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為一種用于重癥監護室的四肢固定裝置,包括內環和外環,所述內環的內部設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內壁覆蓋有海綿墊圈,所述海綿墊圈和內環通過不干膠層粘貼連接,所述內環的外部套設有外環,所述外環和內環之間設置有活動區間,所述外環和內環通過支撐彈簧固定連接,所述外環的內壁四周嵌入安裝有碰撞傳感器,所述外環的底部安裝有安裝架,所述安裝架和外環通過安裝螺槽螺旋安裝,所述外環和內環均包括有第一環體和第二環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整體裝置結構簡單,固定過程方便快捷,操作簡單,同時有自動發送警示信號的功能,可有效減輕醫護人員的護理工作量,且適合重癥監護室專用,具有一定的推廣作用。用。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重癥監護室的四肢固定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重癥監護室的四肢固定裝置。
技術介紹
[0002]ICU即重癥加強護理病房,又稱加強監護病房綜合治療室,治療、護理、康復均可同步進行,為重癥或昏迷患者提供隔離場所和設備,提供最佳護理、綜合治療、醫養結合,術后早期康復、關節護理運動治療等服務,有針對性的監測供給,又被稱為深切治療部,是隨著醫療、護理、康復等專業的共同發展、新型醫療設備的誕生和醫院管理體制的改進而出現的一種集現代化醫療、護理、康復技術為一體的醫療組織管理形式,且介于一般為重癥或昏迷患者使用,而重癥或昏迷患者一般會病情出現生理掙扎,若不及時對其進行處理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從而勢必需要對患者的手腕腳腕進行固定,但是目前無專用于此的固定裝置,而市面上的固定裝置的無法做到自動發送警示信號,對患者的不良反應達到及時反饋,同時固定過程操作繁瑣,因此需要一種用于重癥監護室的四肢固定裝置對上述問題做出改善。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重癥監護室的四肢固定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用于重癥監護室的四肢固定裝置,包括內環和外環,所述內環的內部設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內壁覆蓋有海綿墊圈,所述海綿墊圈和內環通過不干膠層粘貼連接,所述內環的外部套設有外環,所述外環和內環之間設置有活動區間,所述外環和內環通過支撐彈簧固定連接,所述外環的內壁四周嵌入安裝有碰撞傳感器,所述外環的底部安裝有安裝架,所述安裝架和外環通過安裝螺槽螺旋安裝,所述外環和內環均包括有第一環體和第二環體,所述第一環體和第二環體通過鉸接組件活動安裝,所述第一環體遠離鉸接組件一端前后兩側面上均開設有拉槽,所述第一環體遠離鉸接組件一端面上固定安裝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和第二環體通過卡塊卡接,所述固定塊上靠近卡塊處均開設有伸縮槽,且卡塊底端置于伸縮槽的內部,所述卡塊和伸縮槽通過復位彈簧固定連接。
[0006]優選的,所述固定塊和第一環體一體成型。
[0007]優選的,所述卡塊設置有四組,且四組分別呈交錯設置。
[0008]優選的,所述碰撞傳感器外部無線連接有控制器,且控制器和電鈴線性連接。
[0009]優選的,所述支撐彈簧和內環、外環均熔接,且三者均采用醫療金屬定制而成,同時經過熱處理。
[0010]優選的,所述第二環體遠離鉸接組件一端面開設有安裝槽,且安裝槽內壁四周靠近卡塊處開設有卡槽。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術中,安裝時,可對安裝架和外環通過安裝螺槽螺旋安裝,隨后可將安
裝架和病床邊緣的安裝孔結合限位螺栓進行固定限位,而后固定時,醫護人員可手持拉槽對第一環體進行向上牽引,此時卡塊受到其牽引力后對復位彈簧進行按壓使得自身完全置于伸縮槽的內部,隨后固定塊從第二環體內部導出,以此完成第一環體和第二環體的展開,此時可將患者的手腕和腳腕直接置于固定槽的內部,同時對第一環體向下按壓,反向操作,隨后卡塊對復位彈簧進行按壓使得自身完全置于伸縮槽的內部,直至遇到卡槽利用復位彈簧的反用力頂端導出至卡槽的內部,以此完成患者的手腳快速固定,且整個固定過程方便快捷,操作簡單,而通過設置的海綿墊圈一方面對患者的手腕腳腕具有防護的作用,且還可使得手腕腳腕與內環更加貼合,穩固性能更佳,另一方面可利用疊加海綿墊圈對固定槽的直徑大小進行調整,從而使得其適用于不同體型的患者,實用性更強,且使用時,患者若出現掙扎后,其手腕以及腳腕會帶動內環結合支撐彈簧在活動區間內部來回晃動,勢必會觸及到嵌入安裝在外環內壁的碰撞傳感器,此時碰撞傳感器會發生信號至控制器,此時控制器啟動電鈴,方便及時提示對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緊急醫療措施,且通過設置的碰撞傳感器使得整體裝置具有自動發送警示信號的功能,可有效減輕醫護人員的護理工作量,同時對患者的不良反應達到及時反饋,更有利于醫療工作的展開,且適合重癥監護室專用,于此同時,通過設置的內環和外環的主體結構可使得整體裝置無直角傷害性,使用更安全。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技術整體正視外部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技術整體正視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本技術中A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1、內環;2、外環;3、第一環體;4、第二環體;5、活動區間;6、固定槽;7、海綿墊圈;8、拉槽;9、鉸接組件;10、碰撞傳感器;11、支撐彈簧;12、安裝架;13、安裝螺槽;14、固定塊;15、卡塊;16、復位彈簧;17、伸縮槽;18、不干膠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18]請參閱圖1
?
3,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
[0019]一種用于重癥監護室的四肢固定裝置,包括內環1和外環2,所述內環1的內部設置有固定槽6,所述固定槽6的內壁覆蓋有海綿墊圈7,所述海綿墊圈7和內環1通過不干膠層18粘貼連接,所述內環1的外部套設有外環2,所述外環2和內環1之間設置有活動區間5,所述外環2和內環1通過支撐彈簧11固定連接,所述外環2的內壁四周嵌入安裝有碰撞傳感器10,所述外環2的底部安裝有安裝架12,所述安裝架12和外環2通過安裝螺槽13螺旋安裝,所述外環2和內環1均包括有第一環體3和第二環體4,所述第一環體3和第二環體4通過鉸接組件9活動安裝,所述第一環體3遠離鉸接組件9一端前后兩側面上均開設有拉槽8,所述第一環體3遠離鉸接組件9一端面上固定安裝有固定塊14,所述固定塊14和第二環體4通過卡塊15卡接,所述固定塊14上靠近卡塊15處均開設有伸縮槽17,且卡塊15底端置于伸縮槽17的內
部,所述卡塊15和伸縮槽17通過復位彈簧16固定連接,安裝時,可對安裝架12和外環2通過安裝螺槽13螺旋安裝,隨后可將安裝架12和病床邊緣的安裝孔結合限位螺栓進行固定限位,而后固定時,醫護人員可手持拉槽8對第一環體3進行向上牽引,此時卡塊15受到其牽引力后對復位彈簧16進行按壓使得自身完全置于伸縮槽17的內部,隨后固定塊14從第二環體14內部導出,以此完成第一環體3和第二環體4的展開,此時可將患者的手腕和腳腕直接置于固定槽6的內部,同時對第一環體3向下按壓,反向操作,隨后卡塊15對復位彈簧16進行按壓使得自身完全置于伸縮槽17的內部,直至遇到卡槽利用復位彈簧16的反用力頂端導出至卡槽的內部,以此完成患者的手腳快速固定,且整個固定過程方便快捷,操作簡單,而通過設置的海綿墊圈7一方面對患者的手腕腳腕具有防護的作用,且還可使得手腕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重癥監護室的四肢固定裝置,包括內環(1)和外環(2),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環(1)的內部設置有固定槽(6),所述固定槽(6)的內壁覆蓋有海綿墊圈(7),所述海綿墊圈(7)和內環(1)通過不干膠層(18)粘貼連接,所述內環(1)的外部套設有外環(2),所述外環(2)和內環(1)之間設置有活動區間(5),所述外環(2)和內環(1)通過支撐彈簧(11)固定連接,所述外環(2)的內壁四周嵌入安裝有碰撞傳感器(10),所述外環(2)的底部安裝有安裝架(12),所述安裝架(12)和外環(2)通過安裝螺槽(13)螺旋安裝,所述外環(2)和內環(1)均包括有第一環體(3)和第二環體(4),所述第一環體(3)和第二環體(4)通過鉸接組件(9)活動安裝,所述第一環體(3)遠離鉸接組件(9)一端前后兩側面上均開設有拉槽(8),所述第一環體(3)遠離鉸接組件(9)一端面上固定安裝有固定塊(14),所述固定塊(14)和第二環體(4)通過卡塊(15)卡接,所述固定塊(14)上靠...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伏媛,田淑芬,
申請(專利權)人: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