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成型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線材自動成型裝置,包括機架及設置在機架上的旋轉工作臺,在機架上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旋轉工作臺中心連接,第一電機帶動旋轉工作臺轉動,在旋轉工作臺的外圍間隔均勻設置有至少三個凹模,所述凹模的進料口位于旋轉工作臺的半徑方向的外側,在其中一個凹模對應處的機架上設置有進料機構,在其中一個凹模對應處的機架上設置有升降機構,所述升降機構上設置有凸模,凸模與對應的凹模配合,在其中一個凹模對應處的機架上設置有下料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得到的一種線材自動成型裝置,能有效提升裝置的自動化程度,加工效率高,降低勞動力成本。降低勞動力成本。降低勞動力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線材自動成型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成型
,尤其是一種線材自動成型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現有技術中,在不銹鋼制品中經常會用到一些由線材擠壓成型的產品。這些產品在加工過程中,都是先將線材切割,然后逐一放入成型模具進行成型,成型后逐一下料。操作過程復雜,需要消耗大量的勞動力,而且加工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為了解決上述技術不足而提供一種線材自動成型裝置,能實現自動化加工,提升加工效率。
[0004]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線材自動成型裝置,包括機架及設置在機架上的旋轉工作臺,在機架上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旋轉工作臺中心連接,第一電機帶動旋轉工作臺轉動,在旋轉工作臺的外圍間隔均勻設置有至少三個凹模,所述凹模的進料口位于旋轉工作臺的半徑方向的外側,在其中一個凹模對應處的機架上設置有進料機構,在其中一個凹模對應處的機架上設置有升降機構,所述升降機構上設置有凸模,凸模與對應的凹模配合,在其中一個凹模對應處的機架上設置有下料機構。
[0005]上述方案,通過進料機構將線材輸送至對應的凹模內,凹模內的線材隨著旋轉工作臺的轉動進行轉動,至升降機構下方,升降機構上的凸模與凹模配合,將線材沖壓成型,成型后的線材隨著旋轉工作臺轉動至下料機構處,通過下料機構將成型后的線材取下。上述過程實現自動化作業,極大提升了加工效率,而且降低了勞動力的投入。
[0006]所述進料機構包括送料平臺、線材卷和輸送輥組,在機架上設置有送料平臺,所述送料平臺與所述凹模的進料口對接,線材卷設置在機架上,在送料平臺間隔設置有兩組限位樁,每組限位樁為兩個,限位樁之間形成送料通道,送料通道與凹模的進料口對接,所述輸送輥組設置在兩組限位樁之間的機架上,且輸送輥組呈上下設置,輸送輥組中的下方的輸送輥與送料平臺齊平;與進料機構相對應的凹模的進料口處的機架上設置有切割機構,所述切割機構用于將線材切割。線材卷設置在機架上,并將線材從兩組限位樁之間的送料通道將線材輸送至對應的凹模內,而輸送輥組可以為線材的輸送提供動力,當然所述輸送輥組上連接有動力機構,動力機構帶動輸送輥組轉動。由于輸送輥組的兩個輸送輥上下設置,而限位樁左右設置,所以能更好的對線材進行限制,便于其進入凹模內。當線材到達凹模內部后,由切割機構將線材進行切斷,所以能實現連續性送料,無需切斷后送料,提升效率及自動化程度。
[0007]所述切割機構包括設置氣缸及設置在氣缸伸縮端的切割刀,所述氣缸位于旋轉工作臺上方的機架上,氣缸豎直向下設置。氣缸的升降帶動切割刀對線材進行切割,效率高。
[0008]所述升降機構為液壓缸,所述凸模設置在液壓缸的伸縮端,所述液壓缸設置在旋轉工作臺上方的機架上,液壓缸豎直向下設置。
[0009]所述下料機構的結構為:在機架上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延伸至其中一個凹模的外圍,在連接桿上設置有電磁鐵,所述電磁鐵與對應的凹模之間存在間隙,在連接桿下方設置有收納箱。當成型后的線材所對應的凹模轉動至電磁鐵相對應位置處,所述電磁鐵通電產生吸力,將凹模內的線材從凹模內吸出,并吸附在電磁鐵上,然后電磁鐵再斷電,磁性消失,則所述線材自動掉落至收納箱中,其下料機構結構簡單,運行穩定性高。
[0010]本技術所得到的一種線材自動成型裝置,能有效提升裝置的自動化程度,加工效率高,降低勞動力成本。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為更進一步闡述本技術為實現預定技術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0013]實施例1:
[0014]如圖1所示,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線材自動成型裝置,包括機架1 及設置在機架1上的旋轉工作臺2,在機架1上設置有第一電機4,所述第一電機4的輸出軸3與所述旋轉工作臺2中心連接,第一電機4帶動旋轉工作臺2轉動,在旋轉工作臺2的外圍間隔均勻設置有至少三個凹模5,所述凹模5的進料口位于旋轉工作臺2的半徑方向的外側,在其中一個凹模5對應處的機架1上設置有進料機構,在其中一個凹模5對應處的機架 1上設置有升降機構,所述升降機構上設置有凸模12,凸模12與對應的凹模5配合,在其中一個凹模5對應處的機架1上設置有下料機構。
[0015]上述方案,通過進料機構將線材輸送至對應的凹模5內,凹模5內的線材隨著旋轉工作臺2的轉動進行轉動,至升降機構下方,升降機構上的凸模12與凹模5配合,將線材沖壓成型,成型后的線材隨著旋轉工作臺 2轉動至下料機構處,通過下料機構將成型后的線材取下。上述過程實現自動化作業,極大提升了加工效率,而且降低了勞動力的投入。
[0016]所述進料機構包括送料平臺、線材卷6和輸送輥組8,在機架1上設置有送料平臺,所述送料平臺與所述凹模5的進料口對接,線材卷6設置在機架1上,在送料平臺間隔設置有兩組限位樁7,每組限位樁7為兩個,限位樁7之間形成送料通道,送料通道與凹模5的進料口對接,所述輸送輥組8設置在兩組限位樁7之間的機架1上,且輸送輥組8呈上下設置,輸送輥組8中的下方的輸送輥與送料平臺齊平;與進料機構相對應的凹模 5的進料口處的機架1上設置有切割機構,所述切割機構用于將線材切割。線材卷6設置在機架1上,并將線材從兩組限位樁7之間的送料通道將線材輸送至對應的凹模5內,而輸送輥組8可以為線材的輸送提供動力,當然所述輸送輥組8上連接有動力機構,動力機構帶動輸送輥組8轉動。由于輸送輥組8的兩個輸送輥上下設置,而限位樁7左右設置,所以能更好的對線材進行限制,便于其進入凹模5內。當線材到達凹模5內部后,由切割機構將線材進行切斷,所以能實現連續性送料,無需切斷后送料,提升效率及自動化程度。
[0017]上述線材卷6可以直接通過轉軸設置在機架1上,當然也可以由動力機構帶動轉動
轉動,實現線材卷6主動輸出。
[0018]所述切割機構包括設置氣缸9及設置在氣缸9伸縮端的切割刀10,所述氣缸9位于旋轉工作臺2上方的機架1上,氣缸9豎直向下設置。氣缸9的升降帶動切割刀10對線材進行切割,效率高。
[0019]所述升降機構為液壓缸11,所述凸模12設置在液壓缸11的伸縮端,所述液壓缸11設置在旋轉工作臺2上方的機架1上,液壓缸11豎直向下設置。
[0020]所述機架1為立體的框架結構,其具體形式不限。所述氣缸9、液壓缸11均設置在機架1上,旋轉工作臺2上方的機架1在圖1中未展示。
[0021]所述下料機構的結構為:在機架1上設置有連接桿13,所述連接桿 13延伸至其中一個凹模5的外圍,在連接桿13上設置有電磁鐵14,所述電磁鐵14與對應的凹模5之間存在間隙,在連接桿13下方設置有收納箱 15。當成型后的線材所對應的凹模5轉動至電磁鐵14相對應位置處,所述電磁鐵14通電產生吸力,將凹模5內的線材從凹模5內吸出,并吸附在電磁鐵14上,然后電磁鐵14再斷電,磁性消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線材自動成型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機架及設置在機架上的旋轉工作臺,在機架上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旋轉工作臺中心連接,第一電機帶動旋轉工作臺轉動,在旋轉工作臺的外圍間隔均勻設置有至少三個凹模,所述凹模的進料口位于旋轉工作臺的半徑方向的外側,在其中一個凹模對應處的機架上設置有進料機構,在其中一個凹模對應處的機架上設置有升降機構,所述升降機構上設置有凸模,凸模與對應的凹模配合,在其中一個凹模對應處的機架上設置有下料機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線材自動成型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進料機構包括送料平臺、線材卷和輸送輥組,在機架上設置有送料平臺,所述送料平臺與所述凹模的進料口對接,線材卷設置在機架上,在送料平臺間隔設置有兩組限位樁,每組限位樁為兩個,限位樁之間形成送料通道,送料通道與凹模的進料口對接,所述輸送輥組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夏煒,夏如忠,夏小麗,鐘杰,
申請(專利權)人:嘉興永發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