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壓裂泵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壓裂泵自動排液裝置,包括頂桿總成、氣缸和控制箱,所述頂桿總成對應壓裂泵設置在上水室的底部,頂桿總成包括總成本體和頂桿,頂桿延伸至對應壓裂泵的凡爾體下方,所述氣缸設置在頂桿總成上以驅動頂桿伸縮運動,所述控制箱進氣側通過進氣管線與氣源連接,出氣側通過出氣管線與所述氣缸連接,通過控制箱控制氣缸動作,從而驅動頂桿總成中的頂桿上下運動,頂起凡爾體排除泵腔中殘余液。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排液時無需拆卸壓裂泵,也無需人工操作頂桿,只需操作控制箱來控制出氣管路的通斷氣,即可通過氣缸來驅動頂桿來完成排液工作,操作更加簡單,更加節省人力物力,同時工作效率更高,實用性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壓裂泵自動排液裝置
本技術涉及壓裂泵
,具體涉及一種壓裂泵自動排液裝置。
技術介紹
在近年的油氣探明儲量中,低滲透儲量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低滲透油氣藏的特點是滲透率和孔隙度低,非均質性強,大部分的油氣井需要實施壓裂增產措施后方能見產能。壓裂泵是壓裂技術實施的重要設備,壓裂泵在使用過程中,尤其是冬季氣溫低的時候,在壓裂完成后需要將壓裂泵內殘留的介質排掉,以防止介質結凍損傷壓裂泵,影響接下來的壓裂任務?,F有排出裂泵殘余介質的方法有:(1)打開側腔將凡爾體取出后排出介質,(2)人工操作一頂桿將凡爾體頂起以排出介質。第一種方法費時費力,工作環境惡劣,操作工需將手伸進帶介質的泵腔內操作,第二種方法相比第一種方法相對方便些,但還是需要靠人力去操作,費工、費力、效率低。以上兩種現有技術均存在壓裂泵排出介質不方便、效率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簡單便捷的壓裂泵自動排液裝置,具有排除殘液方便、效率高的特點。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壓裂泵自動排液裝置,包括頂桿總成、氣缸和控制箱,所述頂桿總成對應壓裂泵設置在上水室的底部,頂桿總成包括總成本體和頂桿,頂桿延伸至對應壓裂泵的凡爾體下方,所述氣缸設置在頂桿總成上以驅動頂桿伸縮運動,所述控制箱進氣側通過進氣管線與氣源連接,出氣側通過出氣管線與所述氣缸連接。所述總成本體通過其第一密封帽與所述頂桿連接,頂桿與密封帽間設置有雙層O型密封圈。所述總成本體通過其第二密封帽與所述氣缸的缸殼連接,氣缸的活塞桿與所述頂桿連接。所述頂桿包括第一頂桿和第二頂桿,第一頂桿和第二頂桿間螺紋連接,并于螺紋連接處設置有背帽。所述控制箱設置有多路輸出管線,其中一路輸出管線與所述上水室連接。本技術中,所述控制箱就近安裝于壓裂車上,所述壓裂泵自動排液裝置由壓裂車提供氣源,通過控制箱控制氣缸動作,從而驅動頂桿總成中的頂桿上下運動,頂起凡爾體排除泵腔中殘余液。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排液時無需拆卸壓裂泵,也無需人工操作頂桿,只需操作控制箱來控制出氣管路的通斷氣,即可通過氣缸來驅動頂桿來完成排液工作,因而本技術提供的壓裂泵自動排液裝置操作更加簡單,更加節省人力物力,同時工作效率更高,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地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原理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側視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中一種頂桿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1中控制箱部的原理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申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方式,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本實施例以三缸壓裂泵5示例說明。參看圖1,該壓裂泵自動排液裝置,包括三個頂桿總成1、氣缸2和控制箱3,所述頂桿總成1對應壓裂泵5的各個缸體設置在上水室4的底部,各頂桿總成1均包括總成本體和頂桿,頂桿延伸至對應壓裂泵泵腔的凡爾體51下方,所述氣缸2設置在頂桿總成1下端以驅動頂桿伸縮運動,所述控制箱3進氣側通過進氣管線與氣源連接,出氣側通過出氣管線與所述氣缸2連接,控制箱3就近安裝于壓裂車上,由壓裂車提供氣源,通過控制箱3控制氣缸2動作,驅動頂桿總成1中的頂桿上下運動,頂起凡爾體51排除泵腔中殘余液。優選的,所述頂桿包括第一頂桿13和第二頂11,第一頂桿13和第二頂桿11間螺紋連接,本實施例中第一頂桿13頂端設有外螺紋,第二頂桿11下端設置有相對應配合的內螺紋,第一頂桿13頂端與第二頂桿11下端螺紋連接,并且于第一頂桿13上螺紋連接有背帽12,方便在頂桿總成安裝前,根據壓裂泵型號提前調整好頂桿的高度,以適應不同型號的壓裂泵,并用背帽緊固,頂桿的高度以壓裂泵工作時凡爾體51不與頂桿接觸,而氣缸2動作時又可將凡爾體51頂起一定距離為宜。所述總成本體1通過其第一密封帽15與所述第一頂桿13連接,第一頂桿13與密封帽15間設置有雙O型密封圈14,密封為雙密封,防止頂桿上下移動時壓裂液泄漏,總成本體1通過其第二密封帽與所述氣缸2的缸殼連接,氣缸2的活塞桿與所述第一頂桿13連接。所述控制箱3包括箱體31和設置在箱體31內的三聯件33,氣源經進氣管線和進氣開關32接入三聯件33,經三聯件33過濾,氣液分離后分成四路,其中一路輸出管線經第一出氣開關34與所述上水室4連接,其余三路管線分別對應經三個第二出氣開關35接三缸壓裂泵三個泵腔對應的頂桿總成1上的氣缸2,通過回路開關控制氣缸2動作,進而驅動頂桿頂起凡爾體51排除壓裂液,排液完成后,控制與上水室4連接的分路將管路吹掃干凈。其中,三個氣缸2在氣源壓力和氣量充足時可同時打開,也可以單獨依次打開。頂桿總成1安裝在壓裂泵低壓吸入管匯底部,頂桿總成1可調節高度以適應不同型號的壓裂泵及不同型號的泵配件,控制箱3安裝于壓裂車上,既可控制氣缸2實現自動排液,也可控制吹掃管匯。盡管已經示例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但對于本領的普通域技術人員來說,可以理解:本技術適用于所有型號的壓力泵,不限于實例中的三缸壓裂泵,上述實例只是說明本技術結構和原理,在不脫離本技術精神和范圍前提下還會有多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本技術的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壓裂泵自動排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頂桿總成、氣缸和控制箱,所述頂桿總成對應壓裂泵設置在上水室的底部,頂桿總成包括總成本體和頂桿,頂桿延伸至對應壓裂泵的凡爾體下方,所述氣缸設置在頂桿總成上以驅動頂桿伸縮運動,所述控制箱進氣側通過進氣管線與氣源連接,出氣側通過出氣管線與所述氣缸連接。/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壓裂泵自動排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頂桿總成、氣缸和控制箱,所述頂桿總成對應壓裂泵設置在上水室的底部,頂桿總成包括總成本體和頂桿,頂桿延伸至對應壓裂泵的凡爾體下方,所述氣缸設置在頂桿總成上以驅動頂桿伸縮運動,所述控制箱進氣側通過進氣管線與氣源連接,出氣側通過出氣管線與所述氣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裂泵自動排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總成本體通過其第一密封帽與所述頂桿連接,頂桿與密封帽間設置有雙層O型密封圈。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車希國,魏福芝,平望,劉志振,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尤科斯石油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