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隧道施工用調車回轉機構,涉及施工設備技術領域,包括回轉機構本體,所述回轉機構本體的內部設置有調車轉臺,所述調車轉臺包括有轉動平臺,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隧道施工用調車回轉機構,采用緩沖裝置與法蘭盤相結合,法蘭盤承受大部分渣土車帶來的壓力,通過法蘭盤內部的卡接柱與緩沖裝置配合,分擔了其他壓力,使本裝置受力分布均勻,增長使用壽命,方便承載更大的重量,通過采用滾輪與踏板組合設置,回轉機構本體底部開設槽口內部設置有多個滾輪,使機構可以進行移動,其可以實現(xiàn)分擔大部分壓力,且踏板底部設置有多個摩擦桿,增大摩擦力和承受能力,踏板通過連接桿連接在回轉機構本體內部。連接桿連接在回轉機構本體內部。連接桿連接在回轉機構本體內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隧道施工用調車回轉機構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調車回轉機構,涉及施工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隧道施工用調車回轉機構。
技術介紹
[0002]目前,在國內單線隧道開挖施工過程中,隧道出渣車輛的調頭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開挖進程,因此,一般在仰拱棧橋后部設置有專門用于車輛調頭的調車回轉機構,以加快隧道出渣效率,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以下問題:
[0003]1、調車回轉機構存在設備較為笨重,一般調車回轉機構在一個地方很難再進行移動,使用時造成不便,有點調車回轉機構擁有移動功能,但容易造成裝置本體滑動;對一些調車回轉機構來說存在一些栽有渣土的車使用時,調車回轉機構的承壓性達到極限,而一般機構沒有設置緩沖裝置,從而導致調車回轉機構使用壽命減短,進而達不到調車回轉機構方便使用的初衷,該調車回轉機構的適用性變差,因此需要進行結構創(chuàng)新來解決具體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0004]本技術提供一種隧道施工用調車回轉機構,其中一種目的是為了具備方便移動和拆卸的功能,解決調車回轉機構不便于移動,且工程結束后不便于拆卸的問題;其中另一種目的是為了解決調車回轉機構沒有緩沖能力的問題,以達到增長調車回轉機構的使用壽命的效果。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隧道施工用調車回轉機構,包括回轉機構本體,所述回轉機構本體的內部設置有調車轉臺,所述調車轉臺包括有轉動平臺,所述轉動平臺活動連接于回轉機構本體的頂部,所述回轉機構本體的外部固定連接有踏板,所述踏板包括有斜坡、摩擦桿和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穿過回轉機構本體連接于斜坡的內部,所述斜坡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摩擦桿,所述回轉機構本體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滾輪。
[0007]本技術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調車轉臺還包括有法蘭盤和承轉底座,所述承轉底座固定連接于回轉機構本體的內壁底部,所述承轉底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法蘭盤,所述法蘭盤的頂部活動連接有轉動平臺。
[0008]本技術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轉動平臺包括有限位圓環(huán)、承重平臺和第一轉軸,所述限位圓環(huán)的中心部位開設有圓形通孔,所述限位圓環(huán)的內壁活動連接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的內部活動連接有承重平臺。
[0009]本技術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法蘭盤包括有法蘭底、法蘭環(huán)和緩沖裝置,所述緩沖裝置活動連接于第一轉軸的內部,所述緩沖裝置固定連接于法蘭底的頂部,所述法蘭底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法蘭環(huán)。
[0010]本技術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承轉底座包括有固定底座、第二轉
軸、活動底座、電機底座和卡接柱,所述固定底座固定連接于回轉機構本體的內壁底部,所述固定底座的內部活動連接有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的內部活動連接有活動底座,所述活動底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電機底座,所述活動底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卡接柱。
[0011]本技術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回轉機構本體的頂部開設有圓形凹槽,所述回轉機構本體的底部開設有矩形槽口,所述回轉機構本體的兩側開設有矩形孔槽,所述回轉機構本體頂部開設的圓形凹槽內部固定連接有調車轉臺,所述回轉機構本體底部開設的矩形槽口固定連接有滾輪,所述回轉機構本體兩側開設的矩形孔槽設置有踏板。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相對現(xiàn)有技術來說,取得的技術進步是:
[0013]1、本技術提供一種隧道施工用調車回轉機構,通過設計精妙,采用緩沖裝置與法蘭盤相結合,法蘭盤承受大部分渣土車帶來的壓力,通過法蘭盤內部的卡接柱與緩沖裝置配合,分擔了其他壓力,使本裝置受力分布均勻,增長使用壽命,方便承載更大的重量。
[0014]2、本技術提供一種隧道施工用調車回轉機構,通過采用滾輪與踏板組合設置,回轉機構本體底部開設槽口內部設置有多個滾輪,可以實現(xiàn)調車回轉機構的移動,其可以實現(xiàn)分擔大部分壓力,且踏板底部設置有多個摩擦桿,增大摩擦力和承受能力,踏板通過連接桿連接在回轉機構本體內部,只需要將連接桿拿下來,即可對踏板進行拆卸,避免因為渣土車的運動,導致本裝置移位,同時也方便了本裝置的踏板進行拆卸。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技術的地面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技術的調車轉臺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技術的調車轉臺拆分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本技術的調車轉臺拆分底側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1、回轉機構本體;2、調車轉臺;21、轉動平臺;211、限位圓環(huán);212、承重平臺;213、第一轉軸;22、法蘭盤;221、法蘭底;222、法蘭環(huán);223、緩沖裝置;23、承轉底座;231、固定底座;232、第二轉軸;233、活動底座;234、電機底座;235、卡接柱;3、踏板;31、斜坡;32、摩擦杠;33、連接桿;4、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2]實施例1
[0023]如圖1
?
圖4所示,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隧道施工用調車回轉機構,包括回轉機構本體1,回轉機構本體1的內部設置有調車轉臺2,調車轉臺2包括有轉動平臺21,轉動平臺21活動連接于回轉機構本體1的頂部,回轉機構本體1的外部固定連接有踏板3,方便渣土車運動到轉動平臺21,踏板3包括有斜坡31、摩擦桿32和連接桿33,連接桿33穿過回轉機構本體1連接于斜坡31的內部,起到固定作用,斜坡3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摩擦桿32,增大了摩擦力,使裝置不易滑動,回轉機構本體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滾輪4,使裝置實現(xiàn)了移動功能,過采用滾輪4與踏板3組合設置,回轉機構本體1底部開設槽口內部設置有多個滾輪4,可以實現(xiàn)調車回轉機構的移動,其可以實現(xiàn)分擔大部分壓力,且踏板底部設置有多個摩擦桿32,增大摩
擦力和承受能力,踏板3通過連接桿33連接在回轉機構本體1內部,只需要將連接桿33拿下來,即可對踏板3進行拆卸。
[0024]實施例2
[0025]如圖1
?
4所示,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回轉機構本體1的頂部開設有圓形凹槽,圓形凹槽方便安裝調車轉臺2,回轉機構本體1的底部開設有矩形槽口,矩形槽口方便安裝滾輪4,回轉機構本體1的兩側開設有矩形孔槽,回轉機構本體1頂部開設的圓形凹槽內部固定連接有調車轉臺2,回轉機構本體1底部開設的矩形槽口固定連接有滾輪4,回轉機構本體1兩側開設的矩形孔槽設置有踏板3,調車轉臺2還包括有法蘭盤22和承轉底座23,承轉底座23固定連接于回轉機構本體1的內壁底部,方便帶動法蘭盤22轉動,承轉底座23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法蘭盤22,法蘭盤22的頂部活動連接有轉動平臺21。
[0026]實施例3
[0027]如圖1
?
4所示,在實施例1、實施例2的基礎上,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優(yōu)選的,轉動平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隧道施工用調車回轉機構,包括回轉機構本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轉機構本體(1)的內部設置有調車轉臺(2),所述調車轉臺(2)包括有轉動平臺(21),所述轉動平臺(21)活動連接于回轉機構本體(1)的頂部,所述回轉機構本體(1)的外部固定連接有踏板(3),所述踏板(3)包括有斜坡(31)、摩擦桿(32)和連接桿(33),所述連接桿(33)穿過回轉機構本體(1)連接于斜坡(31)的內部,所述斜坡(3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摩擦桿(32),所述回轉機構本體(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滾輪(4)。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道施工用調車回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調車轉臺(2)還包括有法蘭盤(22)和承轉底座(23),所述承轉底座(23)固定連接于回轉機構本體(1)的內壁底部,所述承轉底座(23)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法蘭盤(22),所述法蘭盤(22)的頂部活動連接有轉動平臺(21)。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隧道施工用調車回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平臺(21)包括有限位圓環(huán)(211)、承重平臺(212)和第一轉軸(213),所述限位圓環(huán)(211)的中心部位開設有圓形通孔,所述限位圓環(huán)(211)的內壁活動連接有第一轉軸(213),所述第一轉軸(213)的內部活動連接有承重平臺(212)。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隧道施工用調車回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魏國平,張?zhí)焓?/a>,陳秉欣,田曉玲,
申請(專利權)人:魏國平,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