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多功能午睡枕,涉及午睡枕領域,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功能單一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底座、支架和枕芯;所述支架連接于所述底座的頂部;所述支架具有一沿所述底座長度方向傾斜設置的承載面,所述承載面設置為可使書本放置的面;所述承載面可拆卸連接有所述枕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底座用于提供承載基礎,支架用于抬高枕芯,枕芯用于提供午睡的襯墊物。枕芯可以從支架的承載面上拆卸下來,使承載面完全暴露出來用于放置書本,讓該多功能午睡枕變成讀書架,因此,該多功能午睡枕具備午睡枕和書架的功能,實現了一物多用的要求。實現了一物多用的要求。實現了一物多用的要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多功能午睡枕
[0001]本技術涉及午睡枕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多功能午睡枕。
技術介紹
[0002]目前的午睡枕只能墊頭的作用,功能較為單一,并且現有的午睡枕無法調節其設置角度導致只能提供一種高度的睡姿,無法較好地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設計出一種多功能午睡枕,可提供午睡枕和書架功能。
[0004]本技術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0005]一種多功能午睡枕,包括底座、支架和枕芯;所述支架連接于所述底座的頂部;所述支架具有一沿所述底座長度方向傾斜設置的承載面,所述承載面設置為可使書本放置的面;所述承載面可拆卸連接有所述枕芯。
[0006]采用上述設置結構時,底座用于提供承載基礎,支架用于抬高枕芯,枕芯用于提供午睡的襯墊物。枕芯可以從支架的承載面上拆卸下來,使承載面完全暴露出來用于放置書本,讓該多功能午睡枕變成讀書架,因此,該多功能午睡枕具備午睡枕和書架的功能,實現了一物多用的要求。
[0007]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技術,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
[0008]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底座的長度方向傾斜地設置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第一支架長度方向上的底端和頂端分別連接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支架的頂端,所述第二支架的底端向下延伸并連接所述底座作為支撐;
[0009]所述承載面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架。
[0010]采用上述設置結構時,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設置使它們與底座形成一三角連接關系,中間的空間可提供給午睡使放手使用。
[0011]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技術,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第一支架長度方向的底端和頂端分別鉸接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支架的頂端,所述第二支架與所述第一支架的鉸接點軸線同所述第一支架與所述底座的鉸接點軸線沿所述底座的寬度方向延伸。
[0012]采用上述設置結構時,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可做翻轉動作,可調節第一支架的傾斜角度,可滿足不同身高兒童午睡的使用需求,也可調節到最適合兒童的讀書距離,保護視力。
[0013]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技術,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底座的頂部設置有多道沿其長度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支架的底端擇一卡接于一所述第一卡槽。
[0014]采用上述設置結構時,第一卡槽的設置提供了第一支架的多檔可調效果,第一卡槽能夠固定住第二支架使第一支架具有穩定的支撐。
[0015]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技術,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第一支架開設有位于所述承載面中間位置的通孔;
[0016]所述枕芯的中間位置設置有與所述通孔相對銜接的圈孔。
[0017]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技術,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第一支架的寬度方向上的兩端分別鉸接有一個旋轉架,所述旋轉架與所述第一支架的鉸接點軸線同所述第二支架與所述第一支架的鉸接點軸線相垂直。
[0018]采用上述設置結構時,可使旋轉架具備朝第一支架的外側展開的能力,起到延展第一支架寬度的作用,可輕松滿足大尺寸書本的支撐需求。
[0019]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技術,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旋轉架的自由端設置有夾槽,所述夾槽為通槽,所述夾槽的槽寬方向垂直于所述承載面。
[0020]采用上述設置結構時,夾槽可容置書本的頁邊,對書本兩頁面提供夾持效果,可進一步解放兒童雙手。
[0021]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技術,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第一支架的承載面靠近所述底座的位置鉸接有書本墊腳架,所述書本墊腳架鄰近其與所述所述第一支架的鉸接點的邊沿抵接于所述承載面上固定,所述書本墊腳架可翻折貼合在所述承載面上。
[0022]采用上述設置結構時,書本墊腳架的設置可對放置在承載面上的書本提供可靠支撐,能夠提高可放置書本的范圍,滿足不同尺寸和不同重量的書本放置。
[0023]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技術,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底座的底部設置有容納槽,所述容納槽能容納所述支架和所述枕芯;
[0024]所述第一支架長度方向上的底端通過鉸接臂與所述底座的底部鉸接,所述第一支架、所述枕芯和所述第二支架能關于所述第一支架與所述底座的鉸接點翻轉至所述容納槽內收納。
[0025]采用上述設置結構時,容納槽能容納翻轉至其中的支架和枕芯,提供收納功能。同時,第一支架長度方向上的底端與底座的底部鉸接,可實現旋轉收納和展開的操作效果,使操作簡單方便,更符合使用者的操作認知,不需要復雜的操作說明,能讓兒童更便捷操作。
[0026]進一步的:所述通孔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尺寸,所述第二支架能翻轉進所述通孔內收納。
[0027]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技術,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底座長度方向上的一端設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支架的長度方向上的底端卡設于所述第二卡槽內并抵接于所述底座長度方向上的一端端部。
[0028]采用上述設置結構時,底座長度方向上的一端設置的第二卡槽用于為第一支架提供限位支撐卡位,底座為第二支架提供另一個限位支撐位,這樣,該多功能午睡枕提供了雙重卡位結構,更大地保證了支撐承重的穩定性。
[0029]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0030]本技術中,底座用于提供承載基礎,支架用于抬高枕芯,枕芯用于提供午睡的襯墊物。枕芯可以從支架的承載面上拆卸下來,使承載面完全暴露出來用于放置書本,讓該多功能午睡枕變成讀書架,因此,該多功能午睡枕具備午睡枕和書架的功能,實現了一物多用的要求。
附圖說明
[003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32]圖1是多功能午睡枕作為午睡枕時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2示出了多功能午睡枕作為書架時的頂部結構;
[0034]圖3示出了多功能午睡枕作為書架時的底部結構;
[0035]圖4示出了多功能午睡枕收納時的頂部結構;
[0036]圖5示出了多功能午睡枕收納時的底部結構;
[0037]圖中標記為:
[0038]1、底座;11、第一卡槽;12、容納槽;13、第二卡槽
[0039]2、第一支架;21、承載面;22、通孔;
[0040]3、第二支架;
[0041]4、枕芯;
[0042]5、旋轉架;51、夾槽;
[0043]6、書本墊腳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44]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功能午睡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架和枕芯(4);所述支架連接于所述底座(1)的頂部;所述支架具有一沿所述底座(1)長度方向傾斜設置的承載面(21),所述承載面(21)設置為可使書本放置的面;所述承載面(21)可拆卸連接有所述枕芯(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午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2)沿所述底座(1)的長度方向傾斜地設置于所述底座(1)上方,所述第一支架(2)長度方向上的底端和頂端分別連接所述底座(1)和所述第二支架(3)的頂端,所述第二支架(3)的底端向下延伸并連接所述底座(1)作為支撐;所述承載面(21)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午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長度方向的底端和頂端分別鉸接所述底座(1)和所述第二支架(3)的頂端,所述第二支架(3)與所述第一支架(2)的鉸接點軸線同所述第一支架(2)與所述底座(1)的鉸接點軸線沿所述底座(1)的寬度方向延伸。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午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頂部設置有多道沿其長度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一卡槽(11),所述第二支架(3)的底端擇一卡接于一所述第一卡槽(11)。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午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開設有位于所述承載面(21)中間位置的通孔(22);所述枕芯(4)的中間位置設置有與所述通孔(22)相對銜接的圈孔。6.根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瑜曼,李艷,
申請(專利權)人:李艷,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