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力施工用鉆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連接有兩塊側邊板,兩塊側邊板的上端通過頂板連接,頂板的下方設置有升降板,升降板上安裝有電機二,電機二的輸出軸連接有螺旋鉆頭,升降板上設置有兩個螺紋通孔,螺紋通孔上配合連接有螺紋軸,底板的底面安裝有萬向輪,底板上設置有數個通孔,通孔上滑動配合連接有地插軸,底板的后端連接有后邊板,后邊板的后面安裝有車輪。通過螺旋鉆頭、升降板以及螺紋軸的設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自動對地面進行鉆孔,通過后邊板、車輪、萬向輪以及地插軸的設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移動方便,且能夠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使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單人即可操作,節省了人力物力。節省了人力物力。節省了人力物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電力施工用鉆機
[0001]本技術涉及電力施工
,具體是涉及一種電力施工用鉆機。
技術介紹
[0002]電力工程是指與電能的生產、輸送、分配有關的工程,廣義上還包括把電作為動力和能源在多種領域中應用的工程。在進行電力線路施工作業時,需要豎立大量的電桿,因此需要挖掘大量的電桿坑道,目前電桿坑道大多是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人力挖掘坑道費時費力,而且效率十分低下。
[0003]也有部分電桿坑道采用機械鉆坑的方式,現有的鉆坑用機械大多結構復雜、體積巨大、移動不便,且需要多人操作使用,鉆坑過程復雜,難以在凹凸不平的在地面上使用。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種電力施工用鉆機,旨在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5]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力施工用鉆機,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問題。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7]一種電力施工用鉆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連接有兩塊側邊板,兩塊側邊板的上端通過頂板連接,頂板上安裝有電機一,電機一的輸出軸上連接有主動帶輪一和主動帶輪二,頂板的下方設置有升降板,升降板上安裝有電機二,電機二的輸出軸連接有螺旋鉆頭,升降板上設置有兩個螺紋通孔,螺紋通孔上配合連接有螺紋軸,一根螺紋軸的上端連接有從動帶輪一,另一根螺紋軸的上端連接有從動帶輪二,從動帶輪一與主動帶輪一通過皮帶一連接,從動帶輪二與主動帶輪二通過皮帶二連接,頂板和底板上均安裝兩個軸承一,軸承一的內孔與螺紋軸連接,底板的底面安裝有萬向輪,底板上設置有數個通孔,通孔上滑動配合連接有地插軸,地插軸的上端連接有水平板,水平板的下表面滑動配合連接有凸輪,凸輪與轉動軸連接,轉動軸的外側設置有軸承座,底板的后端連接有后邊板,后邊板的后面安裝有車輪。
[0008]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兩塊所述側邊板關于底板的對稱面左右對稱設置,兩根螺紋軸分別位于螺旋鉆頭的左側和右側,螺旋鉆頭的中心線與螺紋軸的中心線相互平行。
[0009]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旋鉆頭貫穿底板,所述通孔的數量為四個,四個通孔呈矩形分布,通孔的中心線垂直于底板的上表面,通孔的中心線與螺紋軸的中心線相互平行。
[0010]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后邊板的上端連接有推車扶手,后邊板的后面設置有穩定扶手,所述穩定扶手通過數根連接桿與后邊板固定連接,后邊板的前面與側邊板的后面通過數根支撐桿連接。
[0011]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側邊板的側面上設置有滑槽,所述升降板的
左右兩端與滑槽滑動配合連接,滑槽的設置使得升降板運行的更加平穩。
[0012]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轉動軸上固定連接有轉動手柄,所述軸承座固定安裝在底板的上表面,軸承座中安裝有軸承二,軸承二的內孔與轉動軸的側面固定連接。
[0013]綜上所述,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4]通過螺旋鉆頭、升降板以及螺紋軸的設置,本技術能夠自動對地面進行鉆孔,通過后邊板、車輪、萬向輪以及地插軸的設置,本技術移動方便,且能夠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使用;本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單人即可操作,大量節省了人力物力。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一種電力施工用鉆機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一種電力施工用鉆機去掉地插軸和萬向輪后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一種電力施工用鉆機中地插軸與凸輪的連接關系圖。
[0018]附圖標記:1
?
電機一、2
?
螺紋軸、3
?
側邊板、4
?
底板、5
?
水平板、6
?
凸輪、7
?
轉動軸、8
?
轉動手柄、9
?
軸承座、10
?
地插軸、11
?
螺旋鉆頭、12
?
通孔、13
?
萬向輪、14
?
后邊板、15
?
車輪、16
?
穩定扶手、17
?
連接桿、18
?
推車扶手、19
?
頂板、20
?
軸承一、21
?
從動帶輪一、22
?
從動帶輪二、23
?
主動帶輪一、24
?
主動帶輪二、25
?
皮帶一、26
?
皮帶二、27
?
滑槽、28
?
電機二、29
?
升降板、31
?
支撐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晰,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
[0020]在本技術的描述中,術語“中心”、“橫向”、“上”、“下”、“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21]實施例1
[0022]參見圖1、圖2和圖3,一種電力施工用鉆機,包括底板4,所述底板4的上表面連接有兩塊側邊板3,兩塊側邊板3的上端通過頂板19連接,頂板19上安裝有電機一1,電機一1的輸出軸上連接有主動帶輪一23和主動帶輪二24,頂板19的下方設置有升降板29,升降板29上安裝有電機二28,電機二28的輸出軸連接有螺旋鉆頭11,升降板29上設置有兩個螺紋通孔,螺紋通孔上配合連接有螺紋軸2,一根螺紋軸2的上端連接有從動帶輪一21,另一根螺紋軸2的上端連接有從動帶輪二22,從動帶輪一21與主動帶輪一23通過皮帶一25連接,從動帶輪二22與主動帶輪二24通過皮帶二26連接,頂板19和底板上均安裝兩個軸承一20,軸承一20的內孔與螺紋軸2連接,底板4的底面安裝有萬向輪13,底板4上設置有數個通孔12,通孔12上滑動配合連接有地插軸10,地插軸10的上端連接有水平板5,水平板5的下表面滑動配合連接有凸輪6,凸輪6與轉動軸7連接,轉動軸7的外側設置有軸承座9,底板4的后端連接有后邊板14,后邊板14的后面安裝有車輪15。
[0023]兩塊所述側邊板3關于底板4的對稱面左右對稱設置,兩根螺紋軸2分別位于螺旋鉆頭11的左側和右側,螺旋鉆頭11的中心線與螺紋軸2的中心線相互平行。
[0024]所述螺旋鉆頭11貫穿底板4,所述通孔12的數量為四個,四個通孔12呈矩形分布,通孔12的中心線垂直于底板4的上表面,通孔12的中心線與螺紋軸2的中心線相互平行。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力施工用鉆機,包括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的上表面連接有兩塊側邊板(3),兩塊側邊板(3)的上端通過頂板(19)連接,頂板(19)上安裝有電機一(1),電機一(1)的輸出軸上連接有主動帶輪一(23)和主動帶輪二(24),頂板(19)的下方設置有升降板(29),升降板(29)上安裝有電機二(28),電機二(28)的輸出軸上連接有螺旋鉆頭(11),升降板(29)上設置有兩個螺紋通孔,螺紋通孔上配合連接有螺紋軸(2),一根螺紋軸(2)的上端連接有從動帶輪一(21),另一根螺紋軸(2)的上端連接有從動帶輪二(22),從動帶輪一(21)與主動帶輪一(23)通過皮帶一(25)連接,從動帶輪二(22)與主動帶輪二(24)通過皮帶二(26)連接,頂板(19)和底板(4)上均安裝有軸承一(20),軸承一(20)的內孔與螺紋軸(2)連接,底板(4)的底面安裝有萬向輪(13),底板(4)上設置有數個通孔(12),通孔(12)上滑動配合連接有地插軸(10),地插軸(10)的上端連接有水平板(5),水平板(5)的下表面滑動配合連接有凸輪(6),凸輪(6)與轉動軸(7)連接,轉動軸(7)的外側設置有軸承座(9),底板(4)的后端連接有后邊板(14),后邊板(14)的后面安裝有車輪(15)。2.根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丹,
申請(專利權)人:唐丹,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