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主軸承蓋槽口檢具,涉及主軸承蓋槽口檢測技術領域,包括檢測箱,所述檢測箱的一側固定連接有防護箱,所述防護箱內設有警報組件,所述防護箱內固定連接有滑板槽,所述滑板槽的凹槽內壁一側固定連接有齒板,當待檢測軸承兩側的平整度合格時,兩個銅板上的銅導線完全貼合在檢測槽內形成閉合電路,控制開啟旋轉電機,帶動齒輪旋轉,在于齒板嚙合的作用下轉動移動,進而帶動旋轉指針移動,旋轉指針移動至擋柱處時發生轉動并按壓開關按鈕,通過控制器控制警示燈開啟,有利于在檢測的待檢測軸承的平整度合格時,警示燈開啟對工作人員進行提醒,當待檢測軸承的平整度不合格時,警示燈不會亮起。警示燈不會亮起。警示燈不會亮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主軸承蓋槽口檢具
[0001]本技術涉及主軸承蓋槽口檢測
,尤其涉及一種主軸承蓋槽口檢具。
技術介紹
[0002]軸承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機械旋轉體,降低其運動過程中的摩擦系數,并保證其回轉精度,是在機械傳動過程中起固定和減小載荷摩擦系數的部件,也可以說,當其它機件在軸上彼此產生相對運動時,用來降低動力傳遞過程中的摩擦系數和保持軸中心位置固定的機件。
[0003]現有的CN 212058620 U公開了一種主軸承蓋槽口檢具,包括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的兩端均焊接固定有安裝塊,兩個所述安裝塊的一側均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平整度檢測板,所述伸縮桿的前表壁設置有手持桿,所述手持桿的外表壁設置有防滑紋,該一種主軸承蓋槽口檢具通過設置伸縮桿、螺栓和安裝塊,螺栓便于將安裝塊安裝在平整度檢測板上,根據槽口尺寸通過伸縮桿調節兩個平整度檢測板之間的距離,可對不同尺寸的槽口進行檢測。
[0004]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上述公開的技術方案中,在檢測出主軸承蓋槽口不平整時,需要工作人員觀察平整度檢測板與軸承槽口之間的間隙以此倆評判不平整度,較不便捷,為此,需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5]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技術提供了一種主軸承蓋槽口檢具,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問題。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主軸承蓋槽口檢具,包括檢測箱,所述檢測箱的一側固定連接有防護箱,所述防護箱內設有警報組件,所述防護箱內固定連接有滑板槽,所述滑板槽的凹槽內壁一側固定連接有齒板,所述齒板上嚙合有齒輪,所述齒輪的頂端活動連接有旋轉指針,所述滑板槽的頂端一側固定連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頂端電性連接有警示燈,所述控制器的一側活動連接有開關按鈕。
[0007]優選的,所述檢測箱的頂底端均開設有兩個第一滑槽,四個所述第一滑槽內活動連接有兩個平整度檢測組件,四個所述第一滑槽內活動連接有兩個平整度檢測板,兩個所述平整度檢測板的一側均開設有檢測槽,兩個所述檢測槽的一側一公分處均活動連接有銅板,兩個所述銅板的外壁均電性連接有銅導線。
[0008]優選的,所述齒輪的底端傳動連接有旋轉電機,所述旋轉電機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支撐滑塊,所述滑板槽的凹槽兩對立側均開設有第三滑槽,兩個所述支撐滑塊均滑動連接在兩個第三滑槽內。
[0009]優選的,所述滑板槽的頂端一側固定連接有兩個擋柱,所述旋轉指針活動設置在兩個擋柱之間。
[0010]優選的,所述防護箱的一側安裝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與旋轉電機電性連接。
[0011]優選的,兩個所述平整度檢測板的頂端均固定連接有支撐桿,兩個所述支撐桿上均固定連接有滑桿,所述檢測箱的頂端開設有三個第二滑槽,所述滑桿滑動連接在三個第二滑槽內。
[0012]優選的,所述檢測箱的內壁頂底端均固定連接有支撐座,兩個所述支撐座之間活動連接有待檢測軸承,兩個所述支撐座為彈性特性變材質。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了一種主軸承蓋槽口檢具,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術通過設有警報組件和平整度檢測組件,將待檢測軸承放置在支撐座上,在滑桿與支撐桿的支撐作用下移動兩個平整度檢測板并夾持住待檢測軸承,待檢測軸承擠壓兩個銅板,當待檢測軸承兩側的平整度合格時,兩個銅板上的銅導線完全貼合在檢測槽內形成閉合電路,控制開啟旋轉電機,帶動齒輪旋轉,在于齒板嚙合的作用下轉動移動,進而帶動旋轉指針移動,旋轉指針移動至擋柱處時發生轉動并按壓開關按鈕,通過控制器控制警示燈開啟,有利于在檢測的待檢測軸承的平整度合格時,警示燈開啟對工作人員進行提醒,當待檢測軸承的平整度不合格時,警示燈不會亮起。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技術的防護箱處結構剖視圖;
[0017]圖3是本技術的警報組件處結構爆炸示意圖;
[0018]圖4是本技術的平整度檢測組件處結構爆炸示意圖。
[0019]圖中:1、檢測箱;2、平整度檢測組件;201、滑桿;202、支撐桿;203、平整度檢測板;204、檢測槽;205、銅板;206、銅導線;3、待檢測軸承;4、支撐座;5、防護箱;6、警報組件;601、警示燈;602、控制器;603、開關按鈕;604、旋轉指針;605、齒輪;606、支撐滑塊;607、旋轉電機;608、滑板槽;609、第三滑槽;610、齒板;611、擋柱;7、控制面板;8、第一滑槽;9、第二滑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本技術中的附圖,對本技術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實施方式中記載的各結構的形態只不過是例示,本技術所涉及的主軸承蓋槽口檢具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實施方式中記載的各結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方式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1]本技術提供了一種主軸承蓋槽口檢具,包括檢測箱1,檢測箱1的一側固定連接有防護箱5,防護箱5內設有警報組件6,防護箱5內固定連接有滑板槽608,滑板槽608的凹槽內壁一側固定連接有齒板610,齒板610上嚙合有齒輪605,齒輪605的頂端活動連接有旋轉指針604,滑板槽608的頂端一側固定連接有控制器602,控制器602的頂端電性連接有警示燈601,控制器602的一側活動連接有開關按鈕603,開啟旋轉電機607,帶動齒輪605旋轉,此時齒輪605兩側的兩個支撐滑塊606在兩個第三滑槽609內滑動,對旋轉電機607起到支撐的作用,旋轉電機607在于齒板610嚙合的作用下轉動移動,進而帶動旋轉指針604移動,旋轉指針604移動至擋柱611處時發生轉動并按壓開關按鈕603,通過控制器602控制警示燈
601開啟。
[0022]進一步的,檢測箱1的頂底端均開設有兩個第一滑槽8,四個第一滑槽8內活動連接有兩個平整度檢測組件2,四個第一滑槽8內活動連接有兩個平整度檢測板203,兩個平整度檢測板203的一側均開設有檢測槽204,兩個檢測槽204的一側一公分處均活動連接有銅板205,兩個銅板205的外壁均電性連接有銅導線206,在滑桿201與支撐桿202的支撐作用下,移動兩個平整度檢測板203并夾持住待檢測軸承3,此時滑桿201在第二滑槽9內滑動,待檢測軸承3擠壓兩個銅板205,當待檢測軸承3兩側的平整度合格時,兩個銅板205上的銅導線206完全貼合在檢測槽204內形成閉合電路。
[0023]進一步的,齒輪605的底端傳動連接有旋轉電機607,旋轉電機607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支撐滑塊606,滑板槽608的凹槽兩對立側均開設有第三滑槽609,兩個支撐滑塊606均滑動連接在兩個第三滑槽609內,便于在開啟旋轉電機607時,旋轉電機607隨齒輪605轉動移動時,支撐滑塊606在第三滑槽609內滑動對旋轉電機607起到支撐作用。
[0024]進一步的,滑板槽6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主軸承蓋槽口檢具,包括檢測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箱(1)的一側固定連接有防護箱(5),所述防護箱(5)內設有警報組件(6),所述防護箱(5)內固定連接有滑板槽(608),所述滑板槽(608)的凹槽內壁一側固定連接有齒板(610),所述齒板(610)上嚙合有齒輪(605),所述齒輪(605)的頂端活動連接有旋轉指針(604),所述滑板槽(608)的頂端一側固定連接有控制器(602),所述控制器(602)的頂端電性連接有警示燈(601),所述控制器(602)的一側活動連接有開關按鈕(60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主軸承蓋槽口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箱(1)的頂底端均開設有兩個第一滑槽(8),四個所述第一滑槽(8)內活動連接有兩個平整度檢測組件(2),四個所述第一滑槽(8)內活動連接有兩個平整度檢測板(203),兩個所述平整度檢測板(203)的一側均開設有檢測槽(204),兩個所述檢測槽(204)的一側一公分處均活動連接有銅板(205),兩個所述銅板(205)的外壁均電性連接有銅導線(206)。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主軸承蓋槽口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605)的底端傳動連接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韋明發,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玉林市朗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