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列車座椅的旋轉機構,包括第一車座、第二車座、旋轉座椅和偏心轉盤,第二車座上開設有旋轉腔,第一車座與偏心轉盤設置在旋轉腔內,驅動軸依次連接第一車座、偏心轉盤、第二車座,驅動軸的下端與驅動電機連接設置,驅動軸在偏心轉盤的位置安裝驅動齒輪,驅動齒輪與偏心轉盤固定連接,偏心轉盤上設置有連接軸,上端與旋轉座椅固定連接,旋轉座椅的背后設置有折疊桌,折疊桌內側設置開關密門,開關密門內部安裝遙控開關,第二車座底部設置有支腿。本新型機構不僅省時省力,座椅更加穩固,還提高了列車座椅的安全系數,列車座椅的使用壽命因此也增加了,節約成本。節約成本。節約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列車座椅的旋轉機構
[0001]本技術涉及列車座椅結構,具體是涉及一種新型的列車座椅的旋轉機構。
技術介紹
[0002]現代社會,人們的出行距離越來越遠,面對長途的距離,列車是比較經濟實惠的交通方式之一,包括火車、高鐵、動車等,在列車中設置有很多座椅,列車在按照一定方向行駛的時候,座椅通常會設置為朝向前方,然而當列車回程過程中,列車中的座椅方向就會相反,需要進行調整才能使乘客比較舒服的乘坐,現有的技術中,列車座椅的換向多為整體式旋轉換向,旋轉阻力大,工作人員操作吃力,整體的旋轉列車座椅,長期多次的旋轉之后,列車座椅很容易會發生不穩定的情況,存在安全隱患,維護成本增加,存在很多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列車座椅的旋轉機構,采用偏心轉盤的結構設計,將列車座椅的底座設置為固定式,可以僅旋轉列車座椅,即可完成座椅的換向,車座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作為底座固定設置,另一部分作為座墊,可以旋轉設置,可以經常旋轉這個座椅,調換常壓的部位,提高了列車座椅的使用壽命,僅旋轉列車的座椅即完成座椅的換向,不僅省時省力,座椅更加穩固,還提高了列車座椅的安全系數,列車座椅的使用壽命因此也增加了,節約成本。
[0004]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如附圖所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列車座椅的旋轉機構,包括第一車座、第二車座、旋轉座椅和偏心轉盤,所述第一車座為圓盤式結構,所述第二車座外觀為長方體結構形狀,上側面開設有旋轉腔,所述旋轉腔為圓柱型空腔,所述第一車座與偏心轉盤設置在所述旋轉腔內,所述偏心轉盤在其一直徑上選擇一個偏心,通過驅動軸自上而下依次連接第一車座的圓心、偏心轉盤的偏心以及第二車座的圓心,所述驅動軸的上端通過凸肩卡設在第一車座底部,驅動軸的下端插入第二車座內部與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設置,所述驅動電機固定設置在第二車座內部,所述驅動軸在偏心轉盤的位置固定安裝有驅動齒輪,所述驅動齒輪與偏心轉盤在偏心處通過輪齒固定連接設置,在偏心轉盤的所述直徑上遠離偏心的一端固定設置有連接軸,所述連接軸為圓柱狀結構,所述連接軸下端連接偏心轉盤,上端與旋轉座椅固定連接,所述旋轉座椅的背后設置有折疊桌,展開可供后座人員放置物品,所述折疊桌內側設置有開關密門,所述開關密門內部安裝設置有遙控開關,所述開關密門通過列車上的專用工具才能打開,所述遙控開關與驅動電機通過線束或者無線的方式信號連接,所述驅動電機與列車的控制系統以及供電系統相電性連接,所述第二車座底部設置有支腿。
[0006]上述的一種列車座椅的旋轉機構,所述偏心將偏心轉盤的直徑分成兩段長度,其中一端長度等于第一車座的半徑。
[0007]上述的一種列車座椅的旋轉機構,所述連接軸的直徑等于旋轉腔直徑與第一車座
直徑的差的一半。
[0008]上述的一種列車座椅的旋轉機構,所述驅動軸與第一車座之間的軸向運動被限制,兩者之間旋轉連接,第一車座與偏心轉盤之間旋轉接觸。
[0009]上述的一種列車座椅的旋轉機構,所述開關密門與旋轉座椅之間設置有列車專用的開關鎖。
[0010]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請所述的一種列車座椅的旋轉機構,采用偏心轉盤的結構設計,將列車座椅的底座設置為固定式,可以僅旋轉列車座椅,即可完成座椅的換向,車座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作為底座固定設置,另一部分作為座墊,可以旋轉設置,可以經常旋轉這個座椅,調換常壓的部位,提高了列車座椅的使用壽命,僅旋轉列車的座椅即完成座椅的換向,不僅省時省力,座椅更加穩固,還提高了列車座椅的安全系數,列車座椅的使用壽命因此也增加了,節約成本。
附圖說明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
[0012]圖1為本技術座椅結構以及旋轉結構的中心剖視圖;
[0013]圖2為本技術的俯視圖;
[0014]圖3為沿第一車座與偏心轉盤之間任一平面的剖切圖。
[0015]1.第一車座,2.旋轉腔,3.第二車座,4.支腿,5.驅動電機,6.驅動齒輪,7.開關密門,8.折疊桌,9.旋轉座椅,10.遙控開關,11.驅動軸,12.偏心轉盤,13.連接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詳細說明。
[0017]【實施例1】
[0018]如附圖所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列車座椅的旋轉機構,包括第一車座1、第二車座3、旋轉座椅9和偏心轉盤12,所述第一車座1為圓盤式結構,所述第二車座3外觀為長方體結構形狀,上側面開設有旋轉腔2,所述旋轉腔 2為圓柱型空腔,所述第一車座1與偏心轉盤12設置在所述旋轉腔2內,所述偏心轉盤12在其一直徑上選擇一個偏心,通過驅動軸11自上而下依次連接第一車座1的圓心、偏心轉盤12的偏心以及第二車座3的圓心,所述驅動軸11的上端通過凸肩卡設在第一車座1底部,驅動軸11的下端插入第二車座3內部與驅動電機5的輸出軸連接設置,所述驅動電機5固定設置在第二車座3內部,所述驅動軸11在偏心轉盤12的位置固定安裝有驅動齒輪6,所述驅動齒輪6與偏心轉盤12在偏心處通過輪齒固定連接設置,在偏心轉盤12 的所述直徑上遠離偏心的一端固定設置有連接軸13,所述連接軸13為圓柱狀結構,所述連接軸13下端連接偏心轉盤12,上端與旋轉座椅9固定連接,所述旋轉座椅9的背后設置有折疊桌8,展開可供后座人員放置物品,所述折疊桌8內側設置有開關密門7,所述開關密門7內部安裝設置有遙控開關10,所述開關密門7通過列車上的專用工具才能打開,所述遙控開關10與驅動電機5通過線束或者無線的方式信號連接,所述驅動電機5與列車的控制系統以及供電系統相電性連接,所述第二車座3底部設置有支腿4。
[0019]進一步的,所述偏心將偏心轉盤12的直徑分成兩段長度,其中一端長度等于第一
車座1的半徑。
[0020]進一步的,所述連接軸13的直徑等于旋轉腔2直徑與第一車座1直徑的差的一半。
[0021]進一步的,所述驅動軸11與第一車座1之間的軸向運動被限制,兩者之間旋轉連接,第一車座1與偏心轉盤12之間旋轉接觸。
[0022]進一步的,所述開關密門7與旋轉座椅9之間設置有列車專用的開關鎖。
[0023]以上實施例僅為本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術,本技術的保護范圍由權利要求書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本技術的實質和保護范圍內,對本技術做出各種修改或等同替換,這種修改或等同替換也應視為落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列車座椅的旋轉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車座(1)、第二車座(3)、旋轉座椅(9)和偏心轉盤(12),所述第一車座(1)為圓盤式結構,所述第二車座(3)外觀為長方體結構形狀,上側面開設有旋轉腔(2),所述旋轉腔(2)為圓柱型空腔,所述第一車座(1)與偏心轉盤(12)設置在所述旋轉腔(2)內,所述偏心轉盤(12)在其一直徑上選擇一個偏心,通過驅動軸(11)自上而下依次連接第一車座(1)的圓心、偏心轉盤(12)的偏心以及第二車座(3)的圓心,所述驅動軸(11)的上端通過凸肩卡設在第一車座(1)底部,驅動軸(11)的下端插入第二車座(3)內部與驅動電機(5)的輸出軸連接設置,所述驅動電機(5)固定設置在第二車座(3)內部,所述驅動軸(11)在偏心轉盤(12)的位置固定安裝有驅動齒輪(6),所述驅動齒輪(6)與偏心轉盤(12)在偏心處通過輪齒固定連接設置,在偏心轉盤(12)的所述直徑上遠離偏心的一端固定設置有連接軸(13),所述連接軸(13)為圓柱狀結構,所述連接軸(13)下端連接偏心轉盤(12),上端與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立貴,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膠州灣鐵路客車配件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