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水利工程用擋水板,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上端固定連接有擋水板,所述擋水板的上端開設有連接槽,所述連接槽中卡接有內置板,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左右兩側開設有固定孔,所述擋水板的右端面下端開設有第一排水口,所述擋水板的右端面上端開設有第二排水口。通過設置的固定底座、擋水板、連接槽、內置板、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和漂浮板,通過設置的固定底座能夠更好的將擋水板固定在需要的位置,然后通過設置的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能夠更好的通過水流的多少來選擇開啟的排水口,能夠更好的防止水流過大而沖壞擋水板的問題,通過在固定底座上設置固定孔能夠更好的與地面進行固定,使其更加的穩定。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水利工程用擋水板
本技術屬于水利工程
,尤其涉及一種水利工程用擋水板。
技術介紹
水利工程的擋水裝置,是阻擋或攔束水流、擁高或調節上游水位的建筑物,一般橫跨河道者稱為壩,沿水流方向在河道兩側修筑者稱為堤,壩是形成水庫的關鍵性工程,近代修建的壩,大多數采用當地土石料填筑的土石壩或用混凝土灌筑的重力壩,它依靠壩體自身的重量維持壩的穩定,當河谷狹窄時,可采用平面上呈弧線的拱壩,為了控制、利用和保護地表及地下的水資源與環境而修建的各項工程建設的總稱,防洪、除澇、灌溉、發電、供水、圍墾、水土保持、移民、水資源保護等工程及其配套和附屬工程的統稱,擋水板裝置的出現大大方便了水資源的控制。現有的擋水板在使用時當水流儲存過多時水位上升,導致擋水板受到的壓力過大,從而破壞擋水板,從而發生洪澇災害。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水利工程用擋水板,通過設置的固定底座、擋水板、連接槽、內置板、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和漂浮板,通過設置的固定底座能夠更好的將擋水板固定在需要的位置,然后通過設置的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能夠更好的通過水流的多少來選擇開啟的排水口,能夠更好的防止水流過大而沖壞擋水板的問題,通過在固定底座上設置固定孔能夠更好的與地面進行固定,使其更加的穩定。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上端固定連接有擋水板,所述擋水板的上端開設有連接槽,所述連接槽中卡接有內置板,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左右兩側開設有固定孔,所述擋水板的右端面下端開設有第一排水口,所述擋水板的右端面上端開設有第二排水口,所述擋水板的右端面上端中間位置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中套接有漂浮板,所述漂浮板的左端與內置板固定連接。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所述漂浮板的右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浮力球。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所述連接槽的內壁底端兩側開設有滑槽,所述滑槽中卡接有滑桿,所述滑桿的一端與內置板固定連接。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所述內置板的中間下側貫穿開設有第三排水口。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所述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和第三排水口分別在擋水板和內置板上設置有多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術通過設置的固定底座、擋水板、連接槽、內置板、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和漂浮板,通過設置的固定底座能夠更好的將擋水板固定在需要的位置,然后通過設置的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能夠更好的通過水流的多少來選擇開啟的排水口,能夠更好的防止水流過大而沖壞擋水板的問題,通過在固定底座上設置固定孔能夠更好的與地面進行固定,使其更加的穩定。2、本技術通過設置的浮力球,通過在漂浮板的右端設置連接桿,然后在連接桿的一端設置浮力球是為了能夠在水位上升時通過水的浮力將漂浮板和浮力球進行向上浮動,從而帶動內置板向上移動,從而方便對其排水。3、本技術通過設置的滑槽和滑桿,通過在連接槽的內壁下端開設滑槽,然后在滑槽中卡接滑桿,然后將滑桿的一端與內置板進行連接是為了能夠在內置板向上滑動的過程中通過滑槽對其進行限位,從而方便將第二排水口進行打開,從而方便排水。4、本技術通過設置的第三排水口,通過在內置板的中間下側貫穿開設第三排水口是為了能夠更好的通過將內置板滑動上升,從而使得第三排水口與第二排水口進行組合,從而將第二排水口進行連通,方便將水進行排出。5、本技術通過設置的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和第三排水口,通過在擋水板和內置板的一端分別設置多個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和第三排水口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將水排出,從而能夠有效的降低水位,從而防止水流對擋水板進行破壞。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結構剖視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側視圖。圖中:1、固定底座;2、擋水板;3、固定孔;4、連接槽;5、內置板;6、凹槽;7、漂浮板;8、連接桿;9、浮力球;10、第一排水口;11、第二排水口;12、第三排水口;13、滑槽;14、滑桿。具體實施方式為能進一步了解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結構作詳細的描述。如圖1至圖3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水利工程用擋水板,包括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的上端固定連接有擋水板2,擋水板2的上端開設有連接槽4,連接槽4中卡接有內置板5,固定底座1上表面左右兩側開設有固定孔3,擋水板2的右端面下端開設有第一排水口10,擋水板2的右端面上端開設有第二排水口11,擋水板2的右端面上端中間位置開設有凹槽6,凹槽6中套接有漂浮板7,漂浮板7的左端與內置板5固定連接。參考圖1、圖2和圖3,漂浮板7的右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桿8,連接桿8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浮力球9。采用上述方案:通過設置的浮力球9,通過在漂浮板7的右端設置連接桿8,然后在連接桿8的一端設置浮力球9是為了能夠在水位上升時通過水的浮力將漂浮板7和浮力球9進行向上浮動,從而帶動內置板5向上移動,從而方便對其排水。參考圖2,連接槽4的內壁底端兩側開設有滑槽13,滑槽13中卡接有滑桿14,滑桿14的一端與內置板5固定連接。采用上述方案:通過設置的滑槽13和滑桿14,通過在連接槽4的內壁下端開設滑槽13,然后在滑槽13中卡接滑桿14,然后將滑桿14的一端與內置板5進行連接是為了能夠在內置板5向上滑動的過程中通過滑槽13對其進行限位,從而方便將第二排水口11進行打開,從而方便排水。參考圖2,內置板5的中間下側貫穿開設有第三排水口12。采用上述方案:通過設置的第三排水口12,通過在內置板5的中間下側貫穿開設第三排水口12是為了能夠更好的通過將內置板5滑動上升,從而使得第三排水口12與第二排水口11進行組合,從而將第二排水口11進行連通,方便將水進行排出。參考圖1和圖3,第一排水口10、第二排水口11和第三排水口12分別在擋水板2和內置板5上設置有多個。采用上述方案:通過設置的第一排水口10、第二排水口11和第三排水口12,通過在擋水板2和內置板5的一端分別設置多個第一排水口10、第二排水口11和第三排水口12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將水排出,從而能夠有效的降低水位,從而防止水流對擋水板進行破壞。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時,首先將固定底座1通過固定孔3固定連接在地面,當有水流流過時則會通過第一排水口10進行排出,然后將多余的水流進行阻擋,從而進行儲存備用,當儲存的水流量較大時導致水位上升,從而通過水流的浮力將漂浮板7和浮力球9進行向上浮動,從而使得內置板5在連接槽4中進行滑動,然后使得內置板5下端的滑桿14在滑槽13中進行滑動,從而將內置板5浮起,然后通過滑槽13對滑桿14的上升進行限制,從而使得內置板5上的第三排水口12剛好與第二排水口11進行接通,從而使水流通過第二排水口11加快排出,從而通過第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水利工程用擋水板,包括固定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端固定連接有擋水板(2),所述擋水板(2)的上端開設有連接槽(4),所述連接槽(4)中卡接有內置板(5),所述固定底座(1)上表面左右兩側開設有固定孔(3),所述擋水板(2)的右端面下端開設有第一排水口(10),所述擋水板(2)的右端面上端開設有第二排水口(11),所述擋水板(2)的右端面上端中間位置開設有凹槽(6),所述凹槽(6)中套接有漂浮板(7),所述漂浮板(7)的左端與內置板(5)固定連接,所述內置板(5)的中間下側貫穿開設有第三排水口(12)。/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水利工程用擋水板,包括固定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的上端固定連接有擋水板(2),所述擋水板(2)的上端開設有連接槽(4),所述連接槽(4)中卡接有內置板(5),所述固定底座(1)上表面左右兩側開設有固定孔(3),所述擋水板(2)的右端面下端開設有第一排水口(10),所述擋水板(2)的右端面上端開設有第二排水口(11),所述擋水板(2)的右端面上端中間位置開設有凹槽(6),所述凹槽(6)中套接有漂浮板(7),所述漂浮板(7)的左端與內置板(5)固定連接,所述內置板(5)的中間下側貫穿開設有第三排水口(1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羽,胡洋,
申請(專利權)人:張羽,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