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腦風扇控制電路,包括一積分電路、一運算放大器、一電流控制器及一轉速計數器,所述積分電路的輸入端接收一第一脈沖寬度調制信號,其輸出端接所述運算放大器的輸入端,所述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通過一電阻接所述電流控制器的輸入端,所述電流控制器的輸出端接一風扇連接器的電源引腳,所述風扇連接器的偵測引腳接所述轉速計數器,所述風扇連接器的控制引腳通過一電阻接收一第二脈沖寬度調制信號,所述電腦風扇控制電路通過測得改變所述第二脈沖寬度調制信號的占空比前后風扇轉速判斷風扇類型,并根據風扇的類型發送所述第一或第二脈沖寬度調制信號來調整風扇的轉速。所述電腦風扇控制電路集成了兩類風扇所需的控制線路,減少了選擇的局限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腦風扇控制電路。
技術介紹
隨著電腦技術的飛速發展,電腦系統通常要進行大量的運算處理,任務繁忙時所產生的熱量也逐漸增加,單憑散熱孔和散熱片無法解決散熱問題,在主動散熱設備上,性價比較高的風冷技術一直是電腦系統最常采用的散熱方式,然而風扇雖然經濟實用,卻也存在很多缺陷隨著轉速的增加,風扇在高速運轉中產生的噪音也逐漸增大;長時間的高速運轉,不但會縮短風扇使用壽命,而且風扇本身也會產生很大熱量。如果風扇能在系統繁忙時高速運轉,在系統運轉平緩時降低轉速甚至停止,就可以得到最合理的使用,不但提高了風扇的使用壽命,而且能減少不必要的熱量產生。現有的一種智能風扇(Smart Fan)技術正是為實現風扇的合理使用而研發的,它利用Intel的脈沖寬度調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 P麗)規范,根據輸入輸出控制芯片(Super 1/0, SIO)控制PWM的占空比來控制風扇的轉速。由于PWM變化的依據是中央處理器內部的二極管讀取的溫度數據,其精確程度超過熱敏電阻,所以依據PWM的脈沖寬度的工作循環調整風扇轉速,其控制精度也很高。通過智能風扇技術,用戶可以在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BIOS)中自主設置CPU和主板的溫度限制,當風扇通過PWM脈沖判斷溫度超過所設限制,就會自動運轉,并可根據所產生的熱量大小調控轉速;相反,當溫度未超過設定的限制,風扇則會適當休息。但是,現有的風扇中只有4引腳風扇可以通過PWM實現智能風扇功能,而3引腳風扇由于沒有對應的引腳因此無法接收PWM信號,因此3引腳風扇仍需利用改變其工作電壓大小來控制轉速。目前市場上支持智能風扇的主板紛紜芫雜,但是都存在一個共同的缺陷,只能支持3引腳或者4引腳風扇中的一種。這樣對客戶而言,對風扇的選擇給他們帶來不便,同樣對于制造商而言,由于主板對風扇類型的局限性,對風扇連接器的選擇也提出了不同要求,增加了元件采購難度。如果能把3引腳和4引腳風扇所需控制線路集成,使主板能夠自動分辨風扇類型并對其轉速進行控制,那么諸如此類問題將不再發生。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以上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電腦風扇控制電路,可選擇性地控制不同型號風扇的轉速。另有必要提供一種3引腳風扇轉速控制電路。一種電腦風扇控制電路,包括一積分電路、 一運算放大器、 一電流控制器及一轉速計數器,所述積分電路的輸入端接收由一輸入輸出控制芯片所發出的一第一脈沖寬度調制信號,其輸出端接所述運算放大器的反相輸入端,所述運算放大器的同相輸入端通過一第一分壓電阻接地,其輸出端通過一第一限流電阻接所述電流控制器的第一端,所述電流控制器的第二端接一第一電源,其第三端接一風扇連接器的電源引腳并通過一第二分壓電阻與所述運算放大器的反相輸入端相連,所述風扇連接器的偵測引腳接所述轉速計數器,所述風扇連接器的控制引腳通過一第二限流電阻接收由所述輸入輸出控制芯片所發出的一第二脈沖寬度調制信號,所述電腦風扇控制電路通過改變所述第二脈沖寬度調制信號的占空比時所述轉速計數器測得風扇轉速變化情形判斷風扇的類型,并根據風扇的類型發送所述第一或第二脈沖寬度調制信號來調整風扇的轉速。一種電腦風扇控制電路,包括一積分電阻、 一積分電容、 一運算放大器、 一電流控制器、 一風扇連接器,所述積分電阻一端接收一脈沖寬度調制信號,其另一端接所述運算放大器的反相輸入端且通過所述積分電容接地,所述運算放大器的同相輸入端通過一電阻接地,其輸出端通過一電阻連接到所述電流控制器的第一端,所述電流控制器的第二端接一電源,其第三端通過一電阻與所述運算放大器的同相輸入端相連,并與所述風扇連接器的第二引腳相連,且流過所述電流控制器第一端的電流與流過其第三端的電流成正比,所述風扇連接器的第一引腳接地。上述電腦風扇控制電路通過改變脈寬調制信號的工作循環并對所測風扇轉速進行對比可以分辨風扇的類型,并根據分辨結果自動選擇合適的線路對風扇轉速進行控制,十分合理及便捷。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圖l是本專利技術電腦風扇控制電路較佳實施方式的電路圖。圖2是應用圖1電腦風扇控制電路的電腦風扇控制方法的流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考圖l,本專利技術風扇控制電路的較佳實施方式包括一積分電阻R1、 一積分電容C1、 一運算放大器U、 一電流控制器Q1、 一風扇連接器IO、 一轉速計數器20、 一BI0S芯片30及一SI0芯片40,所述BI0S芯片30—端接所述SI0芯片40的第一端1,其另一端接所述轉速計數器20的一端,所述S 10芯片40的第二端2接所述積分電阻R1的一端,其第三端3通過一電阻R8接所述風扇連接器的第四引腳4 (控制引腳);所述積分電阻R1的一端接收一由所述BI0S芯片30控制所述SI0芯片40發出的第一脈沖寬度調制信號PWM1,另一端與所述運算放大器U的反相輸入端相連且通過所述積分電容C1接地;所述運算放大器U同相輸入端通過一電阻R2接地,其反相輸入端通過所述積分電阻R1及一上拉電阻R6連接一5V電源,其輸出端通過一電阻R3到所述電流控制器Q1的第一端;所述電流控制器Q1的第二端與一12V電源連接,其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電連接一電阻R7,其第三端通過一電阻R4與所述運算放大器U的同相輸入端連接,其第三端又通過一電容C2接地,所述第三端還輸出一風扇控制信號;所述風扇連接器10的第一引腳l (接地引腳)接地,第二引腳2 (電源引腳)連接所述電流控制器Q1的第三端以接收所述風扇控制信號,第三引腳3 (偵測引腳)通過一電阻R5連接于所述風扇轉速計數器20,所述第三引腳3 (偵測引腳)連接一二極管D1的正極,所述二極管D1的負極接所述12V電源,所述二極管Dl又并聯一電阻Rll,第四引腳4 (控制引腳)通過所述電阻R8接收由所述BI0S芯片30控制所述SI0芯片40發出的第二脈沖寬度調制信號PWM2,并通過所述電阻R8和一上拉電阻R9與所述5V電源連接;所述轉速計數器20還通過一電容C3接地, 一電阻R10連接于所述轉速計數器20與地之間。所述二極管D1起到分壓作用以保護電路。為了進一步節省成本,可將所述電容C2、所述電容C3及所述電阻R7省略。在本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電流控制器Q1為一PNP三極管,其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分別為基極、發射極和集電極;根據選擇的SI0芯片40型號的不同,在所述第一脈沖寬度調制信號PWM1、第二脈沖寬度調制信號PWM2的輸入端通過所述上拉電阻R6及上拉電阻R9連接了所述5V電源來提高電壓準位,若選擇的SI0芯片40提高的脈沖寬度調制信號已符合電壓要求,可以將所述5V電源及所述電阻R6、 R9省略。請繼續參考圖2,應用所述電腦風扇控制電路控制電腦風扇的方法的較佳實施方式包括:步驟l,通過所述轉速計數器20測量一風扇的轉速,并將測量結果發送到BIOS芯片30內進行記錄;步驟2,通過SIO芯片40改變傳輸到所述風扇的第二脈沖寬度調制信號PWM2的占空比,使其降低一半;步驟3,通過所述轉速計數器20測量所述第二脈沖寬度調制信號PWM2的占空比改變后所述風扇的轉速,并將測量結果發送到所述BIOS芯片30;步驟4,所述BIOS芯片30比較所述第二脈沖寬度調制信號PWM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腦風扇控制電路,包括一積分電路、一運算放大器、一電流控制器及一轉速計數器,所述積分電路的輸入端接收由一輸入輸出控制芯片所發出的一第一脈沖寬度調制信號,其輸出端接所述運算放大器的反相輸入端,所述運算放大器的同相輸入端通過一第一分壓電阻接地,其輸出端通過一第一限流電阻接所述電流控制器的第一端,所述電流控制器的第二端接一第一電源,其第三端接一風扇連接器的電源引腳并通過一第二分壓電阻與所述運算放大器的反相輸入端相連,所述風扇連接器的偵測引腳接所述轉速計數器,所述風扇連接器的控制引腳通過一第二限流電阻接收由所述輸入輸出控制芯片所發出的一第二脈沖寬度調制信號,所述電腦風扇控制電路通過改變所述第二脈沖寬度調制信號的占空比時所述轉速計數器測得風扇轉速變化情形判斷風扇的類型,并根據風扇的類型發送所述第一或第二脈沖寬度調制信號來調整風扇的轉速。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鳳龍,鄒華,
申請(專利權)人: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94[中國|深圳]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