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被動式建筑結構保溫層夾持組件,包括用于夾持中間保溫層結構的外壓件和內壓件;所述外壓件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外端部一體成型有外壓板,所述外壓板的一側壁抵在保溫層上,所述外壓板的另一側壁與所述支板連接,所述支板的外邊沿上開設有多個用于卡接單層鋼絲網的夾持槽,所述套筒的內端外壁上設置有波紋卡槽,所述內壓件與所述波紋卡槽卡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在外壓件外側設置支板,加大了單層鋼絲網與保溫層之間的間隙,便于后期混凝土的流動,避免了澆筑不密實的問題,有效的提高了墻體的結構強度;同時,內壓件與外壓件通過波紋卡槽結構連接,使得外壓件與內壓件可夾持不同厚度的保溫層。內壓件可夾持不同厚度的保溫層。內壓件可夾持不同厚度的保溫層。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被動式建筑結構保溫層夾持組件
[0001]本技術涉及保溫墻體
,尤其涉及一種被動式建筑結構保溫層夾持組件。
技術介紹
[0002]被動式建筑不需要主動加熱,它基本上是依靠被動收集來的熱量來使房屋本身保持一個舒適的溫度。現澆混凝土內置保溫體系屬于被動式建筑的一種,其技術特點是不銹鋼腹絲焊接網架通過連接件與保溫層連接,然后在保溫層兩側同時澆筑混凝土,形成保溫與外墻結構一體的外墻保溫系統。
[0003]現有的現澆混凝土內置保溫體系的連接件通常將單層的鋼絲網緊貼固定在保溫層上,導致單層鋼絲網片與保溫層之間的預留空間狹小,不利于后期澆筑自密實混凝土,容易出現混凝土澆筑不密實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基于上述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被動式建筑結構保溫層夾持組件,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被動式建筑結構保溫層夾持組件,包括用于夾持中間保溫層結構的外壓件和內壓件;所述外壓件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外端部一體成型有外壓板,所述外壓板的一側壁抵在保溫層上,所述外壓板的另一側壁與支板連接,所述支板的外邊沿上開設有多個用于卡接單層鋼絲網的夾持槽,所述套筒的內端外壁上設置有波紋卡槽,所述內壓件與所述波紋卡槽卡接;
[0006]所述套筒的外端呈環形間隔設置有多個第一卡勾,使用時,所述套筒套設在連接桿上,所述連接桿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卡勾卡接配合的卡接槽。
[0007]進一步的,所述內壓件包括內壓板,所述內壓板的中部設置有套設孔,所述套設孔套設在所述套筒上,所述內壓板的一側壁抵在保溫層上,所述內壓板的另一側壁的中部呈環形間隔設置有多個第二卡勾,所述第二卡勾與所述波紋卡槽卡接配合。
[0008]進一步的,所述支板的數量為兩個,且呈一字型布置。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技術效果:
[0010]本技術通過在外壓件外側設置支板,加大了單層鋼絲網與保溫層之間的間隙,便于后期混凝土的流動,避免了澆筑不密實的問題,有效的提高了墻體的結構強度;同時,內壓件與外壓件通過波紋卡槽結構連接,使得外壓件與內壓件可夾持不同厚度的保溫層。
附圖說明
[0011]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0012]圖1為現澆混凝土內置保溫體系的墻體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中單層鋼絲網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3為本技術被動式建筑結構保溫層夾持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中外壓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中內壓件的背面狀態示意圖;
[0017]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中內壓件的正面狀態示意圖;
[0018]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中保溫層夾持組與連接桿的分解示意圖;
[0019]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中保溫層夾持組與連接桿的組裝示意圖;
[0020]圖9為本技術實施例中連接桿的結構示意圖。
[0021]附圖標記說明:1、連接組件;101、外壓件;101
?
1、套筒;101
?
2、外壓板;101
?
3、波紋卡槽;101
?
4、第一卡勾;102、連接桿;102
?
1、鋼筋桿;102
?
2、塑料包層;102
?
3、卡接槽;102
?
4、支撐凸環;102
?
5、檔桿;102
?
6、外模板支撐端;102
?
7、內模板支撐端;103、內壓件;103
?
1、內壓板;103
?
2、套設孔;103
?
3、第二卡勾;104、支板;104
?
1、夾持槽;2、防護層;201、單層鋼絲網;201
?
1、水平筋;201
?
2、豎向筋;3、保溫層;4、混凝土結構層;5、外模板;6、內模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使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
[0023]需要說明的是,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技術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若干”的含義是一個或一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24]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外端”、“內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25]如圖1和2所示,現澆混凝土內置保溫體系的墻體呈三明治結構,主要由防護層2、保溫層3以及混凝土結構層4構成,三個結構層通過內置的連接組件1連接在一起。
[0026]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知的是:防護層2由單層鋼絲網201和混凝土構成,單層鋼絲網201包括水平筋201
?
1和豎向筋201
?
2;水平筋201
?
1和豎向筋201
?
2可以通過焊接或者綁扎的方式連接在一起。保溫層3為EPS板或者XPS板,EPS板或者XPS板為市場上常用的保溫材料。
[0027]本實施例中公開的被動式建筑結構保溫層夾持組件為連接組件1中的局部結構。如圖3至6所示,被動式建筑結構保溫層夾持組件的結構包括用于夾持中間保溫層結構的外壓件101和內壓件103;外壓件101和內壓件103均為塑料件,分別經過一體注塑加工而成。
[0028]如圖4所示,外壓件101包括套筒101
?
1,套筒101
?
1的內端外壁上設置有波紋卡槽101
?
3,內壓件103與波紋卡槽101
?
3卡接,波紋卡槽101
?
3具有一定的長度,便于外壓件101與內壓件103夾持不同厚度的保溫層。套筒101
?
1的外端部一體成型有外壓板101
?
2,外壓板
101
?
2的一側壁抵在保溫層上,外壓板101
?
2的另一側壁與支板104連接,支板104的數量為兩個,且呈一字型布置,在支板104的外邊沿上開設有多個用于卡接單層鋼絲網的夾持槽104
?
1,具體來說,夾持槽104
?
1卡接單層鋼絲網201的水平筋2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被動式建筑結構保溫層夾持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夾持中間保溫層結構的外壓件(101)和內壓件(103);所述外壓件(101)包括套筒(101
?
1),所述套筒(101
?
1)的外端部一體成型有外壓板(101
?
2),所述外壓板(101
?
2)的一側壁抵在保溫層上,所述外壓板(101
?
2)的另一側壁與支板(104)連接,所述支板(104)的外邊沿上開設有多個用于卡接單層鋼絲網的夾持槽(104
?
1),所述套筒(101
?
1)的內端外壁上設置有波紋卡槽(101
?
3),所述內壓件(103)與所述波紋卡槽(101
?
3)卡接;所述套筒(101
?
1)的外端呈環形間隔設置有多個第一卡勾(101
?
4),使用時,所述套筒(101
?
1)套設在連接桿(10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猛,布立坤,趙雄,
申請(專利權)人:河北智博保溫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