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手柄及固定器輸送器,以緩解相關技術中輸送器手柄上的手輪易在轉動線纜的作用下出現反轉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手柄包括:打釘手輪、齒輪傳動組、主線纜固定件和防反轉組件,所述打釘手輪通過所述齒輪傳動組與所述主線纜固定件傳動連接,以驅動所述主線纜固定件繞其自身的軸線轉動,所述主線纜固定件被用于與轉動線纜連接;所述防反轉組件包括換向棘輪,所述換向棘輪與所述齒輪傳動組中的齒輪相對設置,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當所述換向棘輪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換向棘輪通過所述齒輪傳動組防止所述打釘手輪沿第一方向轉動,當所述換向棘輪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換向棘輪通過所述齒輪傳動組防止所述打釘手輪沿第二方向轉動。轉動。轉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手柄及固定器輸送器
[0001]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種手柄及固定器輸送器。
技術介紹
[0002]腔內修復治療即主動脈腔內修復術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微創的血管腔內手術,其是通過主動脈遠端如人體股動脈切口,將裝載有覆膜支架的輸送系統推送至病變部位,覆膜支架展開隔絕病變動脈,重建血運通道,從而減小動脈瘤體壓力,達到治療目的。腔內修復治療屬于完全介入治療,無需開胸開腹,相對于開放治療和雜交手術具有手術創傷小,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等優點。20世紀90年代以來,微創介入行腔內修復治療的出現和發展,已經逐漸替代開放式外科手術成為治療主動脈夾層和主動脈瘤的手術首選。
[0003]傳統的主動脈腔內修復術雖然優勢明顯但同時至少存在如下缺點:介入治療主動脈夾層和動脈瘤仍存在不足,支架釋放后通過自體彈性附著于人體血管內部,在高壓、高速的血流沖擊作用下有出現內漏和支架移位的風險。內漏和/或支架移位可能造成瘤體術后無法縮小或出現瘤體的持續增大,使介入手術達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對于已經出現內漏或者支架移位的情況,目前有一種方法通過機械的方式植入短段移植物(即植入固定器),增加錨定長度,使覆膜和血管壁貼合更緊密,從而消除支架位移或內漏。
[0004]相關技術中,操作者通過輸送器將固定器植入血管壁,在打釘過程中,輸送器手柄上的手輪易在轉動線纜的作用下出現反轉,從而影響手術的正常操作。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手柄及固定器輸送器,以緩解相關技術中輸送器手柄上的手輪易在轉動線纜的作用下出現反轉的技術問題。
[0006]本技術提供的手柄包括:打釘手輪、齒輪傳動組、主線纜固定件和防反轉組件,所述打釘手輪通過所述齒輪傳動組與所述主線纜固定件傳動連接,以驅動所述主線纜固定件繞其自身的軸線轉動,所述主線纜固定件被用于與轉動線纜連接;
[0007]所述防反轉組件包括換向棘輪,所述換向棘輪與所述齒輪傳動組中的齒輪相對設置,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當所述換向棘輪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換向棘輪通過所述齒輪傳動組防止所述打釘手輪沿第一方向轉動,當所述換向棘輪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換向棘輪通過所述齒輪傳動組防止所述打釘手輪沿第二方向轉動。
[0008]進一步地,所述換向棘輪包括連接部、撥動部和限位齒,所述撥動部連接于所述連接部的第一端,所述限位齒連接于所述連接部的第二端,并與所述齒輪傳動組相對;
[0009]所述限位齒包括沿所述連接部寬度方向間隔分布的第一限位齒和第二限位齒,所述第一限位齒和所述第二限位齒用于插入所述齒輪傳動組中的齒輪,以通過所述齒輪傳動組防止所述打釘手輪反轉。
[0010]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齒與所述第二限位齒之間通過弧形面連接,所述弧形面向靠近于所述連接部的方向凹陷。
[0011]進一步地,所述防反轉組件還包括導向柱,所述換向棘輪設有導向槽,所述導向柱與所述導向槽滑動配合,當所述換向棘輪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換向棘輪與所述導向槽的第一端抵接,當所述換向棘輪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換向棘輪與所述導向槽的第二端抵接。
[0012]進一步地,所述齒輪傳動組包括主動直齒輪、第一從動直齒輪、第二從動直齒輪、主動錐齒輪和從動錐齒輪,所述打釘手輪與所述主動直齒輪傳動連接,所述第一從動直齒輪與所述主動直齒輪和所述第二從動直齒輪嚙合,所述第二從動直齒輪與所述主動錐齒輪傳動連接,所述主動錐齒輪與所述從動錐齒輪嚙合,所述從動錐齒輪與所述主線纜固定件傳動連接。
[0013]第二方面,本技術提供的固定器輸送器包括轉動線纜、撥叉和上述的手柄,所述轉動線纜與所述手柄中的主線纜固定件固定連接,所述撥叉連接于所述轉動線纜的遠離所述主線纜固定件的一端。
[0014]進一步地,所述轉動線纜包括主線纜和柔性線纜,所述主線纜的一端與所述主線纜固定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柔性線纜連接,所述撥叉連接于所述柔性線纜的遠離所述主線纜的一端。
[0015]進一步地,所述柔性線纜與所述主線纜連接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線纜連接件,所述線纜連接件上設有用于所述主線纜插入的主線纜插入孔,所述主線纜插入孔的側壁上設有與所述主線纜插入孔連通的第一銷軸孔或銷軸槽。
[0016]進一步地,所述轉動線纜的外部套設有輸送外管,所述輸送外管的一端通過排氣件與所述手柄連接,所述輸送外管的另一端設有容置件,所述容置件內設有用于容置固定器的容置槽,所述撥叉位于所述容置槽內。
[0017]進一步地,所述撥叉的圓周面上設有第一限位結構,所述容置件的內壁上設有與所述第一限位結構配合的第二限位結構,所述第一限位結構與所述第二限位結構配合,防止所述撥叉沿其自身的軸線方向竄動。
[0018]使用本技術提供的手柄進行手術時,固定器的旋向不同,打釘過程中需打釘手輪轉動的方向不同,當需打釘手輪沿第一方向轉動通過齒輪傳動組帶動轉動線纜將固定器旋入血管壁時,換向棘輪位于第二位置,以防止在打釘過程中打釘手輪在轉動線纜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反轉;當需打釘手輪沿第二方向轉動通過齒輪傳動組帶動轉動線纜將固定器旋入血管壁時,換向棘輪位于第一位置,以防止在打釘過程中打釘手輪在轉動線纜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反轉。
[0019]與相關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的手柄可防止打釘手輪反轉,從而防止與其連接的轉動線纜產生反轉,避免因轉動線纜反轉而影響手術的正常操作。
附圖說明
[0020]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或相關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相關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1]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手柄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手柄的內部結構示意圖一;
[0023]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手柄的內部結構示意圖二;
[0024]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手柄中撥叉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手柄中主線纜固定件與主線纜的連接示意圖;
[0026]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手柄中轉動線纜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手柄中線纜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一;
[0028]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手柄中線纜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二;
[0029]圖9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輸送器中撥叉與容置件的配合示意圖。
[0030]圖標:100-打釘手輪;210-主動直齒輪;220-第一從動直齒輪;230-第二從動直齒輪;240-主動錐齒輪;250-從動錐齒輪;300-主線纜固定件;310-頂絲安裝孔;410-換向棘輪;411-連接部;412-撥動部;413-限位齒;420-導向柱;430-導向槽;440-轉軸;500-轉動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打釘手輪(100)、齒輪傳動組、主線纜固定件(300)和防反轉組件,所述打釘手輪(100)通過所述齒輪傳動組與所述主線纜固定件(300)傳動連接,以驅動所述主線纜固定件(300)繞其自身的軸線轉動,所述主線纜固定件(300)被用于與轉動線纜(500)連接;所述防反轉組件包括換向棘輪(410),所述換向棘輪(410)與所述齒輪傳動組中的齒輪相對設置,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當所述換向棘輪(41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換向棘輪(410)通過所述齒輪傳動組防止所述打釘手輪(100)沿第一方向轉動,當所述換向棘輪(41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換向棘輪(410)通過所述齒輪傳動組防止所述打釘手輪(100)沿第二方向轉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換向棘輪(410)包括連接部(411)、撥動部(412)和限位齒(413),所述撥動部(412)連接于所述連接部(411)的第一端,所述限位齒(413)連接于所述連接部(411)的第二端,并與所述齒輪傳動組相對;所述限位齒(413)包括沿所述連接部(411)寬度方向間隔分布的第一限位齒(413)和第二限位齒(413),所述第一限位齒(413)和所述第二限位齒(413)用于插入所述齒輪傳動組中的齒輪,以通過所述齒輪傳動組防止所述打釘手輪(100)反轉。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齒(413)與所述第二限位齒(413)之間通過弧形面連接,所述弧形面向靠近于所述連接部(411)的方向凹陷。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轉組件還包括導向柱(420),所述換向棘輪(410)設有導向槽(430),所述導向柱(420)與所述導向槽(430)滑動配合,當所述換向棘輪(41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換向棘輪(410)與所述導向槽(430)的第一端抵接,當所述換向棘輪(41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換向棘輪(410)與所述導向槽(430)的第二端抵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傳動組包括主動直齒輪(210)、第一從動直齒輪(220)、第二從動直齒輪(...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飛,李強,劉穎,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華脈泰科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