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富氧環境實驗裝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設有傳動軸,傳動軸的一端連接有驅動傳動軸往返運動的動力源,傳動軸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一電極;第一電極遠離動力源的一側設有第二電極,第二電極上設有待測設備材料;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設有預留空間,預留空間對應處設有供氧管;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通過連接電源設有電壓差;還包括用于放置易燃物的載物臺,載物臺設置在預留空間的下方。由動力源驅動第一電極朝第二電極方向作往復運動,此時供氧管提供富氧環境,完成標準要求的往復次數后完成實驗,若無火花產生并未引燃可燃物,則待測設備的材料符合使用標準,從而避免在富氧環境中使用待測設備時,待測設備引燃起火。待測設備引燃起火。待測設備引燃起火。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富氧環境實驗裝置
[0001]本技術屬于富氧環境火災實驗
,特別是涉及一種富氧環境實驗裝置。
技術介紹
[0002]氧氣是人體進行新陳代謝的關鍵物質,機體通過氧化作用,得到熱量和能量,是給予生命與維持生命的必需元素。
[0003]特別是在醫院環境中,需要醫療用氧保障患者生命,同時也形成了富氧艙室。在富氧環境中難燃或不燃材料會變為易燃可燃材料,特別是各種醫用電氣設備易成為燃燒源,引發火災。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富氧環境實驗裝置,在富氧環境中針對機械設備材料進行多次實驗,避免機械設備在富氧環境成為燃燒源,防止產生火災。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富氧環境實驗裝置,其中,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設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的一端連接有驅動所述傳動軸往返運動的動力源,所述傳動軸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一電極;所述第一電極遠離動力源的一側設有第二電極,所述第二電極上設有待測設備材料;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設有預留空間,所述預留空間對應處設有供氧管;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通過連接電源設有電壓差;還包括用于放置易燃物的載物臺,所述載物臺設置在所述預留空間的下方。
[0006]上述的一種富氧環境實驗裝置,其中,所述動力源的輸出端與所述傳動軸的傳動方向垂直設置;所述動力源的輸出端安裝有傳動臂,所述傳動臂沿所述傳動軸傳動方向設置,所述傳動臂連接所述傳動軸。
[0007]上述的一種富氧環境實驗裝置,其中,所述動力源的輸出端上設有偏心設置的連接軸,所述傳動臂安裝在所述連接軸上。
[0008]上述的一種富氧環境實驗裝置,其中,所述支架上設有軸套,所述傳動軸通過軸套安裝在所述支架上。
[0009]上述的一種富氧環境實驗裝置,其中,還包括實驗艙,所述動力源、支架、第一電極、第二電極和載物臺均安裝在所述實驗艙內;所述實驗艙包括轉動安裝在所述實驗艙前端的艙門,所述艙門上設有把手。
[0010]上述的一種富氧環境實驗裝置,其中,所述實驗艙上設有通氣孔。
[0011]上述的一種富氧環境實驗裝置,其中,所述動力源為伺服電機。
[0012]上述的一種富氧環境實驗裝置,其中,所述動力源與所述第一電極之間設有隔板。
[0013]如上所述,本技術的一種富氧環境實驗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術設有動力源、傳動軸、第一電極和設有待測設備材料的第二電極,其中
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通過連接電源設有電壓差,通過動力源驅動傳動軸,由傳動軸帶動第一電極朝第二電極方向作往復運動,此時通過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的供氧管提供富氧環境,觀察第一電極靠近第二電極時,是否產生電火花,是否引燃載物臺上的可燃物,完成標準往復次數后完成實驗,若無產生火花未引燃可燃物,則待測設備的材料符合使用標準,從而避免在富氧環境中使用待測設備時,待測設備引燃起火。
附圖說明
[0015]圖1顯示為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富氧環境實驗裝置的立體圖;
[0016]圖2顯示為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富氧環境實驗裝置的主視圖;
[0017]圖3顯示為圖1中A處示意圖;
[0018]圖4顯示為圖3中A處隱藏傳動臂的示意圖。
[0019]元件標號說明:
[0020]1、支架;2、傳動軸;3、動力源;4、第一電極;5、第二電極;7、預留空間;8、供氧管;9、傳動臂;10、軸套;11、實驗艙;12、艙門;13、把手;14、通氣孔;15、載物臺;16、隔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技術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0022]請參閱圖1至圖4。須知,本說明書附圖所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技術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技術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技術所揭示的
技術實現思路
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術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
技術實現思路
下,當亦視為本技術可實施的范疇。
[0023]請參閱圖1至圖4,本技術提供一種富氧環境實驗裝置,其中,包括支架1,支架1上設有傳動軸2,傳動軸2的一端連接有驅動其作往返運動的動力源3,傳動軸2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一電極4。第一電極4遠離動力源3的一側設有位置固定第二電極5,第二電極5上鄰近第一電極4的一端設有待測設備材料。第一電極4與第二電極5之間設有預留空間7,預留空間7對應處設有供氧管8,具體的,供氧管8的進氧口端連接外界供氧源,出氧口端正對預留空間7,通過供氧管8向第一電極4與第二電極5之間輸氧,創造富氧環境。此外,第一電極4和第二電極5之間通過連接電源設有電壓差。還包括用于放置易燃物(例如棉花等)的載物臺15,載物臺15設置在預留空間7的下方。具體的,通過氧管供氧形成達到標準要求的氧氣濃度環境,動力源3驅動第一電極4多次接近第二電極5,完成一定次數的試驗次數,若無產生火花未引燃可燃物,則待測設備的材料符合使用標準。
[0024]進一步的,動力源3的輸出端與傳動軸2的傳動方向垂直設置,動力源3的輸出端安裝有傳動臂9,傳動臂9沿傳動軸2傳動方向設置,傳動臂9遠離動力源3的一端連接傳動軸2。
[0025]進一步的,參照圖3和圖4,動力源3的輸出端上設有偏心設置的連接軸,傳動臂9的兩端分別設有安裝孔,兩端的安裝孔內分別設有軸承,連接軸通過軸承安裝在其中一個安
裝孔內,傳動軸2鄰近動力源3的一端設有與連接軸平行設置的安裝軸,安裝軸通過軸承安裝在另一個安裝孔內。
[0026]進一步的,支架1上設有軸套10,傳動軸2通過軸套10安裝在支架1上,其中,軸套10包括通過螺釘對應固定安裝在支架1兩側的左軸套和右軸套。
[0027]進一步的,本技術中的富氧環境實驗裝置還包括實驗艙11,動力源3、支架1、第一電極4和第二電極5均安裝在實驗艙11內部的底端,并且第二電極5和動力源3均通過安裝架固定安裝在實驗艙11內部。實驗艙11包括轉動安裝在實驗艙11前端的艙門12,艙門12上設有把手13。
[0028]進一步的,實驗艙11上設有通氣孔14,使實驗艙11內部與外界空氣流通。
[0029]進一步的,動力源3為伺服電機。
[0030]進一步的,動力源3與第一電極4之間設有隔板16,將實驗艙11分隔為實驗區和動力區,并且通氣孔14設置在實驗區的上端,避免在動力區內形成富氧環境,避免動力源3起火。
[0031]具體的,本技術中一種富氧環境實驗裝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富氧環境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設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的一端連接有驅動所述傳動軸往返運動的動力源,所述傳動軸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一電極;所述第一電極遠離動力源的一側設有第二電極,所述第二電極上設有待測設備材料;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設有預留空間,所述預留空間對應處設有供氧管;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通過連接電源設有電壓差;還包括用于放置易燃物的載物臺,所述載物臺設置在所述預留空間的下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富氧環境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源的輸出端與所述傳動軸的傳動方向垂直設置;所述動力源的輸出端安裝有傳動臂,所述傳動臂沿所述傳動軸傳動方向設置,所述傳動臂連接所述傳動軸。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富氧環境實驗裝置,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永強,姜永超,朱波,任應發,譚柳健,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樂測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