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液壓撬瓣及扭瓣打樁裝置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打樁鉆孔設備的工程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液壓撬動和扭動鉆瓣的打樁設備
,是液壓帶動液壓馬達或油缸使鉆瓣撬動或扭動的打樁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已有的旋挖鉆機或長螺旋打樁機,因其工作方式時切削一個圓面,所以需要消耗非常大的功率,打孔口徑增大一倍,發動機的功率相應增大3倍,所以打孔直徑較小,生產成本和使用成本卻非常高,但打巖層卻很費勁,因為其工作方式是將巖層磨出一個圓弧,而且無法排出碎屑,所以碎屑又被磨成了粉末,影響機器有效切割巖層。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專利技術提供用鋼絲繩提供動力,用伸縮筒扶住鉆頭模塊,使鉆頭模塊始終保持豎直狀態,鉆頭模塊內部用油缸代替液壓泵,滑輪組帶動油缸完成伸縮,推動液壓油循環,液流推動液壓馬達轉動或工作油缸推拉,帶動鉆瓣不停來回扭動或撬動,再將泥土收攏提出井外卸載土石。可靠性更高,效果更好。或者地面模塊通過油管連接到鉆頭模塊,使鉆頭模塊的液壓控制元件控制撬瓣液壓馬達或扭瓣油缸的供油,使各鉆瓣輪流提起,然后后快速向下沖擊,每時每刻只有個別鉆瓣接觸巖層,所產生的壓強較大,容易突破巖層的承受力,且鉆瓣不停地將碎屑往內往上刨,所以打樁效率更高。或者控制扭瓣油缸推拉鉆瓣扭動,或者使鉆瓣又扭又撬,巖層容易崩裂,對鉆瓣的磨損更小。
[0004]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地面模塊通過鋼絲繩傳遞動力結構,或者地面模塊通過高壓油管向鉆頭模塊供油的結構。在鉆頭模塊正上方的地面模塊上轉動安裝卸土掛鉤,用于鉆頭模塊上升到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液壓撬瓣及扭瓣打樁裝置,包括地面模塊和鉆頭模塊,地面模塊包括行走機構、動力機構和卷揚機,其特征是:鉆頭模塊包括上滑輪組件、液壓組件、下滑輪組件、鉆架組件、鉆瓣組件和收瓣組件六個部分,卷揚機通過鋼絲繩連接鉆頭模塊;所述的鉆頭模塊,包括撬瓣型結構、扭瓣型結構和又扭又撬型結構三種獨立結構:所述的上滑輪組件(5)位于鉆頭模塊的上部,下滑輪組件(7)位于鉆頭模塊的中部,液壓組件的油缸(6)位于上滑輪組件(5)與下滑輪組件(7)之間或下滑輪組件(7)與壓力盤(56)之間,鉆架(8)、鉆瓣(9)和收瓣組件位于鉆頭模塊下部,其中鉆架(8)位于鉆瓣(9)的上部,收瓣組件位于鉆瓣(9)的內部;所述的上滑輪組件包括:上滑輪組架(5)、轉向滑輪板(51)、轉向滑輪(52)、上滑輪板(53)、上滑輪(54)、壓力柱(55)、壓力盤(56)、連接柱(57)和鉆架螺帽(58);其中上滑輪組架(5)是柱形結構,上滑輪組架(5)上底外圓與扶正模塊下端通過螺紋、插銷、卡扣或卡鉤固定連接,上底中心位置鉆有肓孔,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平行的轉向滑輪板(51),轉向滑輪板(51)的正對點鉆有圓孔,圓孔中通過轉軸轉動安裝轉向滑輪(52),轉向滑輪(52)的一側外圓槽與鉆頭模塊的中心線相切;上滑輪組架(5)側面鉆有一鋼絲繩入孔,或者取消轉向滑輪板(51)和轉向滑輪(52),鋼絲繩直接從伸縮外筒(4)外面上升到桅桿(1)頂部;上滑輪組架(5)的側面固定連接有成對豎直平行的上滑輪板(53),每對平行板的正對點鉆有圓孔,孔中通過轉軸轉動安裝上滑輪(54),上滑輪組架(5)的下底與下滑輪組架(7)的上底之間固定連接油缸(6)的缸體和活塞桿,其中油缸(6)的活塞桿異側油口為油缸出油口(61),活塞桿同側油口為油缸進油口(62);上滑輪組架(5)的側面固定連接豎直向下的壓力柱(55),壓力柱是能承受壓力的柱體,分布在鉆頭模塊外部,下端固定連接壓力盤(56),壓力盤(56)是中空的環形柱體,其中中空部分有間隙地套在定位桿(97)的外側面,或者壓力盤(56)的上底與下滑輪組架(7)之間固定連接油缸(6)的缸體和活塞桿,油缸(6)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下滑輪組架(7)的下底面和壓力盤(56)的上底面,采用活塞桿同側油口為油缸出油口(61),活塞桿異側油口為油缸進油口(62);壓力盤(56)下底同中心軸固定連接一空心的連接柱(57),連接柱(57)的中空部分有間隙地套在定位桿(97)的外側面,連接柱(97)的下端從上向下穿過鉆架(8)的中心孔后,末端通過螺紋或焊接固定連接鉆架螺帽(58);壓力盤(56)和鉆架(8)上,分別固定連接閘閥(81)的閥體和通過連桿連接控制柄;所述的液壓組件包括:油缸(6)、單向閥(60)、閘閥(81)、液控三通閥(63)、關閥動力缸(66)、關閥工作缸(67)、開閥動力缸(68)、開閥工作缸(67)、液壓馬達(93)以及連接油管;所述的油缸(6)有兩端,即缸體端和活塞桿端,油缸(6)的兩端固定連接在上下滑輪組架(5和7)之間或下滑輪組架(7)與壓力盤(56)之間;固定連接在上下滑輪組架(5和7)之間的油缸(6)的活塞桿同側油口為進油口(62),異側油口為出油口(61),即活塞桿同側油腔同時兼做油箱,或油缸(6)的兩端固定連接在下滑輪組架(7)與壓力盤(56)之間,油缸(6)活塞桿同側油口為出油口(61),異側油口為進油口(61),即活塞桿異側油腔同時兼做油箱,或者只在上下滑輪組架(5和7)之間固定安裝油缸(6),或者只在下滑輪組架(5)與壓力盤(56)之間固定安裝油缸(6),同時增加油箱;或者上下滑輪組架(5與7)之間和下滑輪組架(7)與壓力盤(56)之間同時安裝油缸(6),此種結構或無需外置油箱;所述的單向閥(60)兩端各通過一個三通接頭并接在油缸進油口(62)和出油口(61)之間,即第一個三通接頭的第一個油口與油缸的出油口(61)連通連接,第二個油口與單向閥的高壓端油口連通連接,第三個油口與閘
閥(81)的一個油口連通連接,閘閥(81)的另一個油口與液控三通閥(63)的進油口連通連接,液控三通閥的一個出油口與液壓馬達(93)的進油口連通連接,另一個出油口與下一級的液控三通閥(63)的進油口連通連接,下一級的液控三通閥(63)的一個出油口與該級的液壓馬達(93)進油口連通連接,另一個出油口與再下一級的液控三通閥(63)的進油口連通連接,倒數第二級的液控三通閥(63)的一個出油口與該級液壓馬達(93)的進油口連通連接,另一個出油口與最后一級的液壓馬達(93)的進油口連通連接,所有液壓馬達(93)的出油口與單向閥(60)的低壓端油口和油缸進油口(62)連通連接;每級的凸輪或偏心輪(91)觸動該級的關閥動力缸(66),最后一級無獨立的關閥工作缸和關閥動力缸;所有液壓馬達(93)的出油口通過多通接頭匯集后,多通接頭的最后一個油口通過第二個三通接頭連通連接到油缸進油口(62)和單向閥(60)的低壓端油口,即第二個三通接頭的第一個油口與油缸進油口(62)連通連接,第二個油口與單向閥(60)的低壓端油口連通連接,第三個油口連通連接各級液壓馬達(93)的出油口;對于有多個油缸的系統,如果分布在下滑輪組架(7)上部和下部油缸(6)的容積相等,油缸(6)的連接或者采用并聯方式,即所有油缸進油口連通連接后作為總的油缸進油口(62),所有油缸出油口也連通連接后作為總的油缸出油口(61);或者采用背壓式的串聯連接方式:即所有油缸6的活塞桿同側油口連通連接,并將固定連接在上下滑輪組架(5和7)之間的油缸的活塞桿異側油口作為油缸出油口(61),將固定連接在下滑輪組架(7)與壓力盤(56)之間的油缸的活塞桿異側油口作為進油口(62);或者取消所述的凸輪,直接將關閥動力缸(66)和開閥動力缸(68)的活塞桿與偏心輪(91)接觸,用偏心輪(91)同時兼做凸輪,或者采用與偏心輪(91)的轉軸固定連接的曲軸,通過連桿轉動連接到關閥動力缸(66)和開閥工作缸(68)的活塞桿,或者將關閥動力缸(66)與開閥動力缸(68)合并為一個較大的動力缸,通過一個三通接頭和兩根油管分接成兩路后,再并接到關閥工作缸(67)和開閥工作缸(69);或者將液控三通閥(63)換成換向閥,并將所換上的換向閥的低壓出油口B堵塞;開閥動力缸(68)、關閥動力缸(66)、開閥工作缸(69)和關閥工作缸(67)都是形同注射器的單向油缸結構,開閥動力缸(68)與開閥工作缸(69)的油口通過管道連通連接,關閥動力缸(66)和關閥工作缸(67)的油口通過管道連通連接,即油管兩端各連通連接一個單油口油缸,關閥動力缸(66)和開閥動力缸(68)缸體并排固定安裝在鉆架(8)上的同一位置,關閥動力缸(66)和開閥動力缸(68)的活塞桿指向并靠近凸輪,本級關閥動力缸(66)和開閥動力缸(68)的活塞桿與同一凸輪相接觸連接,關閥工作缸(67)的缸體與本級液控三通閥(63)的缸體固定連接,本級關閥工作缸(67)的活塞桿靠近并指向本級液控三通閥(63)的閥芯滑動的方向,且與閥芯一端通過壓簧連接,或不用壓簧,本級關閥工作缸(67)的活塞桿縮為最短,且閥芯處于最近端位置時,本級關閥工作缸(67)的活塞桿與閥芯接觸連接,開閥工作缸(69)的缸體與下級液控三通閥(63)的缸體固定連接,開閥工作缸(69)的活塞桿與下級液控三通閥(63)的閥芯的另一端的連接與關閥工作缸(69)的連接方式一樣;所述的液控三通閥(63),或者是鋼珠定位的液控換向閥或手動換向閥;所述的閘閥(81)或者是只有一個油路通道的手動換向閥,其閥體固定連接在壓力盤(56)或鉆架(8)上,閥芯接觸連接或通過連桿或通過鏈繩連接在鉆架(8)或壓力盤(56)上;各級液壓馬達(93)的機體與鉆架(8)固定連接,其轉軸或與本級偏心輪(91)同軸連接,或通過齒輪與齒輪、鏈
輪與鏈條或皮帶與皮帶輪嚙合連接本級偏心輪(91)的轉軸,偏心輪(91)的轉軸上或固定連接有凸輪,或者偏心輪轉軸上無凸輪,而是使用與鉆瓣(9)轉動連接的偏心輪...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