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血管科介入導管固定器,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連接有殼體,殼體內設有一對升降機構,一對升降機構左右對稱設置,一對升降機構上連接有升降板;一對升降機構包括左升降機構和右升降機構,左升降機構和右升降機構之間連接有傳動機構,傳動機構能夠實現左升降機構和右升降機構同步同向升降和同步反向升降;升降板上轉動連接有旋轉板,旋轉板繞升降板作圓周轉動,旋轉板上還轉動連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設有固定組件;殼體上還連接有蓋板,蓋板連接有開合機構,開合機構與傳動機構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有效的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介入導管固定裝置存在的不方便調節介入導管的位置和角度、以及固定不穩定的問題。定的問題。定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血管科介入導管固定器
[0001]本專利技術設計醫療器械
,具體涉及一種血管科介入導管固定器。
技術介紹
[0002]介入放射學又稱介入治療學,是近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融合了影像診斷和臨床治療于一體的新興學科,它是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CT、超聲和磁共振等影像設備的引導和監視下,利用穿刺針、導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過人體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創口將特定的器械導入人體病變部位進行微創治療的一系列技術的總稱,目前已經成為與傳統的內科、外科并列的臨床三大支柱性學科;介入治療使用的導管沒有固定裝置固定,目前采用的固定方式是通過膠帶固定,但是膠帶固定不夠穩定,容易出現膠帶脫落導致導管移動,進而影響介入治療的進行;此外,介入導管的位置需要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調節,以保證實現最好得效果幫助患者早日康復,現有的固定裝置還不方便對介入導管的位置進行調節;綜上,現有技術中的介入導管固定裝置存在不方便調節介入導管的位置和角度、以及固定不穩定的問題,因此,急需一種血管科介入導管固定器。
技術實現思路
[0003]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血管科介入導管固定器,有效的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介入導管固定裝置存在的不方便調節介入導管的位置和角度、以及固定不穩定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血管科介入導管固定器,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連接有殼體,殼體內設有一對升降機構,一對升降機構左右對稱設置,一對升降機構上連接有升降板;一對升降機構包括左升降機構和右升降機構,左升降機構和右升降機構之間連接有傳動機構,傳動機構能夠實現左升降機構和右升降機構同步同向升降和同步反向升降;升降板上轉動連接有旋轉板,旋轉板繞升降板作圓周轉動,旋轉板上還轉動連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設有固定組件;殼體上還連接有蓋板,蓋板連接有開合機構,開合機構與傳動機構連接。
[0006]進一步地,升降機構包括與殼體轉動連接的轉動軸,轉動軸上固定連接有主動桿,主動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從動桿,從動桿與主動桿的長度相同;主動桿和從動桿的連接處轉動連接有連接桿,殼體上固定連接有與連接桿相配合的限位塊,連接桿的端部與限位塊滑動和轉動連接;從動桿和連接桿的另一端連接有升降桿,升降桿上設有與連接桿和從動桿相配合的第一滑槽,連接桿和從動桿與第一滑槽滑動和轉動連接;一對升降機構包括左升降機構和右升降機構,左升降機構由左主動桿和左升降桿組成,右升降機構由右主動桿和右升降桿組成,左升降桿和右升降桿之間轉動連接有升降板。
[0007]進一步地,傳動機構包括與殼體轉動連接的蝸桿,蝸桿嚙合有蝸輪,蝸桿同軸固定連接有第一轉輪;蝸輪同軸固定連接有下錐齒輪,下錐齒輪嚙合有左錐齒輪和右錐齒輪,右錐齒輪同軸固定連接有主動齒輪和右齒輪,右主動桿上固定連接有與右齒輪嚙合的右嚙合
齒;左齒輪固定連接有滑動外管,滑動外管內滑動連接有轉動內桿,轉動內桿上固定連接有左齒輪,左主動桿上固定連接有與左齒輪嚙合的左嚙合齒。
[0008]進一步地,滑動外管上設有凹槽,凹槽內轉動連接有限位圈,限位圈控制滑動外管左右滑動;主動齒輪嚙合有中轉齒輪,中轉齒輪同軸固定連接有換擋齒輪,滑動外管上固定連接有與換擋齒輪相配合的調節齒輪;殼體上轉動連接有第二轉輪,第二轉輪同軸固定連接有第一主動錐齒輪,第一主動錐齒輪嚙合有第一從動錐齒輪,第一從動錐齒輪同軸固定連接有螺紋桿;螺紋桿上螺紋連接有升降塊,升降塊上滑動連接有滑動塊,殼體上固定連接有固定斜桿,滑動塊與固定斜桿滑動連接;限位圈與滑動塊滑動連接。
[0009]進一步地,升降板上連接有行星輪系,行星輪系包括太陽輪、行星輪、行星架和轉動齒圈;升降板上固定連接有動力電機,動力電機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第二主動錐齒輪,第二主動錐齒輪嚙合有第二從動錐齒輪,第二從動錐齒輪與太陽輪同軸固定連接;轉動齒圈上固定連接有旋轉板,旋轉板上固定連接有支撐架,支撐架上轉動連接有固定板,行星架上固定連接有支撐桿,固定板上設有與支撐桿相配合的弧形槽。
[0010]進一步地,升降板上連接有限位組件,限位組件與轉動齒圈和行星架相配合,限位組件包括與升降板轉動連接的擺動桿,擺動桿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短撥桿和長撥桿,短撥桿與轉動齒圈相配合,長撥桿與行星架相配合;擺動桿的中部轉動連接有伸縮內桿,伸縮內桿上滑動連接有伸縮外管,伸縮外管與升降板轉動連接,伸縮內桿上套接有壓縮彈簧,壓縮彈簧的兩端分別與伸縮內桿和伸縮外管固定連接;擺動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手柄。
[0011]進一步地,固定板上升降連接有滑動桿,滑動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升降架,滑動桿的底端轉動連接有左連桿和右連桿,左連桿和右連桿的另一端分別轉動連接有左固定架和右固定架,左固定架和右固定架均與固定板轉動連接,左固定架和右固定架相互配合。
[0012]進一步地,開合機構包括與轉動軸同軸固定連接的不完全齒輪,不完全齒輪嚙合有第一齒輪,不完全齒輪的齒數是第一齒輪的齒數的一點二倍;第一齒輪固定連接有第一曲柄,第一曲柄的另一端轉動連接有平行連桿,平行連桿的另一端轉動連接有第一搖桿,第一搖桿的另一端轉動連接有第一連桿,第一連桿的另一端與蓋板轉動連接;蓋板上固定連接有兩個限位柱,殼體上設有與限位柱相配合的限位槽。
[0013]進一步地,底板上固定連接有萬向輪,殼體上還固定連接有扶手
[0014]本專利技術所達到的有益效果為:
[0015]本專利技術結構新穎,構思巧妙,操作方便,通過傳動機構的設置,保證本專利技術在使用時能夠控制升降機構工作,控制左升降機構和右升降機構同步同向升降和同步反向升降,實現升降板的升降以及左右傾斜;通過升降機構的設置,保證本專利技術在使用時能夠控制升降板穩定升降,提高本裝置的穩定性;通過行星輪系的設置,保證本專利技術在使用時能夠控制旋轉板的轉動以及固定板的前后傾斜,提高本裝置的適用范圍;通過限位組件的設置,保證本專利技術在使用時能夠控制行星輪系的輸出端,控制轉動齒圈和行星架的轉動,實現對旋轉板和固定板的調節;通過左固定架和右固定架的配合設置,保證本專利技術在使用時能夠將介入導管固定在升降架上;通過開合機構的設置,保證本專利技術在使用時能夠控制蓋板與殼體相配合,實現對殼體的開合設置。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專利技術整體結構的軸測圖;
[0017]圖2為本專利技術升降機構的軸測圖;
[0018]圖3為本專利技術右升降機構的軸測圖;
[0019]圖4為本專利技術傳動機構的軸測圖;
[0020]圖5為本專利技術滑動外管的軸測圖;
[0021]圖6為本專利技術滑動塊的軸測圖;
[0022]圖7為本專利技術行星架的軸測圖;
[0023]圖8為本專利技術轉動齒圈的軸測圖;
[0024]圖9為本專利技術限位組件的拆解圖;
[0025]圖10為本專利技術固定板的軸測圖;
[0026]圖11為本專利技術旋轉板的軸測圖;
[0027]圖12為本專利技術升降架的軸測圖;
[0028]圖13為本專利技術開合機構的軸測圖;
[0029]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血管科介入導管固定器,包括底板(2),其特征在于:底板(2)上固定連接有殼體(3),殼體(3)內設有一對升降機構,一對升降機構左右對稱設置,一對升降機構上連接有升降板(8);一對升降機構包括左升降機構(11)和右升降機構(9),左升降機構(11)和右升降機構(9)之間連接有傳動機構,傳動機構能夠實現左升降機構(11)和右升降機構(9)同步同向升降和同步反向升降;升降板(8)上轉動連接有旋轉板(10),旋轉板(10)繞升降板(8)作圓周轉動,旋轉板(10)上還轉動連接有固定板(60),固定板(60)上設有固定組件;殼體(3)上還連接有蓋板(6),蓋板(6)連接有開合機構(4),開合機構(4)與傳動機構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血管科介入導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升降機構包括與殼體(3)轉動連接的轉動軸(13),轉動軸(13)上固定連接有主動桿(15),主動桿(15)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從動桿(17),從動桿(17)與主動桿(15)的長度相同;主動桿(15)和從動桿(17)的連接處轉動連接有連接桿(14),殼體(3)上固定連接有與連接桿(14)相配合的限位塊(18),連接桿(14)的端部與限位塊(18)滑動和轉動連接;從動桿(17)和連接桿(14)的另一端連接有升降桿(12),升降桿(12)上設有與連接桿(14)和從動桿(17)相配合的第一滑槽(16),連接桿(14)和從動桿(17)與第一滑槽(16)滑動和轉動連接;一對升降機構包括左升降機構(11)和右升降機構(9),左升降機構(11)由左主動桿(23)和左升降桿(12)組成,右升降機構(9)由右主動桿(20)和右升降桿(12)組成,左升降桿(12)和右升降桿(12)之間轉動連接有升降板(8)。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血管科介入導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傳動機構包括與殼體(3)轉動連接的蝸桿(32),蝸桿(32)嚙合有蝸輪(31),蝸桿(32)同軸固定連接有第一轉輪(30);蝸輪(31)同軸固定連接有下錐齒輪(29),下錐齒輪(29)嚙合有左錐齒輪(22)和右錐齒輪(21),右錐齒輪(21)同軸固定連接有主動齒輪(19)和右齒輪(33),右主動桿(20)上固定連接有與右齒輪(33)嚙合的右嚙合齒(34);左齒輪(25)固定連接有滑動外管(37),滑動外管(37)內滑動連接有轉動內桿(26),轉動內桿(26)上固定連接有左齒輪(25),左主動桿(23)上固定連接有與左齒輪(25)嚙合的左嚙合齒(24)。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血管科介入導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滑動外管(37)上設有凹槽(28),凹槽(28)內轉動連接有限位圈(35),限位圈(35)控制滑動外管(37)左右滑動;主動齒輪(19)嚙合有中轉齒輪(38),中轉齒輪(38)同軸固定連接有換擋齒輪(36),滑動外管(37)上固定連接有與換擋齒輪(36)相配合的調節齒輪(27);殼體(3)上轉動連接有第二轉輪(45),第二轉輪(45)同軸固定連接有第一主動錐齒輪(44),第一主動錐齒輪(44)嚙合有第一從動錐齒輪(4...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殿昌,
申請(專利權)人:樂陵市人民醫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