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針灸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臨床用針灸治療儀。技術問題:現有針灸儀只是簡單地對毫針進行存儲,無法根據針灸的手法進行適應性輔助。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臨床用針灸治療儀,包括有底座和旋針系統等;底座內部連接有將毫針自動旋轉的旋針系統。本發明專利技術對毫針預先存放,減少毫針的拿取次數,同時利用旋轉式的上針方式精準實現毫針之間的切換,對毫針進行手動夾取下移,有利于醫護人員對毫針的精準控制,對毫針夾緊實現其自身轉動,醫護人員只需向下推動外殼即可,同時第三彈性件上的刻度線可準確地定位毫針進入患者身體的高度,避免患者受到傷害,最大化針灸的效果。最大化針灸的效果。最大化針灸的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臨床用針灸治療儀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針灸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臨床用針灸治療儀。
技術介紹
[0002]針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0003]現有針灸儀只是簡單地對毫針進行存儲,無法根據針灸的手法進行適應性輔助,針灸的整個治療過程,醫生需要進行逐個進行針具的外包裝拆除,對針具進行消毒,再進行扎針定位,工作強度很大,治療效率低,病人等待時間較長,不利于疾病的治療;對于年輕的醫務人員來說,手持毫針進行治療時,無法把握穩定的平衡點,極易對患者造成傷害。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了克服現有針灸儀只是簡單地對毫針進行存儲,無法根據針灸的手法進行適應性輔助的缺點,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臨床用針灸治療儀。
[0005]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臨床用針灸治療儀,包括有外殼、底座、入針示位環和頂板;外殼下部固接有底座;外殼上表面右部固接有入針示位環;外殼右部下側滑動連接有頂板;還包括有固定系統、推送系統、旋針系統和第三彈性件;外殼上部連接有用于預存毫針的固定系統;外殼左部連接有用于夾持毫針并輸送的推送系統;底座內部連接有將毫針自動旋轉的旋針系統;底座下表面固接有三個第三彈性件,且最右側的第三彈性件伸縮部設置有刻度線。
[0006]進一步的,固定系統包括有彈性限位器、承載座、擰蓋、固定環和限位機構;外殼內部上側固接有承載座;外殼內部上側固接有若干個彈性限位器,且彈性限位器位于承載座的外側;承載座內部轉動連接有擰蓋,且擰蓋外表面固接有若干個防滑凸條;擰蓋下部固接有固定環;固定環外表面固接有若干個限位機構。
[0007]進一步的,限位機構包括有第一連接板、第一卡塊、第一彈性件、支撐板、第二卡塊和第二連接板;固定環外表面固接有若干個第一連接板;每個第一連接板中部各固接有一個第一卡塊;每個第一連接板上固接有四個第一彈性件;每兩個上下相鄰的第一彈性件伸縮部固接有一個支撐板;每兩個支撐板之間固接有一個第二卡塊;每兩個支撐板外側固接有一個第二連接板。
[0008]進一步的,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均為三角折板。
[0009]進一步的,彈性限位器由彈簧伸縮桿和限位球頭組成。
[0010]進一步的,推送系統包括有第一電動伸縮件、楔形塊、指推塊、限位塊、彈性板、第三卡塊和第二彈性件;外殼內部上表面左側和內部上表面右側各固接有一個第一電動伸縮件;兩個第一電動伸縮件伸縮部各固接有一個楔形塊;外殼左部設置有滑槽,且兩個限位塊可在該滑槽內滑動;兩個限位塊左部固接有指推塊;指推塊右部固接有兩個彈性板;兩個彈性板相向側各固接有一個第三卡塊;兩個彈性板之間固接有第二彈性件。
[0011]進一步的,旋針系統包括有第二電動伸縮件、半環形導軌、移動環、橡膠塊、半齒環、第一固定板、微型電機和平齒輪;底座內部左側固接有第二電動伸縮件;第二電動伸縮件伸縮部固接有一個半環形導軌;底座內部下表面固接一個半環形導軌;每個半環形導軌內部各滑動連接有一個移動環;每個移動環內部各固接有一個橡膠塊,且每個橡膠塊中部開有半圓形槽;每個移動環外表面各固接有一個半齒環;底座內部下表面右側固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部固接有微型電機;微型電機輸出軸固接有平齒輪;平齒輪嚙合后側的半齒環。
[0012]進一步的,還包括有防滑墊;外殼外表面貼有若干個軟質橡膠材質的防滑墊。
[0013]進一步的,還包括有清潔機構;外殼右部連接有用于預消毒毫針的清潔機構;清潔機構包括有第二固定板、清潔箱和清潔塊;外殼右部固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固接有清潔箱;清潔箱內部固接有若干個清潔塊。
[0014]進一步的,清潔塊是海綿塊。
[0015]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對毫針預先存放,減少毫針的拿取次數,同時利用旋轉式的上針方式精準實現毫針之間的切換,對毫針進行手動夾取下移,有利于醫護人員對毫針的精準控制,對毫針夾緊實現其自身轉動,醫護人員只需向下推動外殼即可,同時第三彈性件上的刻度線可準確地定位毫針進入患者身體的高度,避免患者受到傷害,最大化針灸的效果。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專利技術臨床用針灸治療儀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專利技術臨床用針灸治療儀的第一種結構剖視圖;
[0018]圖3為本專利技術臨床用針灸治療儀的第二種結構剖視圖;
[0019]圖4為本專利技術臨床用針灸治療儀的G區放大圖;
[0020]圖5為本專利技術臨床用針灸治療儀的擰蓋和固定環的零件組合圖;
[0021]圖6為本專利技術限位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圖7為本專利技術推送系統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3]圖8為本專利技術旋針系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4]圖9為本專利技術清潔機構的部分結構剖視圖。
[0025]附圖標記中:1
?
外殼,2
?
底座,3
?
彈性限位器,4
?
承載座,5
?
擰蓋,6
?
固定環,71
?
第一連接板,72
?
第一卡塊,73
?
第一彈性件,74
?
支撐板,75
?
第二卡塊,76
?
第二連接板,8
?
第一電動伸縮件,9
?
楔形塊,101
?
指推塊,102
?
限位塊,103
?
彈性板,104
?
第三卡塊,105
?
第二彈性件,11
?
入針示位環,12
?
頂板,13
?
第二電動伸縮件,14
?
半環形導軌,15
?
移動環,16
?
橡膠塊,17
?
半齒環,18
?
第一固定板,19
?
微型電機,20
?
平齒輪,21
?
第二固定板,22
?
清潔箱,23
?
清潔塊,24
?
第三彈性件,25
?
防滑墊。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具體的介紹。
[0027]實施例
[0028]一種臨床用針灸治療儀,如圖1
?
9所示,包括有外殼1、底座2、入針示位環11和頂板12;外殼1下部固接有底座2;外殼1上表面右部固接有入針示位環11;外殼1右部下側滑動連
接有頂板12;
[0029]還包括有固定系統、推送系統、旋針系統和第三彈性件24;外殼1上部連接有用于預存毫針的固定系統;外殼1左部連接有用于夾持毫針并輸送的推送系統;底座2內部連接有將毫針自動旋轉的旋針系統;底座2下表面螺栓連接有三個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臨床用針灸治療儀,包括有外殼(1)、底座(2)、入針示位環(11)和頂板(12);外殼(1)下部固接有底座(2);外殼(1)上表面右部固接有入針示位環(11);外殼(1)右部下側滑動連接有頂板(1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固定系統、推送系統、旋針系統和第三彈性件(24);外殼(1)上部連接有用于預存毫針的固定系統;外殼(1)左部連接有用于夾持毫針并輸送的推送系統;底座(2)內部連接有將毫針自動旋轉的旋針系統;底座(2)下表面固接有三個第三彈性件(24),且最右側的第三彈性件(24)伸縮部設置有刻度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臨床用針灸治療儀,其特征在于:固定系統包括有彈性限位器(3)、承載座(4)、擰蓋(5)、固定環(6)和限位機構;外殼(1)內部上側固接有承載座(4);外殼(1)內部上側固接有若干個彈性限位器(3),且彈性限位器(3)位于承載座(4)的外側;承載座(4)內部轉動連接有擰蓋(5),且擰蓋(5)外表面固接有若干個防滑凸條;擰蓋(5)下部固接有固定環(6);固定環(6)外表面固接有若干個限位機構。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臨床用針灸治療儀,其特征在于:限位機構包括有第一連接板(71)、第一卡塊(72)、第一彈性件(73)、支撐板(74)、第二卡塊(75)和第二連接板(76);固定環(6)外表面固接有若干個第一連接板(71);每個第一連接板(71)中部各固接有一個第一卡塊(72);每個第一連接板(71)上固接有四個第一彈性件(73);每兩個上下相鄰的第一彈性件(73)伸縮部固接有一個支撐板(74);每兩個支撐板(74)之間固接有一個第二卡塊(75);每兩個支撐板(74)外側固接有一個第二連接板(76)。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臨床用針灸治療儀,其特征在于:彈性限位器(3)由彈簧伸縮桿和限位球頭組成。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臨床用針灸治療儀,其特征在于:推送系統包括有第一電動伸縮件(8)、楔形塊(9)、指推塊(101)、限位塊(102)、彈性板(103)、第三卡塊(104)和第二彈性件(105);外殼(1)內部上表面左側和內部上表面右側各固接有一個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娜娜,
申請(專利權)人:楊娜娜,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