用途單一笨重,致使在耕作中較費時,使用中不夠省油;而在傳動機構上有的采用直齒齒輪減速傳動、有的采用圓錐齒輪減速傳動、有的采用蝸輪、蝸桿減速傳動、這些傳動機構都比較大型、不夠小巧、重量比較重;且現有的耕田機在動力裝置的下方設有若干個滾輪,滾輪上設有用于耕田的旋耕刀具,此外在動力裝置上還設有手把,使用者通過手扶的方式引導耕田機進行耕作;由于現有耕田機需要使用者手扶引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會使人的工作勞動強度大。此外,由于耕田機上設有旋耕刀具,所以不能直接在陸地上使用,需要借助其他農用車或者人力來轉運,從而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使得耕田機的使用比較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0003]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乘座式耕田機,用摩托車發動機作動力,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人可以坐著操作耕田機,在田地間耕作、陸地行駛都非常方便,可有效地減輕了勞動強度。
[0004]本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乘座式耕田機,包括:機架、座椅、油箱、散熱水箱、發動機、主動鏈輪、抬手、緊固螺栓、短鏈條、從動鏈輪、傳動軸、滾田輪、長鏈條、大鏈輪、擋泥板、傳動軸座、后輪軸、長葉片、前輪、短葉片、轉向架、固定套、定位螺栓、剎車把手、離合把手、點火開關、行走圈、驅動鏈輪、安裝孔;所述的機架前部設有固定套,中部設有座椅,后部設有發動機以及傳動軸座;所述的固定套活動連接有轉向架,所述的前輪連接在轉向架的下部;所述的后輪軸安裝在機架下方,所述的滾田輪通過用軸承安裝在后輪軸上;所述的大鏈輪固定連接在滾田輪上;所述的傳動軸安裝在傳動軸座上,且其一頭固定連接有從動鏈輪,另一頭固定連接有驅動鏈輪;所述的短鏈條與安裝在發動機上的主動鏈輪以及從動鏈輪組成一個傳動副;所述的長鏈條與大鏈輪、驅動鏈輪組成另一個傳動副。
[0005]進一步地,所述的滾田輪外徑均勻分布著長葉片,外側設有行走圈Ⅰ;所述的前輪外徑均勻分布著短葉片,外側設有行走圈Ⅱ;所述的行走圈Ⅰ的外徑比大鏈輪的外徑略大。
[0006]進一步地,所述的大鏈輪由兩個半圓組成,所述的滾田輪、大鏈輪都設有安裝孔,這兩者用螺栓通過安裝孔組成一個整體。
[0007]進一步地,所述的轉向架上設有剎車把手、離合把手,以及定位螺栓;所述的固定套設有點火開關。
[0008]進一步地,所述的發動機上設有散熱水箱。
[0009]進一步地,所述的抬手設有機架后方,它們兩者通過緊固螺栓固定連接。
[0010]本技術有益效果是:采用摩托車發動機作動力,經過兩個傳動副將動力傳遞給滾田輪進行作業,有效地減輕了重量;設置有座椅,人可以坐著操作,減輕了勞動強度;滾
田輪上設有行走圈,在陸地上行駛方便。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技術的動力傳遞示意圖。
[0013]圖3為本技術的滾田輪示意圖。
[0014]圖4為本技術的前輪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5為本技術的大鏈輪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6為本技術的仰視示意圖。
[0017]圖中標記:機架(1)、座椅(2)、油箱(3)、散熱水箱(4)、發動機(5)、主動鏈輪(6)、抬手(7)、緊固螺栓(71)、短鏈條(8)、從動鏈輪(9)、傳動軸(10)、滾田輪(11)、長鏈條(12)、大鏈輪(13)、擋泥板(14)、傳動軸座(15)、后輪軸(16)、長葉片(17)、前輪(18)、短葉片(19)、轉向架(20)、固定套(21)、定位螺栓(22)、剎車把手(23)、離合把手(24)、點火開關(25)、行走圈Ⅰ(26)、行走圈Ⅱ(27)、驅動鏈輪(28)、安裝孔(29)。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作進一步的描述。
[0019]如圖所示,一種乘座式耕田機,包括:機架1、座椅2、油箱3、散熱水箱4、發動機5、主動鏈輪6、抬手7、緊固螺栓71、短鏈條8、從動鏈輪9、傳動軸10、滾田輪11、長鏈條12、大鏈輪13、擋泥板14、傳動軸座15、后輪軸16、長葉片17、前輪18、短葉片19、轉向架20、固定套21、定位螺栓22、剎車把手23、離合把手24、點火開關25、行走圈Ⅰ26、行走圈27、驅動鏈輪28、安裝孔29;所述的機架1前部設有固定套21,中部設有座椅2,后部設有發動機5以及傳動軸座15;所述的固定套21活動連接有轉向架20,所述的前輪18連接在轉向架20的下部;所述的后輪軸16安裝在機架1下方,所述的滾田輪11通過用軸承安裝在后輪軸16上;所述的大鏈輪13固定連接在滾田輪11上;所述的傳動軸10安裝在傳動軸座15上,且其一頭固定連接有從動鏈輪9,另一頭固定連接有驅動鏈輪28;所述的短鏈條8與安裝在發動機5上的主動鏈輪6以及從動鏈輪9組成一個傳動副;所述的長鏈條12與大鏈輪13、驅動鏈輪28組成另一個傳動副。動力由發動機輸出,由主動鏈輪6通過短鏈條8帶動從動鏈輪9旋轉,因從動鏈輪9和驅動鏈輪28都是固定連接在傳動軸10上,驅動鏈輪28也跟隨旋轉,再由驅動鏈輪28通過長鏈條12帶動大鏈輪13旋轉,帶動與大鏈輪13固定連接的滾田輪11旋轉,從而進行耕田作業或者在道路上行走。
[0020]所述的滾田輪11外徑均勻分布著長葉片17,外側設有行走圈Ⅰ26;所述的前輪18外徑均勻分布著短葉片19,外側設有行走圈Ⅱ27;所述的行走圈Ⅰ26的外徑比大鏈輪13的外徑略大。由長葉片17組合焊接成滾田輪11,耕田作業時,在硬田地起到碎泥效果,在爛泥地又可以防沉;因行走圈Ⅰ26的外徑比大鏈輪13的外徑略大,所以耕田機行走時,大鏈輪13不會碰到地面,而且行走圈Ⅰ26的厚度比較合適,既可以支撐耕田機在道路上行走,又不會在耕田機作業時防礙滾田輪的下沉。
[0021]所述的大鏈輪13由兩個半圓組成,所述的滾田輪11、大鏈輪13都設有安裝孔29,這兩者用螺栓通過安裝孔29組成一個整體,這樣它們可以很方便組合在一起,也方便拆卸。
[0022]所述的轉向架20上設有剎車把手23、離合把手24,以及定位螺栓22;所述的固定套21設有點火開關25。這樣很方便對整臺耕田機進行控制,我們對發動機先掛上空檔,然后用點火開關25啟動發動機,通過控制離合把手24上檔位,松開離合把手24,耕田機前進;如果要耕田機直線行走,可將定位螺栓22擰進固定套21的對應的孔位內,轉向架20不能轉動,耕田機可進行直線行走;可緊握剎車把手23對耕田機進行剎車處理。
[0023]所述的發動機5上設有散熱水箱4,散熱水箱4里有水袋子,安裝有散熱水箱4之后,可以發動機5更快地散熱,讓發動機更耐用,更有力,作業更順暢。
[0024]所述的抬手7設有機架1后方,它們兩者通過緊固螺栓71固定連接,在過田坎時,人在后面抬起行走,很輕松過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乘座式耕田機,包括:機架(1)、座椅(2)、油箱(3)、散熱水箱(4)、發動機(5)、主動鏈輪(6)、抬手(7)、緊固螺栓(71)、短鏈條(8)、從動鏈輪(9)、傳動軸(10)、滾田輪(11)、長鏈條(12)、大鏈輪(13)、擋泥板(14)、傳動軸座(15)、后輪軸(16)、長葉片(17)、前輪(18)、短葉片(19)、轉向架(20)、固定套(21)、定位螺栓(22)、剎車把手(23)、離合把手(24)、點火開關(25)、行走圈Ⅰ(26)、行走圈Ⅱ(27)、驅動鏈輪(28)、安裝孔(2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1)前部設有固定套(21),中部設有座椅(2),后部設有發動機(5)以及傳動軸座(15);所述的固定套(21)活動連接有轉向架(20),所述的前輪(18)連接在轉向架(20)的下部;所述的后輪軸(16)安裝在機架(1)下方,所述的滾田輪(11)通過用軸承安裝在后輪軸(16)上;所述的大鏈輪(13)固定連接在滾田輪(11)上;所述的傳動軸(10)安裝在傳動軸座(15)上,且其一頭固定連接有從動鏈輪(9),另一頭固定連接有驅動鏈輪(28);所述的短鏈條(8)與安裝在發動...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肖林,
申請(專利權)人:肖林,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