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緊湊型離心風機,包括蝸殼、驅動裝置和葉輪,所述驅動裝置分別與蝸殼和葉輪連接,所述葉輪可轉動的安裝在蝸殼內,所述蝸殼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蝸殼固定連接有防渦圈,所述防渦圈位于蝸殼內部,所述防渦圈整體呈彎曲的弧狀,所述防渦圈位于葉輪的徑向上,所述防渦圈與葉輪之間設有間隔空間。本發明專利技術取得的有益效果:有效減弱軸向二次流對渦流的影響,在兼顧風機性能的同時,保證了風機的音質,使得蝸殼內部空氣流動更為順暢,有效防止喘振、流量反復波動和風機劇烈抖動的現象,具有能夠防止喘振、流量反復波動和風機劇烈抖動的現象出現的優點。烈抖動的現象出現的優點。烈抖動的現象出現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緊湊型離心風機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離心風機的
,具體涉及一種緊湊型離心風機。
技術介紹
[0002]離心風機適用于空調制冷通風行業和家用凈化器行業等,離心風機的適用領域包括且不限于上述行業。目前常見的離心風機為前向單進風帶蝸殼離心風機,主要包括蝸殼、電機組件和葉輪,電機組件驅動葉輪在蝸殼內轉動,驅動蝸殼內的空氣流動,從而實現送風的功能。
[0003]隨著行業的發展和需要,離心風機需要由傳統的一個出口增加至兩個出口,此時由于蝸殼采用雙出風的設計,且由于雙出風蝸殼兩段蝸殼型線互相影響,氣流在蝸殼內擴壓不夠充分等原因,往往存在噪音分貝值高,出風不穩定等現象。僅僅通過優化蝸殼和優化葉型來達到降噪、提升音質的目的,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且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并且,在家電設備中,由于使用場所的限制,風機往往需設計成盡量緊湊型,能夠節省空間,普通的電機與葉輪裝配很難實現緊湊設計。由于風機尺寸要盡量緊湊,在尺寸限定條件下設計風,綜合考慮型、噪聲,尺寸的要求,出現風機使用工作點和最高效率點沒有重合。因此,在風機超薄設計、風機雙出風設計、風機使用點流量偏小偏離了最高效率點的設計中,風機的厚度和直徑的比值不在離心風機推薦值范圍,葉片有效做功區域面積比例減小,風機蝸殼內部流場混亂,旋渦多,出口容易出現明顯的不穩定氣流,由于空調整機結構緊湊,整個風路風阻較大的原因,風機工作點處于小流量高靜壓工況(風機的實際流量小于風機處于額定工作點時的流量的工況)。此時風機蝸殼出口氣流方向因為流量的偏小會更靠近蝸舌,蝸舌附近的回流會明顯變大。最終導致了葉道內氣流分離大,容易出現喘振現象,及周期性的流量在反復波動,風機抖動厲害,有出風明顯不順。或者蝸舌附近流場很差,容易周期性“噗噗”聲,風機音質很差。
[0004]例如公告號為CN202194839U公開了一種小型雙出風離心風機,包括電機、連接在電機的輸出軸上的葉輪,其還包括蝸殼,葉輪設置于蝸殼內,電機設置于蝸殼外部,電機的輸出軸伸入到蝸殼內部;蝸殼上相對的設置有兩個出風口,出風口靠近葉輪的輪緣。在離心風機的設計過程中,雙出風地方設計由于有兩個出口,兩個蝸輪出口的參數會互相影響,其留在每段蝸殼內擴壓不充分,蝸殼參數優化設計難度大。并且,為了是風機尺寸盡可能緊湊,整個離心風機內部風路風阻較大,風機靜壓較高,此時風機蝸舌處的回流會明顯增大,并且葉道內氣流分離大,容易出現喘振現象、周期性的流量反復波動、風機劇烈抖動和明顯的出風不順的現象,對離心風機的降噪效果和工作性能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0005]故現有技術存在容易出現喘振、流量反復波動和風機劇烈抖動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緊湊型離心風機,其包括蝸殼、驅動裝置和葉輪,該緊湊型離心風機具有能夠防止喘振、流量反復波動和風機劇烈抖動
的現象出現的優點。
[0007]為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8]一種緊湊型離心風機,包括蝸殼、驅動裝置和葉輪,所述驅動裝置分別與蝸殼和葉輪連接,所述葉輪可轉動的安裝在蝸殼內,所述蝸殼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蝸殼固定連接有防渦圈,所述防渦圈位于蝸殼內部,所述防渦圈整體呈彎曲的弧狀,所述防渦圈位于葉輪的徑向上,所述防渦圈與葉輪之間設有間隔空間。通過這樣的設置:通過防渦圈的設置,限制了蝸殼內部的渦流運動,有效減弱軸向二次流對渦流的影響。同時,防渦圈本身也能起到引導渦流流動的作用,進而使蝸殼內部流場得到較大的改善,可以有效避免蝸殼內部,尤其是出風口附近的不穩定氣體流動時產生的雜音,在兼顧風機性能的同時,保證了風機的音質。使得蝸殼內部空氣流動更為順暢,有效防止喘振、流量反復波動和風機劇烈抖動的現象,具有能夠防止喘振、流量反復波動和風機劇烈抖動的現象出現的優點。
[0009]作為優選,所述防渦圈整體呈圓弧形,所述防渦圈的圓弧中心位于葉輪的轉動中心上,所述防渦圈的直徑D2=a1*D1,其中系數a1為1.03~1.2,D1為葉輪的最大外徑,所述防渦圈的寬度小于蝸殼的內部寬度。通過這樣的設置:通過將防渦圈設置為圓弧中心位于葉輪轉動中心上,使防渦圈能夠更好的引導蝸殼內的渦流流動,并能起到減小防渦圈對渦流流動產生的阻力,使渦流能夠更順暢的流動。
[0010]作為優選,所述蝸殼包括前端蓋、后端蓋和側板,所述側板兩端分別與前端蓋和后端蓋固定連接,所述進風口設置在前端蓋上,所述葉輪位于前端蓋和后端蓋之間。通過這樣的設置:使葉輪在轉動時能夠帶動氣體通過進風口流動到出風口,實現送風的功能。
[0011]作為優選,所述防渦圈與前端蓋固定連接。通過這樣的設置:能夠改善蝸殼內部氣體流動的狀態,提升了蝸殼內部的有效流通能力。
[0012]作為優選,所述葉輪包括輪轂和葉片,所述輪轂與葉片固定連接,所述防渦圈的寬度H=H0+a2,其中H0為葉片與前端蓋的距離,a2為2mm~10mm。通過這樣的設置:使防渦圈能夠更好的干擾軸向二次流的形成,并能有效減弱軸向二次流的強度,從而能夠改善蝸殼內部氣體流動的狀態,提升了蝸殼內部的有效流通能力。
[0013]作為優選,所述前端蓋固定連接有位于防渦圈與進風口之間的導流板,所述導流板向葉輪彎曲。通過這樣的設置:達到提高風機工作性能的效果,導流板靠近進風口的一側還能起到集流的作用,進一步提高風機工作性能。
[0014]作為優選,所述蝸殼還包括蝸舌,所述蝸舌分別與側板和出風口側壁固定連接,所述防渦圈與蝸舌之間設有通風槽,所述防渦圈遠離蝸舌的一端與側壁固定連接。通過這樣的設置:防止防渦圈與蝸殼出現尺寸干涉,方便生產制造,同時,也避免防渦圈對蝸殼處氣流造成阻礙,具有能夠防止喘振、流量反復波動和風機劇烈抖動的現象出現的優點。
[0015]作為優選,所述側板輪廓線呈螺旋線,所述側板的螺旋輪廓線的圓心位于葉輪的轉動軸心上,所述側板的螺旋輪廓線與圓心的距離關系符合方程式:其中r為葉輪最大外圓半徑,t為蝸舌與葉輪的間隙寬度,α為螺旋角,為螺旋線以葉輪旋轉中心為中心的方位角,為與該螺旋線相切的蝸舌的方位角,R為螺旋輪廓線的徑向坐標。通過這樣的設置:優化側板的結構,使蝸殼內的氣體流動更順暢,起到提高風機性能和降低噪音的作用。
[0016]作為優選,所述出風口共設置至少2個,所述防渦圈共設置至少2個,至少2個所述防渦圈位置分別與至少2個出風口分別一一對應。通過這樣的設置:通過2個出風口的設置,能夠適用于不同方向上同時送風的需求,起到提高適用性的作用,進一步防止喘振、流量反復波動和風機劇烈抖動的現象出現的作用。
[0017]作為優選,所述防渦圈厚度為1mm~3mm。通過這樣的設置:防止防渦圈變形和破裂,提高使用壽命,達到保證風機工作性能的作用。
[0018]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取得了有益的技術效果:
[0019]1、為了能夠讓葉輪在蝸殼內部轉動,葉輪與蝸殼之間需要留有間隙,防止蝸殼與葉輪出現干涉并將葉輪卡住,而葉輪在轉動過程中部分氣流沒有流向出風口,而是沿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緊湊型離心風機,包括蝸殼(10)、驅動裝置(20)和葉輪(30),所述驅動裝置(20)分別與蝸殼(10)和葉輪(30)連接,所述葉輪(30)可轉動的安裝在蝸殼(10)內,所述蝸殼(10)設有進風口(14)和出風口(15),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殼(10)固定連接有防渦圈(40),所述防渦圈(40)位于蝸殼(10)內部,所述防渦圈(40)整體呈彎曲的弧狀,所述防渦圈(40)位于葉輪(30)的徑向上,所述防渦圈(40)與葉輪(30)之間設有間隔空間(4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緊湊型離心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渦圈(40)整體呈圓弧形,所述防渦圈(40)的圓弧中心位于葉輪(30)的轉動中心上,所述防渦圈(40)的直徑D2=a1*D1,其中系數a1為1.03~1.2,D1為葉輪(30)的最大外徑,所述防渦圈(40)的寬度小于蝸殼(10)的內部寬度。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緊湊型離心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殼(10)包括前端蓋(11)、后端蓋(13)和側板(12),所述側板(12)兩端分別與前端蓋(11)和后端蓋(13)固定連接,所述進風口(14)設置在前端蓋(11)上,所述葉輪(30)位于前端蓋(11)和后端蓋(13)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緊湊型離心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渦圈(40)與前端蓋(11)固定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緊湊型離心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30)包括輪轂(31)和葉片(32),所述輪轂(31)與葉片(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袁小永,莫遠忠,
申請(專利權)人:泛仕達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