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超薄型全密封合成膜電位器,屬于電子元器件。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小型電位器,其主要結構是由外殼、引線、電阻體、旋轉支柱、基座以及裝在旋轉支柱上的碳刷和支承碳刷的彈簧條組成的。其基座與引線為一次注塑成形。引線與電阻體的聯接是用導電膠粘接后在烘箱內烘干而完成的。上述電位器的主要缺點是第一,碳刷作導電臂,使用一段時間后,碳刷易掉炭粉,一是影響電位器的阻值,二是易產生噪聲,三是碳刷在裝配過程中易被壓碎,從而造成等外品。第二,其引線安裝工藝復雜,其接觸可靠性差。第三,體積較大,一般為0.46cm3。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點,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體積小、性能穩定、接觸可靠的小型合成膜電位器。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是在原小型合成膜電位器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其主要改進點是將原碳刷導電臂改為具有雙觸點的簧片作為導電臂,并且引線與電阻體為擠壓聯接。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附圖說明圖1 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 為簧片的仰視圖。圖3 為簧片的主視圖。圖4 為簧片的俯視圖。由圖可知,本技術是由外殼5、引線1、電阻體3、旋轉支柱4、基座7、簧片6組成的。它的導電臂為一裝在旋轉支柱4的簧片槽內的具有雙觸點的簧片6,其中一個觸點與中心引線相接觸,另一觸點與電阻體相接觸。旋轉支柱4的簧片槽具有軸向定位作用,轉動旋轉支柱4可帶動放在槽內的簧片6轉動。引線1與電阻體3為擠壓聯接,引線頂端設有引線帽,引線上部較粗,與基座7為緊配合,引線帽與電阻體為擠壓聯接。在基座7上加封環氧樹脂,以增加引線的牢固度。在外殼上面設有簡易刻度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超薄型全密封合成膜電位器,它包括有外殼5、引線1、電阻體3、旋轉支柱4、基座7,其特征在于它的導電臂為一裝在旋轉支柱4的簧片槽內的具有雙觸點的簧片6,其中一個觸點與中心引線相接觸,另一觸點與電阻體相接觸。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超薄型全密封合成膜電位器,它包括有外殼5、引線1、電阻體3、旋轉支柱4、基座7,其特征在于它的導電臂為一裝在旋轉支柱4的簧片槽內的具有雙觸點的簧片6,其中一個觸點與中心引線相接觸,另一觸點與電阻體相接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位器,其特征在于...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