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汽車座椅及汽車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34852536 閱讀: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3
    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座椅及汽車,該汽車座椅包括座椅骨架、座椅軌道、限位框、電磁件和第二限位部,車體前部發生碰撞,汽車座椅存在相對于車體向前移動的慣性,第二軌道副在第一軌道副上具有向車頭方向移動的趨勢,且由于第二限位部一端延伸至定位槽內,另一端抵持在第一限位部上,以保持第二軌道副在慣性作用下無法朝向車體前部發生位移,第二限位部在沖擊力以及慣性產生了朝向車體尾部移動的趨勢,另由于第一限位部與定位槽分離,以使第二軌道副承載座椅骨架朝向車體尾部移動,進而達到車體前部發生碰撞時,汽車座椅朝向車體尾部移動,避免車輛的前部結構因碰撞潰縮直接危害駕乘人員的人身安全。員的人身安全。員的人身安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汽車座椅及汽車


    [0001]本申請涉及汽車被動安全
    ,特別涉及一種汽車座椅及汽車。

    技術介紹

    [0002]為了提升汽車的被動安全性,一般汽車配備有安全氣囊、轉向管柱潰縮等被動安全措施,在汽車發生前碰時,避免車輛對人體的傷害,但由于這些措施的保護效果有限,存在座椅及人體與方向盤、轉向管柱、踏板等零部件的距離較近,當車輛發生嚴重的前部碰撞時,上述部件在碰撞時出現入侵,對人體的傷害還是難免的。

    技術實現思路

    [0003]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請提供一種汽車座椅及汽車,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車輛的前部結構因碰撞潰縮威脅駕乘人員安全的問題。
    [0004]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0005]一種汽車座椅,包括:
    [0006]座椅骨架;
    [0007]座椅軌道,包括用于固定在車體上的第一軌道副,以及與所述座椅骨架固定連接的第二軌道副,且所述第二軌道副活動設在所述第一軌道副上,并可沿所述第一軌道副的長度延伸方向移動,所述第一軌道副上均勻分布有多個定位槽;
    [0008]限位框,固定設在所述第二軌道副上,所述限位框內活動設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一端可延伸至所述定位槽內;
    [0009]電磁件,設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上部,并可在通電后吸附所述第一限位部,直至所述第一限位部移出所述定位槽;
    [0010]第二限位部,與所述第一限位部活動連接,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端可延伸至所述定位槽內,以使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持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側。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端可轉動的與所述限位框連接。
    [0012]進一步地,所述汽車座椅還包括調節桿,所述調節桿可轉動的架設在所述第二軌道副上,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中部與所述調節桿之間設有拉索,且當所述調節桿旋轉時,通過所述拉索牽引所述第二限位部旋轉,直至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端部從所述定位槽移出。
    [0013]進一步地,所述調節桿還與所述第一限位部連接,并用于驅動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限位框內升降。
    [0014]進一步地,所述調節桿的端部固定設有頂塊,所述頂塊與所述調節桿偏心設置,所述第一限位部上設有頂桿,所述頂塊的外周面與所述頂桿的外周面接觸,且當所述調節桿轉動時,所述頂塊推動所述頂桿發生位移,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部跟隨所述頂桿遠離所述定位槽移動。
    [0015]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上還設有復位件,所述復位件用于朝向所述定位槽推動所述第一限位部。
    [0016]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與所述頂桿之間設有聯動塊。
    [0017]進一步地,當所述第二限位部延伸至所述定位槽內時,所述第二限位部與所述第一軌道副之間具有第一夾角,所述第一夾角為銳角。
    [0018]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夾角的角度為30
    °
    ~75
    °
    。
    [0019]基于一個相同的專利技術構思,本申請還提供一種汽車,包括車體、控制器、碰撞傳感器和上述的汽車座椅,所述第一軌道副固定設在車體上,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碰撞傳感器和所述電磁件電連接,所述碰撞傳感器設在所述車體的前端,且當所述車體前端受到碰撞時,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碰撞傳感器的信號,并驅動所述電磁件吸附所述第一限位部,以使所述座椅骨架和所述第二軌道副可在所述第一軌道副的導向下,朝向所述車體的后端移動。
    [002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
    [0021]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汽車座椅,通過座椅軌道固定座椅骨架,通過第一軌道副與第二軌道副活動連接,第一軌道副上均勻分布有多個定位槽;第二軌道副上設有限位框,限位框內活動設有一端可延伸至定位槽內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的上部設有電磁件,第二限位部與第一限位部活動連接,當車輛前部發生碰撞后,可以通過電磁件驅動第一限位部移出定位槽,此時,第二限位部的一端始終保持延伸至定位槽內,由于汽車慣性作用,車體前部發生碰撞,汽車座椅以及通過安全帶固定在座椅上的駕乘人員存在相對于車體向前移動的慣性,也就是第二軌道副在第一軌道副上具有向車頭方向移動的趨勢,且由于第二限位部一端延伸至定位槽內,另一端抵持在第一限位部上,以保持第二軌道副在慣性作用下無法朝向車體前部發生位移,相應的,該第二限位部在沖擊力以及慣性產生了朝向車體尾部移動的趨勢,另由于第一限位部與定位槽分離,以使第二軌道副承載座椅骨架朝向車體尾部移動,進而達到車體前部發生碰撞時,汽車座椅朝向車體尾部移動,避免車輛的前部結構因碰撞潰縮直接危害駕乘人員的人身安全。
    附圖說明
    [002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3]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座椅骨架處的側視圖;
    [0024]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座椅骨架處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調節桿處部分部件的俯視圖;
    [0026]圖4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第一限位部處部分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5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第一限位部處部分部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8]圖中:
    [0029]1、座椅骨架;21、第一軌道副;22、第二軌道副;23、定位槽;24、限位塊;3、限位框;41、第一限位部;42、第二限位部;43、第一夾角;5、電磁件;61、調節桿;62、拉索;63、頂塊;64、頂桿;65、聯動塊;66、引導柱;7、復位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闡述。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例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專利技術,但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定。本文公開的特定結構和功能細節僅用于描述本專利技術的示例實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備選的形式來體現本專利技術,并且不應當理解為本專利技術限制在本文闡述的實施例中。
    [0031]如圖1
    ?
    5所示,一種汽車座椅,包括座椅骨架1、座椅軌道、限位框3、電磁件5和第二限位部42,其中:
    [0032]座椅骨架1包括底部骨架和靠背骨架,且為了乘坐舒適性,可以根據不同的產品要求在該座椅骨架1上設置不同的包覆材料,還可以根據汽車輕量化的設計生產要求,將座椅骨架1設置為高強度。
    [0033]座椅軌道包括用于固定在車體上的第一軌道副21,以及與所述座椅骨架1固定連接的第二軌道副22,即為座椅骨架1通過第一軌道副21與第二軌道副22之間的連接關系,以形成與車體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且所述第二軌道副22活動設在所述第一軌道副21上,并可沿所述第一軌道副21的長度延伸方向移動,可以將第一軌道副21的長度延伸方向設置為與車體的前后方向一致,以使第二軌道副22在第一軌道副21上移動時,以使第二軌道副22靠近車體的車頭移動或者靠近車體的車尾移動,所述第一軌道副21上均勻分布有多個定位槽23。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汽車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骨架;座椅軌道,包括用于固定在車體上的第一軌道副,以及與所述座椅骨架固定連接的第二軌道副,且所述第二軌道副活動設在所述第一軌道副上,并可沿所述第一軌道副的長度延伸方向移動,所述第一軌道副上分布有多個定位槽;限位框,固定設在所述第二軌道副上,所述限位框內活動設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一端可延伸至所述定位槽內;電磁件,設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上部,并可在通電后吸附所述第一限位部,直至所述第一限位部移出所述定位槽;第二限位部,與所述第一限位部活動連接,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端可延伸至所述定位槽內,以使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持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側。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端可轉動的與所述限位框連接。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車座椅還包括調節桿,所述調節桿可轉動的架設在所述第二軌道副上,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中部與所述調節桿之間設有拉索,且當所述調節桿旋轉時,通過所述拉索牽引所述第二限位部旋轉,直至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端部從所述定位槽移出。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桿與所述第一限位部連接,并用于驅動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限位框內升降。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桿的端部固定設有頂塊,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頓棟梁,程爽,吳炳
    申請(專利權)人: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永久免费AV无码国产网站| 亚洲看片无码在线视频| 天堂一区人妻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亚洲精品自偷自拍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专区中文字幕无码| 中文字幕久无码免费久久|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男男|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猛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92午夜少妇极品福利无码电影|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仓本|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 久久久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老熟妇|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无码无遮挡又大又爽又黄的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人妻少妇无码精品视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