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基于復合納米二氧化硅組合保溫地坪,包括結構樓板層、設在所述結構樓板層上的剛性混凝土面層,所述剛性混凝土面層與所述結構樓板層之間設有保溫層,所述保溫層包括交聯聚乙烯墊層和納米二氧化硅保溫氈層,所述結構樓板層與建筑墻體的交接處沿墻腳四周豎向設置有隔離片,所述保溫層與所述建筑墻體之間通過所述隔離片分隔。能夠解決保溫層(擠塑板或保溫毯)加剛性混凝土面層做法中存在的保溫地坪因兩種材料不同的線膨脹系數導致地坪開裂、空鼓等質量的問題。空鼓等質量的問題。空鼓等質量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基于復合納米二氧化硅組合保溫地坪
[0001]本技術涉及道路施工
,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復合納米二氧化硅組合保溫地坪。
技術介紹
[0002]我國南方地區住宅的地坪保溫問題一直以來被忽視,處于一個可有可無的設計狀態。隨著我國對生態環境和能源消耗問題的重視,建筑節能標準也逐漸提高。建筑行標《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134
?
2001)和浙江省標(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33/1015
?
2015)對建筑圍護體系(屋面、墻、窗等)的節能效率都有明確的要求。目前,傳統工藝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保溫板與混凝土膨脹系數差異很大,保溫層與細石砼保護層兩者無法結合,再加上夏冬季溫差大,容易造成地坪空鼓引發表面裂縫;2、保溫板與結構樓板之間極難粘結牢固,結構樓板基層處理如結構打磨不到位,下部粘結不牢固會引發保溫板下部存有空隙,在上部活荷載的作用下極易使地坪開裂;3、細石砼保護層施工澆筑過程中,極易破壞聚苯板、無機保溫砂漿,從而導致后續空鼓開裂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3]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某種或某些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基于復合納米二氧化硅組合保溫地坪,能夠解決保溫層(擠塑板或保溫毯)加剛性混凝土面層做法中存在的保溫地坪因兩種材料不同的線膨脹系數導致地坪開裂、空鼓等質量的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現有的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方案:
[0005]一種基于復合納米二氧化硅組合保溫地坪,包括結構樓板層、設在所述結構樓板層上的剛性混凝土面層,所述剛性混凝土面層與所述結構樓板層之間設有保溫層,所述保溫層包括交聯聚乙烯墊層和納米二氧化硅保溫氈層,所述結構樓板層與建筑墻體的交接處沿墻腳四周豎向設置有隔離片,所述保溫層與所述建筑墻體之間通過所述隔離片分隔。
[0006]進一步地,所述隔離片為聚乙烯材料,所述隔離片與所述結構樓板層之間采用垂直設置。
[0007]進一步地,所述保溫層中的所述交聯聚乙烯墊層位于所述納米二氧化硅保溫氈層的上方,所述交聯聚乙烯墊層與所述納米二氧化硅保溫氈層之間設有拼縫用防水膠帶。
[0008]進一步地,所述交聯聚乙烯墊層的厚度為5
±
1mm,所述納米二氧化硅保溫氈層的厚度為3
±
1mm。
[0009]進一步地,所述剛性混凝土面層與所述保溫層之間設有灰餅層,所述灰餅層上設有沖筋。
[0010]進一步地,所述剛性混凝土面層內嵌入式設有若干鋼筋網片。
[0011]進一步地,所述鋼筋網片的尺寸為Φb3@50mm*50mm。
[0012]進一步地,所述剛性混凝土面層上設有一層耐堿網格布。
[0013]相比現有技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保溫層采用交聯聚乙烯墊層和納米二氧化硅保溫氈層組合形成的復合層結構,導熱系數小,保溫隔熱好,同時又有顯著的緩沖減振隔聲功能,在施工時剪割方便、可滿足任意造型的建筑空間,且鋪貼簡單,施工人工投入少、成本低;保溫層與建筑墻體之間安裝豎向隔離片,以此建立一個緩沖區;保溫層為柔性材料,本身可延展及變形性能較好,與結構樓板層及剛性混凝土面層之間結合較好,能有效均勻傳遞上部活荷載,同時能跟隨混凝土收縮變化,優化剛性層鋼筋網片,本結構的應用大大提高了保溫地坪施工質量,有效的降低了保溫地坪的質量通病問題出現的概率,間接的降低了返修率,節約了維修成本,成型后的地坪觀感好。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結構樓板層1、隔離片2、建筑墻體3、保溫層4、納米二氧化硅保溫氈層5、剛性混凝土面層6、交聯聚乙烯墊層7、拼縫用防水膠帶8、灰餅層9、沖筋10、耐堿網格布11、鋼筋網片12。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相沖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實施例之間或各技術特征之間可以任意組合形成新的實施例。
[0018]如圖1所示,一種基于復合納米二氧化硅組合保溫地坪,包括結構樓板層1、設在所述結構樓板層1上的剛性混凝土面層6,所述剛性混凝土面層6與所述結構樓板層1之間設有保溫層4,所述保溫層4包括交聯聚乙烯墊層7和納米二氧化硅保溫氈層5,所述結構樓板層1與建筑墻體3的交接處沿墻腳四周豎向設置有隔離片2,所述保溫層4與所述建筑墻體3之間通過所述隔離片2分隔;所述隔離片2為聚乙烯材料,所述隔離片2與所述結構樓板層1之間采用垂直設置;所述保溫層4中的所述交聯聚乙烯墊層7位于所述納米二氧化硅保溫氈層5的上方,所述交聯聚乙烯墊層7與所述納米二氧化硅保溫氈層5之間設有拼縫用防水膠帶8;所述交聯聚乙烯墊層7的厚度為5
±
1mm,所述納米二氧化硅保溫氈層5的厚度為3
±
1mm;所述剛性混凝土面層6與所述保溫層4之間設有灰餅層9,所述灰餅層9上設有沖筋10;所述剛性混凝土面層6內嵌入式設有若干鋼筋網片12;所述鋼筋網片12的尺寸為Φb3@50mm*50mm;所述剛性混凝土面層6上設有一層耐堿網格布11。
[0019]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首先將結構樓板層1上的污垢、垃圾、灰塵清理干凈,使用拋丸機將結構樓板層1處理平整;然后沿著建筑墻體3與結構樓板層1的交接處貼豎向隔離片2,豎向隔離片2在施工過程中遇到墻角處應切斷豎向隔離片2(墻角處豎向隔離片2不可形成弧形),確保墻角處形成直角,豎向隔離片2鋪設完成再進行由交聯聚乙烯墊層7和納米二氧化硅保溫氈層5組成的復合式保溫層4鋪設,鋪設時納米二氧化硅保溫氈層5下,交聯聚乙烯墊層7朝上,保溫層4與豎向隔聲片之間的拼縫用防水膠帶8進行黏貼,黏貼時豎向隔離片2與交聯聚乙烯墊復合納米二氧化硅保溫氈需形成直角,交聯聚乙烯墊層7和納米二氧化硅保溫氈層5之間的拼縫處用防水膠帶粘合,多層復合層時也用拼縫處用防水膠帶粘合,然后利用激光掃平儀配合四周墻面厚度控制線,用無機保溫砂漿料做標準的厚度灰餅和沖筋
10;40*40mm灰餅間距1500*1500mm,然后再鋪設剛性混凝土面層6,剛性混凝土面層6整體根據澆筑厚度鋪平后,將Φb3@50mm*50mm的鋼筋網片12鋪設在混凝土表面,鋼筋網片12與鋼筋網片12搭接處搭接一格,可以由人工采用腳踩方式將鋼筋網片12進行下壓,確保鋼筋網片12大約在混泥土表層1公分位置左右,鋼筋網片12在混泥土表層對混凝土有較好的拉力,可以降低混泥土開裂概率,鋼筋網片12不影響表面刮平即可,再對混凝土表面進行刮平,待到剛性混凝土面層6合適收漿時,采用機器進行磨光,在磨光的地面上鋪一層耐堿網格布11,手工進行磨平,確保網格布附著在混凝土表面,降低混泥土表面龜裂,最后對處理好的樓地面當天及時覆蓋養護膜及毛毯。后續還可以在第二天進行灑水保養,養護應確保覆蓋物濕潤,每天應灑水3~4次(天熱時增加次數),養護時間為7
?
14d。但當日平均氣溫低于5℃時,不得澆水。保養3天應在門邊和墻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復合納米二氧化硅組合保溫地坪,其特征在于:包括結構樓板層、設在所述結構樓板層上的剛性混凝土面層,所述剛性混凝土面層與所述結構樓板層之間設有保溫層,所述保溫層包括交聯聚乙烯墊層和納米二氧化硅保溫氈層,所述結構樓板層與建筑墻體的交接處沿墻腳四周豎向設置有隔離片,所述保溫層與所述建筑墻體之間通過所述隔離片分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復合納米二氧化硅組合保溫地坪,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片為聚乙烯材料,所述隔離片與所述結構樓板層之間采用垂直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基于復合納米二氧化硅組合保溫地坪,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層中的所述交聯聚乙烯墊層位于所述納米二氧化硅保溫氈層的上方,所述交聯聚乙烯墊層與所述納米二氧化硅保溫氈層之間設有拼縫用防水膠帶。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建濱,邵樂,錢良根,酈佳榮,王帥,王銀鋒,倪天鵬,吳筱舟,雷華興,李敏,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耀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