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昆蟲飼養技術領域的一種大蠟螟成蟲分離裝置,通過將養蟲盒與產卵盒通過成蟲飛入通道連接,無需提前將蟲蛹單獨取出,在蛹期發育成成蟲后拔出驅蟲板可使成蟲自主飛入產卵盒,或人工通過驅蟲板將成蟲驅趕至產卵盒中,便于成蟲在產卵盒中的產卵槽中進行產卵,待養蟲盒中再有成蟲時,繼續拔出插銷打開成蟲飛入通道,無需通過人工分離蟲蛹來獲得成蟲,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大蠟螟成蟲難以控制,不便分離,提前取出蟲蛹費時費力、效率低下,且易影響蟲蛹的發育的技術問題,使用方便,省時省力,大幅提高了成蟲的存活率,增加了成蟲量進而增加產卵量,在昆蟲飼養技術領域具有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大蠟螟成蟲分離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昆蟲飼養
,具體的,本技術涉及一種成蟲分離裝置。
技術介紹
[0002]蠟螟屬于鱗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昆蟲,危害養蜂生產的蠟螟主要有:大蠟螟(Galleriaellonella)、小蠟螟(Achroiagrisella)、粉螟(Vitulaedmansae)和地中海面螟 (Esphestia Kuehniella)等。其中,對養蜂生產危害最嚴重、造成物質和經濟損失最大的當屬大蠟螟。大蠟螟屬蠟螟亞科,分布比較廣,是蜜蜂的重要害蟲,也是重要的模式昆蟲,如大蠟螟在線蟲學、細菌學、真菌學和病毒學的科學研究中可以作為實驗昆蟲,在農藥學上可作為生測試蟲,在分子生物學研究中是優良的生物反應器載體,同時,大蠟螟也可作為淡水魚類、鳥類、爬行類和兩棲類動物的一種優良餌料,正是由于大蠟螟具有科研和經濟價值,近幾年對大蠟螟的研究重點逐步由對大蠟螟的防治轉向農業應用和商品化生產上。對大蠟螟的室內試驗研究為重要環節,因此,需室內繁衍飼養獲取大蠟螟卵源以供試驗研究所用。
[0003]由于大蠟螟為完全變態昆蟲,生長周期分卵、幼蟲、蛹、成蟲(蛾) 四個階段,室內飼養繁衍大蠟螟過程中常因其生長期不一致導致操作復雜,如:卵期、幼蟲期、蛹期蟲都容易控制,而大蠟螟成蟲難以控制。一般在飼養過程中多次將蛹期的大蠟螟挑出單獨放置在放有產卵紙的空盒飼養,一部分大蠟螟在飼料中吐絲結繭,使蛹和飼料緊緊粘貼在一起,需要操作人員在有蛹期蟲出現之日起每天將飼養盒中所有蟲蛹取出并輕輕將蛹外面包裹的飼料刮去,費時費力且效率地低下,當實驗量大時嚴重加大操作人員的工作量,且在取出的過程中操作不慎還會將外面繭扯破,影響蛹期到成蟲的發育。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解決上述中室內飼養大蠟螟分離成蟲時需要在蛹期及時取出蟲蛹,而大蠟螟蛹期結繭時容易與飼料粘貼在一起影響發育和衛生,人工分離蟲蛹費時費力、效率低下,操作不慎容易扯破蟲繭影響成蟲發育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蠟螟成蟲分離裝置,通過將養蟲盒與產卵盒通過成蟲飛入通道連接,無需提前將蟲蛹單獨取出,在蛹期發育成成蟲后拔出遮擋成蟲飛入孔的驅蟲板,使成蟲道自主飛入產卵盒,或人工通過驅蟲板將成蟲驅趕至產卵盒中,便于成蟲在產卵盒中的產卵槽中進行產卵,待養蟲盒中再有成蟲時,繼續拔出驅蟲板打開成蟲飛入通道,無需通過人工分離蟲蛹來獲得成蟲,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大蠟螟成蟲難以控制,不便分離,提前取出蟲蛹費時費力、效率低下,且易影響蟲蛹的發育的技術問題,使用方便,省時省力,大幅提高了成蟲的存活率,增加了成蟲量進而增加產卵量,在昆蟲飼養
具有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
[0005]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6]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大蠟螟成蟲分離裝置,包括養蟲盒,還包括產卵盒,所述產卵盒一側設有成蟲飛入通道,所述養蟲盒一側設有成蟲飛入孔,所述養蟲盒與所述產卵盒
通過所述成蟲飛入通道連通;所述養蟲盒頂部設有養蟲盒盒蓋,所述產卵盒頂部設有產卵盒盒蓋;所述養蟲盒盒蓋頂部靠近所述產卵盒一側設有第一插入槽,所述第一插入槽下方設有第一插入槽阻擋門,所述第一插入槽阻擋門通過第一彈性裝置與所述養蟲盒盒蓋的底部活動連接;所述養蟲盒側面遠離所述產卵盒的一側設有第二插入槽,所述養蟲盒內的第二插入槽上設有第二插入槽阻擋門,所述養蟲盒內的第二插入槽旁設有固定塊,所述第二插入槽阻擋門通過第二彈性裝置與所述固定塊活動連接。
[0007]本技術中,還包括驅蟲板,所述第一插入槽的長度與所述第二插入槽的長度相同,所述第一插入槽的寬度與所述第二插入槽的寬度相同,所述驅蟲板的寬度與所述第一插入槽及所述第二插入槽的寬度相適應設置,便于將驅蟲板插入到第二插入槽或第二插入槽中,驅蟲板插入到第一插入槽時可以阻擋住成蟲飛入孔,防止成蟲從產卵盒飛回到養蟲盒內;驅蟲板插入到第二插入槽時,成蟲飛入孔不再被阻擋,養蟲盒與產卵盒連通,在個別成蟲沒有及時飛入產卵盒時可通過驅蟲板將成蟲驅趕進產卵盒中。
[0008]本技術中,所述驅蟲板包括插板和連接桿,所述插板一側的兩個頂點處設有圓角,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與所述插板遠離圓角的一側固定連接,所述養蟲盒內成蟲飛入孔下方設有與第一插入槽相適應設置的限位板,所述插板的高度大于第一插入槽距限位板的距離,圓角便于快速地將驅蟲板徑直插入到第一插入槽或第二插入槽中,防止插入過程中第一插入槽阻擋門或所述第二插入槽阻擋門與驅蟲板之間長時間出現縫隙造成大蠟螟逃逸,通過限位板可在驅蟲板插入第一插入槽時限制驅蟲板的位置,更好地封閉住成蟲飛入孔,防止驅蟲板插入過深時第一插入槽與驅蟲板之間出現縫隙造成大蠟螟逃逸,或防止驅蟲板插入過淺使成蟲從成蟲飛入孔逃逸。
[0009]本技術中,所述成蟲飛入孔靠近所述成蟲飛入通道的一側設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遠離所述成蟲飛入通道的一端的內側設有環形凸起;所述限位套的內徑與所述成蟲飛入通道的外徑相適應設置,所述環形凸起的內徑小于所述成蟲飛入通道的外徑,限位套便于將養蟲盒與產卵盒通過成蟲飛入通道連接,限位套內的環形凸起便于感知成蟲飛入通道插入的深度,防止成蟲飛入通道插入過深時成蟲飛入通道在養蟲盒內形成倒漏斗型不便于成蟲飛入產卵盒中,或防止成蟲飛入通道在限位套中沒有插到位出現縫隙造成大蠟螟成蟲逃逸。
[0010]本技術中,所述第一插入槽阻擋門和所述第二插入槽阻擋門均為常閉設置,在使用時可用驅蟲板插入到第一插入槽時頂開第一插入槽阻擋門,或驅蟲板插入到第二插入槽時頂開第二插入槽阻擋門,便于使用,同時防止大蠟螟成蟲逃逸。
[0011]本技術中,所述第二插入槽阻擋門設有多個,所述第二彈性裝置的數量與所述第二插入槽阻擋門的數量相適應設置,使每個第二插入槽阻擋門可以單獨活動,在使用驅蟲板驅趕成蟲進產卵盒時可通過旋轉、伸長驅蟲板等方式進行驅趕,提高驅趕效果,同時可使僅與連接桿接觸的第二插入槽阻擋門被打開而其余的關閉,減小驅蟲板與第二插入槽之間的縫隙,防止大蠟螟成蟲逃逸。
[0012]本技術中,所述產卵盒盒蓋下方設有多個擋板層,所述產卵盒盒蓋及擋板層上均設有若干通氣孔,所述產卵盒盒蓋上的通氣孔和擋板層上的通氣孔錯位設置,所述產卵盒盒蓋下部、擋板層上部和擋板層下部均設有粘結層,既為大蠟螟養殖提供了呼吸空氣,又防止了大蠟螟逸逃。
[0013]本技術中,所述產卵盒兩側內壁設有多個產卵槽,所述產卵槽上均放置有產卵紙。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較,使用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大蠟螟成蟲分離裝置,能夠獲得以下有益效果:
[0015](1)通過抽出驅蟲板可使成蟲自主飛入產卵盒中,或使用驅蟲板從第二插入槽插入將成蟲驅趕至產卵盒中,產卵盒兩側內壁設有多個產卵槽,產卵槽上均放置有產卵紙,利用大蠟螟天性喜歡將卵產于角落的特點,便于繼續收集蟲卵,避免將蛹人工分離耗時耗力且效率低下的問題。
[0016](2)通過設置在產卵盒側壁設置成蟲飛入孔,在產卵盒側壁設置成蟲飛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大蠟螟成蟲分離裝置,包括養蟲盒(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產卵盒(2),所述產卵盒(2)一側設有成蟲飛入通道(3),所述養蟲盒(1)一側設有成蟲飛入孔(4),所述養蟲盒(1)與所述產卵盒(2)通過所述成蟲飛入通道(3)連通;所述養蟲盒(1)頂部設有養蟲盒盒蓋(5),所述產卵盒(2)頂部設有產卵盒盒蓋(6);所述養蟲盒盒蓋(5)頂部靠近所述產卵盒(2)一側設有第一插入槽(7),所述第一插入槽(7)下方設有第一插入槽阻擋門(8),所述第一插入槽阻擋門(8)通過第一彈性裝置(9)與所述養蟲盒盒蓋(5)的底部活動連接;所述養蟲盒(1)側面遠離所述產卵盒(2)的一側設有第二插入槽(11),所述養蟲盒(1)內的第二插入槽(11)上設有第二插入槽阻擋門(12),所述養蟲盒(1)內的第二插入槽(11)旁設有固定塊(13),所述第二插入槽阻擋門(12)通過第二彈性裝置(14)與所述固定塊(13)活動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蠟螟成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驅蟲板(15),所述第一插入槽(7)的長度與所述第二插入槽(11)的長度相同,所述第一插入槽(7)的寬度與所述第二插入槽(11)的寬度相同,所述驅蟲板(15)的寬度與所述第一插入槽(7)及所述第二插入槽(11)的寬度相適應設置。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大蠟螟成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蟲板(15)包括插板(18)和連接桿(19),所述插板(18)一側的兩個頂點處設有圓角,所述連接桿(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斌,喬小燕,孫九勝,槐國龍,孫晨,崔磊,陳波浪,張雨,張宇宏,于萬里,張圣蕓,宋寧寧,何振全,肖麗,杜潤清,張志偉,
申請(專利權)人:新疆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農業節水研究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