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起重機械用防震動裝置,涉及起重機械技術領域,包括起重機吊架,起重機吊架的一側安裝有伺服電機,伺服電機的輸出端同軸安裝有絲桿,絲桿的表面滑配套裝有滑臺,滑臺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緩沖組件,緩沖組件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平衡組件,緩沖組件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鉤座,鉤座的內側壁安裝有驅動電機。該起重機械用防震動裝置,驅動電機可以驅動起重鉤自動旋轉,從而掛載至起吊物上,完成自動掛鉤,同時方便自動脫鉤,且通過第一氣動推桿驅動支架將棘爪推動到荊棘輪上,通過彈簧的拉力使得棘爪卡接荊棘輪,完成荊棘輪的限位,避免其反向自轉,第二氣動推桿則驅動夾板配合起重鉤對起吊物進行固定,起到防止貨物晃動的目的。動的目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起重機械用防震動裝置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起重機械
,具體為一種起重機械用防震動裝置。
技術介紹
[0002]起重機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動重物的機電設備,其范圍規定為額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機;額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機和承重形式固定的電動葫蘆等,起重機械分為:橋式起重機、門式起重機、塔式起重機、流動式起重機、門座式起重機、升降機、纜索式起重機、桅桿式起重機、機械式停車設備。的
[0003]市場上常用的起重機械一般通過牽引鋼繩配合起重吊鉤直接吊起物料或者設備等,由于鋼繩和吊鉤組件穩定性較差,在使用的時候,不能夠有效的對物料或者設備進行固定,導致在吊起物料或者設備的時候發生晃動,且起重吊鉤不便對起吊的物料或者設備進行鎖緊固定,而且在使用時不方便脫鉤作業,當吊起的物體較大時需要兩個人員配合才可以完成掛載或者脫鉤作業,不僅浪費人力,而且安全性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0004]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5]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起重機械用防震動裝置,解決了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6]技術方案
[0007]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起重機械用防震動裝置,包括起重機吊架,所述起重機吊架的一側安裝有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的輸出端同軸安裝有絲桿,所述絲桿的表面滑配套裝有滑臺,所述滑臺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緩沖組件,所述緩沖組件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平衡組件,所述緩沖組件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鉤座,所述鉤座的內側壁安裝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旋轉軸,所述旋轉軸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卡座,所述卡座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有起重鉤,所述旋轉軸表面靠近卡座的一側固定連接有荊棘輪,所述鉤座的內側壁安裝有氣缸,所述氣缸分別連通設置有第一氣動推桿和第二氣動推桿,所述第一氣動推桿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內側壁通過轉軸可轉動連接有棘爪,所述棘爪上表面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彈簧,所述第二氣動推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夾板,所述起重機吊架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收線盤組,所述起重鉤的表面安裝有輔助輪組件。
[0008]可選的,所述絲桿上表面的一側開設有正螺紋段,所述絲桿上表面的另一側開設有反螺紋段,所述絲桿表面的兩側均套裝有軸承,所述絲桿通過軸承可轉動安裝在所述起重機吊架的內側壁,所述滑臺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滑臺對稱安裝在所述絲桿的表面,從而方便在轉動絲桿時即可驅動兩個滑臺相互靠近或者相互遠離。
[0009]可選的,所述起重機吊架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有平衡滑塊,所述滑臺的側面固定連
接有與平衡滑塊相適配的平衡滑槽,所述滑臺通過平衡滑塊滑動安裝在所述起重機吊架的內側壁,從而使滑臺在起重機吊架的內側壁滑動時處于平衡狀態。
[0010]可選的,所述緩沖組件包括支撐主桿,所述支撐主桿的內底壁固定連接有緩沖彈簧,所述緩沖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支撐副桿,所述支撐副桿通過緩沖彈簧與支撐主桿構成彈性配合,所述支撐副桿的端部固定連接有與支撐主桿相適配的第一限位滑塊,從而方便將震動轉換成緩沖彈簧的彈性勢能,從而降低震動產生的損害。
[0011]可選的,所述平衡組件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平衡組件均通過轉軸可轉動連接有平衡臺,所述平衡臺固定安裝在所述緩沖組件的表面,所述平衡組件的頂部通過轉軸可轉動連接有平衡座,所述平衡座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平衡滑輪,所述起重機吊架的兩側均開設有與平衡滑輪相適配的滑輪滑槽,所述平衡滑輪滑動安裝在所述滑輪滑槽的內側壁,從而方便平衡組件隨著滑臺的運動而移動。
[0012]可選的,所述平衡組件包括平衡主桿,所述平衡主桿的內底壁固定連接有減震彈簧,所述減震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平衡副桿,所述平衡副桿通過緩沖彈簧與平衡主桿構成彈性配合,所述平衡副桿的端部固定連接有與平衡主桿相適配的第二限位滑塊。
[0013]可選的,所述收線盤組包括兩個固定板和兩條牽引鋼繩,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螺紋連接有螺栓組件,兩個所述固定板通過螺栓組件組裝成一體,所述固定板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有六個線輪,其中四個平均分成兩組對稱安裝在固定板的頂部,另外兩個對稱安裝在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兩條所述牽引鋼繩分別纏繞搭接在所述線輪的表面,收線盤組自動完成牽引鋼繩的整理和調節,從而避免牽引鋼繩纏繞晃動。
[0014]可選的,所述輔助輪組件包括頂部輔助輪和側邊輔助輪,所述頂部輔助輪的直徑為側邊輔助輪的兩倍,所述頂部輔助輪通過支軸可轉動安裝在所述起重鉤的端部,所述側邊輔助輪通過支軸和定位塊可轉動安裝在所述起重鉤的側面。
[0015]有益效果
[0016]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起重機械用防震動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該起重機械用防震動裝置,通過起重機吊架、絲桿、滑臺、緩沖組件、平衡組件、驅動電機、旋轉軸、起重鉤、荊棘輪、棘爪、彈簧、夾板、收線盤組合和輔助輪組件等結構的設置,絲桿可以驅動滑臺相互配合對起重鉤的位置進行調節,進而適用起吊物的尺寸,從而替代牽引鋼繩和起吊鉤的配合方式,提高起吊過程的穩定性,驅動電機可以驅動起重鉤自動旋轉,從而掛載至起吊物上,完成自動掛鉤,同時方便自動脫鉤,且通過第一氣動推桿驅動支架將棘爪推動到荊棘輪上,通過彈簧的拉力使得棘爪卡接荊棘輪,完成荊棘輪的限位,避免其反向自轉,第二氣動推桿則驅動夾板配合起重鉤對起吊物進行固定,起到防止貨物晃動的目的,收線盤組自動完成牽引鋼繩的整理和調節,兩個牽索線輪共同控制起重機吊架的空間位置,使載重物晃動幅度快速減小,從而降低起吊難度,平衡組件配合牽引組件實現對外力的轉換,將外力以及晃動力轉換成彈簧的彈性勢能,從而減緩和降低起吊機械受到震動的概率。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專利技術起重機吊架的局部剖開圖;
[0018]圖2為本專利技術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專利技術仰視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為本專利技術收線盤組的拆分結構示意圖;
[0021]圖5為本專利技術鉤座的剖面圖;
[0022]圖6為本專利技術俯視剖面圖;
[0023]圖7為本專利技術左視剖面圖。
[0024]圖中:1
?
起重機吊架、2
?
伺服電機、3
?
絲桿、4
?
滑臺、5
?
緩沖組件、501
?
支撐主桿、502
?
緩沖彈簧、503
?
支撐副桿、6
?
平衡組件、601
?
平衡主桿、602
?
減震彈簧、603
?
平衡副桿、7
?
鉤座、8
?
驅動電機、9
?
旋轉軸、10
?
卡座、11
?
起重鉤、12
?
荊棘輪、13
?
氣缸、14
?
第一氣動推桿、15
?
第二氣動推桿、16...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起重機械用防震動裝置,包括起重機吊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機吊架(1)的一側安裝有伺服電機(2),所述伺服電機(2)的輸出端同軸安裝有絲桿(3),所述絲桿(3)的表面滑配套裝有滑臺(4),所述滑臺(4)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緩沖組件(5),所述緩沖組件(5)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平衡組件(6),所述緩沖組件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鉤座(7),所述鉤座(7)的內側壁安裝有驅動電機(8),所述驅動電機(8)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旋轉軸(9),所述旋轉軸(9)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卡座(10),所述卡座(10)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有起重鉤(11),所述旋轉軸(9)表面靠近卡座(10)的一側固定連接有荊棘輪(12),所述鉤座(7)的內側壁安裝有氣缸(13),所述氣缸(13)分別連通設置有第一氣動推桿(14)和第二氣動推桿(15),所述第一氣動推桿(14)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支架(28),所述支架(28)的內側壁通過轉軸可轉動連接有棘爪(16),所述棘爪(16)上表面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彈簧(17),所述第二氣動推桿(15)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夾板(18),所述起重機吊架(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收線盤組,所述起重鉤(11)的表面安裝有輔助輪組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起重機械用防震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絲桿(3)上表面的一側開設有正螺紋段,所述絲桿(3)上表面的另一側開設有反螺紋段,所述絲桿(3)表面的兩側均套裝有軸承,所述絲桿(3)通過軸承可轉動安裝在所述起重機吊架(1)的內側壁,所述滑臺(4)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滑臺(4)對稱安裝在所述絲桿(3)的表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起重機械用防震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機吊架(1)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有平衡滑塊,所述滑臺(4)的側面固定連接有與平衡滑塊相適配的平衡滑槽,所述滑臺(4)通過平衡滑塊滑動安裝在所述起重機吊架(1)的內側壁。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起重機械用防震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組件(5)包括支撐主桿(501),所述支撐主桿(501)的內底壁固定連接有緩沖彈簧(502),所述緩沖彈簧(502)的一端固定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文剛,牟永勝,馬加朋,郭杰,高艷,呂典飛,
申請(專利權)人:張文剛,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