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氣管穿刺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急癥科的氣管穿刺裝置,為了提高氣管穿刺的精準、穩(wěn)定性,穿刺針頭的端口位置處設置有操持柄,且穿刺針頭的底端設置有穿刺針,穿刺針的端面標刻有刻度標尺,且穿刺針的外側套接有鎖止定位機構,緊固滑座的兩側對稱連接有敷貼,敷貼的底部端面粘貼有撕貼。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在穿刺針頭設置防滑操持柄,在刻度標尺的標識定位下,能夠便于使用者將穿刺裝置精準的穿刺入患者氣管內(nèi)部,提高穿刺的精準、高效性,且在穿刺完畢后,通過鎖止定位機構對穿刺針的敷貼定位,其不僅能夠提高穿刺裝置的穩(wěn)定性,同時能夠避免穿刺針出現(xiàn)上下移動、脫落的情況。脫落的情況。脫落的情況。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急癥科的氣管穿刺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氣管穿刺
,具體是一種急癥科的氣管穿刺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環(huán)甲膜穿刺是急診臨床上對于有呼吸道梗阻、嚴重呼吸困難的病人采用的急救方法之一,它可為氣管切開術贏得時間,是現(xiàn)場急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急癥科用的氣管穿刺裝置存在著一些缺點,傳統(tǒng)的穿刺裝置結構較為單一,其在穿刺過程中,極為考慮使用者的技術,因此極易出現(xiàn)穿刺失敗的情況,且在穿刺完畢后,對于穿刺裝置的固定效率較為低下,穿刺裝置極易出現(xiàn)晃動、脫落的情況。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提供了一種急癥科的氣管穿刺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急癥科的氣管穿刺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急癥科的氣管穿刺裝置,包括穿刺針頭,所述穿刺針頭的端口位置處設置有操持柄,且穿刺針頭的底端設置有穿刺針,所述穿刺針的端面標刻有刻度標尺,且穿刺針的外側套接有鎖止定位機構;
[0005]所述鎖止定位機構包括套接在穿刺針外側的緊固滑座,所述緊固滑座通過彈性滑套與穿刺針套接,且緊固滑座的前側貫穿擰合有伸縮螺桿,所述伸縮螺桿的頂端設置有旋鈕,且伸縮螺桿的底端設置有鎖止壓頭,所述緊固滑座的兩側對稱連接有敷貼,所述敷貼的底部端面粘貼有撕貼。
[0006]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操持柄的長度不低于1.5cm,且操持柄的外部端面設置有防滑凸條。
[0007]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刻度標尺的標識長度不低于5cm。
[0008]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彈性滑套采用天然橡膠材質(zhì)構件,且彈性滑套的端面正對于鎖止壓頭的一側貫穿開設有抵接卡槽。
[0009]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敷貼的數(shù)量為兩組,且敷貼呈一百八十度對稱排列,所述敷貼采用PVC軟膠材質(zhì)構件。
[0010]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敷貼的粘貼面涂抹有膠水層,所述膠水層為水性壓敏膠。
[0011]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術通過在穿刺針頭設置防滑操持柄,在刻度標尺的標識定位下,能夠便于使用者將穿刺裝置精準的穿刺入患者氣管內(nèi)部,提高穿刺的精準、高效性,且在穿刺完畢后,通過鎖止定位機構對穿刺針的敷貼定位,其不僅能夠提高穿刺裝置的穩(wěn)定性,同時能夠避免穿刺針出現(xiàn)上下移動、脫落的情況。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一種急癥科的氣管穿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一種急癥科的氣管穿刺裝置圖1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
[0015]圖3為一種急癥科的氣管穿刺裝置中鎖止定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1、穿刺針頭;2、操持柄;3、穿刺針;4、刻度標尺;5、敷貼;6、撕貼;7、緊固滑座;8、旋鈕;9、彈性滑套;10、伸縮螺桿;11、鎖止壓頭;12、膠水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17]請參閱圖1~3,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急癥科的氣管穿刺裝置,包括穿刺針頭1,穿刺針頭1的端口位置處設置有操持柄2,且穿刺針頭1的底端設置有穿刺針3,穿刺針3的端面標刻有刻度標尺4,操持柄2的長度不低于1.5cm,且操持柄2的外部端面設置有防滑凸條,刻度標尺4的標識長度不低于5cm,在使用穿刺裝置對患者氣管進行穿刺工作時,在對患者氣管局部消毒后,以一粗注射筒插接在穿刺針頭1上,進而使用者用食指中指固定環(huán)狀軟骨兩側,將穿刺針3垂直刺入環(huán)甲膜,在穿刺過程中,通過觀察穿刺針3上的刻度標尺4,對穿刺深度進行限位,且由于環(huán)甲膜后為中空的氣管,因此刺穿后有落空感,術者會覺得阻力突然消失,進而根據(jù)穿刺針3的刻度標識以及穿刺手感對穿刺深度進行雙重確認,以確保穿刺的精準、高效性,在穿刺完畢后,回抽注射筒,如有空氣抽出,則穿刺成功,進一步的使用者手持操持柄2,將注射筒拔出。
[0018]穿刺針3的外側套接有鎖止定位機構,鎖止定位機構包括套接在穿刺針3外側的緊固滑座7,緊固滑座7通過彈性滑套9與穿刺針3套接,且緊固滑座7的前側貫穿擰合有伸縮螺桿10,伸縮螺桿10的頂端設置有旋鈕8,且伸縮螺桿10的底端設置有鎖止壓頭11,彈性滑套9采用天然橡膠材質(zhì)構件,且彈性滑套9的端面正對于鎖止壓頭11的一側貫穿開設有抵接卡槽,在對穿刺針3穿刺完畢后,使用者手持操持柄2對穿刺裝置進行固定,同步的通過彈性滑套9的彈性套接,向下推動緊固滑座7,使緊固滑座7推送至與患者脖頸部位皮膚相貼,進而轉動旋鈕8,帶動伸縮螺桿10轉動,使鎖止壓頭11抵壓在穿刺針3,以提高緊固滑座7的穩(wěn)定性。
[0019]緊固滑座7的兩側對稱連接有敷貼5,敷貼5的底部端面粘貼有撕貼6,敷貼5的數(shù)量為兩組,且敷貼5呈一百八十度對稱排列,敷貼5采用PVC軟膠材質(zhì)構件,敷貼5的粘貼面涂抹有膠水層12,膠水層12為水性壓敏膠,在對緊固滑座7調(diào)節(jié)完畢后,將撕貼6撕下,通過膠水層12使敷貼5粘貼在患者脖頸部位處,對穿刺針3進行定位處理,避免穿刺針3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晃動、上下移動乃至脫落的情況。
[0020]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穿刺裝置對患者氣管進行穿刺工作時,在對患者氣管局部消毒后,以一粗注射筒插接在穿刺針頭1上,進而使用者用食指中指固定環(huán)狀軟骨兩側,將穿刺針3垂直刺入環(huán)甲膜,在穿刺過程中,通過觀察穿刺針3上的刻度標尺4,對穿刺深度進行限位,且由于環(huán)甲膜后為中空的氣管,因此刺穿后有落空感,術者會覺得阻力突然消失,進而根據(jù)穿刺針3的刻度標識以及穿刺手感對穿刺深度進行雙重確認,以確保穿刺的精準、高效性,在穿刺完畢后,回抽注射筒,如有空氣抽出,則穿刺成功,進一步的使用者手持操持柄2,將注射筒拔出,進一步的在對穿刺針3穿刺完畢后,使用者手持操持柄2對穿刺裝置進行固定,同步的通過彈性滑套9的彈性套接,向下推動緊固滑座7,使緊固滑座7推
送至與患者脖頸部位皮膚相貼,進而轉動旋鈕8,帶動伸縮螺桿10轉動,使鎖止壓頭11抵壓在穿刺針3,以提高緊固滑座7的穩(wěn)定性,在對緊固滑座7調(diào)節(jié)完畢后,將撕貼6撕下,通過膠水層12使敷貼5粘貼在患者脖頸部位處,對穿刺針3進行定位處理,避免穿刺針3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晃動、上下移動乃至脫落的情況。
[0021]以上所述的,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根據(jù)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及其技術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急癥科的氣管穿刺裝置,包括穿刺針頭(1),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針頭(1)的端口位置處設置有操持柄(2),且穿刺針頭(1)的底端設置有穿刺針(3),所述穿刺針(3)的端面標刻有刻度標尺(4),且穿刺針(3)的外側套接有鎖止定位機構;所述鎖止定位機構包括套接在穿刺針(3)外側的緊固滑座(7),所述緊固滑座(7)通過彈性滑套(9)與穿刺針(3)套接,且緊固滑座(7)的前側貫穿擰合有伸縮螺桿(10),所述伸縮螺桿(10)的頂端設置有旋鈕(8),且伸縮螺桿(10)的底端設置有鎖止壓頭(11),所述緊固滑座(7)的兩側對稱連接有敷貼(5),所述敷貼(5)的底部端面粘貼有撕貼(6)。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急癥科的氣管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持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謝于權,潘科,
申請(專利權)人:謝于權,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