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膠帶冷卻裝置,屬于膠帶加工技術領域,包括冷卻箱以及設置于冷卻箱內部的水箱、霧化噴嘴、水泵和膠帶本體,所述冷卻箱的左右兩側設有開口,開口處均設有傳動方向一致的輸送帶,所述輸送帶的頂部放置有膠帶本體,所述冷卻箱的底部設有水箱,且水箱的頂部均勻設有若干霧化噴嘴;本裝置在使用時,通過水泵向水箱中加壓,使得水箱中的水源從霧化噴頭處噴出,作用到膠帶本體的底部,避免大顆粒水珠落在膠帶本體頂部的粘著劑上,影響后續加工,另外本裝置通過出口上下方設置的第一噴頭和第二噴頭向膠帶本體的頂部和底部噴射氣流,對霧化冷卻水進行清掃,防止霧化冷卻水粘附在膠帶本體上,影響后續加工過程。影響后續加工過程。影響后續加工過程。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膠帶冷卻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膠帶加工
,具體是一種膠帶冷卻裝置。
技術介紹
[0002]膠帶是由基材和膠黏劑兩部分組成,通過粘接使兩個或多個不相連的物體連接在一起。其表面上涂有一層粘著劑。最早的粘著劑來自動物和植物,在十九世紀,橡膠是粘著劑的主要成分;而現代則廣泛應用各種聚合物。粘著劑可以粘住東西,是由于本身的分子和欲連接物品的分子間形成鍵結,這種鍵結可以把分子牢牢地黏合在一起。粘著劑的成分,依不同廠牌、不同種類,有各種不同的聚合物。
[0003]膠帶生產出來后需要對其進行冷卻,但是現有的技術是直接進行風冷或者將膠帶基體浸入水中進行水冷,水冷會使粘著劑附著大量的水,不利于后續加工,風冷的冷卻效率較低,不能對膠帶進行快速降溫。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膠帶冷卻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膠帶冷卻裝置,包括冷卻箱以及設置于冷卻箱內部的水箱、霧化噴嘴、水泵和膠帶本體,所述冷卻箱的左右兩側設有開口,開口處均設有傳動方向一致的輸送帶,所述輸送帶的頂部放置有膠帶本體,所述冷卻箱的底部設有水箱,且水箱的頂部均勻設有若干霧化噴嘴;所述水箱的底部通過支架固定安裝在冷卻箱的內部,所述水箱的側面與冷卻箱底部的水泵相連通;所述冷卻箱左右兩側的開口分別為出口和入口,所述水泵固定安裝在冷卻箱的底部,且水泵的側面通過進水管與冷卻箱底部的水域相互連通,水泵的頂部通過補水管與水箱相互連通,所述出口頂部和底部的冷卻箱內壁上分別安裝有第一噴頭和第二噴頭,且所述膠帶本體、第一噴頭和第二噴頭保持在同一豎直平面內,所述第一噴頭和第二噴頭的輸出角度可調,且調節區域均落在膠帶本體上。
[0007]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霧化噴嘴設置于膠帶本體正下方的水箱的頂部,且與水箱的內部相互連通。
[0008]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卻箱的內腔頂部中心設有風刀,所述風刀的輸出口垂直于膠帶本體的輸送方向設置。
[0009]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進水管的端部設有過濾器。
[0010]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噴頭下側位置的所述冷卻箱底部側壁上轉動連接有攪拌組件。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裝置在使用時,通過冷卻箱兩側的輸送帶對膠帶本體進行輸送,另外在冷卻箱中,通過水泵向水箱中加壓,使得水箱中的水源從霧化噴頭處噴出,作用到膠帶本體的底
部,避免大顆粒水珠落在膠帶本體頂部的粘著劑上,影響后續加工,同時經過水冷后的膠帶本體繼續輸送,從出口流出,此時,本裝置通過出口上下方設置的第一噴頭和第二噴頭向膠帶本體的頂部和底部噴射氣流,對霧化冷卻水進行清掃,防止霧化冷卻水粘附在膠帶本體上,影響后續加工過程;第一噴頭和第二噴頭噴出的氣流也會在冷卻箱的內部對箱底的水源進行風冷,從而提高冷卻箱的冷卻效果;本裝置還通過風刀在冷卻箱的內部對膠帶本體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從而便于膠帶本體底部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向中間匯集滴落,同時風刀也會輔助對箱體內部的水源進行風冷,從而提高冷卻箱的冷卻效果。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膠帶冷卻裝置的組合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膠帶冷卻裝置中圖1中B處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膠帶冷卻裝置中圖1中A處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1
?
冷卻箱、101
?
入口、102
?
出口、2
?
輸送帶、3
?
膠帶本體、4
?
風刀、5
?
支架、 6
?
水箱、7
?
霧化噴嘴、8
?
水泵、9
?
進水管、10
?
過濾器、11
?
補水管、12
?
第一噴頭、13
?
第二噴頭、14
?
攪拌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17]這里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說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圖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圖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并不代表與本公開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是與如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詳述的、本實施例公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裝置和方法的例子。
[0018]請參閱圖1~3,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膠帶冷卻裝置,包括冷卻箱1以及設置于冷卻箱1內部的水箱6、霧化噴嘴7、水泵8和膠帶本體3,所述冷卻箱1的左右兩側設有開口,開口處均設有傳動方向一致的輸送帶2,所述輸送帶2的頂部放置有膠帶本體3,所述冷卻箱1的底部設有水箱6,且水箱6的頂部均勻設有若干霧化噴嘴7;所述水箱6 的底部通過支架5固定安裝在冷卻箱1的內部,所述水箱6的側面與冷卻箱1底部的水泵 8相連通;所述冷卻箱1左右兩側的開口分別為出口102和入口101,所述水泵8固定安裝在冷卻箱1的底部,且水泵8的側面通過進水管9與冷卻箱1底部的水域相互連通,水泵8的頂部通過補水管11與水箱6相互連通,所述出口102頂部和底部的冷卻箱1內壁上分別安裝有第一噴頭12和第二噴頭13,且所述膠帶本體3、第一噴頭12和第二噴頭13 保持在同一豎直平面內,所述第一噴頭12和第二噴頭13的輸出角度可調,且調節區域均落在膠帶本體3上。
[0019]在本實施例中,本裝置在使用時,通過冷卻箱1兩側的輸送帶2對膠帶本體3進行輸送,另外在冷卻箱1中,通過水泵8向水箱6中加壓,使得水箱6中的水源從霧化噴頭7 處噴出,作用到膠帶本體3的底部,避免大顆粒水珠落在膠帶本體3頂部的粘著劑上,影響后續加工,同時經過水冷后的膠帶本體3繼續輸送,從出口102流出,此時,本裝置通過出口102上下方設置的第一噴頭12和第二噴頭13向膠帶本體3的頂部和底部噴射氣流,對霧化冷卻水進行清掃,防止霧化冷卻水粘附在膠帶本體3上,影響后續加工過程。
[0020]進一步的,第一噴頭12和第二噴頭13噴出的氣流也會在冷卻箱1的內部對箱底的水源進行風冷,從而提高冷卻箱1的冷卻效果。
[0021]請參閱圖1,作為本技術的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霧化噴嘴7設置于膠帶本體 3正下方的水箱6的頂部,且與水箱6的內部相互連通。
[0022]在本實施例中,霧化噴嘴7安裝在膠帶本體3正下方的水箱6頂部,方便將水箱6內部的水源霧化噴出,作用到膠帶本體3上。
[0023]請參閱圖1,作為本技術的另一個優選的實施例,所述冷卻箱1的內腔頂部中心設有風刀4,所述風刀4的輸出口垂直于膠帶本體3的輸送方向設置。
[0024]在本實施例中,風刀4用于在冷卻箱1的內部對膠帶本體3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從而便于膠帶本體3底部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向中間匯集滴落,同時風刀4也會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膠帶冷卻裝置,包括冷卻箱(1)以及設置于冷卻箱(1)內部的水箱(6)、霧化噴嘴(7)、水泵(8)和膠帶本體(3),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箱(1)的左右兩側設有開口,開口處均設有傳動方向一致的輸送帶(2),所述輸送帶(2)的頂部放置有膠帶本體(3),所述冷卻箱(1)的底部設有水箱(6),且水箱(6)的頂部均勻設有若干霧化噴嘴(7);所述水箱(6)的底部通過支架(5)固定安裝在冷卻箱(1)的內部,所述水箱(6)的側面與冷卻箱(1)底部的水泵(8)相連通;所述冷卻箱(1)左右兩側的開口分別為出口(102)和入口(101),所述水泵(8)固定安裝在冷卻箱(1)的底部,且水泵(8)的側面通過進水管(9)與冷卻箱(1)底部的水域相互連通,水泵(8)的頂部通過補水管(11)與水箱(6)相互連通,所述出口(102)頂部和底部的冷卻箱(1)內壁上分...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邵峨,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弘力達防腐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