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儲能裝置技術領域,具體為大溫差不相變儲能系統裝置,包括儲能罐,所述儲能罐頂端設置有頂蓋,所述儲能罐內部設置有內置型交換器,所述儲能罐一側設置有能量輸入機構,輸入機構包括能量出口管和能量入口管,且能量出口管和能量入口管皆與內置型交換器相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將儲能材料設置成液態,在適用范圍和設計范圍內不超過介質的極限條件,即儲能的熱冷均為液態體。即儲能的熱冷均為液態體。即儲能的熱冷均為液態體。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大溫差不相變儲能系統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儲能裝置
,具體為大溫差不相變儲能系統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相變是很普遍的物理過程,它廣泛涉及到生產及科技工作,在物質形態的互相轉換過程中必然要有熱量的吸入或放出,而儲能是指通過介質或設備把能量存儲起來,在需要時再釋放的過程。
[0003]比如授權公告號為CN209926951U公開的一種相變儲能裝置,包括殼體、隔板針狀肋、中央環肋以及裝有相變儲能材料的內、外腔體,殼體中央布置隔板,將裝置分為上下兩層,針狀肋采用等面積方法布置,內部環形肋將腔體分為內、外兩部分。本技術提出一種相變儲能裝置,一方面采用等面積法布置針肋,增大了導熱系數,使儲存的熱量能夠快速充分釋放,另一方面通過隔板將裝置分為上下兩層,減小了腔體的厚度,抑制內部儲能材料的自然對流作用,使吸熱、放熱過程更加穩定,由此可見現有的相變儲能裝置基本滿足使用需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0004]現有的儲能裝置基本是相變式的,發生相變必然出現能量的轉化或者轉移,因此在儲能時會發生能量損耗,本技術就是設計一種利用不相變來進行儲能,最大程度較少能量損耗。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目的是設計一種利用不相變來進行儲能,最大程度上提高換能效率。
[0006]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大溫差不相變儲能系統裝置,包括儲能罐,所述儲能罐頂端設置有頂蓋,頂蓋表面設置有安全裝置和檢修口,所述儲能罐內部設置有內置型交換器,所述儲能罐一側設置有能量輸入機構,輸入機構包括能量出口管和能量入口管,且能量出口管和能量入口管皆與內置型交換器相連。
[0007]優選的,所述儲能罐頂端表面開設有圓形開槽,所述頂蓋底端表面設置有安裝環,所述安裝環伸入儲能罐頂端圓形開槽內部。
[0008]優選的,所述儲能罐內部設置有噴淋裝置,所述噴淋裝置底端設置有噴頭。
[0009]優選的,所述噴淋裝置設置成開架懸臂式結構,噴淋裝置位于儲能罐的上部,介質采用自上而下的噴淋或者流體形式,與換熱器內的儲能介質進行熱交換。
[0010]優選的,所述噴淋裝置一側分別連接有輸入管和輸出管,所述輸出管內部設置有流體泵。
[0011]優選的,所述內置型交換器內部的儲能材料為液態,在一定溫度范圍內不發生相變。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采用液態相物質適應溫度的大溫差和物質本身高比熱容的特性作為能量(冷,
熱能)儲存介質,它的優勢有:
[0014](1)不相變在熱交換時具有高效率;
[0015](2)安全,氣態和固態存在壓力,應力問題,對系統有安全影響;(3)儲能介質從
?
100至180℃都為液態。
[0016]2、存儲罐的特點:
[0017](1)開架式是指罐內為常壓,可以直接與空氣交換(不考慮保溫情況,極為安全);
[0018](2)懸臂式,是指內置換熱交換器與儲冷劑低位液面不直接接觸,在實際工作中,換熱器最低段高于儲冷劑最高液面,避免儲能時進入冷量溫度低于儲冷劑凝固點造成凝固,從而降低換熱效率和儲能罐的應力安全。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技術整體結構第一立體示意圖;
[0020]圖2為本技術整體結構第二立體示意圖;
[0021]圖3為本技術剖面結構立體示意圖;
[0022]圖4為本技術局部結構立體示意圖。
[0023]圖中:1、儲能罐;2、頂蓋;22、安裝環;3、內置型交換器;31、能量出口管;32、能量入口管;4、噴淋裝置;41、輸入管;42、輸出管;43、流體泵。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5]實施例一
[0026]如圖1
?
4所示,圖示中,由以下部件裝配而成:
[0027][0028]裝配說明:將拉環21固定安裝在頂蓋2頂端兩側,將安裝環22固定在頂蓋2底端表面,將內置型交換器3安裝在儲能罐1內部,將能量出口管31和能量入口管32分別安裝在內置型交換器3一側,且能量出口管31與能量入口管32從儲能罐1表面穿過,隨后,將噴淋裝置4安裝在內置型交換器3頂端,在噴淋裝置4一側安裝輸入管41,在內置型交換器3靠近噴淋裝置4一側安裝輸出管42,在輸出管42表面安裝流體泵43。
[0029]工作原理說明:該裝置主要應用于以下場景和使用條件:
[0030]1、在野外或者無其他能源的情況下,現場需要有冷熱能供應時,可以在其他地方將儲能罐內的介質進行加熱或者制冷,然后運輸到需要的場所進行使用。
[0031]2、利用相對便宜和能源供應時,例如峰谷電價的價格差,在低谷電價是利用制冷壓縮機進行介質降溫,或者加熱,儲存冷、熱能,在高峰用電時,輸出冷、熱量,不用制冷壓縮機運行或者電力制熱,從而節約使用費用,在有廢蒸汽,地熱能、液化天然氣汽化冷量等能量時,對介質進行熱交換,以存儲冷熱能。
[0032]實施例二
[0033]如圖1
?
4所示,圖示中,由以下部件裝配而成:
[0034][0035][0036]裝配說明:將拉環21固定安裝在頂蓋2頂端兩側,將安裝環22固定在頂蓋2底端表面,將內置型交換器3安裝在儲能罐1內部,將能量出口管31和能量入口管32分別安裝在內置型交換器3一側,且能量出口管31與能量入口管32從儲能罐1表面穿過,隨后,將噴淋裝置4安裝在內置型交換器3頂端,在噴淋裝置4一側安裝輸入管41,在內置型交換器3靠近噴淋裝置4一側安裝輸出管42,在輸出管42表面安裝流體泵43。
[0037]工作原理說明:在利用峰谷電價的制冷和制熱時,利用谷底電價時段開啟制冷劑或者電加熱裝置通過能量入口管32,將低溫介質或者高溫介質進入儲能罐1的內置型交換器3,在制熱時可以直接與介質進行熱交換,在制冷時如果能量冷源溫度低于介質的凝固點溫度時,則不予介質直接浸沒式接觸,介質由內置型交換器3上方的噴淋裝置4進行噴淋,下部液面與內置型交換器3保持距離,以免發生凝固,當介質溫度達到設定溫度后,能量輸入交換裝置停止。
[0038]當需要對外供冷、熱時對外輸出裝置開啟,利用流體泵43將儲能罐1介質輸出,與外部的熱交換器與其他介質進行熱交換例如水、空氣等,將冷熱能釋放。
[0039]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
的僅為本技術的優選例,并不用來限制本技術,在不脫離本實用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大溫差不相變儲能系統裝置,包括儲能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儲能罐(1)頂端設置有頂蓋(2),頂蓋(2)表面設置有安全裝置和檢修口,所述儲能罐(1)內部設置有內置型交換器(3),所述儲能罐(1)一側設置有能量輸入機構,輸入機構包括能量出口管(31)和能量入口管(32),且能量出口管(31)和能量入口管(32)皆與內置型交換器(3)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溫差不相變儲能系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能罐(1)頂端表面開設有圓形開槽,所述頂蓋(2)底端表面設置有安裝環(22),所述安裝環(22)伸入儲能罐(1)頂端圓形開槽內部。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溫差不相變儲能系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皓,
申請(專利權)人:宋皓,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