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基于半波整流的噪聲限制器電路,包括:半波整流電路和噪聲限制電路;其中,所述半波整流電路包括電阻R1、電阻R2、電阻R3、二極管D1、二極管D2和放大器A;所述噪聲限制電路包括電阻R4、電阻R5、電阻R6、電阻R7、電阻R8、電阻R9、二極管D3、二極管D4、電容C1、電容C2。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基于半波整流的噪聲限制器電路包括半波整流電路和噪聲限制電路,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電路先對信號進行整流,然后進一步對信號進行了噪聲限制,該電路簡單有效,使用方便,在改善了電路信噪比的同時,更是增加了電路的魯棒性。路的魯棒性。路的魯棒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基于半波整流的噪聲限制器電路
[0001]本專利技術屬聲學設計
,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半波整流的噪聲限制器電路。
技術介紹
[0002]數字音頻是一種利用數字化手段對聲音進行錄制、存放、編輯、壓縮或播放的技術,它是隨著數字信號處理技術、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而形成的一種全新的聲音處理手段。在數字音頻中,信號的音量是有一個最大值的,既是滿刻度,也就是0dBFS。一旦輸出信號超過了滿刻度(0dBFS),那么就會造成信號削波失真(在模擬世界中可能會導致設備損壞)。
[0003]限制器的核心職能是將峰值控制在閾值以下,故此,能將瞬態電平和信號峰值控制在閾值以下的處理器就可以被稱為限制器。限制器與壓縮器最大的區別就是,限制器能做到零啟動時間和無窮大的壓縮比,而壓縮器則無能為力。在混音中,限制器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不削波的情況下保持響度最大化。壓限器的使用,避免了信號過強造成的麻煩
[0004]目前,人們通過各種辦法來實現減少諧波失真,而噪聲限制器使用非常普遍。現有噪聲抑制器電路較為復雜,不利于集成化,且不同的電路對使用的條件要求較高,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0005]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基于半波整流的噪聲限制器電路。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6]一種基于半波整流的噪聲限制器電路,包括:半波整流電路和噪聲限制電路;其中,
[0007]所述半波整流電路包括電阻R1、電阻R2、電阻R3、二極管D1、二極管D2和放大器A;
[0008]所述噪聲限制電路包括電阻R 4、電阻R5、電阻R6、電阻R7、電阻R8、電阻R9、二極管D 3、二極管D 4、電容C1、電容C2;
[0009]輸入端通過所述電阻R1連接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輸入端;
[0010]所述放大器A的正向輸入端通過所述電阻R3接地;
[0011]所述二極管D 1的負極連接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輸入端,所述二極管D 1的正極連接所述放大器A的輸出;
[0012]所述二極管D 2的負極連接所述放大器A的輸出,所述二極管D 2的正極通過電阻R 2連接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輸入端;
[0013]所述電阻R 4連接所述二極管D 2的正極,所述電阻R 4與所述電容C 1串聯后,連接在所述二極管D 2的正極與接地之間;
[0014]所述電阻R 5、所述電容C2、所述二極管D 3、所述電阻R 6依次串聯后,并聯在所述電阻R 4兩端,所述R 5的一端連接所述二極管D 2的正極,所述電容C2連接所述二極管D 3的正極;
[0015]所述電阻R 7與所述電阻R 8串聯后,并聯在所述電容C2的兩端,所述電容R 8連接在所述二極管D3的正極;
[0016]所述電阻R 7與所述電阻R 8連接的節點處接地;
[0017]所述二極管D3的負極連接所述二極管D 4的負極;
[0018]所述二極管D 4的正極通過電阻R9接地,同時連接所述基于半波整流的噪聲限制器電路的輸出out。
[0019]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阻R 1的阻值為1KΩ~0.5MΩ。
[0020]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阻R 4的阻值為1MΩ,所述電阻R 5的阻值為0.22MΩ,所述電阻R 6的阻值為0.471MΩ,所述電阻R 7的阻值為0.39MΩ,所述電阻R 8的阻值為1MΩ,所述電阻R 9的阻值為1MΩ。
[0021]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容C1容值為0.04μF~0.08μF,所述電容C2的容值為0.022μF。
[0022]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容C1容值為0.047μF。
[002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
[0024]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基于半波整流的噪聲限制器電路包括半波整流電路和噪聲限制電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電路先對信號進行整流,然后進一步對信號進行了噪聲限制,該電路簡單有效,使用方便,在改善了電路信噪比的同時,更是增加了電路的魯棒性。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于半波整流的噪聲限制器電路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7]實施例一
[0028]請參見圖1,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于半波整流的噪聲限制器電路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
[0029]一種基于半波整流的噪聲限制器電路,包括:半波整流電路和噪聲限制電路;其中,
[0030]所述半波整流電路包括電阻R1、電阻R2、電阻R3、二極管D1、二極管D2和放大器A;
[0031]所述噪聲限制電路包括電阻R 4、電阻R5、電阻R6、電阻R7、電阻R8、電阻R9、二極管D 3、二極管D 4、電容C1、電容C2;
[0032]輸入端通過所述電阻R1連接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輸入端;
[0033]所述放大器A的正向輸入端通過所述電阻R3接地;
[0034]所述二極管D 1的負極連接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輸入端,所述二極管D 1的正極連接所述放大器A的輸出;
[0035]所述二極管D 2的負極連接所述放大器A的輸出,所述二極管D 2的正極通過電阻R 2連接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輸入端;
[0036]所述電阻R 4連接所述二極管D 2的正極,所述電阻R 4與所述電容C 1串聯后,連
接在所述二極管D 2的正極與接地之間;
[0037]所述電阻R 5、所述電容C2、所述二極管D 3、所述電阻R 6依次串聯后,并聯在所述電阻R 4兩端,所述R 5的一端連接所述二極管D 2的正極,所述電容C2連接所述二極管D 3的正極;
[0038]所述電阻R 7與所述電阻R 8串聯后,并聯在所述電容C2的兩端,所述電容R 8連接在所述二極管D3的正極;
[0039]所述電阻R 7與所述電阻R 8連接的節點處接地;
[0040]所述二極管D3的負極連接所述二極管D 4的負極;
[0041]所述二極管D 4的正極通過電阻R9接地,同時連接所述基于半波整流的噪聲限制器電路的輸出out。
[0042]具體的,半波整流電路通過放大器A與二極管的特性實現了整流,簡單方便。
[0043]進一步地,所述電阻R 1~R3的阻值為1KΩ~0.5MΩ。
[0044]進一步地,所述電阻R 4的阻值為1MΩ,所述電阻R 5的阻值為0.22MΩ,所述電阻R 6的阻值為0.471MΩ,所述電阻R 7的阻值為0.39MΩ,所述電阻R 8的阻值為1MΩ,所述電阻R 9的阻值為1MΩ。
[0045]優選的,所述電容C1容值為0.04μF~0.08μF,所述電容C2的容值為0.022μF。
[0046]優選的,所述電容C1容值為0.047μF。
[0047]進一步地,二極管D 3和二極管D 4可以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半波整流的噪聲限制器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半波整流電路和噪聲限制電路;其中,所述半波整流電路包括電阻R1、電阻R2、電阻R3、二極管D1、二極管D2和放大器A;所述噪聲限制電路包括電阻R4、電阻R5、電阻R6、電阻R7、電阻R8、電阻R9、二極管D3、二極管D4、電容C1、電容C2;輸入端in通過所述電阻R1連接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輸入端;所述放大器A的正向輸入端通過所述電阻R3接地;所述二極管D1的負極連接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輸入端,所述二極管D1的正極連接所述放大器A的輸出;所述二極管D2的負極連接所述放大器A的輸出,所述二極管D2的正極通過電阻R2連接所述放大器A的反向輸入端;所述電阻R4連接所述二極管D2的正極,所述電阻R4與所述電容C1串聯后,連接在所述二極管D2的正極與接地之間;所述電阻R5、所述電容C2、所述二極管D3、所述電阻R6依次串聯后,并聯在所述電阻R4兩端,所述R5的一端連接所述二極管D2的正極,所述電容C2連接所述二極管D3的正極;所述電阻R7...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小磊,王孟,董少航,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三維通信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