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彈性夾的雙頭拉鏈機構,包括拉鏈、設在拉鏈上的第一拉頭以及設在拉鏈上的第二拉頭,第一拉頭上設置有第一插入部,第二拉頭上設置有彈性夾,彈性夾包括兩個夾持件,兩個夾持件靠近第一拉頭一端的端部分別設有向內側延伸的擋塊,兩個擋塊與兩個夾持件之間形成用于鎖定第一插入部的鎖定空間,兩個擋塊靠近第一拉頭一端的內側分別設有第一驅動壁,第一插入部作用兩個第一驅動壁進而進入鎖定空間中并被鎖定。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拉頭和第二拉頭相互靠近即可完成鎖定,簡單快捷。簡單快捷。簡單快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帶彈性夾的雙頭拉鏈機構
[0001]本技術涉及拉鏈
,尤其是一種帶彈性夾的雙頭拉鏈機構。
技術介紹
[0002]現有技術中,拉鏈容易被打開,防盜功能較差,若要增強防盜性能,需要另外安裝鎖頭,較為麻煩,因此需要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帶彈性夾的雙頭磁性拉鏈機構,能夠快速便捷的進行鎖定,提高了防盜性能,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4]一種帶彈性夾的雙頭拉鏈機構,包括拉鏈、設在拉鏈上的第一拉頭以及設在拉鏈上的第二拉頭,所述第一拉頭上設置有第一插入部,所述第二拉頭上設置有彈性夾,所述彈性夾包括兩個夾持件,兩個夾持件靠近第一拉頭一端的端部分別設有向內側延伸的擋塊,兩個擋塊與兩個夾持件之間形成用于鎖定第一插入部的鎖定空間,兩個擋塊靠近第一拉頭一端的內側分別設有第一驅動壁,所述第一插入部作用兩個第一驅動壁進而進入鎖定空間中并被鎖定。
[0005]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插入部包括設在第一拉頭底部的第一插接板以及設在第一插接板底部的第二插接板,所述第一插接板、第二插接板以及第一拉頭的底板形成工字型件。
[0006]進一步的,所述工字型件的兩側分別形成卡置槽,兩個卡置槽在鎖定狀態與兩個夾持件相互限位,所述擋塊在鎖定狀態下設置在第一插接板遠離第二拉頭一側。
[0007]進一步的,還包括設置在拉鏈一端的解鎖機構,所述彈性夾的一端設有解鎖槽,所述解鎖機構包括用于插入解鎖槽并打開鎖定空間的第二插入部。
[0008]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插入部包括向拉鏈方向延伸的插板,所述插板的插入端的兩側形成導向斜壁。
[0009]進一步的,兩第一驅動壁之間形成所述解鎖槽,所述解鎖機構設置在拉鏈位于第一拉頭遠離第二拉頭一側的端部。
[0010]進一步的,兩個夾持件的中間位置相互鉸接,兩個夾持件遠離擋塊一端的內壁形成所述解鎖槽,所述解鎖機構設置在拉鏈位于第二拉頭遠離第一拉頭一側的端部。
[0011]進一步的,所述解鎖機構包括安裝座和設在安裝座一側的兩間隔設置的導向板,兩導向板之間形成用于對第一拉頭或者第二拉頭進行導向的導向槽,所述第二插入部設置在導向槽的下方。
[0012]進一步的,所述彈性夾的兩側設置有側向防護板,所述側向防護板的下方設置有底部防護板,側向防護板的底端與底部防護板的頂端連接。
[0013]進一步的,兩個彈性夾相互鉸接,在鉸接處設置有扭簧。
[0014]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第一拉頭和第二拉頭相互靠近時候,第一拉頭上的第一插入部作用兩個第一驅動壁,進而使得彈性夾端部的兩個擋塊克服彈性夾的彈力而相互遠
離,第一插入部進入到鎖定空間,兩個擋塊在彈力的作用下相互靠近而關閉鎖定空間,完成第一拉頭和第二拉頭的鎖定。因此通過上述方案,第一拉頭和第二拉頭相互靠近即可完成鎖定,簡單快捷。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示意圖。
[0016]圖2為實施例二中鎖定狀態下的仰視圖。
[0017]圖3為實施例二中非鎖定狀態下的仰視圖。
[0018]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說明。
[0020]如圖1
?
3所示,一種帶彈性夾的雙頭拉鏈機構,包括拉鏈、設在拉鏈上的第一拉頭1、設在拉鏈上的第二拉頭2以及設置在拉鏈一端的解鎖機構3。
[0021]第一拉頭1上設置有第一插入部4,第二拉頭2上設置有彈性夾5,彈性夾5的兩側設置有側向防護板6,側向防護板6的下方設置有底部防護板7,側向防護板6的底端與底部防護板7的頂端連接。彈性夾5包括兩個夾持件8,兩個夾持件8的中間位置相互鉸接,在鉸接處設置有扭簧,兩個夾持件8靠近第一拉頭1一端的端部分別設有向內側延伸的擋塊9,兩個擋塊9與兩個夾持件8之間形成用于鎖定第一插入部4的鎖定空間10,兩個擋塊9靠近第一拉頭1一端的內側分別設有第一驅動壁11,第一插入部4作用兩個第一驅動壁11進而進入鎖定空間10中并被鎖定。
[0022]第一插入部4包括設在第一拉頭1底部的第一插接板以及設在第一插接板底部的第二插接板,第一插接板、第二插接板以及第一拉頭1的底板形成工字型件。工字型件的兩側分別形成卡置槽,兩個卡置槽在鎖定狀態與兩個夾持件8相互限位,擋塊在鎖定狀態下設置在第一插接板遠離第二拉頭2一側。拉動拉頭相互靠近,第一拉頭1上的第一插入部4作用兩個第一驅動壁11,進而使得彈性夾5端部的兩個擋塊9克服彈性夾5的彈力而相互遠離,第一插入部4進入到鎖定空間10,兩個擋塊9在彈力的作用下相互靠近而關閉鎖定空間10,完成第一拉頭1和第二拉頭2的鎖定。
[0023]彈性夾5的一端設有解鎖槽15,解鎖機構3包括安裝座12、設在安裝座12一側的兩間隔設置的導向板13以及設在安裝座12一側的第二插入部,兩導向板13之間形成用于對第一拉頭1或者第二拉頭2進行導向的導向槽,第二插入部設置在導向槽的下方,第二插入部用于插入解鎖槽15并打開鎖定空間10,第二插入部包括向拉鏈方向延伸的插板14,插板14的插入端的兩側形成導向斜壁。
[0024]解鎖槽15有以下兩種實施方式:
[0025]實施例一:
[0026]如圖4所示,兩擋塊9的第一驅動壁11之間形成解鎖槽15,解鎖機構3設置在拉鏈位于第一拉頭1遠離第二拉頭2一側的端部。在該實施例下,將鎖定后的第一拉頭1和第二拉頭2拉動到解鎖機構3處,插板14插入兩第一驅動壁11之間,推動擋塊9向兩側移動并打開鎖定空間10,此時可以將第二拉頭2拉開,完成解鎖操作。
[0027]實施例二:
[0028]如圖3所示,兩個夾持件8遠離擋塊9一端的內壁形成解鎖槽15,解鎖機構3設置在拉鏈位于第二拉頭2遠離第一拉頭1一側的端部。在該實施例下,將鎖定后的第一拉頭1和第二拉頭2拉動到解鎖機構3處,插板14插入夾持件8遠離擋塊9一端的內壁之間,夾持件8另一端的擋塊9向兩側移動并打開鎖定空間10,此時可以將第一拉頭1拉開,完成解鎖操作。
[0029]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第一拉頭1和第二拉頭2相互靠近時候,第一拉頭1上的第一插入部4作用兩個第一驅動壁11,進而使得彈性夾5端部的兩個擋塊9克服彈性夾5的彈力而相互遠離,第一插入部4進入到鎖定空間10,兩個擋塊9在彈力的作用下相互靠近而關閉鎖定空間10,完成第一拉頭1和第二拉頭2的鎖定。因此通過上述方案,第一拉頭1和第二拉頭2相互靠近即可完成鎖定,簡單快捷。
[0030]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技術可以有各種更改、組合和變化。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之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帶彈性夾的雙頭拉鏈機構,包括拉鏈、設在拉鏈上的第一拉頭以及設在拉鏈上的第二拉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頭上設置有第一插入部,所述第二拉頭上設置有彈性夾,所述彈性夾包括兩個夾持件,兩個夾持件靠近第一拉頭一端的端部分別設有向內側延伸的擋塊,兩個擋塊與兩個夾持件之間形成用于鎖定第一插入部的鎖定空間,兩個擋塊靠近第一拉頭一端的內側分別設有第一驅動壁,所述第一插入部作用兩個第一驅動壁進而進入鎖定空間中并被鎖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彈性夾的雙頭拉鏈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入部包括設在第一拉頭底部的第一插接板以及設在第一插接板底部的第二插接板,所述第一插接板、第二插接板以及第一拉頭的底板形成工字型件。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彈性夾的雙頭拉鏈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型件的兩側分別形成卡置槽,兩個卡置槽在鎖定狀態與兩個夾持件相互限位,所述擋塊在鎖定狀態下設置在第一插接板遠離第二拉頭一側。4.根據權利要求1
?
3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帶彈性夾的雙頭拉鏈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拉鏈一端的解鎖機構,所述彈性夾的一端設有解鎖槽,所述解鎖機構包括用于插入解鎖槽并打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欣怡,
申請(專利權)人:劉欣怡,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