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取放墊片機構,包括固定板、墊片放置件、墊片工位件和墊片取放件。墊片放置件設于固定板的一側;墊片工位件設于固定板的另一側;墊片取放件設于墊片放置件和墊片工位件之間;其中;墊片取放件包括驅動部和取放部,驅動部固定于固定板上,取放部與驅動部旋轉連接,在驅動部的驅動下,取放部在墊片放置件和墊片工位件之間往返運動以取放墊片。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取放墊片機構,使用負壓吸附作用,在驅動部的驅動下,取放部在墊片放置件和墊片工位件之間往返運動以取放墊片。完成自動取放墊片,替代人工作業,進而提高釘扣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取放墊片機構
[0001]本技術涉及待加工件輸送裝置
,特別是涉及一種取放墊片機構。
技術介紹
[0002]自動化釘扣機器是將底釘、塑料墊片、面扣鉚合在一起,通常是底釘釘體穿過塑料墊片后進入面扣腔體,通過壓合使底釘釘體變形膨脹,充滿腔體達到鉚合的效果。現有技術中,一般流程是底釘進入底釘模具>>>面扣進入面扣模具>>>手動放置墊片于底釘上>>>手動放置物料于底釘和面扣之間>>>壓合,此為一個循環。手動放置墊片于底釘上,效率較低,且放置位置容易出現偏差,進而影響不良率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一個目的是要提供一種自動取放墊片機構。
[0004]本技術一個進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釘扣工作效率。
[0005]本技術另一個進一步的目的是要降低不良率。
[0006]特別地,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取放墊片機構,包括固定板,該取放墊片機構還包括:
[0007]墊片放置件,設于固定板的一側;
[0008]墊片工位件,設于固定板的另一側;及
[0009]墊片取放件,設于墊片放置件和墊片工位件之間;其中;
[0010]墊片取放件包括驅動部和取放部,驅動部固定于固定板上,取放部與驅動部旋轉連接,在驅動部的驅動下,取放部在墊片放置件和墊片工位件之間往返運動以取放墊片。
[0011]優選地,驅動部包括支撐件和第一驅動單元;
[0012]支撐件的一端固定連接于固定板上,另一端連接有第一驅動單元。
[0013]優選地,取放部包括第二驅動單元和取放單元;
[0014]第二驅動單元通過連接件與第一驅動單元的動力輸出端連接。
[0015]優選地,取放單元包括吸桿端和負壓端;
[0016]吸桿端與第二驅動單元連接,負壓端與吸桿端連接,第二驅動單元驅動吸桿端帶動負壓端靠近或者遠離墊片工位件移動。
[0017]優選地,負壓端包括通氣部和密封部;
[0018]通氣部包括第一氣孔、多個第二氣孔和多個第三氣孔;
[0019]第一氣孔設于負壓端的底端的中部且貫通負壓端,第一氣孔與吸桿端內的氣管連通;
[0020]多個第二氣孔均勻設于負壓端的固定端外沿處,第二氣孔靠近吸桿端設置;
[0021]多個第三氣孔對應第二氣孔設置,與第二氣孔連通,延伸至負壓端的自由端的外沿處。
[0022]優選地,密封部套設于通氣部的外側。
[0023]優選地,墊片放置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限位部;
[0024]限位部固定于固定板上;
[0025]限位部與第一固定部連接,且限位部開設有限位槽以容置墊片。
[0026]優選地,墊片工位件包括第二固定部;
[0027]第二固定部上開設有定位槽以定位待加工工件。
[0028]優選地,支撐件還包括限位桿,設于支撐件的頂部;
[0029]限位桿的一端靠近墊片放置件設置,另一端靠近墊片取放件設置。
[0030]優選地,限位桿與限位槽和定位槽的中心連線平行。
[0031]本技術提供的取放墊片機構,使用負壓吸附作用,墊片取放件包括驅動部和取放部,驅動部固定于固定板上,取放部與驅動部旋轉連接,驅動部的輸出端與取放部連接,取放部設置負壓端,在驅動部的驅動下,取放部在墊片放置件和墊片工位件之間往返運動以取放墊片。完成自動取放墊片,替代人工作業,進而提高釘扣工作效率。
[0032]進一步地,限位桿與限位槽和定位槽的中心連線平行。限位桿限定連接件轉向墊片放置件的位置,進而限定取放部移動至墊片放置件的位置,以更精準地獲取限位槽內的墊片;同樣的,限位桿也限定連接桿轉向墊片工位件的位置,進而限定取放部移動至墊片工位件的位置,以更精準地將墊片放置到定位槽內。設置限位桿,降低釘扣過程中由于墊片位置不標準產生的不良率。
[0033]根據下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具體實施例的詳細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更加明了本技術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優點和特征。
附圖說明
[0034]后文將參照附圖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詳細描述本技術的一些具體實施例。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標示了相同或類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這些附圖未必是按比例繪制的。附圖中:
[0035]圖1是根據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取放墊片機構的整體示意圖;
[0036]圖2是圖1所示的取放墊片機構中的取放單元的立體示意圖;
[0037]圖3是圖2所示的取放單元的部分立體示意圖;
[0038]圖中:10,取放墊片機構;20,墊片;100,固定板;200,墊片放置件;210,第一固定部;220,限位部;201,限位槽;300,墊片工位件;310,第二固定部;301,定位槽;400,墊片取放件;410,驅動部;411,支撐件;4111,限位桿;412,第一驅動單元;420,取放部;421,第二驅動單元;422,取放單元;4221,吸桿端;4222,負壓端;4222a,通氣部;4222b,密封部;401,第一氣孔,402,第二氣孔,403,第三氣孔;404,氣管;430,連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39]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40]圖1是根據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取放墊片機構10的整體示意圖。該取放墊片機構10包括固定板100、墊片放置件200、墊片工位件300和墊片取放件400。固定板100用于
固定整個機構穩定安裝于操作臺上,墊片放置件200用于放置待獲取的墊片20、墊片工位件300用于放置待加工的墊片20,墊片取放件400將放置于墊片放置件200內的墊片20轉移至墊片工位件300。
[0041]具體地,墊片放置件200設于固定板100的一側;墊片工位件300設于固定板100的另一側;墊片放置件200與墊片工位件300設于固定板100的兩側,即便于墊片取放件400取放墊片20,又利用該取放墊片機構10與其他輔助機構配合形成完成的自動裝訂機構。
[0042]進一步地,結合圖1,墊片放置件200包括第一固定部210和限位部220;限位部220固定于固定板100上;限位部220與第一固定部210連接,且限位部220開設有限位槽201以容置墊片20。墊片工位件300包括第二固定部310;第二固定部310上開設有定位槽301以定位待加工工件。如圖1中虛線箭頭所示,墊片取放件400旋轉將放置于限位槽201內的墊片20轉移至定位槽301內,墊片20在定位槽301內套到底釘上。
[0043]墊片取放件4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取放墊片機構,包括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墊片機構還包括:墊片放置件,設于所述固定板的一側;墊片工位件,設于所述固定板的另一側;及墊片取放件,設于所述墊片放置件和所述墊片工位件之間;其中;所述墊片取放件包括驅動部和取放部,所述驅動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取放部與所述驅動部旋轉連接,在所述驅動部的驅動下,所述取放部在所述墊片放置件和所述墊片工位件之間往返運動以取放墊片。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取放墊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部包括支撐件和第一驅動單元;所述支撐件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固定板上,另一端連接有所述第一驅動單元。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取放墊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部包括第二驅動單元和取放單元;所述第二驅動單元通過連接件與所述第一驅動單元的動力輸出端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取放墊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單元包括吸桿端和負壓端;所述吸桿端與所述第二驅動單元連接,所述負壓端與所述吸桿端連接,所述第二驅動單元驅動所述吸桿端帶動所述負壓端靠近或者遠離所述墊片工位件移動。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取放墊片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負壓端包括通氣部和密封部;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曉暉,任彥玲,
申請(專利權)人:周曉暉,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