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旋轉工作臺,涉及機械制造技術領域,包括電機,電機通過聯動機構與臺面聯動;臺面水平設置,且臺面在電機的驅動下做圓周運動,臺面圓周運動的中軸線為其自身的中軸;臺面上部設置若干夾具,夾具與臺面上表面固定連接,夾具圓周陣列均布設置在臺面上;聯動機構的輸入端與電機的電機軸聯動,聯動機構的輸出端將電機的轉動力分度輸出至臺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的工作臺形成對于棘輪和棘輪軸的專用工裝結構,通過設置多個夾具,結合分割器形成轉臺結構,隨著臺面的轉動一次裝夾完成多道工序,降低工作勞動負荷。負荷。負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旋轉工作臺
[0001]本技術涉及機械制造
,具體為一種旋轉工作臺。
技術介紹
[0002]棘輪式拉緊器又叫:棘輪式封車器、收緊器等,主要用于替代礦業運輸中捆料用的鐵絲和鋼絲繩而研制生產。棘輪式拉緊器的主要結構包括棘輪軸,及套接在棘輪軸上的棘輪,棘輪與棘輪軸固定連接。
[0003]在棘輪拉緊器加工時,目前均是采用人工對零件逐一手持拿取件組裝,并沒有對應棘輪拉緊器棘輪和棘輪軸的夾持工裝。無論是人工進行棘輪和棘輪軸的連接,還是開發對應的加工裝置,在沒有對應工裝的情況下,都難以使加工工藝得到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旋轉工作臺,解決棘輪拉緊器生產時對棘輪和棘輪軸組合的夾持及夾持后工位轉移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旋轉工作臺,包括電機,電機通過聯動機構與臺面聯動;
[0006]臺面水平設置,且臺面在電機的驅動下做圓周運動,臺面圓周運動的中軸線為其自身的中軸;
[0007]所述臺面上部設置若干夾具,夾具與臺面上表面固定連接,夾具圓周陣列均布設置在所述臺面上;
[0008]所述聯動機構的輸入端與電機的電機軸聯動,聯動機構的輸出端將電機的轉動力分度輸出至臺面。
[0009]優選為,所述聯動機構包括分割器,所述分割器的輸出端與臺面的下側中部固定連接;
[0010]所述分割器的輸入端通過鏈輪鏈條組合與電機聯動。
[0011]優選為,所述鏈輪鏈條組合包括設置在電機電機軸上的鏈輪,所述分割器的輸入端連接扭力限制器,所述鏈輪和扭力限制器之間通過鏈條聯動。
[0012]優選為,所述夾具設置有六個;
[0013]每個所夾具均包括底板與夾具本體,底板與所述臺面上表面固定連接。
[0014]優選為,所述夾具為氣動夾具;
[0015]所述臺面的中部設置氣動旋轉接頭;所述氣動旋轉接頭與氣動夾具的氣路連通,形成對于夾具的氣動控制回路。
[0016]優選為,所述臺面中部開設圓形通孔,通孔內嵌裝轉盤;
[0017]所述轉盤與臺面下側面與分割器的輸出端聯動。
[0018]優選為,所述轉盤包括固定連接的上盤片與下盤片,所述上盤片與臺面中部的圓形通孔對應;
[0019]所述上盤片嵌裝在臺面的圓形通孔內;
[0020]所述下盤片位于臺面的下側,下盤片的直徑大于上盤片的直徑;
[0021]所述臺面的圓形通孔周側圓周陣列開設螺栓孔,下盤片對應臺面設置螺栓,所述臺面與下盤片通過螺栓螺母固定連接。
[0022]優選為,所述氣動旋轉頭接頭通過支架與臺面固定連接;
[0023]所述支架包括平行設置的上橫板與下橫板,上橫板與下橫板之間固定連接立板;
[0024]所述上橫板和下橫板分別位于立板的兩側,所述下橫板固定設置在臺面上表面,所述氣動旋轉接頭與上橫板固定連接。
[0025]優選為,所述臺面為圓形板體;
[0026]所述臺面下側面圓周陣列設置若干凸臺,所述凸臺為弧形條狀;
[0027]凸臺設置在靠近臺面的邊緣處,所述夾具通過貫穿所述凸臺的螺栓固定在臺面上。
[0028]與現有技術相比,具備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的工作臺形成對于棘輪和棘輪軸的專用工裝結構,通過設置多個夾具,結合分割器形成轉臺結構,隨著臺面的轉動一次裝夾完成多道工序,降低工作勞動負荷。
[0029]本方案的結構實現夾具圓形轉動軌跡的工位轉移,改善了工作現場環境,縮減了工作場地,為智能標準化生產流水作業打下基礎。
附圖說明
[0030]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的軸側圖;
[0031]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主視圖;
[0032]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俯視圖;
[0033]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仰視圖;
[0034]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的左視圖;
[0035]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的右視圖;
[0036]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的后視圖;
[0037]圖8為圖1的A局部放大圖。
[0038]圖中:
[0039]100、棘輪;1、電機;2、鏈輪;3、鏈條;4、扭力限制器;5、分割器;6、臺面;61、轉盤;62、凸臺;7、夾具;71、底板;72、U形架;73、壓桿;74、氣缸;75、支撐臺;8、氣動旋轉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40]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41]實施例
[0042]請參閱圖1
?
圖7,本技術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0043]一種旋轉工作臺,包括電機1,電機1通過聯動機構與臺面6聯動;
[0044]臺面6水平設置,且臺面6在電機1的驅動下做圓周運動,臺面6圓周運動的中軸線為其自身的中軸;
[0045]臺面6上部設置若干夾具7,夾具7與臺面6上表面固定連接,夾具7圓周陣列均布設置在臺面6上;
[0046]聯動機構的輸入端與電機1的電機軸聯動,聯動機構的輸出端將電機1的轉動力分度輸出至臺面6。
[0047]聯動機構包括分割器5,分割器5的輸出端與臺面6的下側中部固定連接;
[0048]分割器5的輸入端通過鏈輪鏈條組合與電機1聯動。
[0049]鏈輪鏈條組合包括設置在電機1電機軸上的鏈輪2,分割器5的輸入端連接扭力限制器4,鏈輪2和扭力限制器4之間通過鏈條3聯動。
[0050]夾具7設置有六個;
[0051]每個所夾具7均包括底板71與夾具本體,底板71與臺面6上表面固定連接。
[0052]夾具7為氣動夾具;
[0053]臺面6的中部設置氣動旋轉接頭8;氣動旋轉接頭8與氣動夾具7的氣路連通,形成對于夾具7的氣動控制回路。
[0054]本裝置使用時,通過電機1輸出動力,由鏈輪2和鏈條3傳送動力至扭力限制器4,扭力限制器4將動力輸入至分割器5的輸入端,實現分割器5旋轉;圓形的臺面6安裝在分割器5上,由分割器5帶動臺面6旋轉;臺面6上安裝有6個等分的工作工位,每個工位設置一個夾具7,分割,5每轉動一次實現臺面6上面的夾具7移動一個工位;該旋轉工作臺可以實現一次裝夾完成6道工序。
[0055]實施例2
[0056]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臺面6中部開設圓形通孔,通孔內嵌裝轉盤61;
[0057]轉盤61與臺面6下側面與分割器5的輸出端聯動。
[0058]轉盤61包括固定連接的上盤片與下盤片,上盤片與臺面6中部的圓形通孔對應;
[0059]上盤片嵌裝在臺面6的圓形通孔內;
[0060]下盤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旋轉工作臺,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機(1),電機(1)通過聯動機構與臺面(6)聯動;臺面(6)水平設置,且臺面(6)在電機(1)的驅動下做圓周運動,臺面(6)圓周運動的中軸線為其自身的中軸;所述臺面(6)上部設置若干夾具(7),夾具(7)與臺面(6)上表面固定連接,夾具(7)圓周陣列均布設置在所述臺面(6)上;所述聯動機構的輸入端與電機(1)的電機軸聯動,聯動機構的輸出端將電機(1)的轉動力分度輸出至臺面(6)。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聯動機構包括分割器(5),所述分割器(5)的輸出端與臺面(6)的下側中部固定連接;所述分割器(5)的輸入端通過鏈輪鏈條組合與電機(1)聯動。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轉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鏈輪鏈條組合包括設置在電機(1)電機軸上的鏈輪(2),所述分割器(5)的輸入端連接扭力限制器(4),所述鏈輪(2)和扭力限制器(4)之間通過鏈條(3)聯動。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具(7)設置有六個;每個所夾具(7)均包括底板(71)與夾具本體,底板(71)與所述臺面(6)上表面固定連接。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具(7)為氣動夾具;所述臺面(6)的中部設置氣動旋轉接頭(8);所述氣動旋轉接頭(8)與氣動夾具(7)的氣路連通,形成對于夾具(7)的氣動控制回路。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旋轉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臺面(6)中部開設圓形通孔,通孔內嵌裝轉盤(61);所述轉盤(61)與臺面(6)下側面與分割器(5)的輸出端聯動。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旋轉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勤德,王道強,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勤德索具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