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夜晚可視的樹脂工藝品,包括水晶球、底座、發光組件、轉動組件、固定環塊、連接柱以及支撐座,所述底座頂面開設有放置槽,連接柱位于水晶球底部并與水晶球固定連接,第一齒輪套設在連接柱上并與連接柱固定連接,驅動件位于放置槽內并通過固定環塊與放置槽固定連接,驅動件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二齒輪,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嚙合,支撐座位于放置槽內并與放置槽底部固定連接,連接柱位于支撐座正上方,軸承內圈與支撐座固定連接,軸承外圈與連接柱固定連接,支撐座內部開設有放燈孔,發光組件位于放燈孔內,連接柱頂面設有貫穿至底面的導光孔,導光孔與放燈孔相連通,這樣使得發光組件的光能直達水晶球,整個結構簡單實用,不易損壞。不易損壞。不易損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夜晚可視的樹脂工藝品
[0001]本技術屬于工藝品
,具體涉及一種夜晚可視的樹脂工藝品。
技術介紹
[0002]樹脂工藝品是以樹脂為主要原料,通過模具澆注成型,制成各種造型美觀形象逼真的人物、動物、昆鳥、山水等,并可制成各種仿真效果。如:仿銅、仿金、仿銀、仿水晶、仿瑪瑙、仿大理石、仿漢白玉、仿紅木等樹脂工藝品,樹脂工藝品是既實用又藝術化的物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樹脂工藝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形式和花色也不斷的提高,樹脂工藝品因其較高的美觀度以及濃郁的人文氣息被廣泛使用。
[0003]現有的樹脂工藝品經常與水晶球相結合,以樹脂材料做底座,堅固耐用且具有美感,與水晶球內的裝飾交相輝映非常美觀,但現有的水晶球的轉動組件和發光組件結構復雜容易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鑒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水晶球的轉動組件和發光組件結構復雜容易損壞。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夜晚可視的樹脂工藝品,包括水晶球、底座、發光組件、轉動組件、固定環塊、連接柱以及支撐座,所述底座頂面開設有放置槽,所述連接柱位于水晶球底部并與水晶球固定連接,所述轉動組件包括驅動件、第一齒輪、軸承以及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套設在連接柱上并與連接柱固定連接,所述驅動件位于放置槽內并通過固定環塊與放置槽固定連接,所述驅動件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嚙合,所述支撐座位于放置槽內并與放置槽底部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柱位于支撐座正上方,所述軸承內圈與支撐座固定連接,所述軸承外圈與連接柱固定連接,所述支撐座內部開設有放燈孔,所述發光組件位于放燈孔內,所述連接柱頂面設有貫穿至底面的導光孔,所述導光孔與放燈孔相連通。
[0006]進一步的,所述驅動件為馬達,所述馬達側端卡合在固定環塊中,所述固定環塊與放置槽底部固定連接,所述馬達轉動輸出端穿設有第二齒輪。
[0007]進一步的,所述軸承為普通推力軸承,所述普通推力軸承包括外圈、內圈以及轉動體,所述轉動體位于外圈與內圈之間,所述轉動體一端與外圈轉動連接,所述轉動體另一端與內圈轉動連接,所述連接柱底端開設有轉槽,所述普通推力軸承放置于轉槽中,所述普通推力軸承的外圈與轉槽頂部、側壁固定連接,所述支撐座包括支撐座本體以及固定塊,所述固定塊位于支撐座本體正上方且與支撐座本體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塊頂面開設有貫穿至底面的第二放燈孔,所述支撐座本體頂面開設有貫穿至底面的第一放燈孔,所述第一放燈孔與第二放燈孔相連通,所述發光組價放置在第一放燈孔以及第二放燈孔內,所述固定塊側面伸入普通推力軸承的內圈并與內圈的內側壁固定連接。
[0008]進一步的,所述發光組件包括燈泡以及燈座,所述燈泡與燈座電連接。
[0009]進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體與夜光膜,所述夜光膜位于底座本體外表面并與底座本體固定連接,所述底座本體為樹脂材料構成。
[0010]進一步的,所述放置槽的底面與燈座接觸的位置開設有第一放線孔,所述放置槽的底面與馬達的接觸面開設有第二放線孔,所述底座側面開設有第三放線孔,所述第三放線孔與第一放線孔相連通,所述第三放線孔與第二放線孔相連通。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術將第一齒輪套設在連接柱上然后利用驅動件使齒輪轉動從而帶動連接柱以及水晶球轉動,將發光組件放置在支撐座內部的放燈孔中,然后將連接柱中開設一條連通放燈孔以及水晶球的導光孔,這樣便使得發光組件的光能直達水晶球,整個結構簡單實用,不易損壞。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技術的整體的正面剖視圖;
[0015]圖3為圖2的部位A的局部放大圖;
[0016]圖4為圖2的部位B的局部放大圖;
[0017]圖5為本技術的連接柱、水晶球以及齒輪組合后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6為本技術的連接柱、水晶球以及齒輪組合后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標記:1、水晶球;2、底座;21、放置槽;22、第一放線孔;23、第二放線孔;24、第三放線孔;25、夜光膜;26、底座本體; 31、燈泡;32、燈座; 41、馬達;42、第一齒輪;43、普通推力軸承;431、外圈;432、內圈;433、轉動體;44、第二齒輪;5、連接柱;51、轉槽;52、導光孔;6、固定環塊;71、支撐座本體;72、第一放燈孔;73、固定塊;731、第二放燈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讓本技術的上述特征和優點更明顯易懂,下面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0021]如圖1
?
6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夜晚可視的樹脂工藝品,包括水晶球1、底座2、發光組件、轉動組件、固定環塊6、連接柱5以及支撐座。
[0022]所述連接柱5位于水晶球1底部并與水晶球1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柱5底端開設有轉槽51,所述連接柱5頂面設有貫穿至底面的導光孔52。
[0023]所述底座2包括底座本體26與夜光膜25,所述夜光膜25位于底座本體26外表面并與底座本體26固定連接,所述底座本體26為樹脂材料構成,所述底座2頂面開設有放置槽21,夜光膜25又稱蓄光膜,是由稀土元素激活和堿土鋁酸鹽等材料制作而成,夜光膜25對激活條件很低,普通的燈可作為光源,夜光膜25能長時間持續發光,在夜晚看時非常的美觀。
[0024]所述轉動組件包括驅動件、第一齒輪42、軸承以及第二齒輪44,所述第一齒輪42套設在連接柱5上并與連接柱5固定連接,所述驅動件位于放置槽21內并通過固定環塊6與放置槽21固定連接,所述驅動件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二齒輪44,所述第二齒輪44與第一齒輪42嚙合,所述支撐座位于放置槽21內并與放置槽21底部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柱5位于支撐座正上方,所述軸承內圈432與支撐座固定連接,所述軸承外圈431與連接柱5固定連接。
[0025]進一步的,所述驅動件為馬達41,所述馬達41側端卡合在固定環塊6中,所述固定環塊6與放置槽21底部固定連接,所述馬達41轉動輸出端穿設有第二齒輪44,固定環塊6使得馬達41能夠固定在放置槽21內。
[0026]進一步的,所述軸承為普通推力軸承43,所述普通推力軸承43包括外圈431、內圈432以及轉動體433,所述轉動體433位于外圈431與內圈432之間,所述轉動體433一端與外圈431轉動連接,所述轉動體433另一端與內圈432轉動連接,所述連接柱5底端開設有轉槽51,所述普通推力軸承43放置于轉槽51中,所述普通推力軸承43的外圈431與轉槽51頂部、側壁固定連接,所述支撐座包括支撐座本體71以及固定塊73,所述固定塊73位于支撐座本體71正上方且與支撐座本體71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塊73側面伸入普通推力軸承43的內圈432并與內圈432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普通推力軸承43具有一定的支撐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夜晚可視的樹脂工藝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晶球、底座、發光組件、轉動組件、固定環塊、連接柱以及支撐座,所述底座頂面開設有放置槽,所述連接柱位于水晶球底部并與水晶球固定連接,所述轉動組件包括驅動件、第一齒輪、軸承以及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套設在連接柱上并與連接柱固定連接,所述驅動件位于放置槽內并通過固定環塊與放置槽固定連接,所述驅動件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嚙合,所述支撐座位于放置槽內并與放置槽底部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柱位于支撐座正上方,所述軸承內圈與支撐座固定連接,所述軸承外圈與連接柱固定連接,所述支撐座內部開設有放燈孔,所述發光組件位于放燈孔內,所述連接柱頂面設有貫穿至底面的導光孔,所述導光孔與放燈孔相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夜晚可視的樹脂工藝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件為馬達,所述馬達側端卡合在固定環塊中,所述固定環塊與放置槽底部固定連接,所述馬達轉動輸出端穿設有第二齒輪。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夜晚可視的樹脂工藝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為普通推力軸承,所述普通推力軸承包括外圈、內圈以及轉動體,所述轉動體位于外圈與內圈之間,所述轉動體一端與外圈轉動連接,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蘇康福,曾海波,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省德化龍峰陶瓷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