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食用菌出菇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出菇架和食用菌注水裝置,所述食用菌注水裝置包括注水組件總成和水槽,所述出菇架位于水槽的兩側,出菇架由若干組自動旋轉架組成,所述自動旋轉架包括設置在機架內部的多個菌棒托盤和驅動菌棒托盤旋轉的托盤旋轉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自動化程度高、可實現(xiàn)自動注水、自動采摘和自動分類、自動剪菇腳,提高了出菌管理效率,將用工數(shù)量和工人的勞動強度降到了最低,大大節(jié)省了生產成本。大大節(jié)省了生產成本。大大節(jié)省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智能食用菌出菇管理系統(tǒng)
[0001]本技術涉及食用菌生產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智能食用菌出菇管理系統(tǒng)。
技術介紹
[0002]我國食用菌種植模式漸漸由農戶轉向工廠化,目前食用菌出菌管理模式還是依靠人工注水和人工采摘,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注水操作需要人工一棒棒的從架子上拿下來,注完水后再一幫幫拿上架子,非常繁瑣,勞動強度也非常高;采摘時也需要大量人工,每個菇架有6層高,下面幾層搬運或采摘時需要彎腰,上面幾層搬運或采摘時有不夠高的現(xiàn)象,并且現(xiàn)在采摘的工人大多是老人和婦女,勞動強度太大會非常影響采摘效率。而且采摘后的菌類還需要人工篩選、剪菇腳的工序,十分麻煩。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自動化程度高、可實現(xiàn)自動注水、自動采摘和自動分類、自動剪菇腳的智能食用菌出菇管理系統(tǒng)。
[0004]為實現(xiàn)以上目的,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智能食用菌出菇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出菇架和食用菌注水裝置,所述食用菌注水裝置包括注水組件總成和水槽,所述出菇架位于水槽的兩側,出菇架由若干組自動旋轉架組成,所述自動旋轉架包括設置在機架內部的多個菌棒托盤和驅動菌棒托盤旋轉的托盤旋轉裝置。
[0005]所述托盤旋轉裝置包括固定菌棒托盤的旋轉臂總成以及旋轉臂驅動裝置,所述旋轉臂驅動裝置包括驅動電機和大皮帶輪,所述驅動電機的電機軸上套接有驅動電機皮帶輪,所述驅動電機皮帶輪通過三角帶和大皮帶輪傳動連接,所述大皮帶輪和旋轉臂總成傳動連接。
[0006]所述旋轉臂總成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
“?”
形旋轉臂和主軸,所述旋轉臂套接在主軸的兩端上,所述主軸的兩端通過主軸帶座軸承固定在機架上,所述主軸伸出機架的一端與大皮帶輪傳動連接。
[0007]所述旋轉臂包括多個支臂,所述菌棒托盤的兩端分別與位于同一水平線上的兩條支臂固定連接。
[0008]所述注水組件總成包括水泵、針管座、針管和針管座位移裝置,所述水泵通過水管與針管座相連通,所述針管插接在針管座的外側并與針管座的內部相連通,所述針管座滑動連接在針管座位移裝置上。
[0009]所述針管座位移裝置包括X軸向位移裝置和Y軸向位移裝置,所述X軸向位移裝置包括X軸導軌、X軸滑塊安裝板、X軸驅動電機和X軸驅動齒條,所述X軸滑塊安裝板通過X軸滑塊滑動連接在X軸導軌上,X軸驅動齒條位于X軸導軌內側,所述X軸驅動電機固定安裝在X軸滑塊安裝板上,X軸驅動電機的電機軸上套接有X軸驅動電機齒輪,所述X軸驅動電機齒輪與X軸驅動齒條相嚙合;所述Y軸向位移裝置包括Y軸導軌、Y軸滑塊安裝板、Y軸驅動電機和Y軸驅動齒條,所述Y軸導軌和Y軸驅動齒條固定安裝在X軸滑塊安裝板上,所述Y軸滑塊安裝板
通過Y軸滑塊滑動連接在Y軸導軌上,所述Y軸驅動電機的電機軸上套接有Y軸驅動電機齒輪,所述Y軸驅動電機齒輪與Y軸驅動齒條相嚙合,所述針管座固定安裝在Y軸滑塊安裝板上。
[0010]所述針管座包括左針管座和右針管座,所述左針管座和右針管座分別固定在Y軸滑塊安裝板的兩側,所述Y軸驅動電機位于左針管座和右針管座之間,所述針管分別插接在左針管座和右針管座的外側。
[0011]所述水槽內間隔設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設置有供水泵通過的槽口。
[0012]所述出菇架的外側設置有自動采摘機構,所述自動采摘機構包括采摘機構機架和采摘機器人,所述采摘機構機架上安裝有分類傳輸帶總成,采摘機構機架兩側頂部安裝有導軌,所述采摘機器人固定在機器人安裝座板上,所述機器人安裝座板通過滑塊滑動連接在導軌上。
[0013]所述采摘機器人一側的機器人安裝座板上設置有自動菇腿剪刀。
[0014]本技術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
[0015]1、本技術使用自動旋轉架+雙向運動注水機的配合來為菌棒進行注水操作,通過驅動電機驅動自動旋轉架上的菌棒托盤旋轉,通過針管座位移裝置對位于水槽兩側的菌棒進行注水操作,這樣的設置既提高了菌棒注水速度,同時設備的高度自動化也將用工數(shù)量和工人的勞動強度降到了最低,大大節(jié)省了生產成本。
[0016]2、本技術將菌棒托盤放在自動旋轉架上,在需要人工采摘食用菌的時候,工人不用彎腰也不用踮腳就可以輕松采摘,甚至還可以坐在凳子上采摘,采摘非常方便,同時工人的勞動強度也大為降低。
[0017]3、本技術使用X軸向位移裝置和Y軸向位移裝置來控制針管座的運動,導軌+齒輪齒條傳動的組合使得針管座的運行更加順暢,能耗也更低。
[0018]4、本技術在出菇架外側設置自動采摘機構,采摘機器人采摘菌類,自動菇腿剪刀進行剪腿操作,采摘后的菌類通過分類傳輸帶總成進行分類運輸,整個采摘過程自動化程度高,基本不需要人工操作。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技術的機構示意圖。
[0020]圖2是本技術中自動旋轉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3是本技術中自動旋轉架的機架部分結構示意圖。
[0022]圖4是本技術中食用菌注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一。
[0023]圖5是本技術中食用菌注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二。
[0024]圖6是本技術中自動采摘機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25]圖中:出菇架1,食用菌注水裝置2,注水組件總成3,水槽4,自動旋轉架5,機架6,菌棒托盤7,托盤旋轉裝置8,旋轉臂總成9,旋轉臂驅動裝置10,驅動電機11,大皮帶輪12,驅動電機皮帶輪13,旋轉臂14,主軸15,主軸帶座軸承16,支臂17,水泵18,針管座19,針管20,針管座位移裝置21,X軸向位移裝置22,Y軸向位移裝置23,X軸導軌24,X軸滑塊安裝板25,X軸驅動電機26,X軸驅動齒條27,X軸滑塊28,X軸驅動電機齒輪29,Y軸導軌30,Y軸滑塊安裝板31,Y軸驅動電機32,Y軸驅動齒條33,Y軸滑塊34,Y軸驅動電機齒輪35,左針管座36,右針管
座37,隔板38,槽口39,自動采摘機構40,采摘機構機架41,采摘機器人42,分類傳輸帶總成43,導軌44,機器人安裝座板45,滑塊46,自動菇腿剪刀47。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7]參見圖1
?
圖6,一種智能食用菌出菇管理系統(tǒng),包括出菇架1和食用菌注水裝置2,所述食用菌注水裝置2包括注水組件總成3和水槽4,所述出菇架1位于水槽4的兩側,出菇架1由若干組自動旋轉架5組成,所述自動旋轉架5包括設置在機架6內部的多個菌棒托盤7和驅動菌棒托盤7旋轉的托盤旋轉裝置8。
[0028]所述托盤旋轉裝置8包括固定菌棒托盤7的旋轉臂總成9以及旋轉臂驅動裝置10,所述旋轉臂驅動裝置10包括驅動電機11和大皮帶輪12,所述驅動電機11的電機軸上套接有驅動電機皮帶輪13,所述驅動電機皮帶輪13通過三角帶和大皮帶輪12傳動連接,所述大皮帶輪12和旋轉臂總成9傳動連接,所述旋轉臂總成9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智能食用菌出菇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出菇架(1)和食用菌注水裝置(2),所述食用菌注水裝置(2)包括注水組件總成(3)和水槽(4),所述出菇架(1)位于水槽(4)的兩側,出菇架(1)由若干組自動旋轉架(5)組成,所述自動旋轉架(5)包括設置在機架(6)內部的多個菌棒托盤(7)和驅動菌棒托盤(7)旋轉的托盤旋轉裝置(8)。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食用菌出菇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盤旋轉裝置(8)包括固定菌棒托盤(7)的旋轉臂總成(9)以及旋轉臂驅動裝置(10),所述旋轉臂驅動裝置(10)包括驅動電機(11)和大皮帶輪(12),所述驅動電機(11)的電機軸上套接有驅動電機皮帶輪(13),所述驅動電機皮帶輪(13)通過三角帶和大皮帶輪(12)傳動連接,所述大皮帶輪(12)和旋轉臂總成(9)傳動連接。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食用菌出菇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臂總成(9)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
“?”
形旋轉臂(14)和主軸(15),所述旋轉臂(14)套接在主軸(15)的兩端上,所述主軸(15)的兩端通過主軸帶座軸承(16)固定在機架(6)上,所述主軸(15)伸出機架(6)的一端與大皮帶輪(12)傳動連接。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食用菌出菇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臂(14)包括多個支臂(17),所述菌棒托盤(7)的兩端分別與位于同一水平線上的兩條支臂(17)固定連接。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食用菌出菇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組件總成(3)包括水泵(18)、針管座(19)、針管(20)和針管座位移裝置(21),所述水泵(18)通過水管與針管座(19)相連通,所述針管(20)插接在針管座(19)的外側并與針管座(19)的內部相連通,所述針管座(19)滑動連接在針管座位移裝置(21)上。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食用菌出菇管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針管座位移裝置(21)包括X軸向位移裝置(22)和Y軸向位移裝置(23),所述X軸向位移裝置(22)包括X軸導軌(24)、X軸滑塊安裝板(25)、X軸驅動電機(26)和X軸驅動齒條(27)...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孫銳,
申請(專利權)人:孫銳,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