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脫氮除磷系統及工藝。針對現有技術中污水脫氮除磷工藝構筑物占地大、后段生化處理負荷高以及不同污泥不能分開處理的技術問題,本方案采用在好氧池中設置活性污泥分離裝置;并在好氧池和預處理池之間設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管路,好氧池和缺氧池之間設好氧液回流管路;設置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和預處理池之間設上清液回流管路。高度集成的系統可實現污水處理工藝構筑物和設備的精簡,降低建設成本,有效促使系統中的污泥濃度達到較高水平,提高生化處理能力。提高生化處理能力。提高生化處理能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脫氮除磷系統及工藝
[0001]本專利技術屬于污水處理
,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脫氮除磷系統及工藝。
技術介紹
[0002]活性污泥法是一種廣泛應用的污水生物處理方法,通過厭氧、缺氧、好氧區的設置使之具有生物脫氮、除磷的功能。典型的生物脫氮除磷的活性污泥法包括A2O工藝、UCT工藝等。A2O工藝流程簡潔,污泥在厭氧、缺氧、好氧環境中交替運行,污泥沉降性能好,能夠同時做到脫氮、除磷和有機物的降解。A2O工藝及UCT工藝均能達到同時脫氮除磷的要求,但A2O工藝中回流污泥存在的硝酸鹽對厭氧釋磷過程有一定影響,系統所排放的剩余污泥中,僅有一部分污泥是經歷了完整的厭氧和好氧的過程,影響了污泥的充分吸磷。UCT工藝(圖6)是一種改進的A2O工藝,此工藝中,厭氧池進行磷的釋放和含氮有機物的氨化并轉化易降解的COD,缺氧池進行反硝化脫氮,好氧池去除BOD、吸收磷以及硝化。UCT工藝將回流污泥首先回流至缺氧段,回流污泥中的NO3?
N在缺氧段被反硝化脫氮,然后將缺氧段混合液部分再回流至厭氧段。進入厭氧段的硝酸鹽濃度大大降低,由此避免了NO3?
N對厭氧段聚磷菌釋磷的干擾,使厭氧池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既提高了磷的去除率,又對脫氮沒有影響。
[0003]如中國專利技術專利申請公布號CN105541021A,申請日為2015年12月29日,名稱為:一種基于厭氧氨氧化的連續流改良UCT自養脫氮除磷工藝的快速啟動方法;公開了按以下步驟:搭建系統;接種污泥;啟動運行系統,進行各菌種的富集培養;連續流改良UCT自養脫氮除磷工藝的構建與啟動。該方案采用分別富集培養DPAOs、AOB和Anammox三類功能細菌,再組合運行的方式進行連續流改良UCT自養脫氮除磷工藝的啟動,啟動方式更加靈活,菌種分開培養更加高效,啟動時間更為縮短。但UCT工藝中雖減少了進入厭氧區的硝酸鹽量提高了除磷效果,減小了厭氧反應器的硝酸鹽負荷,提髙了除磷能力,達到脫氮除磷目的,但由于增加了回流系統,操作運行復雜,運行費用相應提高但仍需設置二沉池,占地面積大,效率低。
[0004]另外,目前城市污水廠污泥的處理與綜合利用方法是基于完整的工藝路線,集中收集處理。污泥組分復雜,無機質含量高,有機質含量低,處理效率低。采用干化焚燒處理方法,由于污泥有機質含量低,污泥自身熱能普遍不足,無法滿足干化焚燒自身熱平衡,需要添加額外的輔助燃料,處理成本高。采用好氧堆肥處理方法,有機質含量過低,導致堆肥過程中產生的熱量不足,靠自身發熱難以維持堆肥,不利于堆體中高溫分解微生物的繁殖,無法提高堆體中微生物的活性,往往要添加易被生物利用的輔料,且輔料摻加量大,處理效率低,臭氣產生量大,肥料成品的品質較低。采用脫水填埋處理方法,污水廠出水標準高,往往加入大量絮凝劑,增加了污泥粘度,造成難以深度脫水,使強度下降,滲濾液增多。且污泥中含有存在大量鋁鐵鹽和磷鹽,在填埋過程中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填埋用地稀少,不足于承受大量的污泥填埋。不同工藝段的污泥集中處理,易造成有害污染物反復累積,在處理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由于污泥處理責任主體和處理線路不明確,只能實現污泥減量化,無
法達到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水平,且存在二次污染的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0005]1.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6]針對現有技術中污水脫氮除磷工藝構筑物占地大、后段生化處理負荷高以及不同污泥不能分開處理的技術問題,本方案采用在好氧池中設置活性污泥分離裝置;并在在好氧池和預處理池之間設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管路,好氧池和缺氧池之間設好氧液回流管路;設置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和預處理池之間設上清液回流管路。高度集成的系統可實現污水處理工藝構筑物和設備的精簡,降低建設成本,有效促使系統中的污泥濃度達到較高水平,提高生化處理能力。
[0007]2.技術方案
[0008]為達到上述目的,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0009]本專利技術的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脫氮除磷系統,包括依次設置的預處理池、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磁分離裝置;所述缺氧池和所述厭氧池之間設有缺氧液回流管路;所述缺氧池和所述磁分離裝置之間設有污泥回流管路;
[0010]所述好氧池中設置活性污泥分離裝置,所述好氧池和所述預處理池之間設有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管路,所述好氧池和所述缺氧池之間設有好氧液回流管路;
[0011]還包括水解酸化池,所述水解酸化池連接預處理池,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所述預處理池之間設有上清液回流管路。
[0012]預處理池中快速沉淀方法有效去除顆粒態的和膠體態的有機物、COD、TP、TN等,經過水解酸化池后上清液回流至系統有效降低后段生化工藝有機負荷,在提高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同時降低運營成本,減小構筑物占地面積,縮短建設工期。
[0013]進一步地,所述缺氧液回流管路連接所述缺氧池的后段和所述厭氧池的前段。
[0014]進一步地,所述上清液回流管路一端設置在所述預處理池的前段。
[0015]進一步地,所述磁分離裝置為磁微濾裝置或磁沉淀裝置。
[0016]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脫氮除磷工藝,使用所述的用于污水處理的脫氮除磷系統,包括如下步驟:
[0017]將污水依次通過所述預處理池、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磁分離裝置處理。
[0018]將所述預處理池中的絮凝污泥引入所述所述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后得上清液,將所述上清液通過所述上清液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預處理池。
[0019]預處理池通過投加助凝劑及活性污泥吸附,可在系統最前段以絮凝沉淀方法實現顆粒態的和膠體態的COD、TP、TN的快速去除,此時,沉淀污泥中膠體狀的COD進入水解酸化池,經水解酸化過程后轉化為生物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隨上清液回流至預處理池,提高可生化性并有效降低好氧池的有機負荷。經過預處理的污水隨即進入厭氧池,在厭氧池中厭氧微生物利用小分子有機物使磷得到充分釋放。
[0020]污水在所述好氧池中經活性污泥分離裝置處理后得活性污泥混合液和好氧液,將所述活性污泥混合液通過所述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預處理池;將所述好氧液通過所述好氧液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缺氧池;活性污泥混合液為經過污泥分離裝置后含有活性污泥沉淀的混合液,好氧液為含有較多硝酸鹽的活性污泥液體,此階段中,活性
污泥混合液的吸附作用有助于絮凝沉淀反應進行,從而縮短絮凝沉淀時間,實現快速沉淀,而好氧池中氨氮氧化產生的硝酸鹽(好氧液)回流至缺氧池中通過反硝化還原為氮氣,實現總氮的去除。
[0021]缺氧池及好氧池分別以反硝化作用及硝化作用實現總氮及氨氮的去除并完成磷的超量吸收,由此完成高效的脫氮除磷。好氧污泥分離系統高度集成,內設活性污泥分離裝置,利用三相分離原理實現污泥的快速分離,分離液進入后段物化處理段——磁分離裝置。物化處理段采用磁分離工藝,有效去除SS、COD及TP。
[0022]將經所述缺氧池處理后的缺氧液通過所述缺氧液回流管路,回流至所述厭氧池;缺氧液中含有的硝酸鹽已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脫氮除磷系統,包括依次設置的預處理池、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磁分離裝置;所述缺氧池和所述厭氧池之間設有缺氧液回流管路;所述缺氧池和所述磁分離裝置之間設有污泥回流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中設置活性污泥分離裝置,所述好氧池和所述預處理池之間設有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管路,所述好氧池和所述缺氧池之間設有好氧液回流管路;還包括水解酸化池,所述水解酸化池連接預處理池,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所述預處理池之間設有上清液回流管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脫氮除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液回流管路連接所述缺氧池的后段和所述厭氧池的前段。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脫氮除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清液回流管路一端設置在所述預處理池的前段。4.根據權利要求1
?
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脫氮除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分離裝置為磁微濾裝置或磁沉淀裝置。5.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脫氮除磷工藝,其特征在于:使用權利要求1
?
4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污水處理的脫氮除磷系統,包括如下步驟:將污水依次通過所述預處理池、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寧遷,張令,金爽,王余,侯松,趙云松,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普氏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