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市政道路結構,包括混凝土路面層、蓄水通道、擋板、排水通道和過濾網,當雨水落入至地面后,雨水通過排水蓋板落入至排水通道內部,進而通過蓄水通道落入至蓄水池內部對雨水進行收集,當需要對綠化種植池內部種植的綠植進行灑水維護時,通過開關啟動水泵,水泵通過連接管將蓄水池內部的水輸送至橫管內部,進而通過豎管輸送至噴霧頭內,通過噴霧頭對綠化種植池內部的綠植進行灑水,進而不需要操作人員去其他地方將水運輸過來后再進一步對綠植進行灑水,更加便于對綠植進行灑水維護,通過過濾網的設置,進而對流入至蓄水通道內部的雨水中的雜質進行阻隔,避免雜質進入至蓄水池內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市政道路結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道路結構,具體是一種市政道路結構。
技術介紹
道路施工是重要的基礎建設工程之一。目前,道路主要作用是供車輛行駛,在滿足其主要功能作用的情況下也要盡量滿足美觀、易維護、環保的要求。現有的道路結構較為簡單,基本只能夠滿足道路的基本功能—交通行使功能,當需要對路上種植的綠植進行灑水維護時,則需要去其他地方將水源運輸過來后,通過操作人員對綠植進行灑水,操作較為復雜,因此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市政道路結構,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市政道路結構,包括混凝土路面層,所述混凝土路面層頂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頂部固定連接有箱體,所述箱體的內壁固定連接有開關、蓄電池和水泵,所述混凝土路面層底部連接有土基層,所述土基層內嵌入有蓄水池和排水通道,所述混凝土路面層頂部貫穿開設有若干個等距離設置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與排水通道連通,所述排水通道頂部位于排水口內放置有排水蓋板,所述排水通道一側設置有蓄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通過蓄水通道與蓄水池連通,所述蓄水池位于排水通道下方,所述排水通道的內壁固定連接有擋板,所述水泵的進水端固定連接有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的底端貫穿于箱體和混凝土路面層后伸至蓄水池的內腔,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貫穿于箱體的內壁后與橫管的一端固定連接。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凝土路面層頂部設置有綠化種植池,所述綠化種植池的內壁固定連接有橫管,所述橫管頂部貫穿固定連接有若干個均勻設置的豎管,若干個所述豎管頂端均固定連接有噴霧頭。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箱體頂部固定連接有太陽能板,所述箱體的側壁通過鉸鏈鉸接有門板。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水蓋板為格柵板。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蓄水通道的內壁固定連接有過濾網。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泵通過導線與開關電連接,所述開關通過導線與蓄電池電連接,所述蓄電池通過導線與太陽能板電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通過擋板將排水通道內部的水進行阻擋,進而通過蓄水通道落入至蓄水池內部對雨水進行收集,當蓄水池內部雨水收集滿后,排水通道內部的水面高于擋板頂部時,則流至外部排水通道,當需要對綠化種植池內部種植的綠植進行灑水維護時,通過開關啟動水泵,水泵通過連接管將蓄水池內部的水輸送至橫管內部,進而通過豎管輸送至噴霧頭內,通過噴霧頭對綠化種植池內部的綠植進行灑水,進而不需要操作人員去其他地方將水運輸過來后再進一步對綠植進行灑水,更加便于對綠植進行灑水維護。2、通過過濾網的設置,進而對流入至蓄水通道內部的雨水中的雜質進行阻隔,避免雜質進入至蓄水池內部,當不需要對綠植灑水時,關閉門板,防止外部灰塵進入至箱體內部,降低外部灰塵進入箱體內部對開關、蓄電池和水泵造成污染。附圖說明圖1為市政道路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市政道路結構中的局部剖視圖。圖3為市政道路結構中圖2的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圖中所示:混凝土路面層1、排水口2、排水蓋板3、噴霧頭4、豎管5、綠化種植池6、橫管7、太陽能板8、箱體9、門板10、開關11、蓄電池12、水泵13、連接管14、支撐架15、蓄水池16、蓄水通道17、擋板18、排水通道19、土基層20、過濾網21。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3,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市政道路結構,包括混凝土路面層1,所述混凝土路面層1頂部設置有綠化種植池6,所述綠化種植池6的內壁固定連接有橫管7,所述橫管7頂部貫穿固定連接有若干個均勻設置的豎管5,若干個所述豎管5頂端均固定連接有噴霧頭4,所述混凝土路面層1頂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架15,所述支撐架15頂部固定連接有箱體9,所述箱體9的內壁固定連接有開關11、蓄電池12和水泵13,所述箱體9頂部固定連接有太陽能板8,所述箱體9的側壁通過鉸鏈鉸接有門板10,所述混凝土路面層1底部連接有土基層20,所述土基層20內嵌入有蓄水池16和排水通道19,所述混凝土路面層1頂部貫穿開設有若干個等距離設置的排水口2,所述排水口2與排水通道19連通,所述排水通道19頂部位于排水口2內放置有排水蓋板3,所述排水蓋板3為格柵板,所述排水通道19一側設置有蓄水通道17,所述蓄水通道17的內壁固定連接有過濾網21,所述排水通道19通過蓄水通道17與蓄水池16連通,所述蓄水池16位于排水通道19下方,所述排水通道19的內壁固定連接有擋板18,所述水泵13的進水端固定連接有連接管14,所述連接管14的底端貫穿于箱體9和混凝土路面層1后伸至蓄水池16的內腔,所述水泵13的出水端貫穿于箱體9的內壁后與橫管7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水泵13通過導線與開關11電連接,所述開關11通過導線與蓄電池12電連接,所述蓄電池12通過導線與太陽能板8電連接。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是:當雨水落入至地面后,雨水通過排水蓋板3落入至排水通道19內部,通過擋板18將排水通道19內部的水進行阻擋,進而通過蓄水通道17落入至蓄水池16內部對雨水進行收集,當蓄水池16內部雨水收集滿后,排水通道19內部的水面高于擋板18頂部時,則流至外部排水通道,當需要對綠化種植池6內部種植的綠植進行灑水維護時,通過開關11啟動水泵13,水泵13通過連接管14將蓄水池16內部的水輸送至橫管7內部,進而通過豎管5輸送至噴霧頭4內,通過噴霧頭4對綠化種植池6內部的綠植進行灑水,進而不需要操作人員去其他地方將水運輸過來后再進一步對綠植進行灑水,更加便于對綠植進行灑水維護,通過過濾網21的設置,進而對流入至蓄水通道17內部的雨水中的雜質進行阻隔,避免雜質進入至蓄水池16內部,當不需要對綠植灑水時,關閉門板10,防止外部灰塵進入至箱體9內部,降低外部灰塵進入箱體內部對開關11、蓄電池12和水泵13造成污染。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市政道路結構,包括混凝土路面層(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路面層(1)頂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架(15),所述支撐架(15)頂部固定連接有箱體(9),所述箱體(9)的內壁固定連接有開關(11)、蓄電池(12)和水泵(13),所述混凝土路面層(1)底部連接有土基層(20),所述土基層(20)內嵌入有蓄水池(16)和排水通道(19),所述混凝土路面層(1)頂部貫穿開設有若干個等距離設置的排水口(2),所述排水口(2)與排水通道(19)連通,所述排水通道(19)頂部位于排水口(2)內放置有排水蓋板(3),所述排水通道(19)一側設置有蓄水通道(17),所述排水通道(19)通過蓄水通道(17)與蓄水池(16)連通,所述蓄水池(16)位于排水通道(19)下方,所述排水通道(19)的內壁固定連接有擋板(18),所述水泵(13)的進水端固定連接有連接管(14),所述連接管(14)的底端貫穿于箱體(9)和混凝土路面層(1)后伸至蓄水池(16)的內腔,所述水泵(13)的出水端貫穿于箱體(9)的內壁后與橫管(7)的一端固定連接。/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市政道路結構,包括混凝土路面層(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路面層(1)頂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架(15),所述支撐架(15)頂部固定連接有箱體(9),所述箱體(9)的內壁固定連接有開關(11)、蓄電池(12)和水泵(13),所述混凝土路面層(1)底部連接有土基層(20),所述土基層(20)內嵌入有蓄水池(16)和排水通道(19),所述混凝土路面層(1)頂部貫穿開設有若干個等距離設置的排水口(2),所述排水口(2)與排水通道(19)連通,所述排水通道(19)頂部位于排水口(2)內放置有排水蓋板(3),所述排水通道(19)一側設置有蓄水通道(17),所述排水通道(19)通過蓄水通道(17)與蓄水池(16)連通,所述蓄水池(16)位于排水通道(19)下方,所述排水通道(19)的內壁固定連接有擋板(18),所述水泵(13)的進水端固定連接有連接管(14),所述連接管(14)的底端貫穿于箱體(9)和混凝土路面層(1)后伸至蓄水池(16)的內腔,所述水泵(13)的出水端貫穿于箱體(9)的內壁后與橫管(7)...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永升,
申請(專利權)人:王永升,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