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公開了一種腹腔植入式給藥裝置用導管,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該腹腔植入式給藥裝置用導管包括導管本體,導管本體包括一體設置的工作部與連接部,工作部包括第一管體與套環,第一管體的側壁上間隔設置有若干側孔,且若干側孔呈螺旋狀均布于第一管體的側壁上,套環套設于第一管體靠近連接部一側,用來封閉工作部與腹腔開孔之間的縫隙,套環與第一管體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導管本體為一體設置的工作部與連接部,連接部用來連接外部的液源,工作部用來插入病人的腹腔內,工作部包括第一管體和套設在第一管體上的套環,通過套環對病人腹腔開孔與第一管體之間的縫隙進行封閉,從而防止血液漏出,同時可以減少感染的風險。風險。風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腹腔植入式給藥裝置用導管
[0001]本申請涉及醫療器械
,具體涉及一種腹腔植入式給藥裝置用導管。
技術介紹
[0002]腹腔用植入式給藥裝置多用于腹腔化療,通過導管將化療藥物直接作用于腫瘤或游離癌細胞及微小轉移灶,具有藥物局部濃度高、持續作用長、藥物穿透力強、全身吸收少等優點。其主要并發癥是導管相關并發癥,如導管堵塞、腸瘺、腹膜炎癥、腹壁瘺等。
[0003]現有的腹腔導管植入腹腔時,導管與腹腔之間存在縫隙,腹腔內的血液容易漏出,且容易發生感染。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此,本申請提供一種腹腔植入式給藥裝置用導管,以解決現有的腹腔導管植入腹腔時,導管與腹腔之間存在縫隙,腹腔內的血液容易漏出,且容易發生感染的問題。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腹腔植入式給藥裝置用導管,包括導管本體,所述導管本體包括一體設置的工作部與連接部,所述工作部包括第一管體與套環,所述第一管體的側壁上間隔設置有若干側孔,且若干所述側孔呈螺旋狀均布于所述第一管體的側壁上,所述套環套設于所述第一管體靠近所述連接部一側,用來封閉工作部與腹腔開孔之間的縫隙,所述套環與所述第一管體固定連接。
[0007]可選地,連接部包括第二管體,所述第二管體與所述第一管體固定連接,且內部管道相連通,所述第二管體遠離所述第一管體的一端設置有連接頭,用來連接輸液袋或引流袋。
[0008]可選地,所述第二管體位于所述連接頭與所述第一管體之間設置有導管夾。
[0009]可選地,所述第二管體位于所述連接頭與所述第一管體之間設置有固定裝置,用來固定導管本體。
[0010]可選地,所述側孔的形狀為橢圓形或倒三角形異形孔。
[0011]可選地,所述側孔的數量為6個。
[0012]可選地,所述套環的材質為聚酯纖維。
[0013]可選地,所述連接頭為魯爾接頭。
[0014]相比現有技術,本申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術通過設置導管本體為一體設置的工作部與連接部,連接部用來連接外部的液源,工作部用來插入病人的腹腔內,工作部包括第一管體和套設在第一管體上的套環,通過套環對病人腹腔開孔與第一管體之間的縫隙進行封閉,從而防止血液漏出,同時可以減少感染的風險。
附圖說明
[0016]為了更直觀地說明現有技術以及本申請,下面給出幾個示例性的附圖。應當理解,附圖中所示的具體形狀、構造,通常不應視為實現本申請時的限定條件;例如,本領域技術人員基于本申請揭示的技術構思和示例性的附圖,有能力對某些單元(部件)的增/減/歸屬劃分、具體形狀、位置關系、連接方式、尺寸比例關系等容易作出常規的調整或進一步的優化。
[0017]圖1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側孔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液體流向部分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液體流向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1]圖5為現有市售導管部分液體流向結構示意圖;
[0022]圖6為現有市售導管整體液體流向結構示意圖。
[0023]附圖標記說明:
[0024]1、導管本體;11、工作部;111、第一管體;112、套環;113、側孔;12、連接部;121、第二管體;122、連接頭;123、導管夾;124、固定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申請作進一步詳述。
[0026]在本申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本申請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旨在區別指代的對象,而不具有技術內涵方面的特別意義(例如,不應理解為對重要程度或次序等的強調)。“包括”、“包含”、“具有”等表述方式,同時還意味著“不限于”(某些單元、部件、材料、步驟等)。
[0027]本申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等的用語,通常是為了便于對照附圖直觀理解,而并非對實際產品中位置關系的絕對限定。在未脫離本申請揭示的技術構思的情況下,這些相對位置關系的改變,當亦視為本申請表述的范疇。
[0028]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腹腔植入式給藥裝置用導管,包括導管本體1,導管本體1采用聚氨酯材質,直徑為9F
?
11F,所述導管本體1包括一體設置的工作部11與連接部12,連接部12用來外接輸液袋等液源,工作部11用來插入病人的腹腔內進行引流,所述工作部11包括第一管體111與套環112,所述第一管體111的側壁上間隔設置有若干側孔113,本實施例為6個,側孔113的開設位置為第一管體111遠離連接部12一側的8公分范圍內,側孔113的形狀為橢圓形或者倒三角形的異形孔,其靠近第一管體111內徑的部分小于第一管體111外徑的部分,側孔113的切面平滑,且若干所述側孔113呈螺旋狀均布于所述第一管體111的側壁上,所述套環112套設于所述第一管體111靠近所述連接部12一側,用來封閉工作部11與腹腔開孔之間的縫隙,所述套環112與所述第一管體111固定連接,套環112固定的位置距離第一管體111遠離連接部12一端130mm
?
140mm,套環112為聚酯纖維(俗稱滌綸)材質,第一管體111插入病人腹腔內部時,移動套環112到病人皮膚隧道口約2
?
3cm,能與組織反應融合,與患者的皮下組織黏連,從而封閉了皮膚路口至導管的縫隙,可以使第一導管的位置固定、不漏血液,不易感染,使得這個導管固定得更加容易與牢固,從而降低感染的機會。
[0029]能夠通過導管自身的滌綸套環112與患者的皮下組織黏連,從而封閉了皮膚路口
至腹腔的縫隙。使得這個導管固定得更加容易與牢固,從而降低感染的機會。使用的時間會大大延長。
[0030]滌綸套環112固定于腹直肌,起到固定導管和保護隧道不被細菌侵入的作用。
[0031]如果滌綸套環112脫出,細菌則易沿導管出口侵入隧道,引起隧道炎甚至腹膜炎。隧道炎和腹膜炎是腹膜透析的嚴重并發癥。隧道炎因其位置較深,不方便局部用藥,感染不易控制,嚴重時需要隧道重建,甚至重新置管。腹膜炎時不僅會丟失大量的蛋白質,使患者的營養狀態惡化,而且反復腹膜炎可以引起腹膜纖維化,縮短腹膜的壽命,嚴重時會導致拔管,使腹膜透析無法繼續進行。因此,分析滌綸套環112脫出的原因,如何預防滌綸套環112脫出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0032]滌綸套環112脫出外露對腎透析患者造成局部感染、導管相關性感染、膿毒血癥血栓性靜脈炎、心內膜炎、轉移性感染及導管完全脫出影響甚大,從而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生存率。
[0033]如圖1和圖2所示,連接部12包括第二管體121,所述第二管體121與所述第一管體111固定連接,且內部管道相連通,所述第二管體121遠離所述第一管體111的一端設置有連接頭1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腹腔植入式給藥裝置用導管,包括導管本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本體(1)包括一體設置的工作部(11)與連接部(12),所述工作部(11)包括第一管體(111)與套環(112),所述第一管體(111)的側壁上間隔設置有若干側孔(113),且若干所述側孔(113)呈螺旋狀均布于所述第一管體(111)的側壁上,所述套環(112)套設于所述第一管體(111)靠近所述連接部(12)一側,用來封閉工作部(11)與腹腔開孔之間的縫隙,所述套環(112)與所述第一管體(111)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腹腔植入式給藥裝置用導管,其特征在于:連接部(12)包括第二管體(121),所述第二管體(121)與所述第一管體(111)固定連接,且內部管道相連通,所述第二管體(121)遠離所述第一管體(111)的一端設置有連接頭(122),用來連接輸液袋或引流袋。3.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尚小軍,黃天干,袁運福,
申請(專利權)人:美醫科技廣東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