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天線裝置與低頻透波振子,低頻透波振子包括支撐體、兩組極化正交的偶極子、以及四個封閉式的內環線路。四個內環線路設置于支撐體上,內環線路一一對應地設置于外環線路的內部,內環線路與外環線路間隔設置,內環線路的外形輪廓設有朝向其中心凹設的至少一個凹部。在外環線路的內部設置有與其間隔的內環線路,該內環線路可以視為一個電感電容電路,與外環線路形成一個等效電路,可以增加一個高頻諧振點,為其增加透射高頻電磁波的特性,使嵌套地設置于低頻透波振子下方的高頻振子產生的電磁波能有效地透過,從而對空間產生良好的輻射,具體例如應用于5G陣列中,能夠對5G頻段有透射效果,實現更小的天線體積。實現更小的天線體積。實現更小的天線體積。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天線裝置與低頻透波振子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天線通信
,特別是涉及一種天線裝置與低頻透波振子。
技術介紹
[0002]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社會信息化水平的不斷革新,目前的基站天線需要將多個頻段的天線集成在一起形成覆蓋全網絡的天線陣列,要實現各個頻段天線單元的小型化與寬帶化,更重要的是要解決不同頻段天線單元之間的互相影響。如今,移動通信的已有2G、3G、4G、5G多個系統同時工作,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也將是多種制式同時共存,而這也帶來基站站址資源和天面資源緊缺的問題。因此,為緩解資源緊缺的問題并解決人們日益增加的通信需求,提高天面資源利用率,可以有效減小天線體積的共口徑天線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天線裝置與低頻透波振子,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一個或者多個技術問題。
[0004]其技術方案如下:一種低頻透波振子,所述低頻透波振子包括:支撐體;兩組極化正交的偶極子,兩組所述偶極子設置于所述支撐體上,每組所述偶極子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輻射臂,每個所述輻射臂為封閉式的外環線路;四個封閉式的內環線路,四個所述內環線路設置于所述支撐體上,所述內環線路一一對應地設置于所述外環線路的內部,所述內環線路與所述外環線路間隔設置,所述內環線路的外形輪廓設有朝向其中心凹設的至少一個凹部。
[0005]上述的低頻透波振子,在外環線路的內部設置有與其間隔的內環線路,該內環線路可以視為一個電感電容電路,與外環線路形成一個等效電路,即為并聯LC回路的結構,它可以增加一個高頻諧振點,為其增加透射高頻電磁波的特性,使嵌套地設置于低頻透波振子下方的高頻振子產生的電磁波能有效地透過,從而對空間產生良好的輻射,具體例如應用于5G陣列中,能夠對5G頻段有透射效果,實現更小的天線體積。
[000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內環線路為多邊形,所述多邊形的每個邊均設有至少一個所述凹部;或者,所述內環線路為圓形或橢圓形。
[000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內環線路為正方形,所述正方形每個邊的中部部位均設有所述凹部。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環線路的線寬為D,其中線寬D為1mm至1.8mm。具體而言,外環線路的線寬D為1.3mm、1.4mm或1.5mm。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環線路上設有濾波部。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濾波部包括至少兩段呈折線延伸或呈往復彎折延伸設置的直線段;或所述濾波部包括至少兩段呈夾角設置的曲線段;或所述濾波部包括至少兩段直線段及至少兩段曲線段,且所述直線段與所述曲線段交替設置并相互連接。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同一組所述偶極子兩個對角處的外環線路上設有朝向所述支撐體的中心位置延伸的折彎線路。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低頻透波振子還包括饋電巴倫,所述饋電巴倫與所述支撐體相連,所述饋電巴倫用于對兩組所述偶極子饋電。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饋電巴倫包括兩個正交設置并采取插接配合的巴倫分體,每個所述巴倫分體設有兩個饋電部,兩個所述饋電部用于對一組偶極子中的兩個輻射臂分別進行饋電。
[00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巴倫分體的一側面上設有用于與饋電網絡電性連接的饋電線,所述巴倫分體的另一側面上設有兩個相對間隔設置的金屬接地片;兩個所述金屬接地片均與所述饋電線耦合配合,每個所述金屬接地片的頂端均設有饋電部,每個所述金屬接地片的底端均與接地板焊接接地。
[00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巴倫分體的另一側面上還設有與所述饋電線電性連接的濾波枝節;所述濾波枝節為L形狀。
[00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兩個所述金屬接地片靠近于彼此的一側設有鋸齒結構。
[0017]一種天線裝置,所述天線裝置包括所述的低頻透波振子。
[0018]上述的天線裝置,在外環線路的內部設置有與其間隔的內環線路,該內環線路可以視為一個電感電容電路,與外環線路形成一個等效電路,即為并聯LC回路的結構,它可以增加一個高頻諧振點,為其增加透射高頻電磁波的特性,使嵌套地設置于低頻透波振子下方的高頻振子產生的電磁波能有效地透過,從而對空間產生良好的輻射,具體例如應用于5G陣列中,能夠對5G頻段有透射效果,實現更小的天線體積。
附圖說明
[0019]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專利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不當限定。
[0020]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1]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低頻透波振子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低頻透波振子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低頻透波振子的其中一個巴倫分體的其中一側面結構示意圖;
[0024]圖4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低頻透波振子的其中一個巴倫分體的另一側面結構示意圖;
[0025]圖5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低頻透波振子的另一個巴倫分體的其中一側面結構示意圖;
[0026]圖6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低頻透波振子的另一個巴倫分體的另一側面結構示意圖;
[0027]圖7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低頻透波振子的接地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8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低頻透波振子駐波曲線;
[0029]圖9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低頻透波振子在3.2GHz
?
3.6GHz時的透射特性曲線;
[0030]圖10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低頻透波振子在0.69GHz
?
0.96GHz水平面方向圖;
[0031]圖11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高頻振子單獨應用于3.2GHz
?
3.6GHz水平面方向圖;
[0032]圖12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低頻透波振子位于高頻振子上方時高頻振子在3.2GHz
?
3.6GHz水平面方向圖。
[0033]10、低頻透波振子;11、支撐體;111、第一插槽;12、輻射臂;121、濾波部;122、折彎線路;13、內環線路;131、凹部;14、饋電巴倫;141、巴倫分體;1411、饋電部;1412、卡槽;1413、饋電線;1414、金屬接地片;1415、濾波枝節;1416、連接部;142、接地板;1421、匹配線路;1422、金屬化過孔;1423、第二插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34]為使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專利技術。但是本專利技術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專利技術內涵的情況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低頻透波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頻透波振子包括:支撐體;兩組極化正交的偶極子,兩組所述偶極子設置于所述支撐體上,每組所述偶極子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輻射臂,每個所述輻射臂為封閉式的外環線路;四個封閉式的內環線路,四個所述內環線路設置于所述支撐體上,所述內環線路一一對應地設置于所述外環線路的內部,所述內環線路與所述外環線路間隔設置,所述內環線路的外形輪廓設有朝向其中心凹設的至少一個凹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頻透波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環線路為多邊形,所述多邊形的每個邊均設有至少一個所述凹部;或者,所述內環線路為圓形或橢圓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低頻透波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環線路為正方形,所述正方形每個邊的中部部位均設有所述凹部。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頻透波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環線路的線寬為D,其中線寬D為1mm至1.8mm。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頻透波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環線路上設有濾波部。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低頻透波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波部包括至少兩段呈折線延伸或呈往復彎折延伸設置的直線段;或所述濾波部包括至少兩段呈夾角設置的曲線段;或所述濾波部包括至少兩段直線段及至少兩段曲線段,且所述直線段與所述曲線段交替設置并相互連接。7.根據權利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丁德楷,陳強,薛鋒章,
申請(專利權)人: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京信射頻技術廣州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