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耳鼻喉科消毒設備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耳鼻喉科臨床用內鏡消毒裝置,包括有消毒箱、安裝槽、水箱和水泵,所述安裝槽的內部開設有A螺紋孔和B螺紋孔,所述A螺紋孔和B螺紋孔的內部螺紋貫穿有A螺栓和B螺栓,所述消毒箱通過A螺栓和B螺栓螺紋貫穿有噴灑環,所述噴灑環的內壁設有霧化噴頭,所述水箱的上表面開設有入水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主要優勢在于提供一種耳鼻喉科臨床用內鏡消毒裝置,本設備提供一種消毒結構,使用時,醫務人員可將鏡身放置在消毒箱內,將鏡身放置在噴灑環的中心,然后開啟水泵,水泵將水箱內的消毒水引流至噴灑環內,再配合霧化噴頭進行噴灑,噴灑環內設有多個霧化噴頭,可進行多角度大面積消毒。毒。毒。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耳鼻喉科臨床用內鏡消毒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耳鼻喉科消毒設備
,具體為一種耳鼻喉科臨床用內鏡消毒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目前,臨床上在給耳鼻喉科病人檢查時,主要由鼻內鏡及喉鏡,其由插入體內的鏡身及置于體外的操作部和導光纜組成,由于插入體內的鏡身直接與喉部組織接觸,粘附有大量黏液、血液和組織碎屑,使用后必須經過嚴格清洗和消毒才能再用于其他人的檢查,否則會引起疾病的傳播交叉感染,現有的消毒方法為將內鏡統統放到消毒盒或消毒箱中用消毒水進行浸泡或者用消毒棉進行擦拭,在拿出時容易將沾有黏液的消毒水沾到手上,對醫務人員的皮膚造成腐蝕。
技術實現思路
[0003](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耳鼻喉科臨床用內鏡消毒裝置,解決了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5](二)技術方案
[0006]為實現以上目的,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耳鼻喉科臨床用內鏡消毒裝置,包括有消毒箱,所述消毒箱的上表面從左至右依次設有安裝槽、水箱和水泵,所述安裝槽的內部開設有A螺紋孔和B螺紋孔,所述A螺紋孔和B螺紋孔的內部螺紋貫穿有A螺栓和B螺栓,所述消毒箱通過A螺栓和B螺栓螺紋貫穿有噴灑環,所述噴灑環的內壁設有霧化噴頭,所述水箱的上表面開設有入水孔,所述入水孔的內部設有與之相適配的活塞,所述水箱的一側開設有插孔,所述插孔的內部插接有A水管,所述A水管的一端插接于水泵。
[0007]可選的,所述水泵的輸出端插接有B水管,所述B水管的一端插接于噴灑環。
[0008]可選的,所述消毒箱的內部開設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內部設有排水漏網。
[0009]可選的,所述消毒箱的底部設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上表面設有儲液桶。
[0010]可選的,所述儲液桶的上表面開設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的內部插接有連接管。
[0011]可選的,所述連接管的一端插接于消毒箱。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耳鼻喉科臨床用內鏡消毒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術的主要優勢在于提供一種耳鼻喉科臨床用內鏡消毒裝置,本設備提供一種消毒結構,使用時,醫務人員可將鏡身放置在消毒箱內,將鏡身放置在噴灑環的中心,然后開啟水泵,水泵將水箱內的消毒水引流至噴灑環內,再配合霧化噴頭進行噴灑,噴灑環內設有多個霧化噴頭,可進行多角度大面積消毒,在消毒操作結束后,帶有黏液的消毒水先流入排水漏網內,再流入連接管內,最后通過連接管進入儲液桶內進行集中處理,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使用效果較好。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技術結構分視示意圖;
[0017]圖3為本技術噴灑環結構分視示意圖。
[0018]圖中:1、消毒箱;2、水箱;3、水泵;4、A螺栓;5、B螺栓;6、噴灑環;7、霧化噴頭;8、活塞;9、A水管;10、B水管;11、排水漏網;12、放置架;13、儲液桶;14、連接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20]請參閱圖1至圖3,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耳鼻喉科臨床用內鏡消毒裝置,包括有消毒箱1,消毒箱1的上表面從左至右依次設有安裝槽、水箱2和水泵3,安裝槽的內部開設有A螺紋孔和B螺紋孔,A螺紋孔和B螺紋孔的內部螺紋貫穿有A螺栓4和B螺栓5,消毒箱1通過A螺栓4和B螺栓5螺紋貫穿有噴灑環6,噴灑環6的內壁設有霧化噴頭7,水箱2的上表面開設有入水孔,入水孔的內部設有與之相適配的活塞8,水箱2的一側開設有插孔,插孔的內部插接有A水管9,A水管9的一端插接于水泵3,水泵3的輸出端插接有B水管10,B水管10的一端插接于噴灑環6,消毒箱1的內部開設有排水槽,排水槽的內部設有排水漏網11,消毒箱1的底部設有放置架12,放置架12的上表面設有儲液桶13,儲液桶13的上表面開設有安裝孔,安裝孔的內部插接有連接管14,連接管14的一端插接于消毒箱1,使用時,醫務人員可將鏡身放置在消毒箱1內,將鏡身放置在噴灑環6的中心,然后開啟水泵3,水泵3將水箱2內的消毒水引流至噴灑環6內,再配合霧化噴頭7進行噴灑,噴灑環6內設有多個霧化噴頭7,可進行多角度大面積消毒,在消毒操作結束后,帶有黏液的消毒水先流入排水漏網11內,再流入連接管14內,最后通過連接管14進入儲液桶13內進行集中處理,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使用效果較好。
[0021]本技術中,該裝置的工作步驟如下:可先將消毒箱1安裝在放置架12上,然后通過手動轉動A螺栓4和B螺栓5將噴灑環6安裝在消毒箱1內,同時將霧化噴頭7安裝在噴灑環6內,再將水箱2和水泵3安裝在消毒箱1上,再將A水管9安裝在水箱2上,然后將A水管9的另一端安裝在水泵3上,同時將B水管10安裝在水泵3的輸出端,最后將B水管10的另一端安裝在噴灑環6上。
[0022]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技術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耳鼻喉科臨床用內鏡消毒裝置,包括有消毒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箱(1)的上表面從左至右依次設有安裝槽、水箱(2)和水泵(3),所述安裝槽的內部開設有A螺紋孔和B螺紋孔,所述A螺紋孔和B螺紋孔的內部螺紋貫穿有A螺栓(4)和B螺栓(5),所述消毒箱(1)通過A螺栓(4)和B螺栓(5)螺紋貫穿有噴灑環(6),所述噴灑環(6)的內壁設有霧化噴頭(7),所述水箱(2)的上表面開設有入水孔,所述入水孔的內部設有與之相適配的活塞(8),所述水箱(2)的一側開設有插孔,所述插孔的內部插接有A水管(9),所述A水管(9)的一端插接于水泵(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耳鼻喉科臨床用內鏡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3)的輸出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任芳芳,
申請(專利權)人:任芳芳,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