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針灸用消毒治療裝置,包括盒體、酒精瓶、轉筒、消毒盒、圓柱卡扣和把手,所述盒體的內底壁從左至右依次開設有凹槽、酒精槽和針槽,所述凹槽的內部固定連接有隔板,所述酒精槽的內部活動連接有酒精瓶,所述針槽的內部活動連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圓桿,所述圓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圓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主要優勢在于提供一種針灸用消毒治療裝置,本設備提供一種消毒收納結構,旋轉圓蓋,致使取針孔停在放有所需針具的矩形槽上方,倒出針具,對患者進行針灸,用浸泡消毒法對針具進行消毒,便于針灸師的攜帶,針灸結束時能夠及時消毒針具趕往并針灸下一患者,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針灸用消毒治療裝置
本技術涉及針灸醫療消毒設備
,具體為一種針灸用消毒治療裝置。
技術介紹
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東方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征,是基于中華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針灸針的重復使用,其安全系于消毒殺菌,如果這個環節稍有差錯,便可能造成交叉感染,據我國衛生部有關權威部門統計,全國現已有乙肝病毒攜帶者近1.3億人,丙肝抗體陽性患者近4000萬,艾滋病毒攜帶者超過100萬,還有大量其他傳染病、性病的患者、攜帶者,所以發生交叉感染的幾率非常高。現有技術中的消毒裝置體積較大不便于攜帶,針灸師消毒需要在固定地點消毒,不便于外出連續醫治,針灸師為了方便攜帶針具會使用針帶,針盒,取用時所有針具都會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會使用不到針具受到細菌感染,存針取針也不方便,還存在針具脫落扎到手的弊端,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針灸用消毒治療裝置,解決了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二)技術方案為實現以上目的,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針灸用消毒治療裝置,包括盒體,所述盒體的內底壁從左至右依次開設有凹槽、酒精槽和針槽,所述凹槽的內部固定連接有隔板,所述酒精槽的內部活動連接有酒精瓶,所述針槽的內部活動連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圓桿,所述圓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圓蓋,所述圓蓋的上表面開設有取針孔,所述取針孔的內部活動連接有活塞,所述圓蓋的下表面活動連接有轉筒,所述轉筒的上表面開設有矩形槽。可選的,所述盒體的背面通過鉸鏈活動連接有盒蓋,所述盒的上表面開設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內部活動連接有卡塊,所述盒體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有卡扣。可選的,所述盒蓋的內側壁活動連接有夾板。可選的,所述盒體的一側開設有抽槽,所述抽槽的內部活動連接有消毒盒,所述消毒盒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有插板,所述消毒盒的上表面活動連接有蓋板,所述消毒盒的一側固定連接把手。可選的,盒體的上表面開設有圓柱卡槽,所述圓柱卡槽的內部活動連接圓柱卡塊。可選的,圓蓋與轉筒之間相互適配。(三)有益效果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針灸用消毒治療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本技術的主要優勢在于提供一種針灸用消毒治療裝置,本設備提供一種消毒收納結構,使用時,針灸師握住把手攜帶本裝置至患者所在地,將盒體置于水平桌面,按下卡塊,使卡扣脫離卡塊,打開盒蓋,取出轉筒,扭轉取出活塞,旋轉圓蓋,致使取針孔停在放有所需針具的矩形槽上方,倒出針具,對患者進行針灸,針灸結束后,可以拿起蓋板將使用過的針具插入插板上,取出酒精瓶向消毒盒內倒入適量酒精,用浸泡消毒法對針具進行消毒,消毒完成后取出針具重新放入矩形槽內封裝,取出圓柱卡塊,通過把手抽拿出消毒盒將酒精進行處理,重新將消毒盒放入抽槽內,插入圓柱卡塊,蓋上盒蓋,通過把手攜帶本裝置趕往下一患者所在地,相較于傳統消毒裝置的體積過大不便攜帶,本裝置通過設置消毒盒、插板和把手的設置,便于針灸師的攜帶,針灸結束時能夠及時消毒針具趕往并針灸下一患者,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術的主要優勢在于提供一種針灸用消毒治療裝置,本設備提供一種消毒收納結構,相較于傳統裝置,取拿不方便,并且使用不到的針具也暴露在空氣中,本裝置通過取針孔,轉筒和矩形槽的設置,使針灸師取針方便,避免了其它不用的針具暴露在空氣中受到細菌感染,也避免針具脫落扎到手的弊端,保證了人員安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結構拆分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轉筒結構剖視示意圖。圖中:1、盒體;2、凹槽;3、隔板;4、酒精瓶;5、底座;6、圓桿;7、圓蓋;8、取針孔;9、活塞;10、轉筒;11、矩形槽;12、盒蓋;13、卡塊;14、卡扣;15、夾板;16、抽槽;17、消毒盒;18、插板;19、蓋板;20、把手;21、圓柱卡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請參閱圖1至圖3,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針灸用消毒治療裝置,包括盒體1,盒體1的內底壁從左至右依次開設有凹槽2、酒精槽和針槽,凹槽2的內部固定連接有隔板3,可以將針灸過程中損壞用過的針具有效的分開放置,避免亂放扎傷人員,造成交叉感染,酒精槽的內部活動連接有酒精瓶4,針槽的內部活動連接有底座5,底座5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圓桿6,圓桿6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圓蓋7,圓蓋7的上表面開設有取針孔8,取針孔8的內部活動連接有活塞9,圓蓋7的下表面活動連接有轉筒10,轉筒10的上表面開設有矩形槽11,盒體的1背面通過鉸鏈活動連接有盒蓋12,盒蓋12的上表面開設有卡槽,卡槽的內部活動連接有卡塊13,盒體1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有卡扣14,盒蓋12的內側壁活動連接有夾板15,人體有眾多穴位,可以通過夾板夾放穴位圖,可以加快針灸師針灸時下針的速度和準確率,有盒體1的一側開設有抽槽16,抽槽16的內部活動連接有消毒盒17,消毒盒17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有插板18,消毒盒17的上表面活動連接有蓋板19,消毒盒的一側固定連接把手20,盒體1的上表面開設有圓柱卡槽,圓柱卡槽的內部活動連接圓柱卡塊21,圓蓋7與轉筒10之間相互適配,針灸師握住把手20攜帶本裝置至患者所在地,將盒體1置于水平桌面,按下卡塊13,使卡扣14脫離卡塊13,打開盒蓋12,取出轉筒10,扭轉取出活塞9,旋轉圓蓋7,致使取針孔8停在放有所需針具的矩形槽11上方,倒出針具,對患者進行針灸,針灸結束后,可以拿起蓋板19將使用過的針具插入插板18上,取出酒精瓶4向消毒盒17內倒入適量酒精,用浸泡消毒法對針具進行消毒,消毒完成后取出針具重新放入矩形槽11內封裝,取出圓柱卡塊21,通過把手20抽拿出消毒盒17將酒精進行處理,重新將消毒盒17放入抽槽內,插入圓柱卡塊21,蓋上盒蓋12,通過把手20攜帶本裝置趕往下一患者所在地,相較于傳統消毒裝置的體積過大不便攜帶,本裝置通過設置消毒盒17、插板18和把手20的設置,便于針灸師的攜帶,針灸結束時能夠及時消毒針具趕往并針灸下一患者,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相較于傳統裝置,取拿不方便,并且使用不到的針具也暴露在空氣中,本裝置通過取針孔8,轉筒10和矩形槽11的設置,使針灸師取針方便,避免了其它不用的針具暴露在空氣中受到細菌感染,也避免針具脫落扎到手的弊端,保證了人員安全。綜上所述,該針灸用消毒治療裝置,使用時,針灸師握住把手20攜帶本裝置至患者所在地,將盒體1置于水平桌面,按下卡塊13,使卡扣14脫離卡塊13,打開盒蓋12,取出轉筒10,扭轉取出活塞9,旋轉圓蓋7,致使取針孔8停在放有所需針具的矩形槽11上方,倒出針具,對患者進行針灸,針灸結束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針灸用消毒治療裝置,包括盒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1)的內底壁從左至右依次開設有凹槽(2)、酒精槽和針槽,所述凹槽(2)的內部固定連接有隔板(3),所述酒精槽的內部活動連接有酒精瓶(4),所述針槽的內部活動連接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圓桿(6),所述圓桿(6)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圓蓋(7),所述圓蓋(7)的上表面開設有取針孔(8),所述取針孔(8)的內部活動連接有活塞(9),所述圓蓋(7)的下表面活動連接有轉筒(10),所述轉筒(10)的上表面開設有矩形槽(11)。/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針灸用消毒治療裝置,包括盒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1)的內底壁從左至右依次開設有凹槽(2)、酒精槽和針槽,所述凹槽(2)的內部固定連接有隔板(3),所述酒精槽的內部活動連接有酒精瓶(4),所述針槽的內部活動連接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圓桿(6),所述圓桿(6)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圓蓋(7),所述圓蓋(7)的上表面開設有取針孔(8),所述取針孔(8)的內部活動連接有活塞(9),所述圓蓋(7)的下表面活動連接有轉筒(10),所述轉筒(10)的上表面開設有矩形槽(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針灸用消毒治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1)的背面通過鉸鏈活動連接有盒蓋(12),所述盒蓋(12)的上表面開設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內部活動連接有卡塊(13),所述盒體(1)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欣欣,
申請(專利權)人:王欣欣,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