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動化儀表與外接管道的連接裝置,包括檢測管道、防護環和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頂部設置有連接管道,所述連接管道的頂部設置有自動化儀表,所述連接管道的表面套接有輔助環,所述輔助環的側面設置有凹槽塊。該自動化儀表與外接管道的連接裝置,自動化儀表可以通過連接管道與固定筒連接進行固定,從而完成與檢測管道的連接,輔助環套接在連接管道的表面,通過支桿進行支撐固定,保持連接管道的穩定性,防護罩可以通過螺紋柱向下滑動對自動化儀表全面覆蓋進行防護,通過擠壓桿進行固定,避免自動化儀表受到外力撞擊時影響數值的不穩定性,螺紋柱可以與內螺紋筒螺紋連接,使用較為便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自動化儀表與外接管道的連接裝置
本技術涉及管道設備
,具體為一種自動化儀表與外接管道的連接裝置。
技術介紹
自動化儀表,是由若干自動化元件構成的,具有較完善功能的自動化技術工具,自動化儀表本身是一個系統,又是整個自動化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自動化儀表是一種信息機器,其主要功能是信息形式的轉換,將輸入信號轉換成輸出信號,信號可以按時間域或頻率域表達,信號的傳輸則可調制成連續的模擬量或斷續的數字量形式。自動化儀表與外接管道的連接裝置是一種自動化儀表和檢測管道進行連接的設備,在自動化儀表與檢測管道進行連接的時候連接的管道欠缺穩定性,且自動化儀表欠缺防護裝置,受到外力的碰撞會影響檢測數值,使用較為不便,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提出進一步的優化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自動化儀表與外接管道的連接裝置,解決了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二)技術方案為實現以上目的,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自動化儀表與外接管道的連接裝置,包括檢測管道,所述檢測管道的表面設置有防護環,所述防護環的上表面設置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頂部設置有連接管道,所述連接管道的頂部設置有自動化儀表,所述連接管道的表面套接有輔助環,所述輔助環的側面設置有凹槽塊,所述凹槽塊的內部設置有支桿,所述支桿的底端固定連接在防護環的表面,所述檢測管道的表面設置有上卡環和下卡環,所述上卡環的上表面螺紋連接有固定桿,所述上卡環的上表面設置有內螺紋筒,所述內螺紋筒的內部螺紋連接有螺紋柱,所述螺紋柱的表面套接有防護罩,所述防護罩的側面螺紋連接有擠壓桿。可選的,所述防護罩的內側壁設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側設置有壓板,所述固定板的內部設置有彈簧。可選的,所述固定板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固定板以防護罩的垂直中線為對稱軸呈對稱設置。可選的,所述防護罩的側面設置有透明層。可選的,所述擠壓桿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擠壓桿以防護罩的垂直中線為對稱軸呈對稱設置。可選的,所述螺紋柱的材質為不銹鋼材質。(三)有益效果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自動化儀表與外接管道的連接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該自動化儀表與外接管道的連接裝置,通過檢測管道、固定筒、連接管道、自動化儀表、輔助環、支桿、內螺紋筒、螺紋柱、防護罩和擠壓桿的設置,自動化儀表可以通過連接管道與固定筒連接進行固定,從而完成與檢測管道的連接,輔助環套接在連接管道的表面,通過支桿進行支撐固定,保持連接管道的穩定性,防護罩可以通過螺紋柱向下滑動對自動化儀表全面覆蓋進行防護,通過擠壓桿進行固定,避免自動化儀表受到外力撞擊時影響數值的不穩定性,螺紋柱可以與內螺紋筒螺紋連接,方便安裝和拆卸,使用較為便捷。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防護罩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圖1中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圖中:1、檢測管道;2、防護環;3、固定筒;4、連接管道;5、自動化儀表;6、輔助環;7、凹槽塊;8、支桿;9、上卡環;10、下卡環;11、內螺紋筒;12、螺紋柱;13、防護罩;14、擠壓桿;15、固定板;16、壓板;17、彈簧;18、固定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請參閱圖1至圖3,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自動化儀表與外接管道的連接裝置,包括檢測管道1,檢測管道1的表面設置有防護環2,防護環2的上表面設置有固定筒3,固定筒3的頂部設置有連接管道4,連接管道4的頂部設置有自動化儀表5,連接管道4的表面套接有輔助環6,輔助環6的側面設置有凹槽塊7,凹槽塊7的內部設置有支桿8,支桿8的底端固定連接在防護環2的表面,檢測管道1的表面設置有上卡環9和下卡環10,上卡環9的上表面螺紋連接有固定桿18,上卡環9的上表面設置有內螺紋筒11,內螺紋筒11的內部螺紋連接有螺紋柱12,螺紋柱12的材質為不銹鋼材質,螺紋柱12的表面套接有防護罩13,防護罩13的側面設置有透明層,防護罩13的側面螺紋連接有擠壓桿14,防護罩13的內側壁設置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的一側設置有壓板16,固定板15的內部設置有彈簧17,固定板15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固定板15以防護罩13的垂直中線為對稱軸呈對稱設置,擠壓桿14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擠壓桿14以防護罩13的垂直中線為對稱軸呈對稱設置;通過檢測管道1、固定筒3、連接管道4、自動化儀表5、輔助環6、支桿8、內螺紋筒11、螺紋柱12、防護罩13和擠壓桿14的設置,自動化儀表5可以通過連接管道4與固定筒3連接進行固定,從而完成與檢測管道1的連接,輔助環6套接在連接管道4的表面,通過支桿8進行支撐固定,保持連接管道4的穩定性,防護罩13可以通過螺紋柱12向下滑動對自動化儀表5全面覆蓋進行防護,通過擠壓桿14進行固定,避免自動化儀表5受到外力撞擊時影響數值的不穩定性,螺紋柱12可以與內螺紋筒11螺紋連接,方便安裝和拆卸,使用較為便捷。綜合本技術,該裝置的工作步驟如下:1、使用時,輔助環6套接在連接管道4的表面,自動化儀表5通過連接管道4與固定筒3連接進行固定,然后輔助環6通過支桿8進行支撐固定,保持連接管道4的穩定性,防護罩13通過螺紋柱12向下滑動對自動化儀表5全面覆蓋進行防護,通過擠壓桿14進行固定,避免自動化儀表5受到外力撞擊時影響數值的不穩定性;2、通過彈簧17的作用力可以使壓板16對自動化儀表5做進一步限定,使得壓板16夾住自動化儀表5,受到外力撞擊時通過彈簧17的作用力減少外力受到的沖擊;3、上卡環9和下卡環10可以通過固定桿18固定,螺紋柱12可以與內螺紋筒11螺紋連接固定,方便安裝和拆卸。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及其技術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自動化儀表與外接管道的連接裝置,包括檢測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管道(1)的表面設置有防護環(2),所述防護環(2)的上表面設置有固定筒(3),所述固定筒(3)的頂部設置有連接管道(4),所述連接管道(4)的頂部設置有自動化儀表(5),所述連接管道(4)的表面套接有輔助環(6),所述輔助環(6)的側面設置有凹槽塊(7),所述凹槽塊(7)的內部設置有支桿(8),所述支桿(8)的底端固定連接在防護環(2)的表面,所述檢測管道(1)的表面設置有上卡環(9)和下卡環(10),所述上卡環(9)的上表面螺紋連接有固定桿(18),所述上卡環(9)的上表面設置有內螺紋筒(11),所述內螺紋筒(11)的內部螺紋連接有螺紋柱(12),所述螺紋柱(12)的表面套接有防護罩(13),所述防護罩(13)的側面螺紋連接有擠壓桿(14)。/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動化儀表與外接管道的連接裝置,包括檢測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管道(1)的表面設置有防護環(2),所述防護環(2)的上表面設置有固定筒(3),所述固定筒(3)的頂部設置有連接管道(4),所述連接管道(4)的頂部設置有自動化儀表(5),所述連接管道(4)的表面套接有輔助環(6),所述輔助環(6)的側面設置有凹槽塊(7),所述凹槽塊(7)的內部設置有支桿(8),所述支桿(8)的底端固定連接在防護環(2)的表面,所述檢測管道(1)的表面設置有上卡環(9)和下卡環(10),所述上卡環(9)的上表面螺紋連接有固定桿(18),所述上卡環(9)的上表面設置有內螺紋筒(11),所述內螺紋筒(11)的內部螺紋連接有螺紋柱(12),所述螺紋柱(12)的表面套接有防護罩(13),所述防護罩(13)的側面螺紋連接有擠壓桿(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化儀表與外接管道的連接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巖,蔡文超,
申請(專利權)人:唐巖,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黑龍江;2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