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攝像頭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攝像頭搖擺機構的人證核驗設備,包括相互扣合的前殼和后蓋、攝像頭旋轉支架、第一攝像頭、第二攝像頭、搖桿和驅動電機,攝像頭旋轉支架安裝在前殼內,第一攝像頭和第二攝像頭固定安裝在攝像頭旋轉支架上,并隨攝像頭旋轉支架轉動,第一攝像頭和第二攝像頭的上邊界線之間有固定夾角,驅動電機通過搖桿帶動攝像頭旋轉支架轉動,從而調整垂直覆蓋夾角。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雙攝像頭夾角設計可有效提高人臉識別范圍,做到各種高度的覆蓋,充分照顧到特殊人群的使用,同時可以大幅度提高識別率,可以大幅度提高產品的用戶體驗。幅度提高產品的用戶體驗。幅度提高產品的用戶體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雙攝像頭搖擺機構的人證核驗設備
[0001]本技術涉及攝像頭
,尤其涉及一種雙攝像頭搖擺機構的人證核驗設備。
技術介紹
[0002]我國社會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經濟生產、社會形態、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城鎮化日益加速,城市規模快速擴大,交通運輸工具越來越普及,出行成本也日趨低廉,民眾出行日益便利,人員流動日益頻繁。
[0003]車站、機場、港口等交通運輸場所是人員出入城市主要通道,有效做這些些環節的安全管控,防范和監控可疑人員的流動,對城市公共安全保障和案件偵破意義顯著;隨著技術發展和二代身份證的使用,安全稽查轉變為身份證件自動核查模式,大幅提升了核查效率,這種方式是目前公共場所安全稽查的主要方式。
[0004]人臉識別設備廣泛應用于高鐵站、機場、寫字樓、機關單位、學校、景區等,由于不同人高度有一定差異,目前普遍的采用固定式攝像機安裝方式,高度覆蓋范圍一般為1.3米~1.8米,人員進入人臉識別區域后攝像頭自動抓取人臉識別信息進行人臉比對,但不在高度覆蓋范圍內的則無法完成比對。
技術實現思路
[0005]為克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雙攝像頭搖擺機構的人證核驗設備,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雙攝像頭搖擺機構的人證核驗設備,包括相互扣合的前殼15和后蓋10、攝像頭旋轉支架2、第一攝像頭1、第二攝像頭3、驅動電機7,攝像頭旋轉支架2安裝在前殼內,第一攝像頭1和第二攝像頭3固定安裝在攝像頭旋轉支架2上,并隨攝像頭旋轉支架2轉動,第一攝像頭1拍攝區域的上邊界線和第二攝像頭3拍攝區域的上邊界線之間夾角為A,A的取值范圍為0
°?
40
°
,驅動電機7通過傳動機構帶動攝像頭旋轉支架2轉動,從而調整拍攝區域的覆蓋范圍。
[0007]進一步的,傳動機構包括搖桿6和偏心輪16,驅動電機7輸出端和偏心輪16固定連接,搖桿6一端與偏心輪16鉸接,另一端與攝像頭旋轉支架2鉸接,搖桿6與偏心輪16之間的鉸接點和電機輸出端偏心設置,搖桿6和攝像頭旋轉支架2之間的鉸接點和攝像頭旋轉支架2軸線偏心設置。
[0008]進一步的,還包括補光燈4,用于主光線比較暗或者逆光的情況下對人臉進行補光。
[0009]進一步的,還包括觸摸顯示屏5,用于顯示人臉識別比對結果顯示和客戶信息錄入。
[0010]進一步的,還包括與驅動板9電性連接的主控板8和驅動電機7,主控板8給驅動板9發送指令,控制驅動電機7電機旋轉從而帶動攝像頭旋轉支架2轉動。
[0011]當系統啟動時,驅動電機7自轉2圈完成自檢后,通過自帶的編碼器檢測位置,控制攝像頭旋轉支架2懸停在初始工作位置,當攝像頭畫面檢測到有活體進入攝像頭范圍后,攝像頭自動捕捉人臉,并根據特征識別人臉所在位置,如果人臉不在最佳識別范圍,如異常超高人員,坐輪椅的超低位置,此時主控板8發指令給驅動板9,控制驅動電機7的電機帶動攝像頭旋轉支架2旋轉,當檢測到人臉在最佳檢測范圍內以后,驅動電機7停止工作,第一攝像頭1和第二攝像頭3開始抓取人臉信息進行人臉比對,比對通過后通過觸摸顯示屏5顯示比對結果。
[0012]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過雙攝像頭夾角設計可有效提高人臉識別范圍,做到各種高度的覆蓋,充分照顧到特殊人群的使用,同時可以大幅度提高識別率,可以大幅度提高產品的用戶體驗,特別是無法正常站立或特別高大或者特別矮小的人群。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核驗設備前面板結構圖;
[0015]圖2為本技術核驗設備內部結構圖;
[0016]圖3為本技術核驗設備后蓋及擴展支架;
[0017]圖4為本技術雙攝像頭初始工作位置;
[0018]圖5為本技術雙攝像頭最高工作位置;
[0019]圖6為本技術雙攝像頭最低工作位置,其中,1、第一攝像頭,2、攝像頭旋轉支架,3、第二攝像頭,4、補光燈,5、觸摸顯示屏,6、搖桿,7、驅動電機,8、主控板,9、驅動板,10、后蓋,11、球形接頭卡套,12、球形接頭,13、球形接頭卡套,14、固定支架,15、前殼,16、偏心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現在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1]如圖1、2所示,一種雙攝像頭搖擺機構的人證核驗設備,包括相互扣合的前殼15和后蓋10、攝像頭旋轉支架2、第一攝像頭1、第二攝像頭3、驅動電機7,攝像頭旋轉支架2安裝在前殼15內,第一攝像頭1和第二攝像頭3固定安裝在攝像頭旋轉支架2上,并隨攝像頭旋轉支架2轉動,第一攝像頭1拍攝區域的上邊界線和第二攝像頭3拍攝區域的上邊界線之間有夾角為A,A的取值范圍為0
°?
40
°
,驅動電機7通過傳動機構帶動攝像頭旋轉支架2轉動,從而調整垂直覆蓋夾角。
[0022]如圖3所述,還包括球形接頭卡套11、球形接頭12和球形接頭卡套13,球形接頭12一端通過螺栓固定在后蓋10上,另一端套在球形接頭卡套11上,安裝好后球形接頭卡套11的內球面和球形接頭12的外球面接觸,通過球形接頭卡套13固定件的外螺紋和球形接頭卡套11內螺紋鎖緊后固定,當松開球形接頭卡套13螺紋后,使核驗設備本體在一定角度范圍內任意無極調整角度,球形接頭12為一個帶球面的固定件,中間空心結構,可以用來走線。
[0023]還包括固定支架14,球形接頭卡套13通過螺栓與固定支架14連接,固定支架14為擴展支架,可以在一些需要安裝在臺面上的安裝場景使用,固定支架14為中孔結構,可以走線,球形接頭卡套13為中空結構,背面有4個螺紋孔,可供走線和壁掛安裝。
[0024]如圖4所示,第一攝像頭1的拍攝區域上邊界線和第二攝像頭3的拍攝區域上邊界線夾角為40
°
,第一攝像頭1的拍攝區域上邊界線和第二攝像頭3的拍攝區域下邊界線夾角達到130
°
,明顯大于單攝像頭覆蓋范圍大。
[0025]如圖5和6所示,當雙攝像頭最高工作位置時第一攝像頭1的拍攝區域上邊界線與垂直線的夾角僅有2.25
°
,當雙攝像頭最低工作位置時第二攝像頭3的視角下邊界線與垂直線的夾角也僅有2.25
°
,使垂直覆蓋夾角最大為175.5
°
,使覆蓋范圍接近180
°
全覆蓋。
[0026]本技術通過雙攝像頭夾角設計可有效提高人臉識別范圍,做到各種高度的覆蓋,充分照顧到特殊人群的使用,同時可以大幅度提高識別率,可以大幅度提高產品的用戶體驗,特別是無法正常站立或特別高大或者特別矮小的人群。
[0027]以上述依據本技術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技術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技術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攝像頭搖擺機構的人證核驗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扣合的前殼(15)和后蓋(10)、攝像頭旋轉支架(2)、第一攝像頭(1)、第二攝像頭(3)、驅動電機(7),所述攝像頭旋轉支架(2)旋轉安裝在所述前殼(15)內,所述第一攝像頭(1)和所述第二攝像頭(3)固定安裝在所述攝像頭旋轉支架(2)上,所述第一攝像頭(1)拍攝區域的上邊界線和所述第二攝像頭(3)的拍攝區域的上邊界線之間夾角為A,A的取值范圍為0
°?
40
°
,所述驅動電機(7)通過傳動機構帶動所述攝像頭旋轉支架(2)轉動,從而調整拍攝區域的覆蓋范圍。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攝像頭搖擺機構的人證核驗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包括搖桿(6)和偏心輪(16),所述驅動電機(7)輸出端和所述偏心輪(16)固定連接,所述搖桿(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勝,王承志,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漢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