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排球扣球輔助器,包括移動底座、固定管、支撐螺桿和滾動通道,所述移動底座呈L型結構,移動底座的豎直部分外側面對稱安裝有兩個滾輪,移動底座的水平部分側面傾斜設置,所述固定管固定焊接在移動底座的水平部分上端面中間處,固定管內安裝有轉動外管,且固定管上安裝有驅動轉動外管旋轉的升降調節組件,所述支撐螺桿的底端螺紋插接在轉動外管內,支撐螺桿的上端穿出固定管并通過多根連接桿與滾動通道的底端面焊接固定。該新型排球扣球輔助器,利用杠桿物理原理,可連續扣球練習,環保節能,不需要通電,可升降調節,并通過逐步增加難度練習,從而達到學生逐步提高掌握排球的扣球技術動作的目的。步提高掌握排球的扣球技術動作的目的。步提高掌握排球的扣球技術動作的目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排球扣球輔助器
[0001]本技術屬于排球教學訓練輔助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排球扣球輔助器。
技術介紹
[0002]排球的扣球是排球技術的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技術環節,也是得分的重要手段,但又是非常難以掌握的技術動作。對于一個初學者甚至有一定技術水平的運動員都會面臨一些共同的難題:掌握不好起跳時機和擊球點,更不要說轉體收腹、揮臂鞭打動作了。
[0003]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常用打吊球(就是用橡皮筋拉伸固定球的兩端)的方式練習,但吊球首先不好找地方固定,不方便升降高度,其次吊球晃動大,不具有連續性,更重要的是吊球看不出球扣出去的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排球扣球輔助器,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排球扣球輔助器,包括移動底座、固定管、支撐螺桿和滾動通道,所述移動底座呈L型結構,移動底座的豎直部分外側面對稱安裝有兩個滾輪,移動底座的水平部分側面傾斜設置,所述固定管固定焊接在移動底座的水平部分上端面中間處,固定管內安裝有轉動外管,且固定管上安裝有驅動轉動外管旋轉的升降調節組件,所述支撐螺桿的底端螺紋插接在轉動外管內,支撐螺桿的上端穿出固定管并通過多根連接桿與滾動通道的底端面焊接固定;
[0006]所述滾動通道由四組傾斜橫向設置的支桿組成,且下端的兩個支桿組成U型管,滾動通道的一端上焊接有固定側環,另一端焊接有固定底環,且固定底環開有與滾動通道連通的開口,固定底環的上端通過固定桿焊接有固定頂環,所述固定側環的頂端焊接有L型的延伸頂桿,該延伸頂桿的底端安裝有限位排球一端的固定機構,滾動通道的一端處還通過銷軸鉸接有固定連接的擋桿和滑桿,且所述滑桿遠離擋桿的一端安裝有限位排球的第一硅膠夾板。
[0007]優選的,所述升降調節組件包括固定套在轉動外管外側的第一錐齒輪、與第一錐齒輪嚙合連接的第二錐齒輪以及插接固定在第二錐齒輪內的轉把,所述轉把呈Z型結構,且轉把的一端伸出固定管外側。
[0008]優選的,所述轉把在固定管的內層中固定套接有軸承,并通過軸承與固定管轉動連接,所述轉動外管的外側也通過固定套接的軸承與固定管的內壁轉動連接。
[0009]優選的,所述固定頂環呈傾斜設置,且固定頂環的內環直徑大于固定底環的內環直徑,固定頂環與固定底環之間的固定桿上安裝有阻力網。
[0010]優選的,所述擋桿呈折彎的U型結構,所述滑桿由兩個Z型桿組成,兩個Z型桿的端部分別與擋桿的U型兩端呈一體結構,并通過銷軸鉸接固定在滾動通道的兩個位于下方的
支桿之間,且擋桿與滑桿組成翹板結構,所述滑桿伸出滾動通道。
[0011]優選的,所述固定機構包括與延伸頂桿底端固定焊接的圓盤、螺紋插接在圓盤中心處的調節螺栓以及與調節螺栓的端部轉動連接的第二硅膠夾板。
[0012]本技術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新型排球扣球輔助器,通過在移動底座的固定管和支撐螺桿上設有滾動通道,滾動通道的兩個位于下端的支桿對排球進行支撐,兩個上端的支桿對排球進行限位,使排球在滾動通道內滑動,并依次經過固定側環、擋桿和滑桿,進入到固定機構的第二硅膠夾板以及滑桿的第一硅膠夾板之間,形成對排球的固定,方便學生進行排料扣球訓練,且排球從固定頂環、固定底環重新進入到滾動通道內,可連續扣球練習,訓練更加方便;此外固定機構可對第二硅膠夾板的進行調節,能夠保證對排球限位固定時的穩定性,以及支撐螺桿通過升降調節組件在固定管中伸縮,可實現對排球訓練高度的調節,可通過逐步增加難度練習,從而達到學生逐步提高掌握排球的扣球技術動作的目的。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技術的扣球效果圖;
[0014]圖2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本技術的固定管剖視圖;
[0016]圖4為本技術的圖1中B處結構的放大示意圖;
[0017]圖5為本技術的圖1中A處結構的放大示意圖;
[0018]圖6為本技術的后續排球被擋住時的部分側視圖。
[0019]圖中:1、移動底座;2、滾輪;3、固定管;4、支撐螺桿;5、升降調節組件;6、滾動通道;7、固定底環;8、固定頂環;9、阻力網;10、固定側環;11、擋桿;12、滑桿;13、第一硅膠夾板;14、延伸頂桿;15、轉動外管;16、第一錐齒輪;17、第二錐齒輪;18、轉把;19、圓盤;20、調節螺栓;21、第二硅膠夾板;22、銷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1]本技術提供了如圖1
?
6所示的一種新型排球扣球輔助器,包括移動底座1、固定管3、支撐螺桿4和滾動通道6,所述移動底座1呈L型結構,移動底座1的豎直部分外側面對稱安裝有兩個滾輪2,移動底座1的水平部分側面傾斜設置,所述固定管3固定焊接在移動底座1的水平部分上端面中間處,固定管3內安裝有轉動外管15,且固定管3上安裝有驅動轉動外管15旋轉的升降調節組件5,所述支撐螺桿4的底端螺紋插接在轉動外管15內,支撐螺桿4的上端穿出固定管3并通過多根連接桿與滾動通道6的底端面焊接固定,且支撐螺桿4的外表面對稱開設有限位槽,固定管3的管口處向內凸出有吻合在限位槽內的限位塊,對支撐螺桿4限位,保證支撐螺桿4的升降;
[0022]所述滾動通道6由四組傾斜橫向設置的支桿組成,且下端的兩個支桿組成U型管,
形成對排球的支撐,使排球在兩個支桿上滑動,位于上端的兩個支桿對排球進行限位,避免滑出滾動通道6,滾動通道6的一端上焊接有固定側環10,另一端焊接有固定底環7,且固定底環7開有與滾動通道6連通的開口,固定底環7的上端通過固定桿焊接有固定頂環8,所述固定側環10的頂端焊接有L型的延伸頂桿14,該延伸頂桿14的底端安裝有限位排球一端的固定機構,滾動通道6的一端處還通過銷軸22鉸接有固定連接的擋桿11和滑桿12,且所述滑桿12遠離擋桿11的一端安裝有限位排球的第一硅膠夾板13。
[0023]具體的,所述升降調節組件5包括固定套在轉動外管15外側的第一錐齒輪16、與第一錐齒輪16嚙合連接的第二錐齒輪17以及插接固定在第二錐齒輪17內的轉把18,所述轉把18呈Z型結構,且轉把18的一端伸出固定管3外側,實現轉把18轉動,帶動轉動外管15的轉動。
[0024]具體的,所述轉把18在固定管3的內層中固定套接有軸承,并通過軸承與固定管3轉動連接,所述轉動外管15的外側也通過固定套接的軸承與固定管3的內壁轉動連接,保證轉動外管15轉動時的穩定性。
[0025]具體的,所述固定頂環8呈傾斜設置,且固定頂環8的內環直徑大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排球扣球輔助器,包括移動底座(1)、固定管(3)、支撐螺桿(4)和滾動通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底座(1)呈L型結構,移動底座(1)的豎直部分外側面對稱安裝有兩個滾輪(2),移動底座(1)的水平部分側面傾斜設置,所述固定管(3)固定焊接在移動底座(1)的水平部分上端面中間處,固定管(3)內安裝有轉動外管(15),且固定管(3)上安裝有驅動轉動外管(15)旋轉的升降調節組件(5),所述支撐螺桿(4)的底端螺紋插接在轉動外管(15)內,支撐螺桿(4)的上端穿出固定管(3)并通過多根連接桿與滾動通道(6)的底端面焊接固定;所述滾動通道(6)由四組傾斜橫向設置的支桿組成,且下端的兩個支桿組成U型管,滾動通道(6)的一端上焊接有固定側環(10),另一端焊接有固定底環(7),且固定底環(7)開有與滾動通道(6)連通的開口,固定底環(7)的上端通過固定桿焊接有固定頂環(8),所述固定側環(10)的頂端焊接有L型的延伸頂桿(14),該延伸頂桿(14)的底端安裝有限位排球一端的固定機構,滾動通道(6)的一端處還通過銷軸(22)鉸接有固定連接的擋桿(11)和滑桿(12),且所述滑桿(12)遠離擋桿(11)的一端安裝有限位排球的第一硅膠夾板(1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排球扣球輔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調節組件(5)包括固定套在轉動外管(15)外側的第一錐齒...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黎明,
申請(專利權)人:黎明,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