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揭示了一種軀干傷口用防水罩,包括罩體和固定帶,罩體包括具有內腔的凸起部和環繞設置在凸起部底部周圍的罩沿,凸起部頂部的中間位置設置有排氣孔,排氣孔處連接有排氣裝置,固定帶的兩端分別與罩體左右兩側的罩沿可拆卸連接。該防水罩密封性、牢固性好,可以避免患者洗浴或做其它親水活動時傷口受到感染。染。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軀干傷口用防水罩
[0001]本技術涉及醫療輔助用品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軀干傷口用防水罩。
技術介紹
[0002]患者手術或皮膚表面受到創傷后,在洗浴或做其它親水活動時,為避免感染手術切口或傷口創面,需要對傷口進行防水保護。對傷口或創面進行防水保護的裝置有防水罩和防水貼,但是目前市面上的防水罩和防水貼的防水效果不太理想,特別是對于軀干部位傷口的防護,現有的防水罩或防水貼存在密封性不佳、容易移位的問題,防護效果較差,增加了患者洗浴或做其它親水活動時導致傷口感染的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軀干傷口用防水罩,密封性、牢固性好,可以避免患者洗浴或做其它親水活動時傷口受到感染。
[0004]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5]軀干傷口用防水罩,包括罩體和固定帶,罩體包括具有內腔的凸起部和環繞設置在凸起部底部周圍的罩沿,凸起部頂部的中間位置設置有排氣孔,排氣孔處連接有排氣裝置,固定帶的兩端分別與罩體左右兩側的罩沿可拆卸連接。
[0006]此外,本技術還提供如下附屬技術方案:
[0007]凸起部內側設置有與排氣孔同軸設置的活塞筒,凸起部外側設置有與排氣孔同軸設置的內螺紋筒,排氣裝置包括螺桿、連接桿、活塞和轉動手柄,螺桿與內螺紋筒螺紋連接,活塞可活動的設置在活塞筒內且邊緣抵靠活塞筒內壁,連接桿連接在螺桿與活塞之間并可在內螺紋筒內移動;轉動手柄與螺桿固定連接。
[0008]罩沿底部連接有環繞在內腔外側的環形密封圈。
[0009]罩沿底部設置有螺旋硅膠,螺旋硅膠環繞設置在密封圈外側。
[0010]罩體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兩個卡接孔,固定帶的兩端設置有連接扣,連接扣對應卡接孔處設置有卡接塊,卡接塊朝向固定帶的一側開設有卡接槽,卡接塊伸入卡接孔對其施加朝向固定帶方向的力后卡接塊與罩沿卡接。
[0011]軀干傷口用防水罩還包括可塑貼環,貼環的其中一面用于與人體皮膚貼合,另一面用于與凸起部和罩沿的底面相接觸。
[0012]相比于現有技術,本技術的優勢在于:
[0013]揭示了一種軀干傷口用防水罩,其包括罩體和固定帶,使用時,將凸起部罩在傷口上,調節排氣裝置可以使凸起部與傷口周圍皮膚產生吸附作用,提升牢固性和密封性;固定帶的兩端可以與罩體左右兩側的罩沿可拆卸連接,從而將罩體與人體軀干連接,本技術的防水密封性和牢固性好,可以確保患者在洗浴過程中傷口受到感染。
附圖說明
[0014]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相關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涉及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并非對本技術的限制。
[0015]圖1是本技術外側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技術內側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本技術的剖視圖。
[0018]圖4是固定帶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5是貼環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標號:1、罩體;11、凸起部;111、排氣孔;112、活塞筒;113、內螺紋筒;12、罩沿;121、卡接孔;2、固定帶;21、連接扣;211、卡接塊;212、卡接槽;3、排氣裝置;31、螺桿;32、連接桿;33、活塞;34、轉動手柄;4、密封圈;5、螺旋硅膠;6、貼環。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技術方案作進一步非限制性的詳細描述。
[0022]如圖1
?
5所示,軀干傷口用防水罩包括罩體1和固定帶2,還包括兩面具有粘貼性的可塑貼環6,貼環6的其中一面用于與人體皮膚貼合,另一面用于與罩體1底面相接觸。
[0023]罩體1包括具有內腔的凸起部11和環繞設置在凸起部11底部周圍的罩沿12。凸起部11頂部的中間位置設置有排氣孔111,排氣孔111處連接有排氣裝置3,通過排氣裝置3可調節罩體1內部的氣壓,從而加強凸起部11與皮膚的吸附作用。
[0024]具體的,凸起部11內側設置有與排氣孔111同軸設置的活塞筒112,凸起部11外側設置有與排氣孔111同軸設置的內螺紋筒113;排氣裝置3包括螺桿31、連接桿32、活塞33和轉動手柄34,螺桿31與內螺紋筒113螺紋連接,活塞33可活動的設置在活塞筒112內且邊緣抵靠活塞筒112內壁,連接桿32連接在螺桿31與活塞33之間并可在內螺紋筒113內移動,轉動手柄34與螺桿31固定連接;當使用排氣裝置3使得凸起部11對皮膚進行吸附時,首先轉動手柄34,使螺桿31朝向內螺紋筒113外部運動,從而使連接桿32移動并帶動活塞33移動,由于凸起部11與活塞筒112共同形成封閉的容腔,活塞33在活塞筒112內移動的過程中,增大了封閉容腔的體積,從而使得封閉容腔內的氣壓變小,由于外部氣壓不變,從而使得凸起部11產生與皮膚的吸附作用。
[0025]罩沿12底部連接有環繞在內腔外側的環形密封圈4,密封圈4為高吸水樹脂密封圈,直徑為10cm
?
25cm,具體可根據不同傷口大小設置不同的型號;密封圈4一側與凸起部11內腔外側固定連接,另一側用于與傷口邊緣表面皮膚上的貼環6緊密貼合,高吸水樹脂密封圈具有極強的吸水性能且具有粘著性,可以提升凸起部11的密封性;罩沿12底部還設置有螺旋硅膠5,螺旋硅膠5環繞設置在密封圈4外側,螺旋硅膠5的結構加大了凸起部11的接觸面積,并提供穩定安全的貼合,同時螺旋硅膠5的高度低于密封圈4的高度,使得密封圈4可壓緊皮膚一定深度,再使螺旋硅膠5進行貼合,進一步加強凸起部11的貼合性。
[0026]固定帶2的兩端分別與罩體1左右兩側的罩沿12可拆卸連接。罩沿12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兩個卡接孔121,固定帶2的兩端設置有連接扣21,連接扣21對應卡接孔121處設置
有卡接塊211,卡接塊211朝向固定帶2的一側開設有卡接槽212,卡接塊211伸入卡接孔121對其施加朝向固定帶2方向的力后卡接塊211與罩沿12卡接。
[0027]防漏可塑貼環6的其中一面與人體皮膚貼合,另一面與凸起部11和罩沿12的底面相接觸,防漏可塑貼環6含丁烯共聚物、明膠等具有耐酸腐蝕和密封性的成分,并且貼環6具有穩定性和柔韌性,能夠適應不同的人體形態,可用于填平皮膚上的凹陷和皺褶,由此在傷口周圍皮膚和密封圈4之間提供密封,從而保護傷口免受沐浴時水的影響。
[0028]使用時,確保傷口周圍皮膚清潔干燥,首先調整和拉伸貼環6至合適的形狀,將貼環6貼于傷口周圍的皮膚上,然后將凸起部11對準傷口,罩沿12底部的密封圈4和螺旋硅膠5對準貼環6,并使罩體1與貼環6進行壓緊貼合固定;其次,通過拉動固定帶2使之適合使用者的體型,然后將四個卡接塊211分別與罩沿12的左右兩側的卡接孔121進行扣接,輕壓腹部,卡接塊211伸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軀干傷口用防水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體(1)和固定帶(2),所述罩體(1)包括具有內腔的凸起部(11)和環繞設置在凸起部(11)底部周圍的罩沿(12),所述凸起部(11)頂部的中間位置設置有排氣孔(111),所述排氣孔(111)處連接有排氣裝置(3),所述固定帶(2)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罩體(1)左右兩側的罩沿(12)可拆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軀干傷口用防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11)內側設置有與所述排氣孔(111)同軸設置的活塞筒(112),所述凸起部(11)外側設置有與排氣孔(111)同軸設置的內螺紋筒(113),所述排氣裝置(3)包括螺桿(31)、連接桿(32)、活塞(33)和轉動手柄(34),所述螺桿(31)與所述內螺紋筒(113)螺紋連接,所述活塞(33)可活動的設置在所述活塞筒(112)內且邊緣抵靠活塞筒(112)內壁,所述連接桿(32)連接在螺桿(31)與活塞(33)之間并可在內螺紋筒(113)內移動;所述轉動手柄(34)與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紹芬,禤羽,周騰賢,鄧玉華,阮巧,周興佩,李惠,蘇曉玲,陳艷芳,
申請(專利權)人:玉林市紅十字會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