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海綿城市建設施工的蓄水抗洪管道,包括輸水管道和排水管;輸水管道的外周上設置有加固層;加固層中穿插設置有導管,導管與輸水管道平行設置且導管位于輸水管道的下方;輸水管道與蓄水池導通連接;排水管設置多組,排水管等間距設置;排水管與輸水管道相連通;排水管的頂部設置有蓋板;輸水管道的內部設置有檢修平臺;檢修平臺設置在輸水管道的兩側;兩組檢修平臺之間形成排水的溝渠;輸水管道的底部等間距設置有多組凹槽;凹槽上設置有多個與導管相連通的排水孔;導管內設置有信號線,信號線的一端與監測模塊信號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方便的進行排水,輸水管道中的凹槽沉積垃圾,定時進行清理可避免輸水管道的堵塞,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基于海綿城市建設施工的蓄水抗洪管道
[0001]本技術涉及排水管道
,尤其涉及一種基于海綿城市建設施工的蓄水抗洪管道。
技術介紹
[0002]蓄水抗洪管道是在城市雨水較多時對水源進行保存抗洪排水操作,而在城市水源較少,能夠對保存的水源進行利用取出的管道設備,實現排洪蓄水的共同操作,但它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現有技術中,蓄水抗洪管道中往往容易因垃圾過多出現堵塞情況,且出現管道堵塞時不易判斷在何處產生堵塞,不易清理,給海綿城市建設施工造成了影響。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中提出一種基于海綿城市建設施工的蓄水抗洪管道。
技術實現思路
[0005](一)技術目的
[0006]為解決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現有技術中,蓄水抗洪管道中往往容易因垃圾過多出現堵塞情況,且出現管道堵塞時不易判斷在何處產生堵塞,不易清理,給海綿城市建設施工造成了影響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提出一種基于海綿城市建設施工的蓄水抗洪管道,本技術能夠方便的進行排水,輸水管道中的凹槽沉積垃圾,定時進行清理可避免輸水管道的堵塞,使用更加方便。
[0007](二)技術方案
[0008]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基于海綿城市建設施工的蓄水抗洪管道,包括輸水管道和排水管;
[0009]輸水管道的外周上設置有加固層;加固層中穿插設置有導管,導管與輸水管道平行設置且導管位于輸水管道的下方;輸水管道與蓄水池導通連接;
[0010]排水管設置多組,排水管等間距設置;排水管與輸水管道相連通;排水管的頂部設置有蓋板;
[0011]輸水管道的內部設置有檢修平臺;檢修平臺設置在輸水管道的兩側;兩組檢修平臺之間形成排水的溝渠;輸水管道的底部等間距設置有多組凹槽;凹槽上設置有多個與導管相連通的排水孔;排水孔內設置有流量監測模塊;導管內設置有信號線,信號線的一端與監測模塊信號連接,信號線的中部從加固層外部繞過并伸入排水管內,并延伸至上位機。
[0012]優選的,每個排水管的內部均設置有人梯。
[0013]優選的,導管的端部設置有加壓噴水裝置,上位機控制加壓噴水裝置運行。
[0014]優選的,檢修平臺的底部鋪設有吸水磚。
[0015]優選的,輸水管道和加固層均位于地面之下,排水管的端部與地面齊平。
[0016]優選的,信號線為彈性防水密封線纜。
[0017]本技術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術效果:
[0018]1、導管的端部設置有加壓噴水裝置,上位機控制加壓噴水裝置運行。上位機控制加壓噴水裝置噴水,加壓后的水柱能夠將排水孔疏通開,同時能夠將沉積在凹槽中的垃圾沖走,避免出現堵塞現象。
[0019]2、檢修平臺的底部鋪設有吸水磚,吸水磚對整個檢修平臺起到支撐作用,吸水磚能夠吸收一部分水分,當輸水管道內水位較低時能夠保證檢修平臺上相對干燥,避免滋生青苔。
[0020]3、本技術能夠方便的進行排水,輸水管道中的凹槽沉積垃圾,定時進行清理可避免輸水管道的堵塞,使用更加方便。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基于海綿城市建設施工的蓄水抗洪管道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基于海綿城市建設施工的蓄水抗洪管道中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基于海綿城市建設施工的蓄水抗洪管道中的結構示意圖。
[0024]附圖標記:1、加固層;2、輸水管道;3、排水管;31、人梯;4、信號線;5、檢修平臺;51、吸水磚;6、導管;7、凹槽;71、排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并參照附圖,對本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應該理解,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術的范圍。此外,在以下說明中,省略了對公知結構和技術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術的概念。
[0026]如圖1
?
3所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基于海綿城市建設施工的蓄水抗洪管道,包括輸水管道2和排水管3;
[0027]輸水管道2的外周上設置有加固層1;加固層1中穿插設置有導管6,導管6與輸水管道2平行設置且導管6位于輸水管道2的下方;輸水管道2與蓄水池導通連接;
[0028]排水管3設置多組,排水管3等間距設置;排水管3與輸水管道2相連通;排水管3的頂部設置有蓋板;
[0029]輸水管道2的內部設置有檢修平臺5;檢修平臺5設置在輸水管道2的兩側;兩組檢修平臺5之間形成排水的溝渠;輸水管道2的底部等間距設置有多組凹槽7;凹槽7上設置有多個與導管6相連通的排水孔71;排水孔71內設置有流量監測模塊;導管6內設置有信號線4,信號線4的一端與監測模塊信號連接,信號線4的中部從加固層1外部繞過并伸入排水管3內,并延伸至上位機。
[0030]在一個可選的實施例中,每個排水管3的內部均設置有人梯31。
[0031]需要說明的是,打開排水管3頂部的蓋板,可通過人梯31進入輸水管道2內,輸水管道2內設置檢修平臺5,檢修人員可沿著檢修平臺5走動,對管道內的不同位置進行檢修。
[0032]在一個可選的實施例中,導管6的端部設置有加壓噴水裝置,上位機控制加壓噴水裝置運行。
[0033]需要說明的是,上位機控制加壓噴水裝置噴水,加壓后的水柱能夠將排水孔71疏通開,同時能夠將沉積在凹槽7中的垃圾沖走,避免出現堵塞現象。
[0034]在一個可選的實施例中,檢修平臺5的底部鋪設有吸水磚51。
[0035]需要說明的是,吸水磚51對整個檢修平臺5起到支撐作用,吸水磚51能夠吸收一部分水分,當輸水管道2內水位較低時能夠保證檢修平臺5上相對干燥,避免滋生青苔。
[0036]在一個可選的實施例中,輸水管道2和加固層1均位于地面之下,排水管3的端部與地面齊平。
[0037]在一個可選的實施例中,信號線4為彈性防水密封線纜。
[0038]本技術中,路面上的雨水通過排水管3的蓋板向下流入輸水管道2中;排水管3的蓋板能夠起到一定的過濾作用,減少垃圾進入輸水管道2內;輸水管道2與蓄水池導通連接,從而將水輸送至蓄水池進行蓄水;在本技術中輸水管道2的底部等間距設置有多組凹槽7;凹槽7上設置有多個與導管6相連通的排水孔71;輸水管道2運行一端時間后,污泥和垃圾會沉積在凹槽7中;排水孔71中的流量監測模塊監測水流量,從而判斷凹槽7中是否出現堵塞情況;導管6的端部設置有加壓噴水裝置,上位機控制加壓噴水裝置運行,上位機控制加壓噴水裝置噴水,加壓后的水柱能夠將排水孔71疏通開,同時能夠將沉積在凹槽7中的垃圾沖走,避免出現堵塞現象;在本技術中,輸水管道2的內部設置有檢修平臺5;檢修平臺5設置在輸水管道2的兩側;兩組檢修平臺5之間形成排水的溝渠;檢修平臺5的底部鋪設有吸水磚51,吸水磚51對整個檢修平臺5起到支撐作用,吸水磚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海綿城市建設施工的蓄水抗洪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輸水管道(2)和排水管(3);輸水管道(2)的外周上設置有加固層(1);加固層(1)中穿插設置有導管(6),導管(6)與輸水管道(2)平行設置且導管(6)位于輸水管道(2)的下方;輸水管道(2)與蓄水池導通連接;排水管(3)設置多組,排水管(3)等間距設置;排水管(3)與輸水管道(2)相連通;排水管(3)的頂部設置有蓋板;輸水管道(2)的內部設置有檢修平臺(5);檢修平臺(5)設置在輸水管道(2)的兩側;兩組檢修平臺(5)之間形成排水的溝渠;輸水管道(2)的底部等間距設置有多組凹槽(7);凹槽(7)上設置有多個與導管(6)相連通的排水孔(71);排水孔(71)內設置有流量監測模塊;導管(6)內設置有信號線(4),信號線(4)的一端與監測模塊信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章俊,余耀林,陳嵩,
申請(專利權)人:章俊,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