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保護殼,適用于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具有背面、第一區以及第二區。保護殼包括背板、樞軸模塊以及支撐板。背板配置在第一區。樞軸模塊沿著第一方向設置于背板。支撐板連接于樞軸模塊且覆蓋于第二區。支撐板具有第一支撐側與至少一第二支撐側。第一支撐側平行于第一方向,至少一第二支撐側相鄰于第一支撐側且不平行于第一方向。當支撐板相對于背板翻轉且與背板產生夾角時,電子裝置通過第一支撐側或至少一第二支撐側抵靠于平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保護殼通過支撐板提供電子裝置于不同方向上的支撐,以滿足電子裝置的不同使用情境。境。境。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保護殼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保護殼,尤其涉及一種電子裝置的保護殼。
技術介紹
[0002]可攜式電子裝置通常會加裝保護殼,以保護電子裝置,然而,電子裝置加裝保護殼之后,若要再結合于其他支撐結構,常常出現組裝上的困擾,相當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提供一種保護殼,適用于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具有背面、第一區以及第二區。保護殼包括背板、樞軸模塊以及支撐板。背板配置在第一區。樞軸模塊沿著第一方向設置于背板。支撐板連接于樞軸模塊且覆蓋于第二區。支撐板具有第一支撐側與至少一第二支撐側。第一支撐側平行于第一方向。至少一第二支撐側相鄰于第一支撐側且不平行于第一方向。當支撐板相對于背板翻轉且與背板產生夾角時,電子裝置通過第一支撐側或至少一第二支撐側抵靠于平面。
[0004]在上述必要技術手段的基礎下,支撐板為四邊形結構,第一支撐側位于四邊形結構的長邊位置,至少一個第二支撐側位于四邊形結構的短邊位置。
[0005]在上述必要技術手段的基礎下,至少一個第二支撐側的數量為兩個,兩第二支撐側分別位于支撐板的相對兩側位置。
[0006]在上述必要技術手段的基礎下,背板具有第一結合件,用以結合于第一區。
[0007]在上述必要技術手段的基礎下,第一結合件為磁性組件、卡扣組件、螺固組件或黏貼組件。
[0008]在上述必要技術手段的基礎下,支撐板具有第二結合件,用以結合于第二區。
[0009]在上述必要技術手段的基礎下,第二結合件為磁性組件、卡扣組件、螺固組件或黏貼組件。<br/>[0010]在上述必要技術手段的基礎下,背板包括多個勾部及綁帶,構成半開放空間。
[0011]在上述必要技術手段的基礎下,支撐板包括收納袋。
[0012]基于上述,本技術的保護殼通過支撐板提供電子裝置于不同方向上的支撐,以滿足電子裝置的不同使用情境。
[0013]為讓本技術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0014]圖1A是依據本技術一實施例的一種保護殼結合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0015]圖1B是圖1A的保護殼的俯視示意圖;
[0016]圖1C是圖1A的保護殼的第二支撐側抵靠于平面的立體示意圖;
[0017]圖1D是圖1C的保護殼的側視平面示意圖;
[0018]圖1E是圖1C的保護殼的俯視平面示意圖;
[0019]圖1F是圖1A的保護殼的第一支撐側抵靠于平面的立體示意圖;
[0020]圖2是依據本技術另一實施例的一種保護殼的俯視示意圖;
[0021]圖3是依據本技術另一實施例的一種保護殼的平面示意圖。
[0022]附圖標記說明:
[0023]100、100A、100B:保護殼;
[0024]110、110a、110b:背板;
[0025]120:樞軸模塊;
[0026]130、130a、130b:支撐板;
[0027]140:第一結合件;
[0028]150:第二結合件;
[0029]160b:勾部;
[0030]170b:綁帶;
[0031]180b:收納袋;
[0032]181b:網狀袋體;
[0033]182b:拉鏈結構;
[0034]200:電子裝置;
[0035]210:第一區;
[0036]220:第二區;
[0037]300:物品;
[0038]A1:第一夾角;
[0039]A2:第二夾角;
[0040]FP:平面;
[0041]OS:外表面;
[0042]RS:背面;
[0043]S1:第一支撐側;
[0044]S2:第二支撐側。
具體實施方式
[0045]圖1A是依據本技術一實施例的一種保護殼結合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1B是圖1A的保護殼的俯視示意圖。
[0046]參考圖1A及圖1B,本技術的一種保護殼100適用于電子裝置200,電子裝置200具有背面RS、第一區210以及第二區220。于實際應用中,電子裝置200例如采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是其它類似的可攜式電子設備。保護殼100對于電子裝置200提供保護功效,當電子裝置200受到外力作用時,保護殼100可吸收部分外力達到保護的功效。
[0047]本技術的保護殼100包括背板110、樞軸模塊120以及支撐板130。
[0048]參考圖1A及圖1B,背板110配置在電子裝置200的背面RS,其中背板110適于通過卡扣、螺固或其它方式而固定于背面RS。樞軸模塊120沿著第一方向D1設置于背板110,且于一實施例中,樞軸模塊120設置在背面RS的中央處。樞軸模塊120雙向延伸至電子裝置200的對
向兩側。支撐板130連接于樞軸模塊120且覆蓋于第二區220,支撐板130具有第一支撐側S1與至少一第二支撐側S2,第二支撐側S2自支撐板130連接樞軸模塊120的側邊延伸至第一支撐側S1。第一支撐S1側平行于第一方向D1,第二支撐側S2相鄰于第一支撐側S1且不平行于第一方向D1。
[0049]于本實施例中,支撐板130為四邊形結構,第一支撐側S1位于四邊形結構的長邊位置且第一支撐側S1遠離樞軸模塊120。第二支撐側S2位于四邊形結構的短邊位置。
[0050]參考圖1C至圖1E,支撐板130通過樞軸模塊120而相對背板110翻轉,且背板110與支撐板130之間存在第一夾角A1。使用者可通過翻轉支撐板130來調整第一夾角A1的大小選擇最佳使用角度。
[0051]參考圖1C至圖1E,當第二支撐側S2抵靠平面FP時,電子裝置200呈直立模式,其中背板110與支撐板130之間的第一夾角A1為90度。在直立模式下,電子裝置200與支撐板130呈T字型外觀(見圖1E),由于支撐板130對位于電子裝置200的中央處,使得電子裝置200能達成左右平衡的支撐功效。參考圖1D,于一實施例中,在直立模式下,第二支撐側S2與背板110之間的第二夾角A2的角度范圍位于60度至70度。
[0052]參考圖1F,當第一支撐側S1抵靠平面FP時,電子裝置200呈橫向模式,其中背板110與支撐板130之間的第一夾角A1為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在橫向模式下,能依據需求而調整支撐板130的翻轉程度,以改變第一夾角A1,以改變電子裝置200視角。
[0053]參考圖1A及圖1C,背板110包括第一結合件140,用以結合于電子裝置200的第一區210。其中第一結合件140為磁性組件、卡扣組件、螺固組件或黏貼組件,通過磁性吸引、卡扣、鎖固或黏貼方式而固定在第一區210。
[0054]支撐板110包括第二結合件150,用以結合于第二區220。其中第二結合件150為磁性組件、卡扣組件、螺固組件或黏貼組件,通過磁性吸引、卡扣、鎖固或黏貼方式而固定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保護殼,適用于電子裝置,所述電子裝置具有背面、第一區以及第二區,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殼包括:背板,配置于所述第一區;樞軸模塊,沿著第一方向設置于所述背板;以及支撐板,連接于所述樞軸模塊且覆蓋于所述第二區,所述支撐板具有第一支撐側與至少一個第二支撐側,其中所述第一支撐側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支撐側相鄰于所述第一支撐側且不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其中,所述支撐板適于相對于所述背板翻轉且與所述背板產生夾角,以使所述電子裝置通過所述第一支撐側或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支撐側抵靠于平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護殼,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板為四邊形結構,所述第一支撐側位于所述四邊形結構的長邊位置,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支撐側位于所述四邊形結構的短邊位置。3.根據權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蘭華,唐偉翔,陳裔庭,陳柏年,董欣宇,徐啟榮,
申請(專利權)人: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