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揭示了一種安全泄放裝置檢測試驗平臺,包括氣動壓緊裝置、檢測平臺和氣源,所述氣源通過輸氣管路分別連接至所述檢測平臺和氣動壓緊裝置以提供檢測氣體或氣動壓緊力,其中,所述檢測平臺包括一圓盤形的平臺本體,所述平臺本體的幾何中心設置有輸出檢測氣體的接口,且所述平臺本體的盤面上設置有以所述接口為中心的多道環形嵌槽,所述環形嵌槽構造為容設不同尺寸的密封圈,以使平臺本體的盤面與不同安全泄放裝置的密封面形成檢測腔;所述氣動壓緊裝置構造為在氣源作用下將待檢測的安全泄放裝置持續壓緊在所述平臺本體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適配目前常見的安全泄放裝置,以此實現對其進行的正壓或負壓檢測。對其進行的正壓或負壓檢測。對其進行的正壓或負壓檢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安全泄放裝置檢測試驗平臺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安全泄放裝置的檢測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安全泄放裝置檢測試驗平臺。
技術介紹
[0002]應用于道路運輸液體危險貨物金屬常壓罐體罐式車輛上,需要設置多種安全泄放裝置。安全泄放裝置一般包括安全閥、呼吸閥、緊急泄放裝置、真空減壓閥。其中安全閥、緊急泄放裝置為正壓給氣的安全附件,真空減壓閥為負壓吸氣的安全附件,呼吸閥為正壓給氣和負壓吸氣兩功能的安全附件。
[0003]目前市場上現有的連接方式有法蘭連接和螺紋連接,螺紋連接又分為內螺紋連接和外螺紋連接。并且,呼吸閥法蘭連接的密封面側還帶有一定長度阻火網,其他安全泄放裝置法蘭連接的密封面側為平面。而針對現有的安全泄放裝置則僅有一種單一的金屬常壓液體危險貨物罐車用安全泄放裝置校驗試驗臺,并沒有一種能覆蓋多種安全泄放裝置檢測的綜合便攜式校驗試驗臺,造成多種安全泄放裝置檢驗過程中耗時耗力耗成本,且不便于移動便攜及運輸,甚至無法進行校驗。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鑒于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適用于多種安全泄放裝置進行檢測的安全泄放裝置檢測試驗平臺。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的安全泄放裝置檢測試驗平臺,包括氣動壓緊裝置、檢測平臺和氣源,所述氣源通過輸氣管路分別連接至所述檢測平臺和氣動壓緊裝置以提供檢測氣體或氣動壓緊力,其中,所述檢測平臺包括一圓盤形的平臺本體,所述平臺本體的幾何中心設置有輸出檢測氣體的接口,且所述平臺本體的盤面上設置有以所述接口為中心的多道環形嵌槽,所述環形嵌槽構造為容設不同尺寸的密封圈,以使平臺本體的盤面與不同安全泄放裝置的密封面形成檢測腔;所述氣動壓緊裝置構造為在氣源作用下將待檢測的安全泄放裝置持續壓緊在所述平臺本體上。
[0006]作為優選,所述氣源包括氣泵、第一儲氣筒和第二儲氣筒,所述輸氣管路包括連通所述第一儲氣筒與所述氣動壓緊裝置的第一輸氣管路,連通所述第二儲氣筒與所述氣泵的第二輸氣管路,以及連通所述第一儲氣筒與所述第二儲氣筒的第三輸氣管路;所述氣泵的輸出端連通至所述第一儲氣筒;所述第二儲氣筒管路連通至所述檢測平臺。
[0007]作為優選,所述第一輸氣管路、所述第二輸氣管路和/或所述氣泵至所述第一儲氣筒的管路上,設置有電磁閥。
[0008]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儲氣筒、所述第二儲氣筒以及所述第二輸氣管路和所述第三輸氣管路上,各設置有控制閥。
[0009]作為優選,所述控制閥各自獨立為氣動閥或截止閥,所述電磁閥為二位三通閥。
[0010]作為優選,所述氣動壓緊裝置為氣缸。
[0011]作為優選,所述平臺本體的所述接口構造為與一接頭螺紋連接,所述接頭的另一端分別設置有外螺紋和內螺紋,以適配需要螺紋連接的待檢測的安全泄放裝置。
[0012]作為優選,所述第二輸氣管路和/或所述第三輸氣管路上,各設置有氣壓表。
[0013]與技術相比較,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安全泄放裝置檢測試驗平臺,可通過法蘭連接或螺紋連接方式,適配目前常見的安全泄放裝置,以此實現對其進行的正壓或負壓檢測。
[0014]應當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詳細描述都僅是示例性和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公開。
[0015]本申請文件提供本公開中描述的技術的各種實現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開技術的全部范圍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開。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技術的安全泄放裝置檢測試驗平臺的管路連接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技術的安全泄放裝置檢測試驗平臺的檢測平臺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技術的安全泄放裝置檢測試驗平臺的檢測平臺與螺紋接口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0019]主要附圖標記:
[0020]1?
檢測平臺;2
?
氣動壓緊裝置;3
?
第二儲氣筒;4
?
氣泵;5
?
第一儲氣筒; 6
?
第一輸氣管路;7
?
第二輸氣管路;8
?
第一氣壓表;9
?
第二氣壓表;10
?
第三輸氣管;11
?
接口;12
?
密封圈;13
?
接頭;31,51,62,63,101,102
?
控制閥; 61,71,72
?
電磁閥,100
?
安全泄放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使得本公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公開實施例的附圖,對本公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2]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公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開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無需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公開保護的范圍。
[0023]如圖1至圖3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安全泄放裝置檢測試驗平臺,包括氣動壓緊裝置2、檢測平臺1和氣源(圖中未標注),所述氣源通過輸氣管路(圖中未標注)分別連接至所述檢測平臺1和氣動壓緊裝置2以提供檢測氣體或氣動壓緊力,其中,待檢測的安全泄放裝置100被連接在所述檢測平臺1上,所述檢測平臺1包括一圓盤形的平臺本體(圖中未標注),所述平臺本體的幾何中心(圓盤圓心處)設置有輸出檢測氣體的接口11,該接口11提供與所述安全泄放裝置100的連接,且所述平臺本體的盤面上設置有以所述接口11為中心的多道環形嵌槽(圖中未標注),所述環形嵌槽構造為容設不同尺寸的密封圈12,以使平臺本體的盤面與不同安全泄放裝置100的密封面形成檢測腔(未標注);所述氣動壓緊裝置2,一般為氣缸,其構造為在氣源作用下將待檢測的安全泄放裝置100持續壓緊在所述平臺本體上,以此進行正壓或負壓檢測。
[0024]具體地,在本技術中,所述氣源具體包括氣泵4、第一儲氣筒5和第二儲氣筒3,所述輸氣管路包括連通所述第一儲氣筒5與所述氣動壓緊裝置2的第一輸氣管路6,連通所
述第二儲氣筒3與所述氣泵4的第二輸氣管路7,以及連通所述第一儲氣筒5與所述第二儲氣筒3的第三輸氣管路10;所述氣泵4的輸出端連通至所述第一儲氣筒5;所述第二儲氣筒3管路連通至所述檢測平臺1以提供檢測氣體。同時,由于在整個檢測過程中,需要對檢測氣體及氣動壓緊力進行調節,因此,所述第一輸氣管路、所述第二輸氣管路和/或所述氣泵至所述第一儲氣筒的管路上,設置有電磁閥,例如圖1 中的電磁閥61、電磁閥71及電磁閥72,該電磁閥可選地為二位三通閥。而且,所述第一儲氣筒5、所述第二儲氣筒3以及所述第二輸氣管路7和所述第三輸氣管路10上,也各設置有各自獨立為氣動閥或截止閥的控制閥。
[0025]另外,為了適配螺紋連接的安全泄放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平臺本體的所述接口11構造為與一接頭13通過直徑為M1的內螺紋螺紋連接,當然,所述接頭13的一端需要為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安全泄放裝置檢測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氣動壓緊裝置、檢測平臺和氣源,所述氣源通過輸氣管路分別連接至所述檢測平臺和氣動壓緊裝置以提供檢測氣體或氣動壓緊力,其中,所述檢測平臺包括一圓盤形的平臺本體,所述平臺本體的幾何中心設置有輸出檢測氣體的接口,且所述平臺本體的盤面上設置有以所述接口為中心的多道環形嵌槽,所述環形嵌槽構造為容設不同尺寸的密封圈,以使平臺本體的盤面與不同安全泄放裝置的密封面形成檢測腔;所述氣動壓緊裝置構造為在氣源作用下將待檢測的安全泄放裝置持續壓緊在所述平臺本體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泄放裝置檢測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源包括氣泵、第一儲氣筒和第二儲氣筒,所述輸氣管路包括連通所述第一儲氣筒與所述氣動壓緊裝置的第一輸氣管路,連通所述第二儲氣筒與所述氣泵的第二輸氣管路,以及連通所述第一儲氣筒與所述第二儲氣筒的第三輸氣管路;所述氣泵的輸出端連通至所述第一儲氣筒;所述第二儲氣筒管路連通至所述檢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金星,姜治偉,
申請(專利權)人:李金星,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