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下水井密封結構,涉及下水井技術領域,以解決現有的下水井密封結構在使用時,密封結構不完善,在井與管道連接處容易出現滲水的情況,污染土地和環境的問題,包括安裝機構;安裝機構為下水井本體,且安裝機構底部左右兩側安裝有排放機構;排放機構內部安裝有固定機構;固定機構內部安裝有過濾機構;固定件左側安裝在卡位槽內部;插件焊接在內環內部。固定件通過矩形凸起安裝在排放件上的卡位槽內部,可以起到導向安裝的作用,同時通過將排放件和固定件之間的縫隙內部采用玻璃纖維樹脂進行填充固定,可以將排放件與主體之間完全密封,同時可以排放件與主體連接部分有縫隙,出現漏水的情況。出現漏水的情況。出現漏水的情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下水井密封結構
[0001]本技術屬于下水井
,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下水井密封結構。
技術介紹
[0002]下水井是一種城市公共設施,指建筑物排放污水和雨水的管道;也指城市、廠區或村莊排除污水和雨水的地下通道。
[0003]基于現有技術中發現,現有的下水井密封結構在使用時,密封結構不完善,在井與管道連接處容易出現滲水的情況,污染土地和環境,且現有的下水井密封結構在使用時,過濾結構不完善,無法增強過濾效果,不便于清理堵塞物。
[0004]于是,有鑒于此,針對現有的結構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下水井密封結構,以期達到更具有更加實用價值性的目的。
技術實現思路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下水井密封結構,以解決現有的下水井密封結構在使用時,密封結構不完善,在井與管道連接處容易出現滲水的情況,污染土地和環境,且現有的下水井密封結構在使用時,過濾結構不完善,無法增強過濾效果,不便于清理堵塞物的問題。
[0006]本技術下水井密封結構的目的與功效,由以下具體技術手段所達成:
[0007]下水井密封結構,包括安裝機構;
[0008]所述安裝機構為下水井本體,且安裝機構底部左右兩側安裝有排放機構;
[0009]排放機構,所述排放機構上的排放件安裝在安裝機構上的主體底部兩側;
[0010]固定機構,所述排放機構內部安裝有固定機構,且固定機構左側處于安裝機構內部;
[0011]過濾機構,所述固定機構內部安裝有過濾機構。
[0012]進一步的,所述安裝機構包括:
[0013]主體,主體為圓柱形結構,且主體底部兩側設有圓孔,并且主體內部為空心狀;
[0014]密封件,密封件為圓柱形結構,且密封件安裝在主體內部,并且密封件底部兩側設有圓孔。
[0015]進一步的,所述安裝機構還包括:
[0016]內環,內環為圓環狀結構,且內環安裝在密封件內壁上,并且內環上設有圓孔;
[0017]內腔,內腔為圓柱形結構,且內腔開設在密封件內部。
[0018]進一步的,所述排放機構包括:
[0019]排放件,排放件為圓柱形結構,排放件內部為空心狀結構,且排放件共設有兩組,并且排放件安裝在密封件上的圓孔內部;
[0020]卡位槽,卡位槽為矩形結構,且卡位槽開設在排放件內壁上,并且卡位槽內部安裝有固定機構。
[0021]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機構包括:
[0022]固定件,固定件為圓柱形結構,固定件內部為空心狀結構,固定件右側設有螺紋孔,固定件上設有矩形凸起,且固定件左側安裝在卡位槽內部,并且固定件右側處于內腔內部;
[0023]插件,插件為圓柱形結構,插件底部為圓錐形結構,且插件安裝在固定件頂部,并且插件焊接在內環內部。
[0024]進一步的,所述過濾機構包括:
[0025]過濾件,過濾件為圓柱形結構,且過濾件安裝在固定件內部右側;
[0026]彈性件,彈性件為圓柱形結構,且彈性件安裝在過濾件兩側中間位置。
[0027]進一步的,所述過濾機構還包括:
[0028]安裝件,安裝件為矩形結構,安裝件上設有螺紋孔,且安裝件安裝在彈性件右側,并且安裝件安裝在固定件右側;
[0029]定位件,定位件為圓柱形結構,定位件上設有螺紋,且定位件插入在安裝件上的螺紋孔內部,并且定位件插入在固定件上的螺紋孔內部。
[003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1]1、在本裝置中,設置了密封件和固定件,此處的密封件是安裝在主體內部的,而固定件是通過矩形凸起安裝在卡位槽內部的,此處的密封件是用來對主體內部進一次防滲處理的,防止主體上有裂縫,出現滲透的問題,而固定件通過矩形凸起安裝在排放件上的卡位槽內部,可以起到導向安裝的作用,同時通過將排放件和固定件之間的縫隙內部采用玻璃纖維樹脂進行填充固定,可以將排放件與主體之間完全密封,同時可以排放件與主體連接部分有縫隙,出現漏水的情況,而密封件上設有的插件通過焊接在內環上可以起到與密封件之間穩固連接的作用;
[0032]2、在本裝置中,設置了過濾件和定位件,此處的過濾件是安裝在固定件內部的,而定位件是安裝在安裝件上的螺紋孔內部的,在排放污水時,污水流動,并帶動著垃圾,進入過濾件,污水通過過濾件排放出去,而污水中的垃圾別過濾件攔截下來,同時污水流動,使得過濾件壓縮彈性件,進而增強了過濾的效果,在發生堵塞時,通過旋轉定位件,從而安裝件拆卸下來,進而對堵塞的部位進行清理。
附圖說明
[0033]圖1是本技術的俯視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4]圖2是本技術的主體剖切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5]圖3是本技術的局部分解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6]圖4是本技術的固定機構和過濾機構分解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7]圖5是本技術的由圖4引出的A部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38]圖中,部件名稱與附圖編號的對應關系為:
[0039]1、安裝機構;101、主體;102、密封件;103、內環;104、內腔;
[0040]2、排放機構;201、排放件;202、卡位槽;
[0041]3、固定機構;301、固定件;302、插件;
[0042]4、過濾機構;401、過濾件;402、彈性件;403、安裝件;404、定位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4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技術,但不能用來限制本技術的范圍。
[0044]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術語“上”、“下”、“左”、“右”、“內”、“外”、“前端”、“后端”、“頭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45]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
[0046]實施例:
[0047]如附圖1至附圖5所示:
[0048]本技術提供下水井密封結構,包括安裝機構1;安裝機構1為下水井本體,且安裝機構1底部左右兩側安裝有排放機構2;排放機構2,排放機構2上的排放件201安裝在安裝機構1上的主體101底部兩側;固定機構3,排放機構2內部安裝有固定機構3,且固定機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下水井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機構(1);所述安裝機構(1)為下水井本體,且安裝機構(1)底部左右兩側安裝有排放機構(2);排放機構(2),所述排放機構(2)上的排放件(201)安裝在安裝機構(1)上的主體(101)底部兩側;固定機構(3),所述排放機構(2)內部安裝有固定機構(3),且固定機構(3)左側處于安裝機構(1)內部;過濾機構(4),所述固定機構(3)內部安裝有過濾機構(4)。2.如權利要求1所述下水井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機構(1)包括:主體(101),主體(101)為圓柱形結構,且主體(101)底部兩側設有圓孔,并且主體(101)內部為空心狀;密封件(102),密封件(102)為圓柱形結構,且密封件(102)安裝在主體(101)內部,并且密封件(102)底部兩側設有圓孔。3.如權利要求2所述下水井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機構(1)還包括:內環(103),內環(103)為圓環狀結構,且內環(103)安裝在密封件(102)內壁上,并且內環(103)上設有圓孔;內腔(104),內腔(104)為圓柱形結構,且內腔(104)開設在密封件(102)內部。4.如權利要求1所述下水井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機構(2)包括:排放件(201),排放件(201)為圓柱形結構,排放件(201)內部為空心狀結構,且排放件(201)共設有兩組,并且排放件(201)安裝在密封件(102)上的圓孔內部;卡位槽(202),卡位槽(202)為矩形結構,且卡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樑,劉偉江,熊燕娜,馬少兵,袁文超,陳子方,蘇志慧,丁波濤,何玉磊,魏鐵軍,李鵬林,劉國良,張振東,高山卜,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國環清華環境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