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公路工程施工用道路防護結構,涉及道路施工技術領域。包括護欄,護欄兩側的支撐裝置包括第一桿件,第一桿件轉動的第二桿件固定有螺紋桿,螺紋桿固定有限位板,螺紋桿轉動的套桿與第二桿件轉動,第一桿件固定的固定把手與套桿固定,固定把手螺紋連接有固定桿,固定桿與護欄轉動,套桿對稱設有的第三桿件與套桿固定,第三桿件滑動有第一移動塊,螺紋桿螺紋連接的第二移動塊固定有第四桿件,第四桿件與第一移動塊滑動,第四桿件兩端均固定有支撐板,固定桿與支撐板固定,第一移動塊底端均固定有若干導向輪。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設置的支撐裝置使護欄可實現穩定支撐的同時也可自由切換導輪,方便了移動,從而降低了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員的勞動強度。員的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公路工程施工用道路防護結構
[0001]本技術涉及道路施工
,具體為公路工程施工用道路防護結構。
技術介紹
[0002]隨著人們日益快速發展的生活需求和科技進步,公路的字面含義是公用之路、公眾交通之路,汽車、單車、人力車、馬車等眾多交通工具及行人都可以走,當然不同公路限制不同。民間也稱作馬路,其中公路施工時需要使用道路防護結構進行防護,通過防護結構提醒車輛注意避讓。
[0003]上述的現有技術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現有的使用道路防護結構不便移動,每次挪動都需要人工搬運,增加了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公路工程施工用道路防護結構,本技術設置的支撐裝置使護欄可實現穩定支撐的同時也可自由切換導輪,方便了移動,從而降低了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
[0005]本技術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0006]公路工程施工用道路防護結構,包括護欄,所述護欄兩側均設有支撐裝置,所述支撐裝置包括豎直設置的第一桿件,所述第一桿件底端轉動連接有第二桿件,所述第二桿件底端固定連接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底端固定連接有限位板,所述螺紋桿套設有套桿且兩者轉動連接,所述套桿頂端與所述第二桿件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桿件兩側均固定連接有固定把手,所述固定把手底部一端與所述套桿外側壁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把手靠近所述護欄的一側螺紋連接有豎直設置的固定桿,所述固定桿上下兩端均貫穿所述護欄且兩者轉動連接,所述套桿關于其軸線對稱設有傾斜設置的第三桿件,所述第三桿件與所述套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桿件底端套設有第一移動塊且兩者滑動連接,所述螺紋桿底部一側套設有第二移動塊且兩者螺紋連接,所述第二移動塊置于所述螺紋桿后側貫穿插設有水平設置的第四桿件且兩者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桿件兩側分別貫穿兩個所述第一移動塊,所述第四桿件與所述第一移動塊滑動連接,所述第四桿件位于所述第三桿件前側,所述第四桿件兩端均固定連接有支撐板,所述固定桿底端插設于所述支撐板內且兩者固定連接,兩個所述第一移動塊底端均固定連接有若干導向輪。
[000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的護欄,能夠起到防護的效果,防止行人車輛誤入施工區域,設置的支撐裝置使護欄可實現穩定支撐的同時也可自由切換導輪,方便了移動,從而降低了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設置的固定把手、第一桿件、套桿,能夠使得第一桿件與套桿起到連接作用的同時,也方便了施工人員對該裝置的推動,設置的固定桿,能夠起到對支撐裝置和護欄相連接的效果,通過設置固定把手與護欄的螺紋連接,能夠實現可拆卸的效果,提高了實用性,通過設置固定桿與護欄轉動連接,能夠實現護欄與支撐裝置可相互轉動的效果,從而適應不同情況的轉彎抵擋,設置的兩個第三桿件,能夠起到導向的效果,能夠
使得兩個第一移動塊分別沿著兩個第三桿件滑動,設置的螺紋桿與第二移動塊的螺紋連接,能夠實現轉動第二桿件時,螺紋桿在套桿內轉動,帶動了第二移動塊和第四桿件的同步轉動,設置的第一移動塊能對第四桿件起到限位的效果,螺紋桿轉動后,與螺紋桿螺紋連接的第二移動塊受到第四桿件、第一移動塊的限位,而豎直向下移動,設置的限位板,能夠對螺紋桿上的第二移動塊起到限位的效果,防止其移動至螺紋桿底端而脫落,設置的支撐板,能夠與地面貼合從而起到支撐的效果,通過設置導向輪,能夠實現該護欄的可移動,當轉動第二桿件時,第二桿件帶動了螺紋桿的同步轉動,螺紋桿帶動了第二移動塊豎直向下移動,第二移動塊固定連接的第四桿件在兩個第一移動塊內滑動,兩個第一移動塊分別沿著兩個第三桿件向下移動,從而帶動了兩側的導向輪將該支撐裝置支撐起來,從而實現了對護欄從固定支撐切換為移動的效果,方便了移動。
[0008]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第二桿件套設有橡膠套。
[000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橡膠套,能夠增大手部貼合的摩擦力,從而方便對第二桿件的轉動。
[0010]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第一桿件頂端固定連接有警示牌。
[00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警示牌,能夠對行人車輛起到警示效果,防止行人車輛誤入施工區域。
[0012]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護欄貼設有若干警示反光貼。
[00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警示反光貼,能夠在光線較弱的夜晚對通行的車輛起到警示的效果。
[0014]綜上所述,本技術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技術效果:
[0015]設置的護欄,能夠起到防護的效果,防止行人車輛誤入施工區域,設置的支撐裝置使護欄可實現穩定支撐的同時也可自由切換導輪,方便了移動,從而降低了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設置的固定把手、第一桿件、套桿,能夠使得第一桿件與套桿起到連接作用的同時,也方便了施工人員對該裝置的推動,設置的固定桿,能夠起到對支撐裝置和護欄相連接的效果,通過設置固定把手與護欄的螺紋連接,能夠實現可拆卸的效果,提高了實用性,通過設置固定桿與護欄轉動連接,能夠實現護欄與支撐裝置可相互轉動的效果,從而適應不同情況的轉彎抵擋,設置的兩個第三桿件,能夠起到導向的效果,能夠使得兩個第一移動塊分別沿著兩個第三桿件滑動,設置的螺紋桿與第二移動塊的螺紋連接,能夠實現轉動第二桿件時,螺紋桿在套桿內轉動,帶動了第二移動塊和第四桿件的同步轉動,設置的第一移動塊能對第四桿件起到限位的效果,螺紋桿轉動后,與螺紋桿螺紋連接的第二移動塊受到第四桿件、第一移動塊的限位,而豎直向下移動,設置的限位板,能夠對螺紋桿上的第二移動塊起到限位的效果,防止其移動至螺紋桿底端而脫落,設置的支撐板,能夠與地面貼合從而起到支撐的效果,通過設置導向輪,能夠實現該護欄的可移動,當轉動第二桿件時,第二桿件帶動了螺紋桿的同步轉動,螺紋桿帶動了第二移動塊豎直向下移動,第二移動塊固定連接的第四桿件在兩個第一移動塊內滑動,兩個第一移動塊分別沿著兩個第三桿件向下移動,從而帶動了兩側的導向輪將該支撐裝置支撐起來,從而實現了對護欄從固定支撐切換為移動的效果,方便了移動。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技術主視角部分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技術支撐裝置后視角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技術第一移動塊的側視角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本技術支撐板俯視角結構示意圖。
[0020]附圖標記:1、護欄;11、反光貼;2、支撐裝置;201、第一桿件;2011、警示牌;202、第二桿件;2021、橡膠套;203、螺紋桿;204、限位板;205、套桿;206、固定把手;207、固定桿;208、第三桿件;209、第一移動塊;210、第二移動塊;211、第四桿件;212、支撐板;213、導向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2]如圖1和圖2所示,為本技術所披露的公路工程施工用道路防護結構,包括護欄1,設置的護欄1,能夠起到防護的效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公路工程施工用道路防護結構,包括護欄(1),其特征在于:所述護欄(1)兩側均設有支撐裝置(2),所述支撐裝置(2)包括豎直設置的第一桿件(201),所述第一桿件(201)底端轉動連接有第二桿件(202),所述第二桿件(202)底端固定連接有螺紋桿(203),所述螺紋桿(203)底端固定連接有限位板(204),所述螺紋桿(203)套設有套桿(205)且兩者轉動連接,所述套桿(205)頂端與所述第二桿件(202)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桿件(201)兩側均固定連接有固定把手(206),所述固定把手(206)底部一端與所述套桿(205)外側壁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把手(206)靠近所述護欄(1)的一側螺紋連接有豎直設置的固定桿(207),所述固定桿(207)上下兩端均貫穿所述護欄(1)且兩者轉動連接,所述套桿(205)關于其軸線對稱設有傾斜設置的第三桿件(208),所述第三桿件(208)與所述套桿(205)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桿件(208)底端套設有第一移動塊(209)且兩者滑動連接,所述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肖永強,
申請(專利權)人:肖永強,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